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耦合协调模型

耦合协调模型

耦合协调模型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3年内共计187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16762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开发研究、经济研究导刊、统计与信息论坛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第四届“比较研究工作坊”会议、2015第8届中国保险教育论坛等;耦合协调模型的相关文献由436位作者贡献,包括万易、旷爱萍、王瑞涛等。

耦合协调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3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16762 占比:99.91%

总计:216949篇

耦合协调模型—发文趋势图

耦合协调模型

-研究学者

  • 万易
  • 旷爱萍
  • 王瑞涛
  • 赵媛
  • 付浩
  • 周向红
  • 姚又尹
  • 成鹏飞
  • 李贻学
  • 李进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赵文英; 谢威; 马良
    • 摘要: 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合理设计各系统权重,对黑龙江省2008-2020年中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2008-2020年中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由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发展到目前的良好协调关系.
    • 韩晨晓; 陈艳红; 崔世华; 于婧
    • 摘要: 融合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在构建长江经济带“经济-土地生态质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研究2012年、2015年、2018年3个时点上长江经济带115个地级单位的经济和土地生态的时空动态特征,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两者的耦合关系.结果显示:1)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指数呈现“东高西低、中心外围”的分布特征,且呈现前期新一线城市的发展速度较快,带动后期连片式发展为主的特征;2)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格局整体上呈现中、西部地区优于东部地区以及大范围面状分布的特征;3)因耦合协调格局与经济发展格局存在内部一致性,故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状况呈现“东高西低、中心外围”的空间分布规律,长三角地区是整个经济带两系统互动效用的最优地区,而耦合协调低值区域的分布比较分散,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云南省西南部、四川盆地、中部地区的湖南省湘西地区.
    • 杨丹丽; 孙建伟; 刘艳; 罗静; 赵宇鸾; 张继
    • 摘要: 为探究农村居民点“三生”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农村居民点斑块为研究单元,运用核密度估计和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了七星关区农村居民点及其“三生”空间分异特征,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农村居民点“三生”空间及其两两之间的耦合度与协调度。结果表明:(1)七星关区农村居民点整体呈“大散居、小聚居”特征,其生活空间圈层结构突出,生产空间南北差异显著,生态空间则较为零散;(2)农村居民点“三生”空间功能呈现4种耦合度类型,5种耦合协调度类型,耦合协调状态服从“核心—边缘”模式;(3)农村居民点“三生”空间功能两两之间耦合协调状态呈现较强中心城区指向,其中生产—生态空间耦合协调状态较好,生活—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较差。七星关区农村居民点“三生”空间耦合协调水平有待提升,需科学规划乡村“三生”空间,促进喀斯特山区乡村健康发展。
    • 李毅婷; 韦庄禹; 黄奕涵
    • 摘要: 文章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产城融合的选择效应、分类效应、消费效应和生产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及深化产城融合发展中的不经济性,然后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产城融合的综合评价指标,实证检验产城融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城融合度的提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期初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产城融合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会逐渐减弱,即存在产城融合的不经济性。这说明在发展初期,产城融合有利于经济产出的增加,但随着发展深化,促进效应被逐渐削弱。
    • 曹佳蕾; 许宗凤
    • 摘要: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基于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构建多维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扶贫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基于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从产业经济、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维度评价扶贫绩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皖江城市带扶贫绩效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产业经济-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生态环境四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较低。
    • 司珈宁; 姜凤; 何颖
    • 摘要: 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地区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疫情暴发的复杂背景下,徐州市致力于产业结构的转型优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扩能。文章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为例,采用熵权法,建立耦合系列模型,探寻徐州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协同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并基此提出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提升淮海经济区综合实力,肩比长三角。
    • 纪成君; 王仕勤; 李蕊
    • 摘要: [目的/意义]探究辽宁省各市公共图书馆与人口文化素质的协调程度和城市间差异,对促进辽宁省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实现图书馆事业和人口文化素质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使用熵值法分析选取公共图书馆与人口文化素质的相关指标,选取2010年与2020年辽宁省14个城市的统计数据,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和人口文化素质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当前辽宁省公共图书馆整体发展相对滞后;公共图书馆和人口文化素质的耦合协调度与2010年相比提升较快,但部分城市发展缓慢;公共图书馆和人口文化素质耦合协调度呈现辽南、辽中、辽东、辽西、辽北地区顺序减弱的趋势。
    • 刘鹏凌; 尹路; 章甜甜
    • 摘要: 在当前乡村振兴开局之际,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生态化融合发展的紧迫性日益显现。文章基于粮食主产区2019年13个省份截面数据,综合采用熵权法、SBM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对其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此对两者协调发展情况予以探究。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中,各准则层的发展水平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影响具有差异性,其中农业产业及经营现代化的发展程度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最为显著;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均值为0.798,整体未达到有效值,各省份农业生态效率值存在异质性;研究期间内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生态效率处于中级协调水平,表明粮食主产区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正向效应,以粮食主产区协调均值(0.723)为参考,可将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划分为耦合协调发展相对优先级和相对滞后级。
    • 朱焱; 张佃波; 李洋
    • 摘要: 从区域公共体育资源、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地理面积四个方面出发,构建中国区域公共体育资源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区域公共体育资源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状况与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8-2018年,我国公共体育资源综合水平明显提升,全民健身时代的体育强国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公共体育资源协调发展水平,处于基本协调与中度协调水平之间,具体呈波动缓慢上升的趋势发展。年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东北、东部、西部与中部地区。区域公共体育资源综合水平落后于现有经济、人口发展水平,是导致区域公共体育资源失调发展的主要成因。据此提出我国区域公共体育资源协同发展、合作发展、补偿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旨在为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促进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协调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 方恒; 陈煜燊
    • 摘要: 本文以创新、创业就业效应理论为基础,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算全国除去特别行政区、西藏自治区、台湾省、海南省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8至2017年间的创业与创新,对于就业的影响效应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并进行时空上的比较与分析。从空间分布上看,我国创新、创业就业效应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出中部低,东部、西部高的态势,从时间演变趋势上看,耦合协调度分布由中度失调向基本协调过渡。同时根据我国创新活动产出、创业活动产出、就业产出三个子系统之间的两两耦合协调度进行K-means聚类,对我国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创新、创业就业效应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类。通过以上研究,希望对我国的创新与创业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