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紫外辐射

紫外辐射

紫外辐射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8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电工技术、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1篇、会议论文104篇、专利文献98251篇;相关期刊399种,包括大气科学、沙漠与绿洲气象、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82种,包括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真空计量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科技委真空与低温专业组学术年会、2015年全国地质灾害与防治战略学术论坛、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紫外辐射的相关文献由2359位作者贡献,包括郑有飞、徐军田、李元等。

紫外辐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1 占比:0.66%

会议论文>

论文:104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98251 占比:99.24%

总计:99006篇

紫外辐射—发文趋势图

紫外辐射

-研究学者

  • 郑有飞
  • 徐军田
  • 李元
  • 白建辉
  • 代彩红
  • 祖艳群
  • 胡波
  • 于家琳
  • 柯惟中
  • 王庚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勇; 王世锋; 陈天禄; 李子璇
    • 摘要: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紫外辐射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受臭氧层减薄及夏季臭氧低谷效应的影响,使得该地区紫外辐射更加强烈,这引起了人们对该地区紫外辐射研究的关注。紫外辐射具有强烈的生物学效应,能够对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造成普遍的影响甚至伤害。青藏高原强烈的紫外辐射为研究紫外辐射的生物学效应提供了天然实验场地及材料,为寻求生物抗紫外辐射的遗传响应、相关生理生化机制提供了可能。通过对这一地区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开展紫外辐射相关研究,有可能在强紫外辐射生态学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 李凌雪; 严芳; 吴红艳; 臧纱纱; 姜晓彤; 李宝齐; 吕峥峥; 徐智广
    • 摘要: 紫外辐射增强常导致藻类体内活性氧成分的产生,从而损伤藻类光合器官,引起藻类光抑制。马尾藻(Sargassum)金潮近些年在世界多地频繁暴发,金潮暴发时,漂浮于海面的藻体接受更多的紫外辐射,但金潮藻应对这种紫外胁迫的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中国金潮种--铜藻(Sargassum horneri)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太阳模拟器提供光源,设置P(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400~700 nm,200 W/m^(2))、PA(PAR+UVA(紫外线A,Ultraviolet A),320~700 nm)和PAB(PAR+UVA+UVB(紫外线B,Ultraviolet B),280~700 nm),探讨了紫外辐射下铜藻的光合活性变化和抗氧化应激响应。结果显示,3种光辐射处理下,藻体光合活性均受到抑制,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都随辐射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降低幅度为PAB>PA>P。后继的240 min低光P(PAR,2.0 W/m^(2))恢复过程中,藻体F_(v)/F_(m)均逐渐恢复。相应地,光辐射处理后,藻体内的活性氧成分O_(2)^(-)和H_(2)O_(2)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均显著升高,且O_(2)^(-)和MDA在PAB处理中升高幅度更大。同时,这种高水平的O_(2)^(-)、H_(2)O_(2)和MDA含量一直延续至低光恢复过程。光辐射处理后,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和抗氧化物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的含量均显著增加,低光恢复后,抗氧化酶CAT和POD活性降低,而SOD和抗氧化物AsA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最终使得总抗氧化能力(T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在辐射处理和低光恢复阶段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在光辐射处理和低光恢复整个过程中,紫外辐射(UVA和UVB)的存在,显著提高了铜藻的抗氧化酶、抗氧化剂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且PAB处理中具有更高的值。本研究首次对金潮藻在紫外胁迫下的抗氧化应激响应做了较系统全面的探究,为铜藻适应漂浮生活生理机制的揭示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 陈晓晨; 白曼利; 陈昭华; 杜希萍
    • 摘要: 本文将法夫酵母虾青素、β-胡萝卜素、海胆酮和三者的组合物作用于长波长紫外线(UVA)氧化损伤的人皮肤成纤维(HSF)细胞,以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评价类胡萝卜素对HSF细胞因紫外辐射而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单一类胡萝卜素及它们的组合均能显著降低LDH活性和MDA含量(P<0.05),对UVA导致的HSF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相同质量浓度下,虾青素降低LDH活性的能力优于β-胡萝卜素,对HSF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效果较好。本研究为利用类胡萝卜素开发对UVA辐射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化妆品和保健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 胡建信; 陈子薇; 张世秋
    • 摘要: 一、《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由来和履约成效臭氧(O_3)是天然大气中的重要组分,臭氧的浓度随其高度发生变化。约90%的臭氧分布在平流层,并在距地表20km-25km处出现O_3浓度峰值,因而此处也被称为臭氧层(图1)。位于平流层的臭氧层能够吸收全部的UV-A以及约90%的UV-B,可有效阻挡高能紫外辐射到达地面,进而发挥保护人类与环境的重要作用。而高浓度的近地面臭氧(位于对流层)是典型的大气二次污染物,因具有强氧化性而对人体健康以及动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 丁佩建; 曹黎鑫; 贾非; 徐军田; 吴亚平
    • 摘要: Irgarol 1051是一种常见的船舶防污剂,主要作用于光系统Ⅱ来抑制藻类在船舶表面的生长。本研究通过模拟原位海洋环境,在考虑阳光紫外辐射的基础上,于室外培养了3种不同粒径的硅藻,光系统Ⅱ初始光化学效率QY均介于0.60~0.70,表明藻细胞活性良好。在短期实验中加入Irgarol后,发现较低质量浓度(0.2μg/L)已经显著抑制了硅藻光系统Ⅱ的活性,浓度升高后抑制效应随之升高,QY降至0.32左右,相对抑制率最高可达42%。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光学处理下硅藻的响应,微弱的紫外辐射对3种硅藻光系统Ⅱ的抑制率很低,最高约为5%左右,而对于粒径最大的斑点海链藻基本不受影响。当在有Irgarol存在的情况下,紫外辐射抑制率明显升高,且粒径越小抑制率越大,最高约为10%。表明二者即使在低剂量情况下也会发生协同作用,这对真光层低光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粒径结构和初级生产过程有潜在影响。
    • 李瑞萍
    • 摘要: 提起臭氧,我们并不陌生,它是氧气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比氧气(O_(2))多含1个氧原子(O),化学分子式写作“O_(3)”。在万米高空,臭氧吸收紫外辐射,是保护地球生灵的“卫士”,而在我们生活的近地面大气层,臭氧又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臭氧这个功过参半的“卫士”与“杀手”。
    • 苏宇航; 宋晓倩; 郑晶文; 曹梦; 张衷华; 唐中华
    • 摘要: 次生代谢成分环境调控是药用植物优质栽培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然而,迄今为止,短期紫外光诱导对药用活性成分积累效应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该文以光环境敏感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为研究对象,探索短期不同强度(低剂量和中剂量)紫外(UV)辐射增强对其根、茎和叶中黄柏酮、梣酮、白鲜碱和柠檬苦素4种有效成分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1)无论是低剂量还是中剂量UV-A和UV-B辐射条件下,白鲜叶片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均大于0.76;PSⅡ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Ⅱ)、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基于“湖泊模型”光化学淬灭系数(qL)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与对照(未经紫外辐射处理)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低剂量与中剂量UV-B辐射均显著增加白鲜PSⅡ的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2)适度短期紫外辐射增强能够诱导白鲜药用活性成分快速积累,根中4种有效成分最高可提升51%,主要在白鲜根中积累。其中,中剂量UV-A辐射和低剂量UV-B辐射效果最明显,不仅根中黄柏酮、梣酮、白鲜碱和柠檬苦素4种活性成分明显提升,还促进茎中白鲜碱和叶中梣酮的积累。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表明短期紫外辐射增强能有效诱导白鲜药用活性成分的积累,并通过提升白鲜PSⅡ非光化学效率来提升白鲜光强耐受性。
    • 李想; 李祖然
    • 摘要: 《紫外辐射生态学》于2021年6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此书总结近20年针对紫外辐射生态学领域所开展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结合最新国内外相关科研成果,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系统总结了紫外辐射生态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是国内外近年来唯一一部体系完整、内容全面、阐述深入的紫外辐射生态学著作,对生态学研究极具参考价值。
    • 任倩倩; 孙旭; 李楠; 吴华; 金建明
    • 摘要: 过度暴露在紫外辐射下会造成肤色加深、晒伤和光老化,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等危害.防晒霜的使用对于减少这种伤害非常有用.而有机防晒剂容易引发皮肤过敏,无机防晒剂易造成使用肤感不佳和吸入性危害.因此,更安全的具有光防护效果的植物提取物正在被广泛地探索.文章介绍了紫外辐射引起的皮肤晒伤和光老化,以及抵御紫外辐射对皮肤伤害的植物提取物.这些植物提取物的有效成分为含有苯环或共轭结构的化合物,如黄酮、苯丙素、多酚和类胡萝卜素.文章对它们进行详细的阐述,希望能为天然防晒化妆品的发展做出贡献.
    • 王晓龙; 刘伟斌
    • 摘要: 本文利用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河南省登封市嵩山气象站太阳紫外辐射监测数据,分析了两年间嵩山景区的紫外线辐射特征,提出了模式预报方程,并将预报结果用于气象服务,从而为广大游客出行提供防晒指导.结果表明,嵩山景区紫外辐射较强,而且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6月份达到最大值,12月份达到最小值,紫外辐射(UVA)占总辐射的比例为5.49%,略低于8%的平均水平.嵩山景区A波段紫外辐射平均辐照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在北京时间13:00左右达到日最大值,并且紫外辐射的消失时间滞后于太阳落山时间.笔者选取了对游客户外活动影响较大的紫外辐射60 min滑动平均最大值作为分析目标,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各气象要素与紫外辐射60 min滑动平均最大值的相关性,确认了影响嵩山地区紫外辐射的主要气象因子,其分别为日平均总云量、时平均相对湿度和时平均温度,并且与太阳高度角有较好的吻合度.其间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辐照度预报方程,其通过显著性水平α=0.001的检验,对日常辐照度预报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