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细胞膜片

细胞膜片

细胞膜片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3年内共计188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口腔科学、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16151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广东牙病防治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六届全国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大会、第十一届全国再生医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大会、2017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等;细胞膜片的相关文献由546位作者贡献,包括常德华、高爽、王娟等。

细胞膜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6151 占比:99.91%

总计:116260篇

细胞膜片—发文趋势图

细胞膜片

-研究学者

  • 常德华
  • 高爽
  • 王娟
  • 靳新
  • 刘帅
  • 赵玉菲
  • 刘东华
  • 谭玉琴
  • 刘佳
  • 刘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舟; 梁想; 崔浩; 朱羿霏; 屠军波; 那思家
    • 摘要: 目的:评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基质复合体(C-BMSC)的骨缺损再生修复能力。方法:体外构建C-BMSC,通过大体观察、HE染色、扫描电镜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测;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免疫荧光染色和PCR法检测成骨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大鼠颅骨缺损模型评估C-BMSC体内骨缺损再生修复能力。结果:组织形态学显示5 d组C-BMSC的细胞外基质(ECM)最丰富,ECM将细胞完全包裹,ECM纤维粗壮,小分子物质附着;TUNEL染色结果提示3 d与5 d组细胞凋亡数量接近,而7 d时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01);PCR结果表明C-BMSC对ALP、COL-1、Runx2和OCN表达均高于细胞膜片(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BMSC中ECM对ALP、COL-1、BSP表达均呈阳性;大鼠颅骨移植实验结果表明C-BMSC组骨体积与软组织体积比显著高于空白组。结论:本研究证明C-BMSC具有良好的成骨分化能力,这为骨缺损再生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 王建; 叶岑雪; 甄平; 樊博
    • 摘要: 临界尺寸骨缺损的修复具有极大的挑战性。骨组织工程作为骨缺损修复的一种新兴方法存在血管化不足的问题。传统组织工程骨移植物植入缺损后常由于缺乏快速充足的血液供应而坏死。因此,有必要预先在工程骨组织内部构建一个功能性微血管网,该血管网可以在骨移植物植入后通过与宿主血管系统快速吻合来实现工程骨组织快速血液供应。细胞共培养、球体、细胞膜片以及3D打印是体外构建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的常用方法。这些预血管化方法促进了组织工程骨植入后的成活率,为临界尺寸骨缺损的修复带来了新的思路。
    • 谢聪; 李里; 廖俊琳
    • 摘要: 细胞膜片技术是一种应用不同方式将细胞制备成片状的技术,该技术保留了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在骨与软骨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温度敏感培养法、表面修饰法、不需要任何表面修饰的制备细胞膜片的3种方式,以及细胞膜片技术在骨、软骨修复与再生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 葛雅能; 张静怡; 田卫东
    • 摘要: 目的:模拟牙周膜/牙骨质发育微环境,构建一种新型的赫特维希上皮根鞘(HERS)细胞-牙囊细胞(DFC)直接混合共培养细胞膜片,为上皮参与牙周膜/牙骨质再生的调控提供一种新策略。方法:将处于同一牙胚、同一牙根发育期的HERS细胞与DFC,直接混合共培养后制备成细胞膜片,观察其形态学的特点,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共培养细胞膜片与DFC膜片之间成牙周膜/牙骨质能力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出牙源性上皮-间充质共培养细胞膜片,共培养细胞膜片层数较多,能分泌较多的细胞外基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共培养细胞膜片骨钙蛋白(OCN)、Ⅰ型胶原蛋白(COLI)表达阳性,而DFC膜片的OCN、COLI表达则为阴性,共培养细胞膜片碱性磷酸酶(ALP)、骨涎蛋白(BSP)表达较DFC膜片更强。结论:共培养细胞膜片成牙周膜/牙骨质能力更强,HERS细胞在牙周膜/牙骨质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不可忽视。
    • 李丽生; 何梦娇; 骆凯; 何武兵
    • 摘要: 目的:探究Ⅰ型胶原(Col-Ⅰ)、骨膜蛋白(POSTN)在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膜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在体外分离培养骨质疏松大鼠BMSCs,鉴定其克隆形成能力、多向分化能力,采用富含L-抗坏血酸培养基连续诱导构建细胞膜片,诱导5、10 d形成的细胞膜片经HE染色及Masson染色后,观察细胞膜片结构,分别采用q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外基质(ECM)中Col-Ⅰ、POSTN在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骨质疏松大鼠BMSCs具有克隆形成能力及成骨、成脂分化能力,L-抗坏血酸连续诱导获取的细胞膜片富含ECM;qRT-PCR结果显示,诱导第10天细胞膜片的ECM相关基因Col-Ⅰ及POSTN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第5天(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诱导时间延长,细胞膜片中的ECM相应增多,且高表达Col-Ⅰ及POSTN。结论:PMO大鼠BMSC膜片可保留自身分泌的ECM,细胞膜片富含Col-Ⅰ及POSTN,为后续自体移植细胞膜片实现骨质疏松状态下骨组织再生提供帮助。
    • 汤晓涵; 唐寒; 郭煦然; 李东红; 李慧娟; 张彦中
    • 摘要: 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与丙烯酸(AA)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AA接枝改性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A)。然后将PNIPA-AA与聚己内酯(PCL)混合电纺制备PNIPAAA/PCL温敏纤维。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与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聚合物的化学结构,通过变温红外光谱与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检测聚合物的温敏性;通过扫描电镜与水接触角观察电纺纤维基底的形貌与温敏性;最后以小鼠成纤维细胞(C3H/10T1/2)为模型细胞,研究PNIPA-AA/PCL纤维基底对细胞膜片的形成与脱落的影响。结果表明,PNIPA-AA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为33.6°C,可电纺性较好;PNIPA-AA/PCL温敏纤维在高温(37°C)下疏水程度更高,低温(20°C)下水浸润速率更快;该温敏纤维基底可促进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C3H/10T1/2)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分泌,仅需10 min降温即可使形成的细胞膜片完全分离,且脱落后膜片完整性与功能性保持完好。
    • 孟茂花; 李英; 陈新; 成璐; 董强
    • 摘要: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定向分化潜能,而釉基质衍生物对其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仍不清楚.目的:总结釉基质衍生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2000至2020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釉基质衍生物/釉基质蛋白衍生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Emdogain?or enamel matrix derivative,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文献语种设定为中文和英文,部分经典文献延长检索时间限制,最终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英文文献62篇,中文文献5篇.结果与结论:釉基质衍生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诱导效果报道不一,其可能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诱导能力,釉基质衍生物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细胞膜片,可能增强成骨效应,有关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 孟茂花; 李英; 陈新; 成璐; 董强
    • 摘要: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定向分化潜能,而釉基质衍生物对其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仍不清楚。目的:总结釉基质衍生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2000至2020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釉基质衍生物/釉基质蛋白衍生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Emdogain®or enamel matrix derivative,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文献语种设定为中文和英文,部分经典文献延长检索时间限制,最终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英文文献62篇,中文文献5篇。结果与结论:釉基质衍生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诱导效果报道不一,其可能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诱导能力,釉基质衍生物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细胞膜片,可能增强成骨效应,有关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 刘小元; 李蕾; 张凯; 李君; 韩祥祯; 何惠宇
    • 摘要: 背景:马鹿角粉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及机械性能良好的组织工程骨材料。采用细胞膜片技术、3D打印技术构建组织工程骨,可实现极限骨缺损的个性化治疗。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3D打印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骨支架修复羊下颌骨极限缺损的能力及成骨效果。方法:全骨髓法培养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细胞膜片技术及3D打印技术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3D打印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的组织工程骨。取12只新疆阿勒泰大尾羊,随机分为术后1,2,3个月组,每组4只,于双侧下颌骨制备20 mm×3 mm×5 mm骨缺损,每组2只羊一侧植入细胞膜片复合3D打印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另一侧植入细胞膜片复合明胶海绵,每组另外2只羊,一侧植入细胞膜片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另一侧植入细胞膜片复合明胶海绵。植入1,2,3个月末处死实验动物,取下颌骨标本进行大体观察、锥形束CT、组织学观察及RT-PCR检测相关成骨指标。结果与结论:①锥形束CT观察:第1,2个月末,细胞膜片复合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组骨缺损区呈稀薄云雾状,支架吸收较多,细胞膜片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组吸收相对较少;第3个月末,细胞膜片复合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组有大量的新骨形成,密度接近周围骨质,但细胞膜片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组骨缺损区未长满,骨密度较低。细胞膜片复合明胶海绵组3个月内变化均不明显,均没有新骨生成;②组织学观察:第3个月末,与其他两组相比,细胞膜片复合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组支架材料吸收较多,可见骨小梁排列规则及成熟板状骨,细胞膜片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组也有少量新骨形成,细胞膜片复合明胶海绵组3个月内变化均不明显;③RT-PCR检测:细胞膜片复合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组骨桥蛋白、骨钙蛋白、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在第3个月时成骨基因的表达量达到最高;④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3D打印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的组织工程骨能够修复羊下颌骨极限骨缺损,可满足羊颌骨实验性缺损的修复重建。
    • 蒋欣泉
    • 摘要: 肿瘤术后、外伤、牙周病、先天畸形等因素造成的口腔颌面部骨和牙等硬组织的缺损与缺失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如何有效保存和功能性修复口腔颌面部骨和牙等硬组织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题.基于组织工程技术的颌面部硬组织的再生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通过模拟生物的天然结构及成分对生物材料及干细胞投递方式进行仿生设计的策略,因其简洁、高效的优势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目前仿生策略用于口腔颌面部骨再生与牙种植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口腔颌面部硬组织缺损和缺失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