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纤毛虫

纤毛虫

纤毛虫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465篇,主要集中在动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0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740篇;相关期刊174种,包括海洋科学、海洋与湖沼、水生生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09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等;纤毛虫的相关文献由907位作者贡献,包括宋微波、顾福康、徐奎栋等。

纤毛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0 占比:31.16%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1.01%

专利文献>

论文:740 占比:67.83%

总计:1091篇

纤毛虫—发文趋势图

纤毛虫

-研究学者

  • 宋微波
  • 顾福康
  • 徐奎栋
  • 梁爱华
  • 张其中
  • 金立培
  • 王印庚
  • 王梅
  • 宁应之
  • 施心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智慧; 王庆敏; 马爱军; 郭晓丽
    • 摘要: 从山东烟台地区某大菱鲆养殖场的患病大菱鲆体内分离出致病性纤毛虫——贪食迈阿密虫,筛选了4种盾纤毛虫常用体外培养液[大肠杆菌培养液(DH)、牛肉浸膏培养液(BEV)、米粒培养液(RV)、改良L-15培养液(L-15)],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纤毛虫种群增长及复壮毒力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BEV和L-15两种培养液中,贪食迈阿密虫的种群增长最快,最先达到密度高峰,而DH组和RV组迟24 h才达到种群密度高峰;L-15组纤毛虫种群密度最高,且稳定期长,衰退期晚,RV组次之。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液对贪食迈阿密虫的复壮毒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4种培养液中,改良L-15培养液最符合贪食迈阿密虫的寄生环境,其次是牛肉浸膏培养液。
    • 王苗勋; 许媛
    • 摘要: 为检验甲醛与戊二醛固定并经Ludox–QPS(Ludox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Combined with Quantitative Protargol Staining,硅胶提取结合定量蛋白银染色)染色后的微型底栖动物群落研究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于2019年4月对采自长江口湿地3种自然生境(海三棱藨草滩、光滩和沙滩)的底栖纤毛虫群落,分别用终浓度1%的甲醛与2%的戊二醛进行固定后,通过ANOSIM(Analysis of Similarities,相似性分析)双因子(固定剂类型与生境类型)交叉分析方法,检验两种固定剂固定的群落在物种组成、生物量和多样性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不同生境之间纤毛虫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但固定剂类型对其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参数(物种数、个体数、均匀度、香农–维纳指数)以及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NMDS(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stress=0.11)也显示,两种固定剂固定的纤毛虫群落物种组成相似.以上结果表明,这两种固定剂获得的底栖纤毛虫群落,在经过Ludox–QPS染色后的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因此,甲醛溶液也可用于微型底栖生物样品的固定.
    • 陆家昌; 陆敏桢; 李杰; 赖俊翔; 庄军莲
    • 摘要: 本研究向自然海水中接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红色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游离单细胞进行培养,比较不同赤潮藻类对海洋浮游微食物网主要类群的影响。结果发现,红色哈卡藻和中肋骨条藻均经历了从增殖到衰亡的过程,中肋骨条藻在磷酸盐耗尽后消亡,磷酸盐随之被重新释放到水体中;而无论增殖还是衰亡,红色哈卡藻添加组磷酸盐含量均持续降低。球形棕囊藻游离单细胞在迅速增殖将磷酸盐耗尽后并未衰亡,其密度维持相对稳定。红色哈卡藻添加组和中肋骨条藻添加组的细菌密度显著低于中肋骨条藻添加组(P0.05)。球形棕囊藻添加组含色素体微型鞭毛虫的丰度显著降低(P<0.05),从而导致该组微型鞭毛虫营养结构显著偏向异养(P<0.05)。实验结束时,球形棕囊藻添加组纤毛虫的丰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本研究中,球形棕囊藻可通过与含色素体微型鞭毛虫竞争营养盐并抵御异养微型鞭毛虫及纤毛虫捕食的方式对微食物网产生影响。红色哈卡藻对微食物网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其可被异养微型鞭毛虫摄食。中肋骨条藻对微食物网的影响受营养盐的调节,细菌的分解可能在该藻衰亡后的营养盐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李龙召; 黄平平; 徐奎栋; 赵峰
    • 摘要: 环境DNA(eDNA)技术结合高通量测序已广泛应用于评价微型生物多样性与群落构成。相较于eDNA,RNA在环境中易降解,环境RNA(eRNA)可更准确地反映群落近期生命活性状态。理论上,基于eRNA检获的生物多样性要低于eDNA检获的总体多样性。但前期已发表研究显示同一站点eDNA获得的多样性低于eRNA检获量,推测可能原因包括:1)样本量不同;2)RNA中存在DNA污染。为验证假设,本研究以陆架区2个站位沉积物中的纤毛虫为实验对象,系统性比较4种DNA/RNA提取方法:DNA直接提取(0.9 g沉积物),大样本量DNA直接提取(2 g),DNA洗脱法(2 g),RNA直接提取法(2 g);以及3种RNA提取后的处理方法:无DNA酶反转录,含DNA酶反转录,先纯化RNA再反转录。研究结果表明,大样本量(2 g)DNA直接提取法所检获的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约为小样本量(0.9 g)的2倍。相同样本量下,DNA洗脱法检获的OTUs最多,而DNA直接提取检获的OTUs低于有/无DNA酶反转检获的数量,先纯化再反转录所获得OTUs最少。就群落构成而言,DNA洗脱法和RNA纯化可有效降低浮游类群比例,可更真实展现底栖群落的构成。综上,建议使用DNA洗脱法评价沉积物中微型生物的总体多样性;采用eRNA研究具有生命活性的生物群落时,反转录之前可纯化RNA,以获得更加准确的具有生命活性的群落信息。
    • 朱国平; 董佳琪
    • 摘要: 南极磷虾广泛栖息于环南极水域,其生物量极为丰富,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蛋白质来源之一.以磷虾(如三刺磷虾Euphausia.triacantha、瓦氏磷虾E.vallentini、长额樱磷虾Thysanoessa macrura以及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为中间宿主或终末宿主的寄生虫广泛存在于南大洋食物网的不同营养级生物中,是形成南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充分了解南极磷虾寄生虫的类型、生态特性以及感染机制等,本文对其种类多样性、生命周期、寄生部位、影响机制、宿主多样性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与分析.结果 显示,南极磷虾寄生虫多样性主要集中在同种磷虾感染多种寄生虫以及同种寄生虫感染多种磷虾等;磷虾体内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基本上为沿食物网传播;体内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大于体外寄生虫;宿主体长越长,感染寄生虫越多等.针对今后的研究,建议重点开展感染机制、发现新寄生虫或宿主等方面的工作,而利用寄生虫作为生态指示物种开展气候变化对南极的影响将有较好的研究前景.
    • 夏萍
    • 摘要: 纤毛虫是一类形态多样、分布广泛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纤毛虫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纤毛虫单体难以获得的限制得到了突破。本文对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纤毛虫研究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促进纤毛虫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 夏萍
    • 摘要: 纤毛虫是一类形态多样、分布广泛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纤毛虫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纤毛虫单体难以获得的限制得到了突破.本文对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纤毛虫研究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促进纤毛虫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 王海姮; 侯昊晨
    • 摘要: 1937年,日本学者Sikama发现一种新的纤毛虫类寄生虫能使45种以上的海水鱼类感染,产生的病理特征同淡水多子小瓜虫病类似。Brow于1951年同样发现了该纤毛虫,并将该种类的寄生虫命名为Cryptocaryon irritans,该名称随后在科学界广泛流行。徐润林在1992年对刺激隐核虫研究的历史和进展进行了综述,我国农业部在2008年将其列入我国动物二类疫病名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