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紫芝

紫芝

紫芝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农作物、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81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食品与药品、中国保健食品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福建省科协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分会暨2014年福建省食用菌学会学术年会 、福建省科协第十三届学术年会分会暨2013年福建省食用菌学会学术年会 、第九届全国药用真菌学术会议等;紫芝的相关文献由365位作者贡献,包括杨义芳、金隽迪、陈体强等。

紫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 占比:53.30%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5.58%

专利文献>

论文:81 占比:41.12%

总计:197篇

紫芝—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新强; 李钦艳; 黄浩; 李志良; 黄秀清; 林新; 唐国涛; 王溢豪; 李忠; 朱昔娇
    • 摘要: 本文通过开展林下仿野生段木栽培灵芝试验,测定了灵芝连续年产量,比较了不同段木树种、不同林分对灵芝产量的影响,并对林下仿野生栽培和大棚栽培灵芝的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林下段木仿野生栽培灵芝,能连续采收5年(菌段质量7~8 kg),每年可采收2次,其中第2年产量最高,随后逐年降低,前3年产量约占总产量的76%,100棒菌棒5年总产量能达91 kg。同时,7月灵芝的产量、菌盖平均直径、菌柄长度数值要显著大于当年9月。(2)使用不同树种制作段木以及不同种植地点均会对灵芝子实体产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试验中使用檀树制作段木,在针阔叶混交林种植,灵芝产量最高。(3)质量检测表明:林下仿野生栽培的灵芝质量优于大棚栽培的灵芝,其中浸出物达9.4%、灵芝多糖达1.13%、三萜及甾醇类达1.46%,显著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灵芝质量标准。
    • 饶火火
    • 摘要: 为探索覆土短段木紫芝对土壤中硒的吸收富集能力,以短段木熟料栽培的方式制作紫芝菌棒,室内培养发菌至菌棒成熟,然后将紫芝菌棒移至林下脱袋覆土栽培,开展覆土短段木紫芝硒元素富集能力试验。2020年在龙岩市永定区选择3块林下土壤硒含量高于0.4 mg/kg的土壤即富硒土壤进行种植,2021年在龙岩市永定区选择3块林下土壤硒含量高于0.4 mg/kg的富硒土壤和1块土壤硒含量低于0.4 mg/kg的非富硒土壤,并增加不同产地的木材作比较,考查林下富硒和不富硒土壤对紫芝硒富集力情况及紫芝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的硒含量高低与产量和产品富硒均无正相关关系,但不富硒土壤所生产出的紫芝也不富硒,同一块土壤紫芝产品硒含量高的2种木材的硒含量都高。
    • 徐淼锋; 廖永林; 林伟; 刘若思
    • 摘要: 用显微镜观察为害紫芝(Ganoderma sinense)的一种谷蛾幼虫及其蛹和成虫形态特征;应用DNA条形码技术扩增其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并在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通过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谷蛾COI基因序列与台湾斑谷蛾(Morophaga formosana)的相似性为97.7%,在系统发育树上两者聚为一支,置信度为100%;结合显微镜观察结果确定该谷蛾为台湾斑谷蛾。
    • 钟礼义; 应正河; 刘新锐; 陈体强
    • 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rDNA-ITS及其ITS2二级结构进行紫芝栽培新品种武芝2号(原名紫芝S2)的分子鉴定。【方法】通过第一代和第三代测序技术分别获得武芝2号的ITS序列,针对灵芝属(Ganoderma spp.)相关种类的ITS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分子分类鉴定,采用rDNA-ITS及相关引物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在线预测ITS2二级结构。【结果】Sanger法测序得到的武芝2号ITS序列(MG282563.1,649 bp),与GenBank中5个紫芝ITS序列具有高相似度(99.53%~100%),并且与已知4个紫芝菌株或实物标本在灵芝属系统进化树上聚为一个分支,同属一个种群。已知2个紫芝特异性引物短序列(GS1_22bp、GS2_22bp)出现在武芝2号ITS序列的119~140 bp正向和588~567 bp反向位置;在武芝2号基因组Scaffold No.49上rDNA中找到4个串联重复的ITS区域,与Sanger法测序得到的单个ITS序列高度一致;在ITS2序列二级结构上,武芝2号与ITS2数据库中紫芝Ganoderma sinense的3个螺旋区结构相同,仅螺旋IV区间夹角不同。【结论】基于ITS和ITS2分子鉴定,确认了武芝2号与已知紫芝G.sinense同属一个种群,在ITS2二级结构螺旋IV区存在夹角差异;此外,验证了2个已知紫芝特异性扩增引物的有效性。
    • 李思雨; 张静; 崔馨戈; 祝朋玲; 袁抒捷; 王雯; 周俊; 彭灿
    • 摘要: 目的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灵芝品种赤芝、紫芝子实体中总三萜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香草醛-冰醋酸法测定吸光度并计算总三萜得率,首先通过单因素考察提取溶剂、溶剂容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及料液比5个因素对灵芝中总三萜得率的影响,再采用Design-Expert软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超声提取工艺。结果赤芝子实体总三萜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溶剂为无水甲醇,料液比为1∶38 g/mL,超声时间为30 min,超声温度为53°C;紫芝子实体总三萜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溶剂为无水甲醇,料液比为1∶28 g/mL,超声时间为30 min,超声温度为53°C。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赤芝、紫芝子实体中总三萜得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2023%、0.9237%,与预测值比较,其RSD值分别为1.13%,0.86%,表明优化所得的提取工艺真实可靠。结论优化所得的赤芝、紫芝两个品种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真实、可靠,可为灵芝品种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 卫倩鹤; 王齐; 曹瑞; 王丽芝; 王海英
    • 摘要: [目的]探索可溶性较差蛋白紫芝倍半萜合酶GsSTPS2的表达方法。[方法]更换不同的表达载体和表达菌株,通过对不同菌体密度、温度、时间、IPTG浓度的筛选优化GsSTPS2的诱导表达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与气质联用技术(GC-MS)相结合分析重组大肠杆菌细胞培养液中的挥发性成分,鉴定GsSTPS2在大肠杆菌体内的催化活性。[结果]在初始菌液OD600为0.8,诱导温度为18°C,诱导时间为12 h,IPTG终浓度为1 mmol/L的培养条件下重组蛋白pET32a-GsSTPS2在Rosetta(DE3)中的可溶性表达量最高,达到28.07%。GsSTPS2可催化生成倍半萜碳氢化合物δ-杜松烯、杜松-3,5-二烯、β-杜松烯和顺-衣兰油-4(15),5-二烯及倍半萜含氧衍生物异香叶醇,荜澄茄油烯醇和τ-依兰油醇,其中异香叶醇作为GsSTPS2的主产物之一,具有杀白蚁、抗蠕虫和植物生长调节作用,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结论]本研究为可溶性较差或者易形成包涵体蛋白的表达提供了参考,为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生产异香叶醇奠定了基础。
    • 覃培升; 杨显清; 王贵田; 刘斌
    • 摘要: 介绍广西海拔400~1 200 m山区短段木仿野生栽培紫芝和黑芝技术,内容包括栽培季节安排,栽培品种选择,段木的选择加工,灭菌出锅冷却,接种,菌袋培养,场地选择与覆土出芝,病虫害防治,采收烘干和年间管理。采用该技术栽培出的灵芝菌盖肥厚、柄长、色泽鲜艳,可采收3~5年,总生物转化率达80%。
    • 陈体强; 徐晓兰; 石林春; 钟礼义
    • 摘要: 采用PacBio SMART技术并基于三代和二代数据(3+2策略)完成紫芝栽培品种'武芝2号'(原名:S2)(通称'紫芝S2')基因组De novo测序、组装,完整地获得紫芝栽培品种'武芝2号'(原名:S2)全基因组,序列总长度56.849 Mb,包括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共72条Scaffolds.其中,核基因组16681个基因,完成其中13161个基因的注释,约占总数的78.89%;预测分析到4组串联重复的rRNA簇、405个非编码RNA和3305个启动子,并找到rpb2、beta-tubulin和18S,28S rRNA(SSU,LSU)等基因序列以及漆酶同工酶基因,鲨烯合酶、羊毛甾醇合酶基因与麦角甾醇合成代谢相关基因及其分布位置,为今后紫芝栽培品种(系)分子鉴定与菌株鉴别、功能基因的挖掘与利用提供可靠信息,同时也为其后续开展中国栽培灵芝种类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积累科学数据.
    • 覃培升; 杨显清; 王贵田; 刘斌
    • 摘要: 介绍广西海拔400~1 200 m山区短段木仿野生栽培紫芝和黑芝技术,内容包括栽培季节安排,栽培品种选择,段木的选择加工,灭菌出锅冷却,接种,菌袋培养,场地选择与覆土出芝,病虫害防治,采收烘干和年间管理.采用该技术栽培出的灵芝菌盖肥厚、柄长、色泽鲜艳,可采收3~5年,总生物转化率达80%.
    • 钟礼义; 陈体强; 刘新锐; 应正河; 杨驰
    • 摘要: [目的]紫芝S2(品种名:武芝2号)是近年来在福建及周边省份推广应用的紫芝栽培新品种,为了避免与遗传背景不同的栽培菌株混杂而建立有效的分子标记.[方法]采用PCR扩增筛选条带清晰稳定、呈现多态性的引物,根据菌株间UPMGA聚类构建系统发生树,通过遗传距离确定主要栽培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并与菌株间的拮抗反应结果相映证,进而与'紫芝S2'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验证.[结果]筛选得到能清晰且稳定地扩增出特异性或多态性条带的2个RAPD-PCR引物和3个ISSR-PCR引物,比对发现这5个引物短序列与'紫芝S2'基因组序列完全匹配上的位点与数目不同.[结论]基于紫芝S2基因组序列比对,确认其中3个引物(ISSR13、S1326和S1506)可以有效地用于紫芝栽培菌株鉴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