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日本外交

日本外交

日本外交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5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世界政治、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625篇;相关期刊159种,包括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国际展望、国际问题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中国边疆学论坛等;日本外交的相关文献由25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江永、林晓光、刘迪等。

日本外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4 占比:16.1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625 占比:83.76%

总计:1940篇

日本外交—发文趋势图

日本外交

-研究学者

  • 刘江永
  • 林晓光
  • 刘迪
  • 周永生
  • 孙承
  • 廉德瑰
  • 朱海燕
  • 严圣禾
  • 冯昭奎
  • 刘军国

日本外交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海燕
    • 摘要: 日本岸田文雄政府在统合已有政策实践基础上推动构建系统性的经济安保战略:对内构筑相关政治法律体系,提升“战略不可或缺性”,增强生产链国内备份能力;对外与“共享价值观”国家构建排他性的关键技术及产业联盟,推动供应链多元化。日本经济安保战略意在缓解安全与经济的反向依赖困境,确立在经贸科技新秩序中的强有力地位;强化日美同盟,支持美国针对中国的科技竞争;降低中国崛起质量,妄图使中国停留在有增长欠发展的低端层次。日本相关举措将对中国科技进步、推进区域合作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形成一定阻碍,但在内外因素牵制下,日本难以完全达到战略预期。
    • 王宁
    • 摘要: 九一一事件后,为了支持美国领导的“全球反恐战争”,日本积极介入阿富汗事务。在此过程中,日本政治精英对国家角色定位的差异成为影响日本对阿富汗外交政策变化的关键变量。基于不同执政党和领导人对国家角色的定位,日本对阿富汗外交政策先后经历了对阿军事和经济的积极介入、大规模经济援助以及缩减经济援助力度三个阶段。尽管日本积极参与阿富汗事务的姿态赢得了盟友美国的好评,但其援助政策效果有限,并不能真正促进阿富汗的“国家重建”,同时自卫队海外派兵的常态化引发邻国担忧。
    • 杨佳腾
    • 摘要: 2016年8月,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日本·非洲国家发展会议上提出了“自由开放的印度洋与太平洋”。2017年11月6日,日美两国首脑在记者见面上称,两国将通力合作打造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区。本文运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层析分析法,从国际系统、国内环境和决策者个人三个层面阐述了安倍二次政权时期“印太构想”的提出动因,认为“印太构想”既是日本在应对国际秩序变动和遏制中国的主动选择,也是配合“积极和平主义”国家战略调整和官邸主导政治决策模式的双重结果,更是安倍晋三决策者个人保守政治观的具体表现。
    • 邓天奇; 周亭
    • 摘要: 21世纪以来,日本立足于既有的国际科技合作基础,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实践创新、构建国际多边科技合作网络、推进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政策工具,逐步建立起以实现国家利益为导向的科技外交战略体系。在政策实践过程中,日本政府注重发挥科技外交“以科技促进外交”和“以外交促进科技”的功能,由此开启了科技与外交融合发展的制度化道路。本文聚焦日本科技外交战略发展的主要历程,具体分析日本科技外交战略发展的现实动因、历史演化以及路径选择。借鉴日本科技外交发展的实践经验,未来中国可以通过统筹优化科技外交的顶层设计、建构多元行为体合作实践网络、积极参与国际问题的全球治理、搭建国际科技领袖的合作网络等方式,全方位发挥科技外交的巨大作用。
    • 林凡果
    • 摘要: 1928年,随着国民政府继续北伐,列强在对华利益的看法上出现显著分歧,日本田中内阁坚决争夺所谓“在华权益”,悍然再次出兵山东,导致自身外交陷入困境,只得重拾前几任内阁的“协调外交”手段。恰逢此时美法两国提出《非战公约》并邀请日本参加这一和平条约,陷于出兵山东泥潭的日本派出签约特使内田康哉前往欧美各国游说,企图将欧美列强拉回一致对华的轨道上,然而《非战公约》引发的“违宪”问题反而拖垮了田中内阁,日本实质上也不可能接受公约对其侵略行为的约束,最终撕毁公约发动战争。直至战败,《非战公约》的精神才真正被写进了日本宪法第九条。
    • 华佳丽; 庞中鹏
    • 摘要: 新自由主义大师罗伯特·基欧汉与约瑟夫·奈通过对现实主义假设的批驳,创造性地提出了“复合相互依赖”模式假说。鉴于日本与沙特阿拉伯两国间多渠道的交往、问题的无等级之分以及军事力量次重要作用的特征,可尝试运用不对称的复合相互依赖解释日沙关系的逻辑。两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可通过“敏感性”和“脆弱性”这两个变量在能源、经贸和政治领域的强弱加以衡量。这有助于理解日沙关系的现状、分析未来日本对沙特乃至整个中东地区外交战略的走向。
    • 王楠; 王茹涓
    • 摘要: 近年来,美国的中东战略呈现收缩态势,导致中东地区局势走向难料.日本的中东外交布局可追溯至上世纪,出于维护能源安全,谋求军事正常化,以及提升国际地位的需要,日本试图调解巴以冲突和美伊矛盾,并大有借助北约维护中东相对稳定的意味.但中东地区各方利益错综复杂,日本不仅需要协调好中东各方,更要小心翼翼地顾及美国和俄罗斯的利益,还要面临来自国内的舆论压力,可见日本在中东推行"积极和平主义"外交政策的困难与风险.
    • 王楠; 王茹涓
    • 摘要: 近年来,美国的中东战略呈现收缩态势,导致中东地区局势走向难料。日本的中东外交布局可追溯至上世纪,出于维护能源安全,谋求军事正常化,以及提升国际地位的需要,日本试图调解巴以冲突和美伊矛盾,并大有借助北约维护中东相对稳定的意味。但中东地区各方利益错综复杂,日本不仅需要协调好中东各方,更要小心翼翼地顾及美国和俄罗斯的利益,还要面临来自国内的舆论压力,可见日本在中东推行“积极和平主义”外交政策的困难与风险。
    • 王涛; 邓荣秀
    • 摘要: 围绕1934年以来的意埃冲突,日本外交政策在短短两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变化.据日本国立公文馆解密档案显示,日本从最初对埃塞俄比亚的同情、支持,变为了1935年7月以后的暧昧态度,随着1936年5月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全境,日本的政策又转为对意大利的支持.日本最初支持埃塞俄比亚,是因为日埃同属欧美以外的非白种人文明,日本对埃塞俄比亚有着天然的同情;这也是由于日本欲争夺在东非的经济利益,并报复意大利的对华友好政策,而选择了保守支持埃塞俄比亚的态度.随着意埃冲突扩大化,日本的政策也变得日益摇摆.但在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全境后,日本则承认了这一占领事实,以维护自身利益.在此过程中,日本试图在理想主义外交理念中寻找对这种政策逆转的合理化解读,但其本质上仍是一种投机性的外交.
    • 孟晓旭
    • 摘要: 菅义伟政府的国际安全战略沿袭并发展了"安倍路线",其以印太地区为重点,升级日美印澳"指导性安全联盟",深化多边多层安保体系,强调经济安全保障议题,强化供应链安全,并经历了从反对构建"亚洲版北约"到利用多边围堵制华的路线转变.国际形势和印太权力格局新变化、美国对盟国的政策调整,以及推动战后日本安全战略转型和迎合国内政治需求等是菅政府调整和深化国际安全战略的主要动因.菅政府的国际安全战略在能力和框架上均存在缺陷,背后的安全理念也不符合时代潮流,难以获得地区国家的广泛支持,但其产生的复杂影响需要重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