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肾动态显像

肾动态显像

肾动态显像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6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特种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23110篇;相关期刊154种,包括医疗装备、中西医结合研究、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第26届学术与技术交流年会、第十届全国“三核”论坛暨江西省核学术年会、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肾动态显像的相关文献由76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荣福、解朋、黄建敏等。

肾动态显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4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3110 占比:99.79%

总计:123368篇

肾动态显像—发文趋势图

肾动态显像

-研究学者

  • 王荣福
  • 解朋
  • 黄建敏
  • 刘建中
  • 李思进
  • 李雪
  • 武志芳
  • 王楷堂
  • 耿建华
  • 贾晓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德华; 黄升云; 李太创; 杜芬; 田国亮; 谢万明; 梁颖
    • 摘要: 目的比较直型留置针注射与传统静脉直接注射对锝99m-喷替酸盐注射液(^(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弹丸”注射成功率的影响,以及两种“弹丸”注射法的灌注曲线形态和人均成本差异,探讨一次性直型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肾小球滤过率(GFR)的128例肿瘤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2019年4-11月)与观察组(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静脉直接“弹丸”注射,观察组采用直型留置针“弹丸”注射,比较两组“弹丸”注射成功率、灌注曲线形态及检查的人均成本。结果观察组“弹丸”注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均成本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型留置针提高了^(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弹丸”注射成功率,且合格图像与传统静脉直接注射法相仿,此外,因为减少了注射失败患者的二次检查次数,人均成本低于传统静脉直接注射法。
    • 张毓艺; 张连娜; 冯瑾; 高璇; 杨芳
    • 摘要: 目的将^(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联合骨显像分析痛风患者肾功能受损特点并评价其对痛风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痛风患者的^(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其中124例患者同期行骨显像。分析肾小球滤过率(GFR)、达峰时间(t_(p))、C_(20)等参数在不同临床分组间有无差异,采用t检验、χ^(2)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1)双肾总GFR及分肾GFR在年龄大于40岁、病程超过5年、血肌酐升高的患者中,均低于年龄小于40岁、病程不足5年、血肌酐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_(20)减低在血肌酐及尿微量白蛋白升高组的比例分别为47%、46%,明显高于血肌酐及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17%、19%),χ^(2)分别为11.933、8.554,P值分别为0.001、0.003。t_(1/2)在各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肾脏有结晶或结石组分肾GFR为41.06±12.61mL/min,低于非结晶结石组45.39±10.30mL/min,t值为-2.558,P值为0.011。总肾GFR、t_(p)、t_(1/2)、C_(20)在结晶结石组与非结晶结石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痛风受累关节数目>3处时,分肾GFR值为41.75±11.86mL/min,低于≤3处组45.21±11.94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40,P值为0.033。痛风累及第一跖趾关节时,分肾GFR值为42.06±10.49mL/min,低于未累及第一跖趾关节组45.77±10.49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0.209,P值为0.015。t_(p)、t_(1/2)延长、C_(20)减低的患者比例在骨显像各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可系统评价痛风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能很好地反映痛风肾病肾功能受损程度,并显示痛风肾结晶结石、痛风性骨关节病变严重者肾脏受损更严重。联合肾动态显像和全身骨显像检查立体评价痛风病情是值得尝试应用的诊断模式。
    • 江洪涛; 李鹏; 余芳
    • 摘要: 目的探讨肾动态显像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DN患者100例,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早期DN组48例、临床期DN组34例、尿毒症组18例,另取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β_(2)-微球蛋白(β_(2)-MG)、胱抑素(Cys C),尿微量白蛋白(mAlb),采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量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IGFR),分析IGFR与Scr、BUN、UA、β_(2)-MG、Cys C、mAlb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Scr、BUN、UA、β_(2)-MG、Cys C、mAlb及IGFR诊断DN肾功能的价值。结果尿毒症组Scr、BUN、UA、β_(2)-MG、Cys C、mAlb均高于早期DN组、临床期DN组及对照组,IGFR低于早期DN组、临床期DN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期DN组Scr、BUN、UA、β_(2)-MG、Cys C、mAlb均高于早期DN组及对照组,IGFR低于早期DN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DN组Scr、BUN、UA、β_(2)-MG、Cys C、mAlb均高于对照组,IGF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GFR与Scr、BUN、UA、β_(2)-MG、Cys C、mAlb均成负相关(P<0.05)。由ROC曲线可知,IGFR诊断DN患者肾功能的AUC为0.862高于Scr、BUN、UA、β_(2)-MG、Cys C、mAlb的0.748、0.730、0.751、0.695、0.698、0.732(P<0.05)。结论肾动态显像能提高对DN患者肾功能的诊断水平,对提高诊断准确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李坤; 樊静; 龚成鹏; 胡佳; 兰晓莉
    • 摘要: 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临床应用广泛、简便、无创评估分肾功能、尿路排泄情况,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临床认可此检查,但肾动态显像干扰因素多,质量控制尤为关键。本篇综述基于Gates法原理概述其测定GFR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临床应用的改进和优化进展。
    • 陆素青; 付巍; 卢彦祺; 李强; 李健; 邓健美; 熊艺军; 蒙定武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评估监测在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病人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均弹丸注射,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技术,观察组在用自制的血管评估监测进行血管评估后,再选择个体化注射方式,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注射器药物残留率及肾动态显影图像质量合格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穿刺成功率(91.0%比78.0%)、放射性药物残留量[(63.3±16.7)k/s比(49.4±13.2)k/s]及肾动态显影图像质量合格率(92.0%比81.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评估监测有效提高弹丸注射穿刺成功率,提高核素动态显影图像质量合格率,为进一步优化核素动态显像弹丸注射提供指导意见.
    • 邹文香
    • 摘要: 目的:探讨SPECT肾动态显像GFR测定在原发性高血压所致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SPECT肾动态显像检查,采用Gates法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检测2组患者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及24h尿蛋白水平,比较2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对原发性高血压所致早期肾损伤的检出率.结果:2组的GFR、Scr、BUN,CysC、24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的GF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GFR、Scr、BUN,CysC、24h尿蛋白对原发性高血压所致早期肾损伤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88.00%(44/50)、52.00%(26/50)、44.00%(22/50)、44.00%(22/50)、46.00%(23/50),GFR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指标(P<0.05),而其他指标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肾动态显像GFR测定对原发性高血压所致早期肾损伤的检出率较高,临床价值较好.
    • 雒瑾; 李娟; 邓伟; 曹江; 田佳丽; 王莹; 王蓉; 李艳梅; 赵倩; 杨吉琴
    • 摘要: 目的 评价不同肾脏深度计算公式对中国人的适用性,为肾脏深度计算公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核医学科进行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2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机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显像仪测量的肾脏深度为标准,比较六种肾脏深度计算公式(李氏方程、李乾公式、Inoue公式、Taylor、Xue JJ公式及Tonnesen公式)与CT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平均差异以及不同公式的1 cm误差率.结果 6种计算公式的估算值与CT测量值之间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李氏方程与CT测量值的相关系数优于其他5种公式(相关系数为左肾r = 0.737、右肾r = 0.750).李氏方程所得肾脏深度与CT测量值最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肾平均偏差0.03 cm,右肾平均偏差-0.08 cm,均P>0.05).Tonnesen公式的1 cm误差率最大,分别为左肾54.70%、右肾57.69%,其他5种公式的1 cm误差率行x2检验,并未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李氏方程计算的左、右肾脏深度与CT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偏差范围较小,优于其他5种公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向镛兆; 赵祯
    •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像采集传输系统(PACS)结合以病例为基础教学法(CBL)在核医学肾动态显像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实习的医学本科生100名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PACS+LBL"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PACS+CBL"教学模式,实习30天.实习结束后,分别考核学生的理论成绩和阅片成绩以评定教学效果,并比较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主观评价.结果 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阅片能力考核后,实验组学生所得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CS结合CBL教学模式在核医学肾动态显像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提升临床思维能力.
    • 王岐; 薛建军; 杨路路; 王妮妮; 丁蕊娜; 闫青丹; 杨爱民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质量弹丸注射对Gates法准确测定活体肾移植供者GFR的重要意义.方法 收集在我院核医学科行肾动态显像的102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的检查资料,将这102例受检者根据弹丸注射质量分为两组:A组(弹丸注射质量良好)56例,B组(弹丸注射质量欠佳以及不合格)46例.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肾脏深度、注入体内放射性计数、分肾GFR、总肾GFR、eGFR差异,并将两组的肾动态显像测定的总肾GFR值与eGFR进行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结果 A、B两组的年龄、性别、肾脏深度、注入体内放射性计数、eGF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的左肾GFR、右肾GFR、总GF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A组的总GFR与eGRF有更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论 高质量弹丸注射对Gates法准确测定活体肾移植供者GFR具有重要意义,弹丸质量不佳将导致测定的GFR偏低.
    • 陶绪长; 王豪
    • 摘要: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CEUS)联合肾动态显像在早期慢性肾功能不全(CR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南昌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早期CRF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的4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比较两组的时间-强度曲线(TIC)的上升支斜率参数(A)、下降支斜率参数(α)、峰值强度(DPI)、曲线下面积(AUCTIc)、到峰时间(TTP)和双肾肾血流灌注指数(PI)、肾小球滤过率(GFR),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指标定量诊断早期CRF的诊断效能.结果 病例组的DPI小于对照组(P<0.05),A、AUCTIC、双肾PI大于对照组(P<0.05),TTP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α、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联合肾动态显像诊断的ROC曲线AUC为0.968(95%CI=0.943-0.994),敏感度为91.20%,特异度为90.00%.结论 CEUS联合肾动态显像定量参数早期诊断CRF具有较高准确度,可为诊治决策提供更客观准确的临床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