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红花檵木

红花檵木

红花檵木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园艺、植物学、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6174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中国野生植物资源、花木盆景:花卉园艺、花卉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09年全国观赏园艺年会、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风景园林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等;红花檵木的相关文献由328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晓英、侯伯鑫、李达等。

红花檵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 占比:0.49%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6174 占比:99.49%

总计:26309篇

红花檵木—发文趋势图

红花檵木

-研究学者

  • 于晓英
  • 侯伯鑫
  • 李达
  • 李炎林
  • 余格非
  • 宋庆安
  • 易霭琴
  • 熊兴耀
  • 陈海霞
  • 林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佩瑶; 邓斯颖; 张艺帆; 许璐; 于晓英; 李炎林
    • 摘要: 该试验以红花檵木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以黑暗(CK)为对照,分别进行白光(W)、红光(R)、蓝光(B)、蓝紫光(BP)、蓝光+UV-A(B+UV-A)和UV-A处理15 d和30 d,通过对愈伤组织的生长、生理指标、花色素苷和总黄酮含量的比较分析,探讨光质对红花檵木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CK相比,几种不同光质处理均可提高愈伤组织的干、鲜重,其中R更有利于愈伤组织鲜重的增加,B+UV-A和UV-A更有利于干重的增加,而且光质对愈伤组织干重的影响存在基因型差异。(2)R、B和W处理可显著提高红花檵木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其中R处理的增加最高,B和W处理其次,其他短波处理与0 d相比稍变化。(3)短波长的光质处理显著提高了红花檵木愈伤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其中B+UV-A处理的增值最高。(4)短波长的光质更有利于提高红花檵木愈伤组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其中BP和B+UV-A处理的增效最为显著。(5)短波长的光质(B、BP、B+UV-A和UV-A)可促进红花檵木愈伤组织花色素苷和黄酮类物质的合成,但R处理具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短波光质B、BP、B+UV-A和UV-A处理可促进红花檵木愈伤组织花色素苷合成,B+UV-A和B处理更有利于总黄酮含量的提高,而且在愈伤组织干重、花色素苷与总黄酮含量方面光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基因型差异。
    • 董淑龙; 马姜明; 莫燕华; 黎露
    • 摘要: 红花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 var.rubrum)具有突出的观赏性、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广泛的园林用途,在我国被大量栽植和应用,是著名的红叶树种及多季观花树种,在医学和工业领域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和开发价值。通过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从种质资源与价值、园林绿化应用和生态文化等方面进行梳理,综述红花檵木的应用研究现状,探究其生长特性及应用形式和前景,提出红花檵木园林绿化应用的配置方式和实践技术,以期为红花檵木更有效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 李艳; 林毅
    • 摘要: 红花檵木是一种彩叶植物,具有较好的城市景观绿化和观赏价值,但感染胶孢炭疽菌后叶片上会产生斑点,造成叶片硬化,甚至无法正常生长。文章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介绍红花檵木胶孢炭疽菌的病原特征及致病症状,从胶孢炭疽菌毒素的作用位点、对红花檵木生理生化的影响两个方面对其致病机制进行分析,并总结了针对该病害的化学、农业、生物防治手段。
    • 孙铭远
    • 摘要: “海之星”免疫增强型壳寡糖生物制剂是中国科学院”糖链植物疫苗”技术成果转化研究中以壳寡糖为主要原料经过多种对低温抗性有效的成份复配成的对低温冷害有很好效果的水溶性制剂。该研究通过现场实地操作,得出试验数据证明,规律地喷施750倍的”海之星”免疫增强型壳寡糖制剂能够有效地恢复低温冷害对红花檵木造成的损伤,并能提高红花檵木的免疫机能,促进恢复后期叶片增大,叶片颜色变深,促进花芽分花量,可为壳寡糖在红花檵木冻害后的恢复防治应用中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将“海之星”免疫增强型壳寡糖生物制剂推广至园林植物冻害后的修复与救治中提供可能。
    • 张艺帆; 王慧; 霍雯雯; 李阳; 刘洋; 曹福祥; 李炎林; 于晓英; 许璐
    • 摘要: 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为金缕梅科檵木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湖南等地主要园林彩叶植物。针对生产与应用中存在的“季节性花叶”现象,对其表型及光合特性进行调查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所有调查的292个样方中花叶表型,根据叶片颜色和大小将红花檵木这种异常花叶类型分为叶片变小的花叶(A)、绿黄相间花叶(B)、红黄相间花叶(C)、黄化或白化叶(D)、红色斑点(块)花叶(E)5类典型表型;5类表型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含量占比间差异各不相同,叶绿素含量表现为E>CK(正常叶)>B>A>C>D,花色素苷含量表现为CK>A>C>E>B>D,类胡萝卜素表现为D>B>C>CK>E>A;5类表型叶片横切面结构观察与色素含量测定基本相符,叶片细胞层间叶绿体呈现不均匀分布,导致各类型间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色形成差异;5类表型叶片中A类的最大荧光值、PSⅡ的潜在光化学活性、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均为最高,暗呼吸速率显著高于其他类,E类的初始荧光值与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类,CK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光饱和点、光化学猝灭系数均高于其他类,C类的光补偿点显著高于其他类,B类的各项指标次于A、E和CK,优于C和D类,而D类的各项指标均最差;5类异常叶色叶片的光合特性与各色素含量相关,其中A类和E类各光合指标与正常叶较为接近,而B、C、D类叶均比正常叶差,其中B类总体光合能力优于C类,D类对环境适应能力最差。
    • 王妃
    • 摘要: 丁香姑娘浏览朋友圈,看到诗友山中子兄发了一张图片,一棵花树上簇拥着密集的玫红色花朵。山中子兄工作的单位名丁香中学,据说有很多丁香。现在应该正是丁香盛开的季节吧。我未及细看,就留言询问是否为丁香树。不久得到兄的回复:檵木。啊,原来是红花檵木。不过这么大一棵檵木,也是少见。
    • 涂彦珣; 龙洲
    • 摘要: 红花檵木不仅分枝多,而且树冠高大,花朵的颜色也是特别漂亮的,在园林景观或者是一些绿化中经常会被应用到,因此,红花檵木的种植也是越来越广泛的.文章就给大家介绍了红花檵木的栽培方法,同时也向大家阐述了红花檵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 王万奇; 王海燕; 张超
    • 摘要: 红花檵木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优良观叶观花的木本植物,适宜在长江以南地区栽植.本研究介绍了在三峡坝区红花檵木苗木扦插繁育的技术要点,并根据红花檵木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在搭设小塑料棚、调整栽培方式、控制光照强度、病虫害防治和调控温度湿度等方面进行探索,总结出最适于三峡坝区红花檵木扦插繁殖的方案,从而提高红花檵木宜三峡坝区扦插繁殖的成活率,成活率达95%.
    • 张大毛; 张霞; 王香菲; 刘洋; 杨期宏; 李卫东; 于晓英; 李炎林
    • 摘要: 测定红花檵木短枝和开花缺失型变异株系'娇玲珑'初始荧光、最大荧光、叶绿素相对含量,分析其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娇玲珑'的初始荧光值为8921.20,高于对照'密枝玫红'和'花叶檵木2号';'娇玲珑'的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值为0.763,与对照的差异极显著(P<0.01);'娇玲珑'的叶绿素相对含量为37.88,均小于对照的.红花檵木短枝和开花缺失型变异株系叶绿素荧光特性发生了改变,对光能转化利用效率较低和叶绿素含量的减少,可能是其生长缓慢的原因,适合在弱光环境下栽培.
    • 摘要: 乔木化红檵木是少有的红叶、红花、四季不落叶、春秋开花的乔木树种,不仅树资优美,花开时节更是瑰丽秀雅。湖南澧县树大园林有限公司历时约20年,将红花檵木由矮小灌木培育为大树,并在常德澧县梦溪镇建有300多公顷基地,在韶山市杨林乡打造了红林花海项目。每到春花灿烂时节,红林花海连绵起伏、浪漫如雨,令人惊艳惊奇、沉醉不归。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