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紫砂器

紫砂器

紫砂器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9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工艺美术、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326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茶博览、东南文化、收藏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2007年国际紫砂研讨会等;紫砂器的相关文献由281位作者贡献,包括安然、杨世荣、汤先武等。

紫砂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4 占比:9.8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2326 占比:90.09%

总计:2582篇

紫砂器—发文趋势图

紫砂器

-研究学者

  • 安然
  • 杨世荣
  • 汤先武
  • 申洪良
  • 范泽锋
  • 姚敏苏
  • 徐飞
  • 沙志明
  • 程苗根
  • 竺济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海峰
    • 摘要: 纵观紫砂发展的历史,从有确切实物记载的明代至今不过几百年,而在紫砂器上带有文字镌刻内容的是从明代晚期开始的,紫砂真正进入文人壶概念的阶段是从清代陈曼生开始的,世称“曼生壶”。从当代的紫砂现象来看,目前从事紫砂陶刻的人员很多,而真正懂得书法并且能将书法运用到紫砂器上来的人员却并不多,原因是大多数从业人员书法底子薄弱或者根本不懂书法,徒有刀法,有些甚至借助于电脑直接摹印到紫砂坯体表面,然后再进行刻绘,这样的紫砂作品其价值可想而知。
    • 汤竹超
    • 摘要: 在我国陶瓷文化中,陶器厚实而质朴,瓷器丰富而多彩,唯紫砂器清高儒雅、文质彬彬,独步于世界陶瓷艺术之林。宜兴是陶都,陶业在丁蜀。丁蜀镇因陶而兴,因紫砂而繁华,是中国紫砂文化的发祥地。正因有了天下独一无二的紫砂,“陶都明珠——丁蜀镇”的名声才能远播海内外,丁蜀镇自古以来,许多当地人也远赴海内外,从事紫砂器贸易,这些乡贤,有的在国内建功立业,有的在国外开疆辟土,成为海外华侨,因此,丁蜀镇形成了丰厚的乡贤资源。
    • 潘艳
    • 摘要: 现在我们普遍认为,紫砂壶的起源是从宋代开始的,它经历了明清两代的发展慢慢地变得成熟起来。虽然说中间也经历了种种的磨难,但它始终生生不息,现代人在总结前辈们的经验的基础上也慢慢开始系统地研究紫砂。
    • 王卫明
    • 摘要: 紫砂器的创作是离不开生活的,紫砂手艺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紫砂艺术创作中连绵不断的素材灵感源泉。”作为一件发展了近六百年的工艺品,从刚开始的粗陶成品到现在人人称道的精致工艺品,除了要体现出紫砂器精巧的造型艺术和娴熟精湛的制壶技艺之外,还应该注重人文意蕴的抒发,从而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以《瓜瓞绵绵》为例,就是一件集造型艺术、审美趣味、生活气息以及人文内涵于一体的作品。这把紫砂器以自然花货为灵感进行再设计,表现出了生机勃勃、生趣盎然的韵味。
    • 范玉萍
    • 摘要: 在中国,说起紫砂首先都会联想到宜兴紫砂,作为当代紫砂器的著名产地之一——宜兴,一直接连不断地吸引着文人墨客前来观赏,所以自然而然的,宜兴紫砂也作为紫砂界的领头羊,引领着兼具实用性和美学观赏性于一体的紫砂器源源不断地向前发展着和创新着,尤其是紫砂壶,尤为被人津津乐道,紫砂壶的历史发展总是充满坎坷崎岖的,可是不管在哪个阶段,总会有紫砂手艺人们业精于勤、持之以恒地坚守在自己所热爱的职业岗位上,源源不断地为紫砂壶注入新鲜血液、动力源泉,这些手艺人、艺术家不断地在继承老一辈的制壶理念,总结紫砂壶发展经验的同时又不断地再进行创新,从而开创了当今日趋完善、精致、全面的格局。笔者就这把《云肩如意壶》为例,浅谈它的器型设计美学以及所蕴含的人文意境哲学。
    • 张萍
    • 摘要: 在中华传统文化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紫砂器总是与传统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发展已逾百年的精巧器具,紫砂器在无数工匠艺人呕心沥血,不断努力创新的过程中逐渐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没有被时间所冲刷,没有被大浪淘沙所洗涤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不断地在继承和创新,继承的是老一辈严谨的制壶过程,创新之处则在于时刻从生活中、大自然中获得灵感,笔者以这把有趣的《南瓜壶》为例,浅谈这种壶型的器型艺术,设计美感以及所包含的自然趣味。
    • 庄其芳
    • 摘要: 当人们谈论到中国陶瓷艺术时,最先想到的会是什么呢?答案显而易见,那便是紫砂器。瓷器固然是精美的,不过相比较于瓷器冷冰冰的质感,紫砂器因其原料取材于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而使得紫砂器更具有自然、平和、温润的韵味。同时无数紫砂手艺人们为紫砂器注入时间与心血所形成的当今紫砂器完善的体系,即器型形态的多变性、成形技巧的丰富性以及人文意蕴的哲学性,都推动了紫砂器更好的传播与发展,同时紫砂器数百年的历史沉淀和人文累积更是赋予了紫砂器“灵魂”。今天笔者笔下的这把紫砂器“五福临门”便是这样的一把典型的紫砂器,在拥有精致美韵的外形下也浓缩了传统文化和人文内涵。
    • 陈顺根
    • 摘要: 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国,前后几千年的历史诞生出了众多优良的手工艺艺术品.在这其中,有的已经被历史无情的浪涛所冲刷掉了,遗留下来的艺术品则是凤毛麟角。笔者所要谈到的这把结合了观赏艺术性与平价实用性于一体的紫砂器,则是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而紫砂壶又是紫砂器皿中器型样式最为丰富、成形技艺尤为成熟的紫砂容器。说到紫砂器的起源历史,可谓是众说纷坛,追溯历史不难发现,在北宋时期,逐渐形成了紫砂器的雏形,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茶文化的传播,到了明清时代,紫砂器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皆为之着迷。笔者就紫砂器“迎宾壶”来谈一谈其艺术美学和设计随感。
    • 陈顺根
    • 摘要: 在中国每一个历史阶段之中,都有无数造型精美的工艺器皿被人们所制造出来,“制器造物”的生活理念伴随着每一代人,紫砂器作为我们中国“制器造物”时代所流传下来的精美工艺品也不例外。从刚开始只为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被发明出来的朴实无华的实用性器具,到如今已化身为被无数人追捧、被珍藏的艺术品,这不仅反映出了紫砂器凭借其形态各异的造型和精美绝伦的装饰雕绘使人折服,更是反映出了国民们审美的转变过程。在欣赏紫砂器带来的丰富艺术造型美感的同时,也应该去学会发现其“内在美”,即紫砂器所蕴含着的无数内涵哲理与人文情怀。笔者从4个角度即从泥料特性、造型艺术、装饰图样以及人文内涵来浅谈这把紫砂器“笑樱壶”所蕴藏着的美学特征和艺术内涵。
    • 许美华
    • 摘要: 在这个文化更替日新月异的时代,总会有许多文化艺术品还未来得及被人们所接受就已经被时代所抛弃淘汰,而那些被时间所洗涤,历史冲刷过的遗留下来的艺术品必定是有着独树一帜的特点,例如紫砂器,凭借着难以计数的器型样式、精致小巧的外观形态和得天独厚的原矿泥料,在历史发展中吸引了大批的文人雅士和高官贵族,同时,每个历史阶段的紫砂手艺人们,大到国之巨匠,小到民间艺人,都为这类艺术品的发展昼作夜思、殚精毕力。笔者就这把紫砂花器“花好月圆”,畅谈其蕴含的美学意境以及在制壶过程中获得的创作随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