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耳畸形

耳畸形

耳畸形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外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4245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三届全球华裔整形外科医师大会、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等;耳畸形的相关文献由285位作者贡献,包括傅窈窈、张天宇、李辰龙等。

耳畸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4245 占比:99.63%

总计:24335篇

耳畸形—发文趋势图

耳畸形

-研究学者

  • 傅窈窈
  • 张天宇
  • 李辰龙
  • 冷同嘉
  • 谢友舟
  • 赵斯君
  • 黄敏
  • 任军
  • 卢智慧
  • 吴卫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薛冰; 单单单; 王璐
    •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在耳廓再造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月在河南省某医院行耳廓再造术治疗的136例耳廓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68例)与对照组(6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精细化手术室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比较2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总满意度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在耳廓再造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确切,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天宇; 李辰龙; 傅窈窈; 谢友舟; 郭英
    • 摘要: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是头面部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包括耳廓形态畸形和结构畸形。随着诊疗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标准化诊疗体系也在逐步建设完善。笔者团队提出新的综合性耳廓畸形分类、分型及分度方案。该方案有助于准确描述、定义耳廓畸形的形态特征,并指导每一特定类型畸形的治疗,对推动耳廓畸形的标准化诊治具有重要价值。耳廓畸形的常用治疗方式包括耳模矫正、耳整形和耳再造。为规范应用耳模矫正技术,组织撰写发布《先天性耳廓畸形耳模矫正技术专家共识》;对耳整形手术技术进行归类分析,核心在于解决皮肤重分配、软骨塑形和耳廓大小三类问题;为规范耳再造与听觉重建技术,牵头完成跨学科的《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临床处理策略专家共识》和《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及功能性耳再造国际共识建议》。外耳道狭窄是功能性耳再造技术应用的理想适应证,该类患者长期随访显示耳廓外形、外耳道健康程度、术后听力结果满意的比例高。通过目前优化的闭锁外耳道再造技术,术后外耳道健康情况较前期报道结果显著改善。团队还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本文就研究成果及未来展望进行介绍。
    • 李春莲; 王凡; 刘林奇; 张灿; 柴琳琳
    • 摘要: 目的:总结采用改良Nagata法对烧伤后部分耳廓缺损进行再造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使用患者自体肋软骨雕刻行成耳支架,沿耳后瘢痕做切口并在皮下潜行分离,形成腔隙,植入支架;二期颅耳沟形成,采用耳后筋膜瓣转移覆盖基座支架并植皮。结果:随访6个月~2年,再造耳效果均满意,解剖结构清晰,耳廓的位置大小和对侧较相似,移植的软骨支架无吸收变形,术后3例发生伤口愈合不良,经治疗均愈合良好。结论:对于烧伤后部分耳廓缺损,采用改良Nagata二期法进行耳再造修复,缩短了治疗周期,术后并发症较少,再造耳结构清晰,总体效果满意。
    • 匡玉婷; 赵斯君; 黄敏; 罗欣友; 谢江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Brent手术治疗小耳畸形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小耳畸形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52例小耳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rent组、改良Brent组,每组26例。Brent组实施传统Brent手术,改良Brent组实施改良Brent手术,改良Brent组在术前定位、软骨雕刻拼接以及手术分期的调整方面较Brent组进行了改良。对比两组并发症、小耳情况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小耳畸形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的小耳情况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且改良Brent组T2~T3的分值更高;改良Brent组与Brent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31%(24/26)、69.23%(18/26);改良Brent组与Brent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08%(6/26)、50.00%(13/26);小耳畸形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小、耳廓畸形MaxⅢ型及以上、外耳道闭锁Ⅲ级及以上,保护因素是采用改良Brent手术(P<0.05)。结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小、耳廓畸形MaxⅢ型及以上以及存在外耳道闭锁Ⅲ级及以上。改良Brent手术可以提高小耳畸形患儿的疗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 韩蕾; 董季平; 邬小平; 马鸣岳; 赵芸芸; 孙鹏峰; 刘红生
    • 摘要: 目的 观察MSCT显示先天性中耳畸形(CMEM)患者面神经管(FNC)鼓室段走行异常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CMEM患者(CMEM组,包括63例单侧及31例双侧受累,共125侧)及98例非CMEM患者(对照组,191侧)颞骨上缘至乳突下缘轴位CT图像,根据CT表现将CMEM分为3型。于MSCT多平面重建(MPR)冠状位前庭窗(OW)正中层面图像中测量FNC鼓室段与外骨半规管(LSC)下缘间距离(FNC-LSC)、FNC鼓室段与OW外缘(FNC-OW)之间的垂直距离,以定位FNC鼓室段走行;比较FNC鼓室段走行在不同范围、类型CMEM患者中的差异。结果 CMEM组FNC-LSC距离大于、而FNC-OW距离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CMEM常伴FNC鼓室段走行异常;根据冠状位MSCT MPR图像可准确判断FNC鼓室段移位及其程度,有利于术前风险评估。
    • 李洁; 杨劲松; 王丹妮; 任冉; 赵守琴
    • 摘要: 目的结合术前影像学及术中所见评价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伴外耳道骨性闭锁(congenital aural atresia,CAA)患者的面神经畸形程度,并探讨面神经畸形程度对听力重建手术的影响。方法完善术前影像学及听力学检查,对符合适应证的CAA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留取术中面神经走行相关资料,将面神经术中所见与颞骨影像学特征作对比,同时探讨面神经不同部位畸形对听力重建手术的影响。结果共入组65例(69耳)患者,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HRCT)显示,面神经位置正常8耳(12.12%),鼓室段低位61耳(88.40%),其中部分遮窗46耳(66.67%),完全遮窗15耳(21.74%),双分支畸形2耳(2.9%),面神经骨管完整6耳(8.7%),骨管缺如63耳(91.3%)。术中见面神经位置正常6耳(8.70%),鼓室段低位63耳(91.3%),部分遮窗45耳(65.22%),完全遮窗18耳(26.09%),双分支畸形3耳(4.35%),面神经骨管完整17耳(24.64%),骨管缺如52耳(76.36%)。面神经第二膝角度变小(急转弯)及乳突段前移至前庭窗18耳,均完全遮盖前庭窗。结论颞骨HRCT对诊断面神经畸形至关重要。CAA患者Jahrsdoerfer评分越低,面神经畸形的发生率及遮窗程度也越重,对听力重建手术的影响也越大。
    • 林颖; 李薇; 谭沛; 王朝霞; 丁忠家; 梁鹏飞; 王淑娟; 董晨; 查定军
    • 摘要: 目的 CHARGE综合征是一种以耳部畸形耳聋为主要表现、已被广泛认可的多系统畸形综合征,国内仅有散在个案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CHARGE患者的耳科临床特点、诊断及相关治疗经验.方法 以CL Hale2016年所提出的诊断标准为依据,回顾分析2018年2月-2019年9月我科收治的耳科患者病情资料,总结CHARG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听力学表现和颞骨影像学表现.结果 共发现6例患者.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1岁2月~16岁,中位年龄9.8岁.患者均因耳聋就诊,行走平衡发育障碍,基因检测CHD7基因病理性突变.合并耳部结构畸形类型及比例依次为:半规管及前庭发育不良100%(12/12)、耳蜗畸形83.3%(10/12)、听神经发育不良83.3%(10/12)、听骨链畸形58.3%(7/12)、耳廓结构或形态畸形58.3%(7/12)、分泌性中耳炎50%(6/12)、异常乳突导静脉50%(6/12).1例为传导性耳聋接受单侧鼓室成型术,4例为极重度耳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1例极重度耳聋患者因较为严重的心脏疾病暂时未能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上述患者均合并其他系统发育畸形:先天性心脏病5例、眼部脉络膜缺损或视神经发育不良4例、后鼻孔闭锁1例、多指畸形1例、性腺发育不良1例.结论 先天性耳聋患者的颞骨CT提示半规管前庭发育不良时,如果患者合并耳廓形态结构畸形或眼、鼻、心脏等畸形,医生应考虑到CHARGE综合征的可能性.结合基因诊断技术,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刘亚兰; 王利利; 文杰; 梅凌云; 贺楚峰; 蒋璐; 冯永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通量基因拷贝数变异(CNV)检测在前庭水管扩大(EV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设计一种基于双重连接和多重荧光PCR的高通量连接探针扩增(HLPA)分析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46例非综合征型EVA患者行3个EVA相关基因(SLC26A4、FOXI1和KCNJ10基因)的拷贝数变异检测,用GeneMapper v4.1进行数据分析.对照组为100名听力正常,无其他遗传疾病的健康志愿者.结果 共检测46例EVA患者,男32例,女14例,年龄1~26岁.在4例EVA患者中检测到SLC26A4基因1~3号外显子缺失(4/46,8.7%),该CNV在健康人群DGV(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数据库)以及文献中未见报道,且在100名正常对照中未检出.未检测到FOXI1和KCNJ10基因的拷贝数变异.结论 本研究应用HLPA技术以EVA的已知基因为靶向区域进行CNV检测,是对耳聋基因点突变检测的补充,有助于实现EVA的精准基因诊断.
    • 张小青; 董立维; 郝冬月; 夏文森; 桂芫芫; 王小玲; 段情
    • 摘要: 探讨医、护、技联合路径在耳再造Ⅱ期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西京医院整形外科研究所医护合作借助品管手法,实施医、护、技、患四方的互动平台,对耳再造II期手术患者实施前后94例(男62例、女32例,年龄9~27岁,平均19.9岁)在整体诊疗满意度、术后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护理知识考核达标率、再造耳监管有效率、并发症发生例数4个方面进行观察.实施后患者或家属在整体诊疗满意度、术后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护理知识考核达标率、再造耳监管有效率均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6.11、11.63,均P<0.05).实施前1例因扩张皮肤过薄发生软骨外露,2例耳附近疖破溃致再造耳感染,1例因卫生欠佳而发生再造耳感染.实施后无并发症发生.对耳再造Ⅱ期手术患者实施医、护、技联合路径对策,可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满意度、增加患者医学知识、提高自我监管的有效率、有效预防并发症.
    • 张晨; 杨薇; 刘洋子; 林中梅; 王洁晴
    • 摘要: 目的 探讨烧伤性耳部畸形的特点及修复方法.方法 回顾2010—2020年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28例烧伤性耳部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耳部烧伤畸形的部位及修复方法进行总结.所有患者均合并头皮、耳后、面部及颈部烧伤,其中累及耳轮、耳舟及耳垂者4例,累及耳轮下部及耳垂者15例,单纯累及耳垂9例.结果 28例患者移植的皮瓣、皮肤均100%成活.无软骨支架外露发生.对耳轮缺失者全部采用皮管法修复,移植的皮管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获随访1~5年,2例局部瘢痕,2例再造耳轮耳垂回缩,余24例患者均满意.结论 烧伤性耳畸形以耳部周边结构缺失为主.修复耳郭大部结构缺失需要邻近皮肤扩张皮瓣或颞浅筋膜瓣结合肋软骨支架修复;部分耳轮或耳垂缺失可采用皮管法或邻近皮瓣转移完成畸形修复.皮管皮瓣联合耳软骨移植可有效地避免再造耳轮耳垂回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