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胸乳入路

胸乳入路

胸乳入路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82769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内镜杂志、中国临床新医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军普通外科学术会议暨外科新理念论坛、第五届全军肝胆外科、第二届全军器官移植、第一届全军实验外科联合学术会议、2015年海南省外科年会暨广州军区普外年会等;胸乳入路的相关文献由408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维敏、尹俊峰、黎东伟等。

胸乳入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1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2769 占比:99.85%

总计:82897篇

胸乳入路—发文趋势图

胸乳入路

-研究学者

  • 吴维敏
  • 尹俊峰
  • 黎东伟
  • CHEN Xue-huA
  • HE Guo-ping
  • WU Wei-min
  • YIN Jun-feng
  • 何国平
  • 李君久
  • 陈雪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静; 孔岩; 王延红; 邹振亚
    • 摘要: 甲状腺肿瘤是临床常见疾病,尤其以青中年女性多见。甲状腺肿瘤的传统术式多于颈下做6~8 cm手术切口,手术创面大,且易形成“自杀式瘢痕”,对于患者形成较大的心理创伤[1-2]。为有效缓解以上问题,腔镜甲状腺手术应运而生,其入路有经胸乳、锁骨下、全乳晕、口腔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手术瘢痕,具有手术隐蔽、美观及并发症少等特点。
    • 黄开锦; 张劲; 罗汝耿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甲状腺腺瘤应用胸乳入路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进行甲状腺腺瘤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腔镜组40例患者,采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传统组40例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对比两组手术疗效。结果腔镜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疼痛程度、切口美观度都优于传统组,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手术疗效,降低疼痛程度,改善切口美观度,降低并发症风险,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使用。
    • 廖观生; 吴聪; 徐敏娜; 李德祥
    • 摘要: 目的对比全乳晕联合腋窝入路与胸乳入路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8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按照手术入路方法的不同分为全乳晕联合腋窝入路组40例和胸乳入路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相关指标、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卫生经济学指标和切口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中转开放的情况出现;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饮食恢复时间、术后引流量和术后拔管所需时间、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卫生经济学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乳晕联合腋窝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胸乳入路组,手术标本完整取出率高于胸乳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乳晕联合腋窝入路组患者NSS评分高于胸乳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中,与胸乳入路相比,全乳晕联合腋窝入路手术标本完整取出率更高,在肿瘤切除的应用中可有效防止种植,且切口更为隐蔽,患者满意度更高。
    • 易茂林; 黄能为; 张志文; 梅俊; 李剑
    • 摘要: 目的探究经口前庭入路在腔镜微创甲状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月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诊治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ETE)治疗,研究组采用经口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TOETVA)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美容满意度(NSS评分)、炎性—免疫指标[白介素-6(IL-6)、CD4^(+)、CD8^(+)]、Wnt/β-catenin信号通路(Wnt1、β-catenin)表达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短于对照组(t/P=16.932/<0.001、3.704/<0.001、7.010/<0.001、5.916/<0.001);术后1、2、3 d,研究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P=5.765/<0.001、4.490/<0.001、4.865/<0.001);术后7 d,研究组N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P=9.401/<0.001);术后3 d,研究组血清IL-6、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P=4.220/<0.001、3.098/<0.001、3.667/<0.001);术后3 d,研究组Wnt1、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P=5.231/<0.001、6.177/<0.001);研究组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P=5.153/0.023)。结论TOETVA能更有效减轻PTC患者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抑制炎性因子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
    • 黎跃华; 王志东; 姜甜甜; 金鑫; 杨正安
    • 摘要: 目的研究负压创面治疗(NPWT)防治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ETE)后腔道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9月在该院住院行经胸乳入路ETE的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NPWT组)和对照组(常规加压包扎组),每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和腔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腔道皮下积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PWT可以明显降低经胸乳入路ETE术后腔道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 马福军
    • 摘要: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应用经胸乳入路微创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100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胸乳入路微创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94.42±12.25)min长于对照组的(75.54±10.06)min,术中出血量(30.02±8.78)ml少于对照组的(51.42±11.06)ml,切口长度(2.28±0.26)cm短于对照组的(7.02±1.02)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40.84±12.28)ml少于对照组的(60.08±15.32)ml,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23±0.74)分低于对照组的(5.25±1.12)分,拔管时间(26.62±4.11)h、术后颈部恢复活动时间(1.18±0.20)d、拆线时间(4.46±0.62)d、住院时间(4.84±0.86)d短于对照组的(38.52±7.65)h、(1.90±0.27)d、(5.72±0.84)d、(7.22±0.9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采取经胸乳入路微创腔镜手术治疗可确保充分切除病灶,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量,术后恢复速度快,减轻疼痛程度,而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刘铭; 张露; 黎东伟; 余伟儇; 李洪; 王力斌; 刘海平; 李伟聪; 张运达
    • 摘要: 目的分析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后血清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及减少术后血清肿的措施.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行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1,7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甲状腺结节大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时间、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等.分析引起术后血清肿的相关因素.结果1,723例患者中,发生颈部血清肿36例(2.0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术后颈部血清肿相关因素包括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糖尿病、肿瘤大小、手术时间.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OR:2.448,95%CI:1.200~4.996)、糖尿病(OR:7.578,95%CI:2.323~24.722)是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术后颈部血清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后颈部血清肿发生率低,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糖尿病是发生术后颈部血清肿的高危因素.
    • 鲍宗旋; 马立; 陈曦; 夏苗火; 徐洁; 冯萍; 储诚森; 张想想
    • 摘要: 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腔镜技术在女性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50例女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为腔镜组(n=25)与开放组(n=25).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引流量、置管时间、术后美容效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引流量、置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患者对切口满意度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腔镜技术与开放甲状腺手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根治术中的疗效相当,但腔镜手术美容效果更好,对美容要求高且颈侧无肿大淋巴结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可作为首选术式.
    • 李志宏; 檀谊洪; 梁伟新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与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6月-2019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甲状腺血管外科11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96例,年龄18~59(35.19±6.89)岁,均采用腔镜手术治疗.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口腔前庭入路组(经口组,55例)和经胸乳入路组(经胸乳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情况、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患者满意度及美观度.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肿瘤直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口组患者顺利完成腔镜甲状腺手术,而胸乳组有3例中转开放手术.经口组患者中央淋巴结清扫时间、切口总长度、术后引流总量分别为(30.21±4.62)min、(0.28±0.07)cm 和(50.26±16.03)mL,均低于经胸乳组患者的(35.52±6.91)min、(1.91±0.21)cm 和(73.17±19.5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96、54.465、6.648,P值均<0.01).经口组患者中央淋巴结清扫数目为(8.74±2.03)枚,多于经胸乳组患者的(5.31±1.22)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18,P<0.0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RP、W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口组术后暂时性口唇麻木发生率为40.00%(22/55),高于经胸乳组的0.00%;经口组术后暂时性胸前壁局部麻木感发生率为0.00%,低于经胸乳组的21.15%(1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6.184、12.968,P值均<0.01).经口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06±0.75)分、美观度评分为(9.21±0.63)分,均高于经胸乳组患者的(8.61±0.84)分和(7.81±1.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26、7.972,P值均<0.01).结论 与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相比,经口腔前庭入路清除中央淋巴结数目更多,用时更短,且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满足了患者的美容需求,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宏; 陈辉; 阿迪力江·艾尔肯; 孜乃提·多力坤; 耿中利
    • 摘要: 目的 比较腋窝入路与胸乳入路完全腔镜下单侧腺叶甲状腺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9年1月-2020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普外二科入院治疗的200例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经腋窝入路腔镜下单侧甲状腺癌切除术100例(腋窝组),采用胸乳入路腔镜下单侧甲状腺癌切除术100例(胸乳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总手术时间、术中总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满意度.结果 与胸乳组比较,腋窝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降低,满意度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腋窝入路治疗单侧叶状甲状腺疾病优于胸乳入路,值得临床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