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绿海龟

绿海龟

绿海龟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8027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海洋世界、四川动物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首届两岸三地水族馆发展论坛、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水族馆发展论坛等;绿海龟的相关文献由148位作者贡献,包括叶明彬、陈华灵、古河祥等。

绿海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1.1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8027 占比:98.82%

总计:8123篇

绿海龟—发文趋势图

绿海龟

-研究学者

  • 叶明彬
  • 陈华灵
  • 古河祥
  • 夏中荣
  • 李丕鹏
  • 胡慧建
  • 李满文
  • 虞皓琦
  • 观玉安
  • 丁天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子强; 肖宝华; 廖宝林; 姜怡薇; 陈华灵; 叶明彬
    • 摘要: 通过线粒体D-loop基因部分序列对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的4个群体共99只绿海龟样本进行扩增测序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绿海龟人工繁育4个群体的D-loop基因片段序列的A+T含量为68.1%,碱基组成具有明显的偏向性;共定义了3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在0.000~0.212之间,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在0.00000~0.00111之间;人工繁育4个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F_(st))值均大于0.05,4个群体中有3个群体之间不存在基因交流现象;采用邻位连接法(NJ)对99个序列片段构建了系统发育树,G组群体单独聚为一分支,C组、H组和LM组群体聚为另一分支。研究结果说明,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海龟人工繁育的各个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小,群体间存在较大遗传分化,绿海龟人工繁育4个群体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为建立相应的绿海龟人工繁育遗传谱系以及开展绿海龟种质资源保护奠定理论基础。
    • 陈华灵; 叶明彬; 谢子强; 肖宝华; 廖宝林; 王付民; 王少锋; 姜怡薇
    • 摘要: 通过线粒体调控区D-loop基因部分序列对广东沿岸和三沙海域3个地理群体(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粤西和海南省三沙市)共132个绿海龟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3个绿海龟地理群体的D-loop基因片段序列的A+T含量为68.2%,碱基组成具有明显的偏向性;共定义了1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在0.157~0.775之间,核苷酸多样性在0.00063~0.01017之间;3个群体间存在一定的分化,其中三沙群体和其他2个群体存在高度的分化,粤西群体和海龟保护区群体存在较小的分化,3个群体之间存在基因交流现象;采用邻位连接法(NJ)对132个序列片段和19个单倍型分别构建了系统发育树,3个群体的绿海龟存在较为复杂的交叉聚类现象,19个单倍型聚类为3个大的分支。本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的绿海龟总体样本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广东沿岸与三沙海域的绿海龟种群存在基因交流现象。本研究为探究我国绿海龟种群遗传多样性和开展绿海龟种质资源保护奠定理论基础。
    • 朱鸣; 叶明彬; 谢子强; 姜怡薇; 廖宝林; 陈华灵; 肖宝华
    • 摘要: 通过荧光标记SSR基因分析技术对广东省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人工繁育群体和10个疑似亲本共62只绿海龟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鉴定分析。从200个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出20对具有多态性位点的微卫星引物;通过群体扩增实验在2个人工繁育群体中检测出78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观测等位基因(Na)为3.9,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0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55,平均多态性信息指数(PIC)为0.494。2个人工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属于中等多态性水平。基于累积非亲排除概率来鉴定绿海龟群体和疑似亲本的亲缘关系,当可信度为95%时,2个人工繁育群体的母本鉴定率为75.00%,父本鉴定率为96.16%,双亲鉴定率为73.08%。研究结果说明,利用开发的20对微卫星引物可高效准确地应用于绿海龟亲缘关系鉴定中。本研究为建立相应的绿海龟人工繁育遗传谱系以及开展绿海龟遗传选育奠定理论基础。
    • 叶明彬; 马艳平; 梁志凌; 马江耀; 冯国清; 陈华灵; 王付民; 麦瑞琼; 刘振兴
    • 摘要: 中国绿海龟(Chelonia mydas)繁育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自然保护区内绿海龟种群规模的不断增加,细菌性病原感染成为威胁绿海龟(稚龟)繁育安全的首要问题。为深入了解中国绿海龟(稚龟)细菌性疾病流行情况,在2019—2021年对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患病绿海龟(稚龟)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采用16S rRNA分子鉴定结合细菌生化鉴定技术,共分离鉴定疑似病原株45株,涉及10个菌属,革兰氏染色显示均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弧菌属(Vibrio)细菌19株,占疑似病原菌的42.22%,其中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7株,占分离弧菌的36.84%,属优势弧菌。对溶藻弧菌进行攻毒与病龟组织切片分析,结果显示,溶藻弧菌对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其LD 50为2.99×10^(6)~2.59×10^(8) cfu/mL;分离的溶藻弧菌可以引起中华草龟肠道、肝脏和脾脏组织病理损伤。进一步分析45株病原菌对水产养殖允许使用的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盐酸多西环素、复方新诺明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可以作为绿海龟感染的应急用药。研究表明弧菌是中国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绿海龟的主要病原菌,本研究较为系统地对绿海龟细菌性疾病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为绿海龟救护提供了临床数据和理论依据。
    • 卢君辉; 董世龙
    • 摘要: 绿海龟是每家海洋馆都会饲养的明星动物,它们能活到七八十岁甚至更长寿。但你是否知道,在自然界中,绿海龟的成长过程可谓困难重重,每一只绿海龟都要经历九死一生才能长大。
    • 邢衍阔; 王林龙; 刘敏; 赵林林; 康斌
    • 摘要: 环境因素影响物种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全面了解环境与物种分布之间的关系对于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至关重要.绿海龟(Chelonia mydas)作为典型的长距离迁徙物种,周期性地往返于索饵地和繁殖地之间,迁徙距离可达数千千米.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DM)是研究环境因子信息和物种分布关系的有效工具,可以通过环境因子数据有效模拟物种潜在分布区域.本研究结合绿海龟物种出现记录点和环境变量,应用物种分布模型预测不同时间段的绿海龟分布情况,得出其分布区域的时空变化,推断洄游路线.结果 表明:离岸距离、深度和海洋表层温度对绿海龟分布起重要作用;太平洋西部、印度洋北部和大西洋西部为绿海龟主要适宜栖息范围;大西洋-地中海以及印度洋-太平洋之间存在绿海龟涸游通道.同时,基于气候变化模拟了绿海龟2050年和2100年的潜在分布区域,分布范围在印度洋中部、太平洋中西部海域减少,在大西洋中部海域增加,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向高纬度海域扩散的趋势.
    • 陈华灵; 叶明彬; 李满文; 观玉安; 李丕鹏
    • 摘要: 绿海龟(Chelonia mydas)是国际濒危物种,为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巢址的选择对绿海龟繁衍后代极为关键,研究筑巢行为可为其种群恢复及保护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目前,国内外对绿海龟巢址选择的研究并不多见,也不全面,仍有许多未知之处,如沙滩树木对产卵的影响等.由于我国野外上岸产卵的绿海龟极度稀少,很难通过野外种群深入了解它们的筑巢行为,故2019—2020年间,采用红外线视频监控技术研究了11只人工养殖的雌性绿海龟的119次筑巢行为,发现96%筑巢位置位于树木区,仅有4%出现在裸沙区;树木区中80%筑巢及88%产卵行为均集中在隐蔽区域,说明绿海龟明显偏好于植被下产卵,尤其喜好温度、湿度和隐蔽性相对较好的区域.此外,绿海龟每次产卵通常会经多次上岸、多次筑巢以寻找合适产卵点,另约有25%的产卵点是它们的弃址,皆揭示绿海龟对巢址具有选择能力.
    • 陈华灵; 叶明彬; 李满文; 观玉安; 李丕鹏
    • 摘要: 绿海龟(Chelonia mydas)是国际濒危物种,为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巢址的选择对绿海龟繁衍后代极为关键,研究筑巢行为可为其种群恢复及保护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目前,国内外对绿海龟巢址选择的研究并不多见,也不全面,仍有许多未知之处,如沙滩树木对产卵的影响等。由于我国野外上岸产卵的绿海龟极度稀少,很难通过野外种群深入了解它们的筑巢行为,故2019—2020年间,采用红外线视频监控技术研究了11只人工养殖的雌性绿海龟的119次筑巢行为,发现96%筑巢位置位于树木区,仅有4%出现在裸沙区;树木区中80%筑巢及88%产卵行为均集中在隐蔽区域,说明绿海龟明显偏好于植被下产卵,尤其喜好温度、湿度和隐蔽性相对较好的区域。此外,绿海龟每次产卵通常会经多次上岸、多次筑巢以寻找合适产卵点,另约有25%的产卵点是它们的弃址,皆揭示绿海龟对巢址具有选择能力。
    • 王嘉(编译)
    • 摘要: 9月16日,2021年度海洋摄影大赛(Ocean Photography Awards)在宝珀伦敦精品店内揭晓了此次大赛各个奖项的获奖者名单,澳大利亚摄影师艾梅·贾恩(Aimee Jan)凭借一只被玻璃鱼群包围的绿海龟的动人照片,获得“年度海洋摄影师(Ocean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第一名。主办方还沿泰晤士河皇后大道设置了露天摄影展,从9月17日延续至10月17日,向公众展示大赛获奖照片,展现海洋之美,唤醒人们对海洋的保护意识。
    • 叶明彬; 陈华灵; 冯国清; 梁志凌; 端金霞; 刘振兴; 观玉安
    • 摘要: [目的]腐皮病是绿海龟(Chelonia mydas)龟苗培育中的常见病,传染性极强,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确定病因及治疗方法,从病龟鳍状肢的腐皮组织中分离病原菌.[方法]从症状明显的稚龟四肢病灶中分离纯化得到疑似病原菌,编号CMRT91026,开展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rRNA鉴定和系统发育树构建及相关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该菌能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呈黄色,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1%NaCl葡萄糖磷酸盐胨水、蔗糖、甘露糖和赖氨酸脱羧酶上的生化特性均显示阳性,并且在3%~10%NaCl胨水均能生长;与NCBI上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同源性达100%.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恩诺沙星、萘啶酸、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头孢吡肟和头孢曲松敏感;对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妥布霉素、大观霉素、诺氟沙星和氨曲南呈中介;对新霉素、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15种药物有耐药性.[结论]该菌株鉴定为溶藻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如恩诺沙星)、四环素类药物(如米诺环素)及头孢类(如头孢曲松)等药物较为敏感.试验结果为绿海龟稚龟溶藻弧菌病的诊断及病害防控提供了一定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