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临近空间

临近空间

临近空间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7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航空、航天(宇宙航行)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7篇、会议论文155篇、专利文献77665篇;相关期刊215种,包括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装备学院学报、国防科技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67种,包括第四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2015第二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等;临近空间的相关文献由249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君龙、胡雄、不公告发明人等。

临近空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7 占比:0.74%

会议论文>

论文:155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77665 占比:99.07%

总计:78397篇

临近空间—发文趋势图

临近空间

-研究学者

  • 李君龙
  • 胡雄
  • 不公告发明人
  • 周荻
  • 王国宏
  • 秦雷
  • 张翔宇
  • 杨燕初
  • 谭贤四
  • 聂万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思聪; 成巍; 王承志; 李汇军
    • 摘要: 围绕临近空间大气化学过程数值模拟计算问题,以平流层大气4个典型光化学系统为例,运用化学动理学预处理(KPP)工具,对不同复杂度的光化学反应质量平衡方程体系进行预处理,快速建立各系统化学动理学方程组的代数表示;针对模型中的大刚性ODE方程组,选取6种不同的数值计算方案(rodas,ros3,ros4,rosenbrock,sdirk,seulex),实现ODE方程组的离散表示,并自动生成所需计算代码。在此基础上,开展平流层光化学过程数值模拟试验,重点考察了:各数值计算方案的计算效率和计算稳定性;各系统主要化学成分随着时间的演化规律;光化学系统复杂度对各模型主要成分变化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KPP工具能有效应对临近空间大气化学反应系统复杂度的增长,缩短大气化学模型建模与检验周期,为临近空间大气化学过程研究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 范志强; 盛峥; 赵增亮; 周育锋; 张义生; 江军
    • 摘要: 气象火箭落球探测技术是临近空间大气环境探测的重要方法。在落球探测数据处理过程中,通常忽略科氏力项的影响。本文利用经验预报模式构建落球探测正演仿真模型,并根据落球探测原理建立参数反演模型,在此基础上仿真模拟了落球探测数据处理过程中忽略科氏力项对大气参数反演精度的影响。在95~100 km高度范围内,忽略科氏力项将引起温度、密度、纬向风和经向风等大气参数较大反演误差,其误差特性随探测点纬度、各方向初始速度等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之后反演误差将随高度下降而逐渐下降。当高度下降至约70 km时科氏力项带来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研究结果表明在临近空间大气环境落球探测数据处理过程中不能忽略科氏力项的影响。本文结果对提高落球探测大气参数反演精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杨诗瑞
    • 摘要: 研制数据中继卫星,需要攻克众多特有的关键技术,难度极大,故其发展相对缓慢。美国从提出中继卫星概念到发射第一代中继卫星首星,间隔约20年,再到第二代星座首星发射,又间隔了17年。总体而言,数据中继卫星技术发展路线是采用更先进的卫星平台,升级天线,采用新型无线电频段技术和链路调制体制等,提升卫星综合能力,向用户提供类型更多、功能更强的服务。与此同时,近地航天任务、深空探测任务以及临近空间、低空超高速飞行等不同应用场景都对中继卫星提出了不同的服务要求.
    • 时曙; 任雅浩
    • 摘要: 采用航空返回工程中设计标称攻角的方法,将轨迹分成三段设计,第一阶段对热流率进行控制,第二段分别以指定目标函数设计,飞行末段采用最大升阻比。最后,将以单一目标作为结果优化规划得到的结果,同本文采用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比分析。表明,采用分段设计会在多个目标之间取得一个相对均衡的优化值。
    • 武剑; 佟濛; 仝建禄; 张自翔
    • 摘要: 空天防御是在稠密大气层、临近空间和外层空间统一实施的防御行动,是指为维护国家安全或达成战略平衡,遏阻、抵御并消除来自和经由垂直空间兵器的威胁和袭击,以集中统一使用的航空、航天、导弹和信息力量为主体,综合运用预防抗击、反击、防护等措施遂行的一体化防空、反导、防天行动。
    • 张君彪; 熊家军; 兰旭辉; 李凡; 刘文俭; 席秋实
    • 摘要: 针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机动模式复杂,单一运动学模型难以完成三维跟踪的问题,提出一种三维跟踪方法。将飞行器机动弹道分为纵向和横向弹道,根据飞行器机动特性,在纵向上将加速度建模为零均值的二阶时间自相关随机过程,在横向上采用Singer模型和匀加速模型进行交互多模型(interactive multiple model,IMM)滤波,引入无偏量测转换将球坐标系下的雷达观测模型转换为笛卡尔坐标系,避免了模型的非线性滤波。最后,在现有卡尔曼滤波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多重渐消因子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方法,增强了模型对强机动的自适应跟踪能力。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在对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进行三维跟踪时,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跟踪精度。
    • 耿丹; 赵增亮; 万黎; 赵超; 彭进先
    • 摘要: 在获取冬季西北地区一次临近空间气象火箭探测数据后,将火箭探测温度、密度与MSIS00模式和TIMED/SABER卫星数据进行对比,并将火箭探测风场与HWM07模式和MERRA再分析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火箭探测温度误差组成,计算各项温度修正量。结果表明:火箭、卫星、MSIS00模式获取的温度和密度随高度整体变化趋势一致;相对于MSIS00模式,火箭和卫星实测数据能够反映出更多的变化细节,且二者在细节上具有较多一致性。火箭实测风场与MERRA的一致性较好,而与HWM07模式差异较大,在平流层中部火箭探测风场明显强于HWM07模式。相对于HWM07模式和MERRA,火箭探测风场能够体现更多细节,在22 km和45 km附近均探测到较强的风切变。在火箭探测温度的各项修正量中,气动加热、温度滞后、支撑结构热传导及测量电流焦耳效应带来的影响较大,该影响整体上随着高度降低而逐渐减小。分析表明,本次气象火箭获取的探测数据是有效可靠的,但在数据处理方法尤其是温度误差修正等方面还需不断迭代完善。
    • 胡耀月; 王东海; 吴珍珍; 张春燕; 曾智琳; 万轶婧
    • 摘要: 准零风层(Quasi-zero Wind Layer)是指平流层下部风速较小的东西风转换层,是临近空间(20~100 km)开发利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当前临近空间飞行器浮空运行的研究热点。基于2010-2019年中国多个站点L波段探空资料,将中国分为5个区域(15°N-20°N,20°N-25°N,25°N-30°N,30°N-40°N,40°N-50°N),分析各区域准零风层的结构特点及其随纬度、季节的变化规律。根据实测风场分析发现平流层下部存在单层/双层准零风层,各区域的南北分布差异大致以25°N为界:单层准零风层主要出现在25°N以北的夏季;双层准零风层主要出现在25°N以南的10月至次年5月。单层/双层准零风层平均维持高度随纬度递增,且其厚度以双峰变化为主。此外,单层准零风层每月出现和维持天数均大于双层,30°N以北的单层准零风层在夏季的维持天数较其他区域长。
    • 卢玉
    • 摘要: 临近空间作为“陆、海、空、天”之外的新型区域,虽是“空”与“天”的结合部或过渡区,但其独立于传统的航空与航天区域。临近空间的巨大商业潜力得到各国的关注和竞争,将是大国竞争的新制高点。临近空间的利用和开发在国际法中处于空白阶段,由此产生制度规则上的空缺。空间法是与海洋法具有密切联系的学科,临近空间的法律地位、法律背景和专属经济区均有共通之处,此外设立临近空间制度的法律目的和专属经济区类似,因此临近空间的法律制度构建借鉴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制度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运用对比研究将临近空间的法律地位与专属经济区分析,并对专属经济区法律制度从经济和军事层面深入分析和完善,得出临近空间法律制度路径中的明示同意和通报制度以及禁止制度。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空间领域逐步得到贯彻和实施,在制定临近空间国际制度时可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制度的基本原则。
    • 王民泰; 曹云峰; 周嘉麒
    • 摘要: 柔性飞行器(Flexible Flying Wing Aircraft,FFWA)因具有高升力系数、低阻力系数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受到结构动力学和刚体动力学的耦合作用,飞行器容易发生弹性形变,给柔性飞行器的建模造成困难,也给控制系统的设计带来挑战。为此,针对飞翼布局柔性飞行器模型,研究了一种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方法,并在飞翼布局柔性飞行器上进行仿真验证。首先,搭建飞翼布局柔性飞行器纵向动力学模型,并进行配平;然后,对非线性纵向动力学模型线性化得到线性飞行器模型;然后,设计包括基于观测器的基线设计和基于修正闭环参考模型的参数自适应在内的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器,总体上保证了存在不确定参数时的稳定性和跟踪性能;最后,验证了输出反馈控制器在加入修正闭环参考模型时的优越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运用输出反馈控制能够很好地处理飞行器模型存在不确定参数的问题,并且加入修正闭环参考模型能够提高控制器的参数自适应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