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济增长效应

经济增长效应

经济增长效应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29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1632篇;相关期刊162种,包括学习与探索、当代经济、经济论坛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25届全国灰色系统学术会议、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建设峰会暨2014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与高效运营论坛、华人企业走向全球化——对外贸易、直接投资与国际化管理国际研讨会等;经济增长效应的相关文献由341位作者贡献,包括曾悟声、陈敏、解田等。

经济增长效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3 占比:0.4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1632 占比:99.56%

总计:51861篇

经济增长效应—发文趋势图

经济增长效应

-研究学者

  • 曾悟声
  • 陈敏
  • 解田
  • 叶文
  • 何浩明
  • 王成琼
  • 王江平
  • Shuang Wan
  • Xiang Ge
  • Yufeng Gui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国伟
    • 摘要: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协定,又称RCEP)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启航。协定包括东盟十国和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十五个国家。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巨无霸经济组织,涉及总人口22亿,年度GDP规模高达25.6万亿美元。据《经济日报》分析,协定生效后5年内,将给成员国GDP带来2.1%的增长效益,给全球带来1.4%的经济增长效应
    • 张娜娜
    • 摘要: 自2013年开设上海自贸区以来,我国目前已有21个省市成功开设自贸区。自贸区和自贸港的建设形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利用201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对第二批自贸区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研究,结论表明,自贸区的设立对三个省市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且政策实施当年经济增长效应最为显著,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其他自贸区的不断设立,政策效应逐渐减弱。据此,应注重自贸区地域特色,不断完善和加强自贸区的产业发展,保持政策优势,促进经济增长。
    • 匡远配; 肖叶
    • 摘要: 利用经济增长贡献分解模型,基于2007—2019年的县域统计年鉴数据测度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总体经济增长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脱钩指数模型分析农村三产融合主要动力和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增长效应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农村第一产业贡献一直处于低位水平,第二产业贡献呈波动中趋于平缓趋势,第三产业贡献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处于较低水平,波动幅度较大;农产品加工业、信息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等三产融合的主要动力和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农村三产融合尚未形成有效的经济增长新动能。
    • 唐悦; 郭晗
    • 摘要: 本文以辽宁自贸试验区为例,选取山西、内蒙古、吉林、江西、贵州、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十一个省份作对照组,引用平均国民生产总值(agdp)作结果变量,外商投资流入(inv)和创新能力(rd)作为控制变量,结合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与双重差分模型,分析2009年至2019年辽宁自贸试验区设立对地区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设立显著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增长。本文根据控制变量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对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 余璇; 沈满洪
    • 摘要: 研究海洋强国战略的政策效应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基于1997—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鲁宾反事实分析框架下运用合成控制法定量评估了海洋强国战略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海洋强国战略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且这一影响具备统计上的显著性和时间上的持续性,估计结果显示,海洋强国战略对沿海地区2013—2018年人均GDP的年均贡献率为8.03%。分地区来看,海洋强国战略对沿海各省份经济增长具有异质性影响,其中,对江苏、山东、福建、浙江、广东和海南的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对河北和广西的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影响。
    • 张洁; 林勇
    • 摘要: 国际汇款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促进收款国的经济增长。基于114个发展中国家在1981—2018年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先运用混合最小二乘法(POLS)、固定效应模型(FE)进行基准估计,继而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IV-2SLS)和广义矩方法(GMM)以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探究金融发展和制度环境是否构成国际汇款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和制度环境是国际汇款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条件。在不考虑金融发展或制度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国际汇款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效应。在纳入金融发展或制度环境变量以后,国际汇款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效应,即国际汇款通过金融发展或制度环境才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效应。因此,只有在金融体系较为发达和制度较为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国际汇款才能促进经济增长。基于结论,提出要监测国际汇款的未来流量,制定相应的金融发展政策,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引导更多国际汇款从消费转向生产性投资等几点政策启示。
    • 林晓梅; 王华东; 唐建荣
    • 摘要: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分别从金融开放的定义与测量、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学者研究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效应的方法以及自贸区(港)背景下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回顾,得出由于金融开放度测量方法的不一致,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受诸多因素影响且众多因素难以分离;由于研究样本的时间、数据来源和实证模型的不同,导致学者的研究结论在达成部分一致的同时产生了一些问题和分歧的结论。对此,本文提出在自贸区(港)背景下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应转向金融开放对经济产生影响的传导路径,具体哪些因素在金融开放的实际过程能促进经济增长以及金融开放对经济影响的时变性等。
    • 王恒; 王伟; 刘鹏
    • 摘要: 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促进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要求.但目前人们对于流通现代化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还缺乏深刻认知,同时我国各地区的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异,这势必会对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有效加快流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对流通现代化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与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得到结果表明:我国省际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我国四大区域内差异显著,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内部的发展差异较明显;对我国流通现代化发展差异进行了分解后可以发现,占主导地位的是区域间差异.
    • 穆澜; 郭树华; 沈辉
    • 摘要: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选择金融规模、金融结构与金融效率三个维度中的15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了中部六省各自的金融成熟度综合指数,测度中部六省金融发展水平,并横向比较六个省份各自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成效、规律、问题与趋势,纵向比较六个省份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化特征.借助向量自回归模型对金融成熟度综合指数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金融成熟度综合指数的提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适度扩张金融规模、优化金融结构与提升金融效率有助于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张亮; 王文成
    • 摘要: 利用线性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对体育产业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研究,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从理论上探讨体育产业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理,实证检验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非线性特征.研究发现,我国体育产业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显著的双重门槛特征:在低收入地区,体育产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负向效应;在中等收入地区,体育产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在高收入地区,体育产业投资能够积极拉动经济增长.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体育产业投资政策,在尊重区域发展差异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技术条件等因素进行体育产业投资布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