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建筑科学>首届“环境·遗产·城镇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
首届“环境·遗产·城镇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

首届“环境·遗产·城镇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13-11-09

主办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会议文集:首届“环境·遗产·城镇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前,中国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其原因可归纳为法律体系中防灾法规缺位、规划编制中技术瓶颈、规划实施乏力三方面因素。应加强对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理论研究,对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工作内容、综合性特点、关注重点达成共识。将综合防灾规划融人法定规划体系,明确相关部门事权,使得所有的综合防灾工作有法可依;在技术规范层面,需要修改完善有关防灾规划建设的标准体系,直接指导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统一综合管理机构和城市动态数据库。针对综合防灾规划编制过程中涉及的大量专业知识,有必要建立以规划师引领协调的多学科人才共同参与的工作团队。由规划师协同灾害学、环境科学、土木工程、经济学、地理信息技术等各专业人才,各显所长,解读大量专业资料,对城市多种灾害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暴露性及脆弱性进行全方位分析,并探索基于GIS平台下的灾害风险评估的新方法。
  • 摘要:本文阐述法国城市设计的教学经验对于同样具有丰富历史遗产和城市多样性的中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建立以城市历史遗产分析为基础的理论教学体系。尤其在低年级,增加城市建设史的学习比例,培养学牛从理性的空间内涵而非威性的形式角度理解城市和建筑。笔者认为,可以在城市规划本科阶段的第四年,进行一个方向划分,趋向于发展为职业设计师的学生可强化设计学习,趋向于城市研究的学生可提前投入更多元的理论学习。这样一方面保证设计教学质量,避免规划毕业生的均质化和设计人才冗余,另一方面提高城市研究人才的多元化。未来中国规划设计教学应当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以更好的城市生活为目的,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市民需求,发掘中国不同地域的城市文化和风貌特征,创造出真正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的设计方案。而只有从真实的空间体验和真实的空间尺度训练出发,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空间敏感度和设计能力,强化逻辑和发散思维能力,提高设计手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 摘要:针对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其建设应以乡村为重要载体,维持乡村传统肌理,严格控制居住容量与旅游容量,控制发展速度,摒弃城市化的发展形态,鼓励当地村民参与,充分挖掘当地的民间工艺与风俗人情,从而建立村民与旅游发展的良好互动关系。强调自立、自我生长、乡村特色、村民共富、生态维育。传统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是政府通过土地出让获得土地出让金,企业通过开发别墅区获得发展旅游的平衡资金。而旅游度假区内的村民贡献出土地后,往往被搬迁安置在区外,难以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中受益。这不符合以城带乡、以工扶农的要求。乡村旅游的发展首先要让当地农民获益,而不是让城市资本剥夺农民的致富权利。为此,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构建了政府积极引导、乡贤出谋划策、村民主动参与的三位一体、可持续、自主循环的乡村经济链条。有别于城市与小镇,乡村的一大优势是乡野气息与山水环境。江与溪、山与谷、村与田是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的基本空间架构,也是旅游体验的核心元素。
  • 摘要: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中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用简单的、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及处理历史街区的问题,虽然制定了保护规划、保护措施,出台了保护规章及制度,但是保护流于一纸空谈。第二是假借保护之名,实际上是将保护置于城市发展的对立面,以旧城改造及厉史街区环境整治为幌子,大肆拆除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给历史街区及历史建筑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第三是认识到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利用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不能够对历史街区问题提出针对性规划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一方面造成历史街区保护的无效性,另一方面对历史街区开发利用不适当或过度开发利用,给历史街区及历史建筑造成破坏。武汉汉口历史街区功能定位是确定汉口历史街区开发利用的关键,恰当的功能定位是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利用汉口历史街区优秀历史建筑集中的优势,完整保护历史街区空间及空间环境,发挥历史街区不同时期、风格各异的优秀历史建筑的展示作用,使该街区成为城市博物馆的重要展厅之一。它们集中体现武汉城市文化特色及城市景观特色,始终保持武汉市标志性街区的形象,成为武汉市城市对外的重要形象窗口。
  • 摘要:城市是人类发展和人类智慧创造相结合,信息与财富高度集合的社会物质形态。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城市品位与个性风貌无疑对城市经济的竞争力有着重大的影响,也可以说“城市风貌特色与品位”也是“城市经济的附加值”,附加值越高城市竞争力越高。对于建筑,可以把传统与地方建筑的经典形式进行裂变重组,对蕴含着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建筑原型、空间秩序以及构件、色彩、细部做符号的渐变,类型学的转化,同现代技术相揉和创造出乍新还旧的形象,推导出空间设计的发展新过程,何尝不是一种创造。
  • 摘要:本文基于舟山市案例,将DPSIR模型、嫡权法、物元分析法有机结合,能够较为精确和全面地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DPSIR模型在PSR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驱动力和影响两个系统层,使整个模型更完善和具有联动性。在处理生态安全问题上,不再将一个个问题单独分开,而是将所有问题纳入一个整体,从整体上考虑处理方案,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助力。基于DPSIR模型和嫡权法的物元分析法将抽象的、难以界定的土地生态安全系统化、简单化,将定性的生态安全量化、数据化,并针对每一个指标提供相应的经典域进行比较和分析。在本文中,通过物元分析模型得出的相关结论基本符合实际,较好地反映了舟山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能精确地描述出问题所在和给出解决问题的大致方向。此外,物元分析法还有较强的提升潜力,通过对经典域的进一步科学化和精确化的划分可以进一步提升对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准确性。
  • 摘要:本文阐述了奉化溪口镇"未来城"的规划。在产业发展上,大力发展农产、食品加工业。融合溪口在生态环境、农业资源、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知名度和影响力、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构建生态保护、农业生产、文化包装、景区旅游、媒体宣传、农产品展销、旅游产品开发之间联动发展的框架,放大个别资源的优化对整个旅游度假目标产生的“溢出效应”和“乘数效应”。在空间发展上,在现有溪口老镇区的东面建设溪口新城区,逐步实现溪口城镇中心的东移,同时改造东侧溪口老镇,整合现有的文化资源要素,按照民国风格重新打造,并依托旅游集散中心,发展旅游商品展销、旅游服务,并预留举办节庆节事的空间。整合现有溪南地区的农居点,适度开发文化休闲项目,与刻溪北岸的老镇区相呼应。以两岸关系持续稳定向前为背景、以溪口与台湾的文化联系为纽带,积极申请溪口成为国家级两岸互动交流和定期举办重大会议的永久性基地,真正体现溪口对台工作的窗口作用,不断提高溪口的对外影响力。
  • 摘要:宁波港城最大的景观元素是港口:海洋、历史遗迹、滩涂岛屿、大桥、湿地等,河流山脉交相辉映,江南水乡特色鲜明。港城的文化景观特色塑造就要把握这些个性和特质,抓住时代发展特点,建设具有国际化特点的大都市,充分利用宁波自然环境特点,创造城市特色,这需要时代环境和特色塑造相结合。从各城市的发展态势看,形成了三条独具特色的增长空间:一是滨海产业空间,是产业新区、专业服务和旅游的主要增长地区;二是沿传统城镇走廊的综合服务功能拓展空间,沿主要的轨道站点出现新的服务空间;三是沿山区的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空间,宁波应主动配合,形成合力。港城文化景观特色塑造,需要有许多挑战性的构思应对。宁波市背山、面海、临港的优越环境条件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给港城文化景观的塑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水准、高起点塑造港城文化景观,要体现较高的建设水平和最新的城市面貌。因此,城市文化景观特色塑造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形成别具一格的港城文化景观特色。注重在城市公共中心、绿地水系规划中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建构富有意味和品位的城市景观风貌。同时对“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提前进行规划设计,为“智慧城市”奠定基础。
  • 摘要:本文阐述了针对烟花节,可以采取的措施,目前有一种“无土烟花”,可以减少泥沙废渣。过去烟花鞭炮是用泥沙封底,制成密闭空间以实现爆炸。而“无土烟花”是采用一种叫“手拨底”的工艺,手工压实筒底,没有泥土,这样就减少了泥沙废渣的污染。为了使燃放残渣可以充分燃烧,在烟花爆竹用药上也有所改变。专家表示,现在会尽力加大“效果药”,比如使烟花更亮,而减少黑火药用量。市面上还有一种“冷烟花”,焰温较低。它不产生灼热的残渣,只有800℃-900℃,产生少量热量,放弃烟花节,选择音乐灯光秀.
  • 摘要:近30年来,中国大力发展旅游业。由于急于发展经济的价值观的主导,存在着粗放式发展的问题。就景点营造而言,存在着盲目地学习外国,不按照景点营造规律却按长官意志办事等问题。景点开发喜欢一窝蜂,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凡此种种,给国家人民带来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为了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今后的景点营造应该强化美学意识,强调创新意识。应该减少模仿,彰显地方文化特色,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营造意境,突出诗情画意韵味。
  • 摘要:旅游田野调查要求研究者深入实地,通过对目标群体的长期观察和深度访谈来收集资料,意图发掘为统计性和抽象性研究所忽略的具体细节和整体情况,是一种偏质性的实证研究。既然研究者的主体性,具体而言其反思社会性是旅游田野调查题中应有之义,要确保旅游田野调查依然是规范的社会科学,而不是任由其变成游记,研究者就必须随时审问自身的主体性,平衡其主位性与主体性之间的悖论与张力,落实在成果文本中,就是明示自己的涉入模式、价值前置和对策倾向。旅游田野调查的涉入模式由涉入程度和涉入身份两个维度组成。其中,涉入程度指研究者融入目标群体、参与旅游活动的深度;涉入身份指目标群体对研究者真实身份及其研究活动的知晓水平。这两个维度各白都是延续渐变的量,其两极状态分别为局外观察、参与观察和隐蔽观察、公开观察。整合两个维度可以排列组合成一系列涉人模式。旅游田野调查实际上揉合着研究者的两种认知活动,即在发掘旅游现象的本来面目的同时体会其意义,即按照研究者的内在尺度建构“应然”旅游世界的过程。这就是旅游田野调查的生成性和合目的性。该内在尺度就是研究者的价值前置,它可能是既有的,也可能是在研究过程中生成的,但都早于成果文本。
  • 摘要:本文阐述杭州实行错峰限行管治措施具有较为显著的时空特征和主体特征。作为一种单一管控交通措施显然存在着先天不足,由于私家车数量的迅猛增长,这一措施的绩效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消失。同时,由于措施管控范围的划定,更重要的是城市各类功能用地空间上不合理配置的历史累积,造成该措施的实际效果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此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缺位或不足,进一步削弱这一措施的实施绩效。基于以上分析,本次研究认为现阶段实施错峰限行的管治措施本身无可厚非,但其只能是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治理体系中的一环,需要建构一个“标”“本”兼治的城市交通政策体系。近期杭州可利用经济杠杆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如限购、限行等政策,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的过度增长和私家车的出行数量,同时,适度提高停车收费标准,引导大家换乘,选择城市外围停放,再借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从而让杭州城市的交通拥堵在近期得到有效的缓解。远期杭州应加快发展和完善大运量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立以轨道交通为主,公共汽车为辅作为接驳和衔接的公共交通体系。同时,优化公交系统的规划,提高公交线路的管理水平,大力提升公共交通分担城市居民出行的能力。此外,在城市外围设置换乘中心、换乘专线,增设公共自行车的租赁点,为换乘的车主提供便利。
  • 摘要:山区城镇化建设对推动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大有裨益。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城乡发展加快了融合进程。但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推动农村发展离不开山区城镇建设,其建设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山区城镇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依托,其发展对当地农村地区也具有较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为了进一步推动山区城镇化建设,应加大文化扶持力度,挖掘文化产业潜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为城镇化发展添砖加瓦。发展观光型林业,丰富旅游资源载体。
  • 摘要:异地养老度假是老年人以异地养老的形式而发生的不以工作、定居和移民为目的的旅行和游览活动的总称。其中异地养老是指老年人离开现有住宅到外地居住的一种养老方式,异地养老度假的实质是异地养老。在异地养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应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异地医保结算成为老年人异地养老的一大阻碍。老年人由于体质下降,异地养老过程中由于舟车劳顿以及可能出现的水土不服现象,医疗上会产生一定费用。虽然现阶段异地医保结算已经开始实行,但手续繁琐、困难。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给予高度重视,实现全国联网的现代管理模式,切实简化异地医保结算的办理流程。政府采取优惠、鼓励政策,支持养老事业发展。通过企业认筹的方式接受养老区域的发展工作,政府降低收购土地价格以及税收,激活企业开办养老机构的热情。但还需由政府负责主导工作,避免养老机构的恶性竞争以及地区性发展不均衡。建立健全养老方面的相关法律,特别是异地养老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养老机构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妥善解决养老过程中的事故责任界定,避免相关部门踢皮球的处理方法。
  • 摘要:乡村文化景观遗产不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而且是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核心,是乡村地区最重要的旅游资源。通过对中法乡村旅馆评级标准五个方面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法国在乡村遗产保护方面比中国更加注重对乡村建筑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保护、乡村风貌和乡村环境的保护,当地居民是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创造者和守护者,也是直接的利益相关者,要保护好乡村遗产必须要有当地居民的关注和管理。首先,做好乡村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树立乡村遗产的保护意识。乡村文化景观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也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其次,要做好遗产保护工作。当地政府应该响应中央的号召,尽快制定有关乡村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及相关保护管理条例,保证乡村遗产的保护有法可依,同时能够让乡村居民了解保护乡村遗产的重要性。效仿法国“法兰西最美村庄”协会,建立中国或地区“最美村庄”协会,对乡村进行监督管理。
  • 摘要:本文梳理国内城镇建设规划研究理论和实践,以期对小城镇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刘亚臣、韦寥英、姚文杰以现代城镇规划理论和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为基础,提出了规划中国不同地区小城镇镇域村镇体系层次的分级标准和村庄规模的合理化指标,并论述了中国不同地区区域村镇体系性质的界定和村镇体系组织结构的主流模式。陆笙、王冬、毛志睿分析了乡土建筑的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关系,标准化及非标准化对乡土建筑、聚落形态的影响。郑爱红分析了中国目前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中,应该以人为本,注重突出小城镇的特色,从而建造出符合时代特征的小城镇。秦玉通过对石羊古镇镇区空间环境和资源现状的分析,本着强化空间格局、突出资源特色的原则,提出“点、线、面”的规划布局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优势推出旅游项目,对如何实现传统城镇的旅游与空间形态规划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力求做到积极保护、合理利用、适度开发,在保持原有格局、展现历史风貌的同时打造一座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城镇。
  • 摘要:本文通过对商业中心地的判断和等级空间模型的构建,福冈市商业中心地在1997-2007年演变过程中,总体上看,福冈市一、二级商业中心地区位较为稳定,即以地铁空港线的天神站为中心形成一级商业中心地,以地铁空港线的博多站和赤坂站为中心形成二级商业中心地。10年间经济发展环境有所反复,但福冈市一级商业中心地(天神)的高等级服务功能在增强,同时两个二级中心地的高等级服务功能发展有所差异,但不影响其在商业中心地体系中的等级。福冈市三级商业中心地在10年间数量变化明显,从1997年6个,到2002年增加至12个,到2007年减少至5个。在城市商业离心化发展同时,零售业的高等级商品向城市中心区集聚明显,保持了城市中心商业活动的相对繁荣。福冈市不同等级的商业中心地数量1997年符合K=3原则,2002年符合K=4原则,2007年符合K=3原则;但中心地等级空间形式属于“嵌套”模型,即属于K=3和K=4的形式叠加。
  • 摘要:通过对旅游经济差异的测度,发现杭州都市圈旅游经济存在地区不均衡,杭州旅游经济的规模优势远大于绍兴、湖州和嘉兴,且呈现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不断缩小的趋势。通过旅游经济关联度分析,发现杭州都市圈对外经济联系杭州最强,绍兴其次,嘉兴再者,湖州最小,杭州与周围三市联系最强,而绍兴、湖州、嘉兴三市之间联系较弱。杭州都市圈呈现以杭州为极核,辐射周边绍兴、湖州、嘉兴的稳定圈层结构。
  • 摘要:淮海坊的价值目前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可以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开发时应该注重文化氛围,在淮海坊原有的文化资源基础上,赋予淮海坊新的茶文化,使二者得到整合,发挥更大的效益。要避免过度商业化,在与周边的购物中心、娱乐场所相区别,闹中取静,开辟出一片独特宁静的地带。除了根据历史还原名人居住场景外,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建,改变以往展馆静态放置文字和实物材料,形式单一地说教的弊端,运用声光电的手段模拟情景,让观者亲临其境,切身体验,以更生动的形式呈现名人不平凡的一生。值得注意的是,扩建部分要保持内部装修与建筑风格的统一,单体建筑与整个淮海坊氛围的融合。整合资源,形成品牌,针对文学爱好者,可以形成以自身体验为主的旅游产品。游客可以通过名人故居纪念馆以及诺贝尔文化展示厅的游览,了解文人的历史以及故事;还可以通过阅览书籍,激发其对文学的兴趣。通过主题茶馆举办书友会以及新书签售会,与其他爱好者交流,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的“文脉”所在,联系着过去、现在与未来,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传承,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物质形态,包含着城市过去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丰富的历史价值信息。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历史文化街区发展旅游的初期,旅游开发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动机,在促成社会各方重视并支持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表现了积极的一面。包括对房屋建筑、重要物质遗产等有形文化的保护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无形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并逐渐完善了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改变了当地环境风貌和居民生活环境,现在中国许多历史文化街区得不到积极保护,往往是因为地方政府缺乏保护资金,对纯粹的历史遗产保护心有余而力不足。实际上,旅游开发可以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提供经济保障。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不断向公众宣传有关小营历史文化街区的知识,广泛进行游客和市民文化教育,并根据自身的特色,不断培养公众参与兴趣,维护小营巷历史文化街区整体形象。
  • 摘要:泉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之美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山海(水)资源,可以开展历史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增加文化名城旅游的丰度等,形成各具特色的休闲小镇(村)。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发展。乡村旅游综合体是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综合体外向联系的突破口,合理开发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以所开发的乡村旅游休闲项目、乡村配套商业项目、乡村休闲地产为核心功能构架,整体服务品质较高的乡村旅游休闲聚集区。泉州应围绕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重构农业生态系统为重点,实现“绿色富村”,营造一个具有特色的循环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出了一条富有个性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 摘要:随着定居下沙的园区工人和居民逐年增长,该地区正加速从单一功能的工业区,迈向多功能综合性的产业经济区。要完成此次转化,必须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逐渐完成“宜居”目标,建立生态工业型、资源循环型城市。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笔者提出科学发展理念的树立要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入手,大力宣传,从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主体落实,全面倡导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理念。根据循环经济理论与国外经验,开发下沙副城的产业循环机制,并通过加大环境产业资金投入与合理的环保技术投资补偿,以支持循环机制的稳定运行,并吸引更多的具有先进环保技术的企业入驻下沙。工业园区要“变身”副城,必然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发展功能多样化、多元化的城市空间,以适应副城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环境、基础设施以及服务的需求。在循环经济基础上,开发区应在江北区块和江东区块各自承担不同职能的情况下引入工业排放配额制。
  • 摘要:判断导致村镇滨水空间冷清或者混乱的原因,第一要明确排他性功能。研究发现浙北水网村镇滨水空间的排他性功能主要有:过境公路:过境公路规划时远离村镇,保持约20。米以上的距离,减少对村镇及其周边滨水空间的干扰;大型工业企业:大型工业企业与村镇分开布置,选择整块用地,减少对滨水空间的破坏,禁止置于村镇核心区域;大型旅游度假区:大型旅游度假区采用半开放式的模式,尽量与村镇隔离,设计时保证滨水空间的自然延续性。原有相容性功能的隔断是造成村镇活力丧失的根本原因。研究认为浙北水网村镇滨水空间应该恢复的相容性功能有:水路:沟通聚落水路,适当在短途恢复水路,既可用于村民日常生产生活,也可部分开发旅游线路;祠堂:适当重建祠堂,恢复祠堂前的水塘及广场空间,配合新建的体育运动场、幼儿园、卫生所等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形成聚落的新中心;水塘:恢复村民对水塘的利用,此外,水塘也可作为一个游憩空间。聚落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构思聚落的人通过了解周围的地形、水源以及制备等自然条件,然后再设想居住在其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最后设计出最适合聚落生存发展的复合功能空间体系。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尺度,复合滨水空间体系必须分层,以便针对不同的功能设计,让每一个功能具有高度可达性、准确性,公平地为村民提供服务。复合滨水空间体系分为住宅簇群、邻里、聚落三个层次。
  • 摘要:为了定量描述福冈市1976-2006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情况,本文分别以全部土地利用类型、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计算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从计算结果来看,福冈市1976-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总体趋于稳定,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存在一定差异。1976-1987年建设用地的变化显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变动逐渐趋于稳定;农用地的变化从1997年后由增强转为减弱,但变化依旧明显;而未利用地的变化持续减弱。综观福冈市1976-2006年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农田是一直处于弱势的土地类型,占用农田是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主要形式。尤其在居民点扩张和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方面,被占农田占新增建筑用地的比例从24.57写上升至54.25,占新增干线交通用地的比例从18.26%提高到37.36。而围海造地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城市增长过程中对土地的需求,围海造地占新增其他用地的比例从3.47写增加到50.18%。伴随着城市增长,建设用地扩张是总体表征,但建设用地各地类的变化在不同时段有着较大差异。1976-1987年城市建设用地着重表现出结构调整,大量的其他用地和干线交通用地转换为建筑用地,土地利用强度明显增强;1987-1997年大量的居民点扩张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尤其是干线交通用地处于净流入状态;1997-2006年建设用地扩张有所缓和,但用于建设运动场、赛马场、垒球场等体育健身设施的其他用地增长依旧强劲。
  • 摘要: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党中央在正确把握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矛盾、新挑战、新机遇和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创新性和针对性,战略意义重大。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和发展失衡状态,造成了“三农”问题的现实困难,农村小康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的难点。必须突破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思想束缚,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城乡互补共促、共同发展的格局,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只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加快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水平,才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 摘要:城市设计以城市空间环境及其构成要素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研究城市物质形态的环境文化、审美、使用等方面的需要和对策,侧重于城市空间物质要素关系的组织。本文以三个典型的法国城市设计为案例,简要介绍了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给予中国的启示在于:宏观空间城市设计方面,中国城市“千城一面”的现象严重,城市没有自己的特色,建议利用城市不同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地貌)进行设计,在城市中设置标志性景观节点,新城区和老城区有机联系(如设置景观轴线等),城市进行多功能混合布局等。居住街区城市设计方面,中国现阶段住区受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多为封闭式居住小区,类似于法国“第二年龄段”居住模式,建议采取开放的居住街区模式,使其回归城市,并且在街区内采取多样化的建筑设计,丰富城市景观。微观空间城市设计方面,中国很多新建的建筑不考虑原有地形条件和周边环境景观设计,而建筑应是融入城市景观中的一个元素,建筑设计应做到和城市景观相协调,对于标志性建筑应将其布置成整个城市区域中具有特色的景观节点。
  • 摘要:城市历史遗产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留下的物质财富,对之不仅古建筑学家、历史学家、工匠们要积极投入修复、维护工作,同时还要求建筑师、规划师用新的环境概念做精心的设计,增添必要的新内容,使之适应当今生活需要,在历史文化环境中既具有时代的新气息,同时又保持旧有城市的结构和质地.王澍设计的南宋御街,是南宋皇城大遗址综合保护的重要部分,其成果为城市历史遗产的综合保护与开发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王澍的南宋御街保护与更新设计思路,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的思想方法,改造的成功证明了其设计思路的正确性。认为历史街区的保护要有延续性,现状残缺不全,只靠修补现状,不足以激活它。首先,御街很好地保留了原有街区的空间尺度.并跳留住了那些高大的梧桐行道树,原有的很多建筑立面,都进行了保留并统一到现今的设计中来。其次,作为南宋御街的还原,原有的历史御街格局.从中间向两边依次为御道、御沟、御廊、民居的空间层次通过新的规划设计有所保留和体现。现今的设计包括中间的道路、两边的水池、沿街建筑前的廊道小品、沿街建筑立面等。
  • 摘要:本文在探讨特色商业街概念与功能界定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杭州特色商业街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其特色形成、规模扩张及空间扩散机理,特色商业街形成原因在于产业集聚、文化内涵和休闲旅游,因此形成了商贸型、文化型、休闲型三种主要特色商业街类型。多种成因形成的商业特色街,应以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作为判断,城市特色商业街的规模扩张是市场要素与市场配置的结果,由城市当地居民和外来旅游者共同创造的需求总量以及由居民人均收入、人均零售产业消费额、旅游人均支出共同反映的消费购买力构成了显性因素。杭州特色商业街历程经历了市场自主、政府引导、政府规划等阶段,其发展壮大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基本揭示出了:城市特色商业街的空间扩展是政府决策的结果,其背后体现的是政府、市场及居民等多因素综合均衡这一规律性的特征。
  • 摘要:前几年,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中,西湖景区已完成了空间上向西的扩进;在后申遗时代,对西湖文化的探讨和研究不能仅囿于申遗地33平方公里的空间范围,而应该“东溯”—寻找和挖掘与西湖密切相关的文化遗产。这不仅对“西湖文化景观申报的核心之一—城湖合璧”这一“活着的动态的遗产”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同时,也将丰富和充实杭州城区地域文化的内涵,促进其文化竞争力的提升。但继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史载文献著作及流传在民间的历史记忆和口承传说,仍然是提升西湖文化景观内涵和进一步深化旅游开发的重要任务和举措之一,改善湖城交通体系,提升西湖环境承载力,建议启动与西湖底隧道交接、添建东西向贯穿西湖的湖底隧道的可行性研究,逐步建成西湖水下东与地铁湖滨站接驳,西抵茅家埠,北接古翠路,南联望江路的交通网络。
  • 摘要:前后台分离原本是服务组织为应对服务提供中顾客接触这一特点而采用的“传统”的服务系统空间结构设计理念,即把服务系统从空间上分离成前台和后台两个部分,前台是指发生顾客接触的服务系统部分,后台则是指远离顾客而不为顾客所接触到的服务系统部分。在前台与顾客进行接触并提供服务,在后台开展高效率的无顾客于扰的支持性工作。在结合技术的可行性和综合考虑旅游区的整体规划要求的基础上,可对旅游区各单体服务系统进行前后台分离,将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后台业务及相关设施进行剥离,整合构建统一的旅游后台服务共享中心以实现后台业务的集约化,并对后台共享中心进行环境友好型选址。旅游后台服务共享中心可以为单个旅游区服务,也可为多个旅游区服务。从旅游区整体的角度出发,后台功能的外移可以使各单体企业缩小后台设施规模,减少占用的土地资源;减少很多从旅游区总体来看是重复建设的后台功能,特别是环境污染严重的后台功能,能够大大减少对旅游区的污染。其次,旅游后台服务共享中心可以采用更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环保设备以实现后台业务的集约化和产品的环保质量,减少对旅游区及当地环境的污染。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有效解决旅游区的环境问题,实现旅游区环境的优化并促进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将循环经济理论应用到旅游当中,便产生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模式,即循环型旅游。循环型旅游是循环经济思想在旅游中的具体体现,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身心和谐”的旅游活动,不仅给旅游者带来高品位的精神享受,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使旅游目的地资源环境贡献消耗比达到最优。旅游业清洁生产是指从旅游产品与设施的设计与开发,到整个旅游过程,都要减少和消除旅游者、旅游企业对环境的直接与间接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企业层面的循环主要表现为景区、饭店以及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清洁生产。旅游循环经济示范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及旅游生态学原理而规划、建设的一种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以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新型旅游区,是循环经济在旅游领域的具体体现。对南宁市城市特征的分析,南宁市宜选择经贸、旅游综合型这一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即商务旅游。商务旅游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兴旅游模式,指以经贸活动为主要目的,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外地或外国所进行的商务活动及其他活动。
  • 摘要:公民社会的核心是尊重个体意志及权益,此前由于西方文化的刺激,导致中华文明的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建立,在其形成过程中由于中华文明的危机,使其中的个体的意志受到了压抑。今天,随着中华全球化层面的不断提升,个体意志随之展开,个体权益变得更加重要。“公民社会”就是在尊重个体意志和权益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前社会的崩解状态,利益集团的个体意志扩张,侵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社会处在疯长的丛林状态。要建立公民社会,就必须使社会从丛林状态变成博弈状态,并在个体博弈过程中建构规则。这个博弈及规则的建构过程现在已经萌发,从2009年开始,会逐步成为主导。公民博弈就是使个体成为公民,使普通公民从自身开始坚持博弈规则,实现公平正义,同时使专业者把公平正义贯穿到专业实践之中。作者主张“自主空间营造”,希望专业人员逐渐地回到一个协助者的角度,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够自主地去推动他们自己空间的营造活动,这就叫自主空间营造。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公民社会才可能建立起来,而且要从微小处着手,从身边的社区开始,来展开社区营造活动。
  • 摘要:选取主要生态影响因子,通过因子叠加分析进行生态敏感度评估是目前国内外较为通用的方法。同时,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保障了研究的空间性,使研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生态敏感性分析为生态功能规划提供依据,有利于帮助识别生态环境中生态稳定性较低、易发生生态问题的区域。本文选取舟山群岛作为研究区,以生态敏感性分析为基础,划分海岛生态类型,结合无居民海岛自身特点,探索不同类型海岛的开发方向,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实行生态开发,以实现无居民海岛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目的。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区域生态敏感性是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复杂性,研究限于数据收集情况,仅选取对研究区影响较大的四个代表性生态因子,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 摘要:本文利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运用SPSS软件对景区突发事件下不同人群的安全意识及疏散行为特征进行初步的调查分析研究,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分析了游客在紧急疏散过程中的行为特征的规律和差异。结果表明,性别对于安全疏散意识来说,女性接触过安全知识的比例高于男性,接触到安全疏散知识的途径大部分是媒体(报纸、网络、电视)。不同性别所表现出来的疏散行为也是不一样的,男性在选择路线的时候,听从指挥,从众心理要少,疏散时的行为更加科学。调查发现年纪轻的人更容易接触到安全疏散的知识,所以安全疏散意识比较强。但是从众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年纪越大越容易跟随他人的引导方向。调查也显示,无论是什么年龄对于疏散过程中有人摔倒都会有避让的行为,差不多有一半的人会去扶起来。随着学历的增加,安全疏散意识也相应地增加,因此在初小教育中要加强紧急安防的意识。学历和疏散行为的差异性表现不是很大,需要注意的是,从众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提升,这说明学历虽然提升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众的影响也会提升甚至超过安防知识所带来的引导性。因此,必须在安防预防演习或培训过程中注重加强对高学历者、高年龄者进行有关科学疏散的指令性训练,引导他们不要盲目跟随别人。
  • 摘要:集团高管层必须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把信息化和营销紧密联系在一起,全力推动集团和酒店经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变观念,树立科技酒店、信息化营销的理念,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酒店集团的跨越发展。酒店集团在提出信息化需求和软件购买或开发需求前,必须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出发,围绕信息化目标,梳理、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做好服务标准化和管理制度化,这是信息化成功、效果好的关键。酒店集团应该在信息化建设规划时,充分体现企业战略目标,因此,在编制和实施信息化规划时,应围绕战略考虑以下内容:系统是外购还是自己研发或合作开发;是一步到位还是分步实施;是对原有系统改造还是推倒重来;是参照国外模式还是国内模式;是先集团层面后成员酒店还是一起实施;还要根据集团管控模式选择合理的服务器分布方式,是集中式还是分布式,也要确定合理的投资方式和投资额。酒店集团信息化建设并不只是信息管理部门的事,涉及集团内部所有部门和所有员工,也包括集团领导,必须形成思想和工作联动。
  • 摘要:中国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可以概括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二元理论模式。自上而下型是指国家有计划地投资建设新城或扩建旧城以实现乡村一城市转型;自下而上型指发生在农村区域,由基层社区政府发动和农民自主推动的、以农村人口在农村内就地转移,建立小城镇为中心的城市化过程。海会镇的城镇化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但近些年更是依托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依靠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投入来发展旅游,推进城镇化,可以认为是以自上而下的动力机制为主。政府通过组织和开展旅游地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旅游日益发展,集镇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随着海会镇旅游业的日臻成熟,海会镇将会吸引更多当地劳动力就业,拉动当地村民就业更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从而进一步推进当地的乡村城镇化进程。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加强城镇旅游环境建设,美化城镇旅游环境;在城镇建设和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强化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 摘要: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建设要跳出将城市综合体看作单纯族群建设的视野,做好城市整体空间影响的论证工作,突出其凝聚核心的效应。应从城市空间的尺度进行分析,从功能用地与交通整合的角度进行城市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有效组织片区功能用地布局的协调发展。城市综合体的商业商务中心功能,能够使其成为城市空间中的“凝聚核”,产生极化带动作用,形成相对独立的城市活动片区和次级集聚中心,从而使城市的空间布局趋向多中心化。如果城市综合体的整体布局协调,能够有效地推动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改变目前城市单一中心过于集中的弊端,削弱“大城市病”的病根。一方面,使原有城市中心区的规模扩大;另一方面,新次级中心的出现使主城区空间结构趋于多中心化。与此同时,随着副城和组团的城市综合体建设,有助于拉动城市以新中心为组织核的空间形态发展,并将对促进副城和组团的功能开发、吸引产业和人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加快总体规划提出的组团式、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
  • 摘要:目前杭州旅游商品发展中存在旅游商品知名度有待提高,品种尚待丰富,品牌商品有待打造,包装有待美化与完善,价格和购物环境有待规范,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供应方在旅游商品的设计上不仅要注重对地方独特文化的深入挖掘,同时更要融人现代科技手段,在传统工艺中加入时尚元素,使传统工艺品焕发青春,开发有现代气息、体现当代审美情趣的商品,让消费者既轻松又深入地体会杭州传统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从而激发对旅游商品的购买欲望。针对旅游者偏好,重点构筑新的旅游商品系列。充分利用杭州丰富的文化底蕴、风土人情、历史传说、风景名胜、传统产品等,设计出具有鲜明和浓厚杭州地方文化特色的包装。加强旅游商品经营单位的诚信建设,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盗版仿冒,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要防止销售人员漫天要价,或用低价进行不正当竞争,欺骗游客,坚决制止在旅游区(点)对游客进行围追堵截的销售方式。
  • 摘要:本文剖析了国外城镇化的经验与教训,探讨了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内涵,并以广州市为个案,深入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必须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幸福追求作为最高的追求,制定城镇化发展战略时应紧紧围绕满足人的需求,牢固树立低碳、智慧、幸福的城市发展理念,以人才、知识、创新为发展的原动力,建立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对原有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走产业高端化道路,全面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强化城乡产业联动,通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都市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狠抓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及环境污染综合防治,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控制污染物总量,优化公交线网和站场枢纽布局发展低碳交通,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创新环境管理制度综合整治环境,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和谐同步。
  • 摘要:公有产权居住类遗产的保护困境归根到底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脱胎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公房,缺乏对不同权能的清晰界定与制约;同时,随着住房体制的改革,住房保障却未跟上,居住条件不断恶化;而公房无法充分实现其应有的价值,难以引入市场保护力量。居住类公房的产权关系应借鉴现代产权理论的“产权结构”研究,针对不同特征的居住群体,不妨采用多样化的产权关系模式,在政府、个人、市场、社区之间形成多层支配、相互制约和共赢的产权结构,而这种产权结构的前提是在法律洪规上进行各方“权责利”的明确界定以及严格的监督,充分利用产权的激励作用提升各利益相关者的保护积极性。目前的公房使用权已经有着明显的物权化趋向,一味强调“公有”却又拒绝做出具体的制度变革从而满足使用权人的福利之需,是不合实际的。公房这一计划经济条件下满足社会福利功能的产物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因此取而代之其原有社会福利或社会救济功能的,应当是一类与此全然有别的全新的制度安排,它应当从属于社会保障领域。
  • 摘要:本文介绍了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耦合关系的研究进展。刘彦随、龙花楼、陈玉福探讨了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主要包括外援驱动主导型和农村自我发展主导型两类。王承宗对低碳型新农村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了三点建议:加大宣传,强化全民低碳思想意识;完善环保体制,夯实低碳型新农村建设的监管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财政补贴的替代效应。石娟在阐述“两型”新农村建设内涵的基础上,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四个方面建立了“两型”新农村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范春等借鉴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基础,指出乡村旅游空间要素的“斑-廊-基-缘”空间规划思想。覃永晖等以城市规划理论中的门槛分析法分析了环洞庭湖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软硬门槛限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唐克敏、袁本华在分析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三种关联模式的基础上,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构建了协同发展的三级指标体系。卢宏建立了基于居民状况和认知的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度”的评价指标、模型和评价方法,他总结出经济协调度、社会协调度、文化协调度、环境协调度、管理协调度五级指标,最后以大槟榔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村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 摘要:商业休闲步行街吸引游客的要素包括景观要素、建筑要素、休闲要素和其他要素,这些要素是步行街的规划要素,同时也是步行者行为模式的主要影响要素。中国拥有众多的商业休闲步行街,虽然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案例,但是相对于国外而言,中国商业休闲步行街整体水平偏低,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步行街地下空间利用不足、形式单一、绿地景观设计水平低、商铺定位不统一等问题都是阻碍中国商业休闲步行街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南京路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秉承保护和尊重前人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的建筑风貌体现其特色。运用原有的骑楼、塔楼等传统建筑要素,形成游客视觉的趣味中心与高潮。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新建筑,对建筑的尺度、风格、形式、色彩等有一定的控制,强调沿街立面的统一。增大街区空间,保证步行者的适宜性。建立休闲设施,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 摘要:本文阐述休闲游将是未来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主题之一,所以在对二十三坊巷规划时,应注重对于其休闲功能的深度挖掘。应注重还原及保护当地特色的文化建筑,从当地文化特色出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休闲街区,切忌盲目地抄袭及模仿其他历史街区打造模式。在街区内部梳理步行体系,减少旅游开发对于居民日常生活的不良人侵,尽快形成网络化、规范化的休闲旅游体系。对公共性较强的地块,强调街坊内部与外部的通透性,将公共空间和街道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富有人气的休闲场所。突出二十三坊历史街区的休闲功能,在居住、娱乐等环节给予合理的统筹配套,确保有充足的休闲空间和设施以及完善的服务体系,努力营造休闲环境,创造休闲文化。
  • 摘要:广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率先迅速发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占村落的现状也更为堪忧。古村落无序开发的现象屡见不鲜,古村落的破坏有加剧之势,占村落的数量也在急剧减少。由于部分古村落工业居重要地位甚至是主导产业,因此需要正确处理好工业、旅游业与农业之间的关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不少古村落的外来务工人员占相当数量,甚至超过本地居民数量,给当地的居住及物业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需处理好旅游者、当地居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之间的关系,协调旅游发展区、农业发展区、工业发展区与居住及物业发展区之间的关系,突出主体功能分区,科学合理配置与优化空间结构,构建和谐旅游社区。由于一些古村落除了历史文化形象外,还较多地宣传了其工业区,具有一定的工业形象。因此,在形象传播上要处理好原有历史形象、工业形象与旅游形象之间的关系。
  • 摘要:基于富春山居之城市之韵的解读,从城市面貌提升入手,重点对富春江南北两岸的城市天际轮廓线进行控制,构建城景交融、形神具备、诗情画意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基于富春山居之栖居之韵的解读,侧重于梳理城市内部的山水,挖掘文化以及更新街道。景观风貌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根据城市的发展历程、空间形态、自然地理条件等要素,对城市天际轮廓线进行引导与控制。优美而独特的天际轮廓线是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识别城市的标志之一。富阳城区城市空间跨度较大,用地类型不仅多样而且复杂,因此在引导控制天际轮廓线时必须考虑山体地形的总体起伏特征以及其间的各种地形类别和不同的空间分布状况。富阳老城在过去的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忽视沿江景观控制,导致建筑对沿江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既定事实的建筑,建议采取以老城保护为主的景观修复策略,禁止大拆大建式的修复策略。具体策略包括增加屋顶绿化和空中花园;采取偏透光或不透光的玻璃材质;增加街道绿化或沿江绿化;取消视觉遮挡严重的广告牌等。
  • 摘要:在国内,地方政府难以向居民征收物业税,即无法将进行公共投资对居民物业所产生的正外部效应内部化,因此改善建成区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并不具备吸引力。要想获取更大的财政收入增长,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土地升值之前就获得土地(新区开发);或者实施圈地拆迁,将区位良好的有升值潜力的地段引入到土地市场(旧城更新)。由此可以理解中国的旧城改造大都是通过大规模的征地、拆迁方式实现的。如果不采用这样的方式,地方政府将无力负担其基础设施建设开支,城市则会走向衰败。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城市更新”促进了城市发展。对于过高的房价,虽然政府不断采取调控措施,但总体而言收效甚微,在不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前提下,单纯的调控政策无法见效。在真实的留存不断被铲除的同时却是假古董泛滥,一时真假难辨。其实,两者殊途同归,都是以扩大财政收入为目的。一方面,铲除真实文化遗产是为了减少开发建设的难度,获得能够迅速出让的“干净”的土地。另一方面,重建“文物”则是为了吸引人气,以此提高周边土地价格。重建“文物”和保护遗产并非一回事,实则加速了城市特色的丧失。
  • 摘要:粗放式规划与开发导致不同程度的生态遗产丧失,虽然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弹性,但过度开发将导致生态机能的下降,恢复弹性变小。最典型的特征即由于生境不可逆的破坏导致一些稀有物种的消失。大学校园作为城市最有文化内涵与自然野趣的场所,应当力所能及地担负起保护生态遗产的使命,以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为例,绿地面积应该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存,以维护江湾最后的绿色。景观的连通性应该得到重视,各楼宇间应有斑块状的绿地形成廊道,使绿地呈组团式分布,从而借助廊道的沟通和运输作用形成均衡网状结构,从而增大斑块绿地的综合效益。搭配不同的树种形成一个景观单元,为鸟类多样性栖息地选择提供条件,此间应该穿插种植一些孤植的树木,为其觅食创造开阔的空间。尽可能减少大块绿地周边的人类活动,明溪植物园等周边的建筑规划应该保持距离,更不应该迁人绿地,以确保鸟类能在其中不受到太大的人为干扰。噪音等条件也应该榨制,校园内禁汗鸣笛。
  • 摘要:本文综合运用反映规模差异和离散程度的指标,并结合GIS技术对杭州市2006年和2011年的城市休闲绿地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1年,杭州市城市休闲绿地的数量与面积均呈现大幅度的增长。城市休闲绿地面积由2006年的113.16km2增加到2011年的253.40km2,数量由2006年的257个增至1073个。滨江区的城市休闲绿地面积增长最快;西湖区的城市休闲绿地面积最大;区级和社区级城市休闲绿地个数的增长远大于市级城市休闲绿地,而在面积增加上市级休闲绿地占绝对优势。杭州城市休闲绿地的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首位度系数的数值均较大,但呈减小趋势,表明杭州城市休闲绿地分布不均衡状况明显,但近年来有缓和的趋势。休闲绿地面积均衡比和人口均衡比的分析进一步表明,杭州城市休闲绿地的空间分布逐渐向均衡方向发展。杭州城市休闲绿地的中心由西向东偏移。
  • 摘要: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进行城市生态系统评价,首先将所选取的三级指标值进行指标的量刚化处理,建立可比的三级指标指数值;其次将三级指标指数值进行聚类化处理,得出二级指标指数值;再次,用同样的方法对二级指标指数值进行聚类化处理,得出一级指标指数值;最后,对一级指标指数值进行聚类化处理,得出综合指标指数值。在此基础上,可以对中原城市群进行分层计算和处理,计算的结果具有可比性。3年来中原城市群9城市在人口结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改造与城市绿化建设、物质还原、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等方面有所进展,但进展不明显,开封还出现了倒退。9城市城市生态系统综合指标指数值在区域分布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大,9城市除郑州明显偏高外,其他城市都是中等或中等偏下。从9城市城市生态系统综合内部结构来看,3年来9城市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指标指数值都出现了高于功能与协调指标指数值的现象,而9城市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与协调指标指数值在不同的城市之间出现不同的现象,而功能与协调指标指数值有的是功能指标指数值大于协调指标指数值,有的是协调指标指数值大于功能指标指数值,但相差都不大。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