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济阈值

经济阈值

经济阈值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72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林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2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9050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生态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研讨会、2008年中国小麦和面粉产业年会、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外来有害物种防治交流研讨会等;经济阈值的相关文献由647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文达、曹坳程、陈永年等。

经济阈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2 占比:1.36%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9050 占比:98.59%

总计:19322篇

经济阈值—发文趋势图

经济阈值

-研究学者

  • 朱文达
  • 曹坳程
  • 陈永年
  • 魏守辉
  • 张朝贤
  • 邱名榜
  • 何东进
  • 刘英智
  • 李林
  • 洪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金小靖; 康晓慧; 陈万权; 蒋欣东; 刘太国; 文启明
    • 摘要: 【目的】探明条锈病对小麦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小麦条锈病药剂防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田间小麦人工接菌,拟合小麦单穗损失率与顶叶病级的关系,小麦关键期病情与小麦小区损失率的关系,并制定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经济阈值。【结果】小麦产量与小麦关键期病情密切相关,顶叶叶片病级与着粒数、千粒重、株高、小穗数和茎粗呈极显著负相关,着粒数、千粒重和小穗数随顶叶叶片病级增大呈明显减小趋势。川麦42的经济阈值范围为病情指数2.128~3.217,在经济阈值范围内进行常规防治,可将损失降到最小,收益达到最大。【结论】人工接菌法拟合的小麦单穗产量损失率与顶叶病级曲线和小麦小区产量损失率与关键期病情拟合曲线均以多项式函数最佳。依据Chiang模型和丁岩钦模型制定得到川麦42的经济阈值病情指数分别为2.128和3.217。
    • 韩国栋; 王明玖; 高翠萍
    • 摘要: 根据国家建设双一流学科的战略安排,2013年,草学学科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双一流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草学学科获得B;的好成绩。完成了第一部省级《内蒙古自治区志:草原志》第一轮和第二轮编纂工作,第一轮于2015年出版,第二轮正在出版中。设置草地资源与管理、牧草种质资源与育种、饲草加工与高效利用、草地鼠类生态与防治4个学科方向。在新的学科构架建设与发展中,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成果:累计培育苜蓿、冰草等牧草新品种39个,在优质高产人工草地建植和生态修复中广泛使用;长期的放牧实验研究表明,草地载畜率是草地合理放牧利用的关键因素,保守性夏季家畜放牧和冷季舍饲是我国北方牧区乃至世界草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途经;阐明了增温和氮添加对植物群落稳定性的累加负效应,气候变化下水分调控了草地温室气体排放、氮磷循环和凋落物分解,自然降水增加激发了气候变暖和氮沉降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正效应;宏观上探索了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和草地畜牧业的影响,提出了应对和适应策略;攻克了天然牧草青贮调制难、干草贮存时间短、成型加工技术缺等关键技术难题,自主创制出系列产品和标准化技术体系;创新性提出草原鼠害防控的“标准鼠单位”,并制定了不同放牧方式下草原害鼠防治的危害阈值及经济阈值,成功研发鼠类不育剂ND-1(农大-1号),为揭示草原鼠害形成机制及精准和可持续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在草原大型露天煤矿生态修复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起草了相应的技术标准。
    • 杨可; 袁帅; 武晓东; 张昊婷; 孙珊珊; 付和平; 赵永泉; 王淑艳; 刘启富
    • 摘要: 鼠害危害阈值和经济阈值是草地鼠害防控实践中必须明确的指标,不同草地类型或同一草地类型不同利用方式,这2个指标值均截然不同。危害阈值是引起草地明显损失时的害鼠种群密度,经济阈值是害鼠种群数量增长造成明显经济损失时必须采取防治措施的种群密度。阿拉善荒漠区生态脆弱,鼠害连年发生,研究荒漠区草地鼠害防控危害阈值和经济阈值对鼠害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于2015-2019年在阿拉善左旗荒漠区选择连续放牧区与禁牧区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害鼠种类和密度,应用样方法调查样区内8月植物地上生物量。使用标准鼠单位与啮齿动物日食量来估算牧草损失产量,利用回归方程得出害鼠密度与牧草产量损失比的拟合关系。结果表明:1)连续放牧区与禁牧区害鼠密度与牧草产量损失比的拟合曲线均符合逻辑斯蒂S型曲线。2)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得出连续放牧区害鼠防控危害阈值为26个标准鼠单位·hm^(-2),经济阈值为39.3个标准鼠单位·hm^(-2),禁牧区害鼠防控危害阈值为33.2个标准鼠单位·hm^(-2),经济阈值为30.2个标准鼠单位·hm^(-2),连续放牧区经济阈值略大于禁牧区。
    • 韩睿; 张全成; 王小丽; 林萍; 魏迎凤; 王俊刚
    • 摘要: 【目的】研究棉田龙葵对棉花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防治经济阈值,为制定棉田龙葵的防治指标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密度(0、1、4、7、10、15株/m^(2))龙葵持续危害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取模型拟合法分析不同密度龙葵与棉花产量损失率间的函数关系,并根据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分析龙葵的防治经济阈值。【结果】棉花的株高、茎粗、主茎节数随龙葵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龙葵对棉花中部铃铃数和产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当龙葵密度为1株/m^(2)时,棉花产量损失率为60.92%;当龙葵密度达到15株/m^(2)时,棉花产量损失率为100%。对数模型y=12.594 ln(X)+58.025能较好地拟合龙葵密度与棉花产量损失率间的关系,根据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对数模型,人工防除龙葵的经济阈值为0.016株/m^(2),96%精异丙甲草胺EC化学防除的经济阈值为0.017株/m^(2)。【结论】龙葵对棉花的抑制效应与其密度呈正相关,当田间龙葵持续危害密度高于0.016株/m^(2)时,即160株/hm^(2),应及时防除。
    • 于洪春; 陈佳欢; 孙苓芙; 宋显东; 王春荣; 庄宝龙; 李润钊
    • 摘要: 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是黑龙江省春玉米田最重要食叶性害虫,对玉米生产造成极大威胁.为明确黑龙江省春玉米田黏虫不同虫口密度与玉米产量损失关系,确定玉米田黏虫经济阈值,采取人工饲养黏虫和田间接种不同虫口密度幼虫方法,模拟自然条件下黏虫发生情况,研究黑龙江省春玉米田二代和三代黏虫经济阈值.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春玉米田二代黏虫虫口密度与玉米产量损失率和实际产量损失回归方程分别为Y=1.0755X-1.5411(R=0.9204)和Y=116.2X-166.82(R=0.9204),经济阈值为327~512头·百株-1;三代黏虫虫口密度与玉米产量损失率和实际产量损失回归方程分别为Y=0.5853X+1.3279(R=0.9687)和Y=60.625X+137.54(R=0.9687),经济阈值为225~677头·百株-1.研究结果对黑龙江省春玉米田黏虫科学和精准防控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对化学农药减量、提高防治经济效益、保护环境和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 代玉立; 甘林; 滕振勇; 陈伟; 卢学松; 杨秀娟
    • 摘要: [目的]明确福建省鲜食玉米大斑病田间病情与玉米产量损失的关系,为福建省鲜食玉米大斑病的合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玉米大斑病自然发病条件下,利用不同施药次数人为造成田间不同病情梯度,建立病情指数与玉米产量损失率模型,制定适合福建省鲜食玉米大斑病的经济阈值.同样条件下,以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模型推算不同抗性玉米品种科学用药时期和次数,制定鲜食玉米品种抗性分级标准.[结果]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玉米大斑病全部叶片病情指数与种植天数的回归方程.玉米产量损失率与玉米大斑病全部叶和功能叶病情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玉米全部叶和功能叶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模型.在用药次数依次为1,2,3和4次条件下,基于全部叶病情指数乳熟期(R3)玉米大斑病经济阈值分别是14.63,17.88,18.72和22.06,基于功能叶病情指数分别是7.74,10.43,12.24和16.80.基于建立的回归方程、经济阈值及玉米籽粒建成期(R2)功能叶病情指数(DI),建议玉米品种抗性分级标准为:DI≤15为抗病(R),15<DI≤30为中抗(MR),30<DI≤45为中感(MS),DI>45为感病(S).[结论]建立了福建省鲜食玉米大斑病田间病情消长动态理论模型和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模型,制定了玉米大斑病的经济阈值和不同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分级标准.
    • 侯祥; 刘兵; 王艺霖
    • 摘要: 把具有群体防御行为害虫的种群数量作为综合治理害虫的控制指标,建立了一个具有群体防御行为的害虫综合治理Filippov模型,并系统地对该模型的动力学性质进行分析,包括真平衡点、假平衡点和伪平衡点的存在条件及其稳定性.
    • 刘彦龙; 吕宝乾; 卢辉; 唐继洪; 张永军; 朱晓明
    • 摘要: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在海南省可周年繁殖,世代重叠严重,常年危害海南鲜食玉米,防治困难.为了解海南省不同虫口密度草地贪夜蛾幼虫在鲜食玉米各个阶段对其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接种不同密度3龄幼虫的方法来模拟自然危害,研究其经济阈值.结果表明,苗期(4~6叶)、喇叭口期(8~10叶)和抽穗期(12~14叶)各阶段,虫口密度与危害程度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06ln(x)+0.1258、y=0.0546ln(x)+0.1863、y=0.0589ln(x)+0.0275,计算出不影响玉米产量的危害程度分别为:21.57%、28.34%、14.50%.虫口密度与总产量在苗期(4~6叶)、喇叭口期(8~10叶)和抽穗期(12~14叶)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2508x+13.113、y=–0.1093x+12.721、y=–0.0616x+12.447,得出不影响产量的虫口密度分别为:5头/20株、7头/20株、9头/20株;各时期的经济阈值分别为:6~8头/20株、12~20头/20株、19~24头/20株.该研究结果为海南省鲜食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精准防治及合理的农药减量提供科学依据,对提高防治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 天牛类蛀干害虫是薄壳山核桃、纳塔栎、美国红枫等珍贵彩色树种最主要的害虫,主要以幼虫在树干内蛀道危害,具有虫体隐蔽、危害期长、药物难以触及、耐药性强、防治困难等特点。常见的天牛有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olata)、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和星天牛(A.chinensis)等,均会对树木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天牛类蛀干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是在全面掌握天牛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其发生危害程度等级,结合寄主植物、周边环境等具体情况,实施以天敌释放、架设黑光灯等为主的“自然控制”措施,辅以必要的人工、无公害药剂控制措施。同时,配合以选育抗性品种、多树种合理配置等营林措施,重视虫源木防治,加强检疫等进行综合治理,将治理区天牛类蛀干害虫的危害损失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之下。
    • 崔爽; 刘丙万
    • 摘要: 2018年8-10月在吉林省珲春地区利用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声音、野猪Sus scrofa惨叫声和太阳能警示灯开展了野猪危害防控及经济阈值研究.本研究设置依次播放东北虎声音15 s、野猪惨叫声15 s、叠加播放30 s、空白5 min(A组),播放东北虎声音1 min、空白5 min(B组),放置1 000 mA的红色太阳能警示灯(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每组5个样地.所有样地均设置在与森林毗邻的农田,声音从傍晚至黎明持续播放,太阳能警示灯为光控开关.每天07:00-07:30检查24 h内防控措施50 m范围内是否出现野猪危害农田的现象并记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不同防控措施的防控效果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对玉米Zea mays损失率与进入样地野猪数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防控有效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其中,A组和C组的防控有效期较长,分别为(27.00±1.87)d和(31.80±3.56)d,对照组的为(1.80±0.75)d;(2)A组的玉米损失率及经济损失均值最低,分别为(4.41±2.24)%和(639.04±289.15)元,对照组最高,玉米损失率及经济损失分别为(48.33±5.42)%和(6 703.38±412.20)元;(3)玉米的损失率(y)与进入样地的野猪数量(x)之间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 =0.095-0.116x +0.048x2;(4)每公顷农田进入野猪数量即防治经济阈值达到(2.09±0.28)头/hm2和(2.15±0.18)头/hm2时,应分别按照A组和C组设置防控措施.本研究探索野猪危害防控措施对降低管理成本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也为其他野生动物的危害防控研究提供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