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耐受

耐受

耐受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3355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药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899篇;相关期刊328种,包括中国免疫学杂志、护理与康复、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五届全军肝胆外科、第二届全军器官移植、第一届全军实验外科联合学术会议、第21次全国工业表面活性剂发展研讨会、第二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等;耐受的相关文献由7708位作者贡献,包括鲍晓明、罗伯托·A·马尔多纳多、金仁村等。

耐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3 占比:13.5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2899 占比:86.41%

总计:3355篇

耐受—发文趋势图

耐受

-研究学者

  • 鲍晓明
  • 罗伯托·A·马尔多纳多
  • 金仁村
  • 张大鹏
  • S·特雷施
  • 丁德荣
  • 克里斯托弗·弗雷泽
  • 岸本·隆·慧
  • 陈坚
  • J·莱尔希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张媛媛(综述); 张若鹏(审校)
    • 摘要: 妊娠是一种既复杂又精细的特殊生理现象,可以认为是同种异体移植,胎儿虽携带有遗传自父系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但母体免疫系统对表达异体抗原的胎儿既不排斥,也不攻击。这一现象与母胎界面特异性免疫耐受有关。而HLA-G被认为是母胎免疫耐受产生和维持的关键,是母胎免疫耐受调节中的主导因素。目前,HLA-G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许多妊娠期相关疾病的产生同时伴随着HLA-G的异常表达。本文对HLA-G在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及妊娠期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李智宇
    • 摘要: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NR2B亚基对舒芬太尼耐受形成的研究。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研究组给予皮下注射舒芬太尼建立舒芬太尼耐受SD大鼠模型。观察两组SD大鼠注射前及注射后第5、10天的机械性刺激痛阈及热缩足反应潜伏期,并检测注射后第5、10天的脊髓背角NR2B亚基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注射后研究组机械性刺激痛阈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注射后第5天和第10天机械性刺激痛阈值均高于注射前,且注射后第5天高于注射后第10天(P<0.05)。注射后研究组热缩足反应潜伏期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注射后第5天和第10天热缩足反应潜伏期值均高于注射前,且注射后第5天高于注射后第10天(P<0.05)。研究组注射后第5天和第10天脊髓背角NR2B亚基及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注射后第5天水平均低于注射后第10天(P<0.05)。结论:舒芬太尼耐受形成与脊髓背角NMDA受体NR2B亚基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 金艳; 金燕平; 王毓薇; 叶国良; 顾君娣
    • 摘要: 目的调查重症胰腺炎患者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2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重症胰腺炎患者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现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12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出现肠内营养不耐受73例(58.8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添加膳食纤维、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20分、血糖≥11 mmol/L、使用抗生素≥2种、肠内营养制剂日用量≥700 mL、血清白蛋白水平1)。结论重症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各危险因素需加强防治,以减少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
    • 王旻静; 王媛; 徐雪华; 张笑倩; 陈明霞; 方小萍
    • 摘要: 目的调查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口服喂养不耐受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88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口服喂养不耐受,将患者分为口服喂养耐受组和口服喂养不耐受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口服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88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口服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2.7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院时血糖值,入院时是否存在低钾血症、低蛋白血症,是否使用镇痛药以及入院时修改版胃瘫主要症状指数量表的恶心/呕吐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糖值、入院时修改版胃瘫主要症状指数量表的恶心/呕吐维度得分、使用镇痛药是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口服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结论入院时血糖高、修改版胃瘫主要症状指数量表的恶心/呕吐维度得分高、使用镇痛药的患者易发生口服喂养不耐受,临床护理工作中可重点监测此类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口服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 龚贝贝; 韦彩云; 吴锋耀; 玉明柳; 刘升; 陆宁
    • 摘要: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机械通气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构建艾滋病机械通气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方案,选取南宁市某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艾滋病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肠内营养治疗、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后第7天和第14天营养及免疫指标、肠内营养7 d喂养达标率和喂养中断率、70%目标喂养量达标时间、干预后肠内营养不耐受症状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干预7 d后观察组肠内营养7 d喂养热量达标率(94.74%)较对照组(27.03%)升高,喂养中断率、70%目标喂养量达标时间、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第14天观察组血清清蛋白值、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滋病机械通气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方案,可提高病人喂养耐受性,降低喂养中断发生率,有效提高艾滋病机械通气病人营养免疫指标。
    • 徐佳杰; 张妮; 谢周云; 徐伊漪; 唐力; 夏静芬; 杨国靖
    • 摘要: 以好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通过全氟辛烷磺酸(PFOS)长期驯化实现耐PFOS颗粒的培养,考察不同驯化时期的污泥基本特性,并结合微生物群落演替过程、微生物表型分布以及功能途径的变化情况,以揭示其耐受机制.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经历解体、再形成和成熟3个阶段后可在PFOS暴露下稳定维持.驯化成熟后的好氧颗粒污泥表面丝状菌减少,并且被大量胞外聚合物(EPS)所包裹,结构更加致密.驯化期间颗粒污泥中存在大量抗性细菌以及维持颗粒稳定相关细菌,主要包括unclassified_f__Comamonadaceae、Defluviicoccus、Dongia、Rhodoplanes、Flavobacterium、Thauera、Azospira、Candidatus_Competibacter、Azoarcus和norank_f__A4b,且部分菌属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群体感应途径和细菌趋化途径相关基因丰度在解体期上调,在颗粒形成和成熟期恢复至初始水平,说明细菌的群体感应效应和趋化性能够在颗粒应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好氧颗粒污泥可以通过特定菌群积极响应、促进细菌趋化作用和群体感应作用、提高EPS分泌量、增强系统抗氧化胁迫能力等多种方式耐受PFOS.采用菌胶团型好氧颗粒污泥以及向好氧颗粒污泥系统中投加上述菌剂或添加信号分子有利于处理含PFOS废水.
    • 赵志平; 唐阔; 吉莉莉; 陈林; 韩煦; 王卫
    • 摘要: 目的:旨在探讨类球红细菌对亚硝酸盐、食盐和低pH的耐受性,为类球红细菌应用于腌腊肉制品加工提供初步的理论基础.方法:将类球红细菌分别在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食盐和低pH胁迫下生长,绘制生长曲线,确定亚硝酸盐、食盐和pH的耐受范围;绘制类球红细菌在亚硝酸盐、食盐和低pH同时存在时的生长曲线.结果:类球红细菌对100 mg/kg的亚硝酸盐、2.5%的食盐和pH 5.8等单因素有良好的耐受性,在100 mg/kg的亚硝酸盐、2.5%的食盐和pH 5.8三因素同时存在时也具有较好的耐受性.结论:类球红细菌对亚硝酸盐、食盐和低pH有较好的耐受性,具有在腌腊肉制品中应用的可能.
    • 王喆; 张颐
    • 摘要: 卵巢癌初始治疗对手术和化疗药物反应良好,但肿瘤复发或化疗耐药往往会导致治疗失败.内分泌治疗为复发性或耐药性卵巢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内分泌药物具有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治疗费用低等优势.与单独用药相比,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以及化疗药物等,可能会发挥协同作用和药物增敏作用,提高内分泌治疗的效果.本文主要对内分泌治疗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卵巢癌的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王纯纯; 乔琨; 陈贝; 许旻; 黄鹭强; 刘智禹
    • 摘要: 河豚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生物碱,稳定性强、亲水性强.河豚毒素来源尚未明确,但相关证据表明河豚毒素可能产生于外界与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河豚毒素拥有特异阻断神经的功能,因此人们极为关注河豚毒素在临床与神经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河豚毒素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一方面,基于河豚毒素的富集、耐受特点可开发解毒试剂,另一方面,河豚毒素作为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可研发神经性治疗新药物.未来可进一步深入研究河豚毒素的富集、耐受机制,改善和丰富应用等.本文概括了河豚毒素的理化性质、来源、富集和耐受等内容,以及河豚毒素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完善河豚毒素研究体系提供参考.
    • 李莉莉; 顾江魁; 李佳; 王菊霞
    •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耐受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医院2017年7月一2021年5月收治的149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食管吻合口瘘分为有吻合口瘘组(n=19)和无吻合口瘘组(n=130).比较2组临床症状发生情况,分析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耐受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性.结果 食管癌术后患者吻合口瘘总发生率为12.75% (19/149).术后喂养不耐受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2.08%(17/53),高于耐受患者的2.08% (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吻合口瘘患者腹胀、反流发生率高于无吻合口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吻合口瘘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长于无吻合口瘘组,住院费用高于无吻合口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高,术后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易导致吻合口瘘不良结局的发生,要避免患者腹内压过高和严重反流情况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评估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针对高危患者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