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济差异

经济差异

经济差异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443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9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7437篇;相关期刊306种,包括当代经济、经济研究导刊、生产力研究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六届城市与景观“U+L新思维“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2013中美物流教育与研究合作论坛等;经济差异的相关文献由726位作者贡献,包括胡艳君、周杰文、李炯光等。

经济差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9 占比:2.40%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7437 占比:97.52%

总计:17880篇

经济差异—发文趋势图

经济差异

-研究学者

  • 胡艳君
  • 周杰文
  • 李炯光
  • 渠爱雪
  • 王文静
  • 盖文启
  • 罗君
  • 苗长虹
  • 袁俊
  • 高志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柯丽娜; 王姝婷; 阴曙升; 王辉; 陶拓抒
    • 摘要: 本研究基于2014—2018年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利用变异系数、标准差椭圆模型、全局Moran’s I指数及局部Getis-Ord G^(*)_(i)指数等空间分析工具,探究大连市经济发展空间演变格局,揭示其经济发展的内部差异及其发展特征.结果表明:①大连市各区市县变异系数存在差异,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大连市各区市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差异逐渐缩小.②研究期间大连市经济总量持续增加,经济重心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标准差椭圆面积增大,经济发展核心区域逐渐扩大.③大连市冷点区域及热点区域面积均缩小,反映其经济发展核心区由点及面向外围逐步扩张,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趋于均衡.本研究可为大连市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 钱嘉琳; 欧向军
    • 摘要: 文章运用基尼系数的产业构成及效应分解法,对2000—2018年中国地级市经济差异演变过程和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市经济差异在波动中有所扩大,总基尼系数由0.385增至0.391;四大区域间差异有所减小,其中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且波动扩大,西部和中部地区差异逐步扩大,东北地区内部差异最小且波动缩小;从基尼系数产业构成来看,构成中国经济总体差距的主导性因素已由第二产业变为第三产业,二、三产扩大差异,一产缓解差异;从基尼系数产业效应分解来看,产业的结构效应与集中效应是引起经济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且集中效应大于结构效应,结构效应扩大差异,集中效应缩小差异。
    • 文枫; 胡涛; 段琳筠; 张云诗; 王坤鹏
    • 摘要: 基于2012-2018年校正后稳定的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以淮河流域38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和相对发展率等方法,对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区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但区域差异明显,整体上形成了以省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核心-边缘发展空间格局;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呈现平稳下降的趋势,其中省内差异和河南省内部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变动的主要原因;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极化现象明显,相对发展速度随经济的发展出现分异。
    • 胡亚南; 藏苗苗; 张英卓
    • 摘要: 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2006—2017年中国中部地区经济差异的演变及空间分布特征。考虑地区间空间依赖性及异质性,采用标准差、分位数回归、空间滞后分位数回归方法检验中部地区经济的σ趋同性、绝对β趋同性以及条件β趋同性。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经济差异主要表现为省内城市间的差异,且以省为单位呈现出“核心-边缘”经济发展模式;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σ趋同性、绝对β趋同性与条件β趋同性同时存在,地区间经济增长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而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使地区经济更快达到稳态水平;地区异质性的存在也使同一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水平不同的地区影响不同。
    • 李清文
    • 摘要: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范围广,因此存在很多区域,不同的区域因为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料的不同,经济发展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基于不同角度对我国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策略,希望能提高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 姜思同
    • 摘要: 近年来,由于南北区域所有制结构、对外开放、营商环境和要素方面的差异,导致我国南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地区生产总值、城市竞争力和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方面.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解决我国南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即进一步深化公有制经济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南北区域协同,协调区域经济一体发展;进一步深化改善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 孟霏; 鲁志国; 秦艺蓉
    • 摘要: 文章采用重心分析、Theil指数与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等方法综合考察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空间关联模式,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模型探寻产生区域经济差异的驱动要素。结果显示:区域经济差异呈"先降后升"态势,大湾区的东部和南部地带是区域经济高密度地带;区域内经济差异对总体经济差异的贡献较大,外围城市经济差异变化不大,中心城市经济差异也呈"先降后升"态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程度尚待深化,分布存在一定的"阶层固化"特征,香港、澳门、广州与深圳沿珠江口合围的"倒U"型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场规模与人力资本是显著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主导因素。
    • 韩艳红
    • 摘要: 基于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Theil),课题对2000年以来扬子江城市群的经济差异水平进行定量测度.研究表明:(1)扬子江城市群整体经济差异可分为上升-稳定-下降三个时期.(2)苏南、苏中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拉大,苏南的内部差异要大于苏中地区,苏南经济差异对扬子江城市群总体经济差异的影响较为显著.(3)扬子江城市群总体区域经济差异呈缓慢下降趋势.(4)2000年以来扬子江城市群经济差距逐步缩小的原因有政策因素、过江通道持续加密、开发园区跨江合作发展、国家战略的推进.
    • 宾津佑; 唐小兵; 白福臣
    • 摘要: 采用Theil指数及其分解、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7—2017年广东省不同尺度下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7—2017年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值、组内差异值、组间差异值均呈现下降趋势,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呈逐渐缩小态势,四大区域的Theil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珠三角>西翼>东翼>粤北山区;(2)Theil指数分解后的组内差异贡献率明显高于组间差异的贡献率,组内差异是导致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整体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3)2007—2017年市域、县域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Moran's I指数均为正且表现出全局正向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指数的变化趋势表明市域间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极化效应趋于缩小,而县域间区域经济的空间极化效应则有所增强;(4)局部Geary's C指数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高-高、低-低集聚分布,且具有较强的空间路径依赖特性.
    • 张伟丽; 郝智娟; 黄蕾
    • 摘要: 文章采用网络分析方法,从全局出发研究我国328个地级市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问题;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了2000—2017年我国328个地级市的相对人均GDP,判断地级市是否存在增长关联,并构建网络联系矩阵;采用Gephi网络分析技术,对我国区域经济的联系情况进行测度,探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采用QAP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空间关联对经济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整体经济联系密度较低,经济联系中心度地域分布不均衡,加强经济增长关联网络建设、增加文教科卫事业费的支出、提高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度和增加医院卫生床位数等,有利于缩小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