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筇竹寺组

筇竹寺组

筇竹寺组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30528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沉积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非常规油气地质评价学术研讨会等;筇竹寺组的相关文献由371位作者贡献,包括熊亮、程涌、刘树根等。

筇竹寺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30528 占比:99.93%

总计:130619篇

筇竹寺组—发文趋势图

筇竹寺组

-研究学者

  • 熊亮
  • 程涌
  • 刘树根
  • 叶玥豪
  • 朱杰勇
  • 任东超
  • 刘冬冬
  • 刘忠宝
  • 唐果
  • 孔志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成; 杨永
    • 摘要: 萤石已成为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是未来高科技发展的关键战略性矿产.当前世界萤石资源储量分布和生产相对集中于墨西哥、中国、蒙古和南非等国家.中国已探明萤石资源主要分布在湖南、浙江、江西、内蒙古、福建等地,但富矿少,贫矿多,高品位富矿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和内蒙古等省区,分布不均匀.
    • 师文文; 杨兆林; 尹洪荣; 牛基宏; 杜贵超; 陈娟; 陈奕阳; 崔耀科
    • 摘要: 球状风化发育类型广泛,并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人们对球状风化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为进一步研究其发育特征和形成机制,笔者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主量及微量元素分析等实验手段对米仓山构造带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砂岩球状风化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米仓山构造带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砂岩的球状风化除了受构造运动、气候和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外,其核心因素是地层岩性、化学风化作用和不同部位的差异风化。风化的形成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节理的形成以及岩层的分割、核部球体的形成及边部风化壳的剥落3个阶段。
    • 钟文俊; 熊亮; 程洪亮; 黄璞; 黎鸿
    • 摘要: 井研-犍为地区筇竹寺组由于受沉积环境影响岩性复杂,不能确定其油气勘探目标层,该区多年亦未获得勘探突破。为深化该区筇竹寺组页岩储层含气性评价,以岩心实验为基础,基于测井资料计算储层的孔隙度、总有机碳含量、吸附气含量、游离气饱和度、游离气含量及总含气量等主要地质参数,建立以游离气为核心参数的筇竹寺组粉砂质页岩储层评价方法。应用优选的测井评价分类指标,开展黑色页岩和粉砂质页岩这2类岩相页岩储层的含气性评价,评价筇竹寺组中部⑦号层相对高伽马段为气层,平面分布稳定,是该区的甜点层。研究形成的筇竹寺组含气性评价方法应用于该地区纵向目标优选,为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 肖剑锋; 胡棚杰; 韩烈祥; 沈建国; 李忠慧
    • 摘要: 川南龙马溪页岩气规模开发已取得理想效果,但由于页岩气开采具有明显的快速产量递减规律,因此探索新层系的勘探开发和压裂潜力必须提前谋划。文章以川南威远地区筇竹寺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X衍射分析、电子显微镜扫描、岩石强度试验、地应力大小测试等方法,综合分析了该地区筇竹寺组页岩力学性质及可压性,并与龙马溪组页岩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威远地区筇竹寺组页岩为硅质页岩,脆性矿物含量高,天然微裂缝发育,具有良好的储层改造基础物性;页岩层理面内不同方位力学参数变化小,抗拉/抗压强度比值低,且地应力差异系数较小,具有产生复杂裂缝的力学条件;结合微观特征和力学特征的综合可压性评价认为,威远地区筇竹寺组页岩可压性优于龙马溪组页岩,展示了良好的资源接替潜力。
    • 梁霄; 马韶光; 李郭琴; 夏国勇; 刘若林; 倪根生; 张梦琳; 寇一龙; 袁翠平; 陈佳
    • 摘要: 为深入分析早寒武世(541~509 Ma)海洋化学状态、有机质富集机制,积极评价四川盆地西南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基于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威207井筇竹寺组岩石学、地球化学、主微量元素、孔隙结构与吸附特征,对寒武纪早期上斜坡区古海洋环境、有机质富集控制因素及页岩含气潜力进行了探讨。沉积旋回显示筇竹寺组细粒沉积期发育多个海平面升降控制下深水-浅水陆棚交互转换旋回,但以浅水陆棚相为主,发育典型斜坡浊积体(扇)、重力流沉积。以威远地区为代表的上斜坡区未长期处于深水区,富有机质黑色泥页岩沉积厚度受限。有机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威207井筇竹寺组有机质以Ⅰ型干酪根为主,热演化程度高,残余烃较少,生烃能力偏低。氧化还原参数指示地处上斜坡的威远地区寒武纪初期海洋环境处于中等限制程度,仅存在一定程度的上升流,海水经历了“缺氧-氧化-缺氧-次氧化-氧化”的转变过程,致使上斜坡区古海洋生产力水平整体较低,由下至上呈明显下降趋势。微观孔隙结构与氮气吸附曲线指示筇竹寺组储层以复杂的、无规则狭缝型孔为主,甲烷吸附量和w(TOC)呈正相关性,但与温度呈负相关性,表明筇竹寺组现今普遍面临的高压高温条件不适于甲烷吸附。上述证据指示上斜坡区筇竹寺组页岩气地质条件较复杂,勘探风险较高,建议资源评价方向应往以深水陆棚相沉积为主的拉张槽区转变。
    • 刘忠宝; 王鹏威; 聂海宽; 李鹏; 李倩文
    • 摘要: 为查明寒武系海相页岩气富集机理及有利勘探区带,通过页岩沉积、烃源、储集特征及典型页岩气井综合解剖与对比,明确寒武系页岩气发育的地质条件及富集主控因素,评价优选出了页岩气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表明:寒武系页岩整体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高、保存条件差及含气性差的地质特点,页岩气富集受沉积相带、储集性能及保存条件3个因素控制,表现为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的发育是页岩气“成烃”的物质基础,页岩储集性能好是页岩气“聚集成藏”的关键因素,良好的保存条件是决定页岩气“富集程度”的关键保障;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叠合评价的方法,在建造条件方面以深水陆棚相带及其控制下的优质页岩厚度为核心参数,在改造条件方面强调构造上“动中找静”、热演化程度“高中找低”、埋藏深度适中的评价原则,提出川西南井研—犍为—威远—资阳、川北南江及中扬子宜昌地区为页岩气勘探最有利地区,长宁—资阳—南江一线的深层地区、隶属于湘、鄂、黔等省份的志留系、奥陶系开孔的向斜区是值得关注的潜在领域。
    • 焦堃; 夏国栋; 张正林; 刘树根; 王佳玉; 邓宾; 叶玥豪; 吴娟; 李飞; 李小佳
    • 摘要: 米仓山前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发育较广,层系厚度较大,具备页岩气勘探前景,但受复杂的构造和沉积分异影响,区内筇竹寺组在页岩层系岩性复杂性、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多样性等方面亟待进行研究。通过对研究区2条剖面与2口钻井样品开展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X射线衍射全岩成分、低压N_(2)吸附、场发射扫描电镜、超临界CH_(4)吸附等分析测试,研究筇竹寺组页岩成分、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页岩气潜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筇竹寺组页岩成分复杂,不同区域有机碳/矿物质量分数差异大,岩相以含黏土硅质页岩相(S-3)、混合硅质页岩相(S-2)及硅质页岩相(S)为主;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多样性显著,从孔隙类型来看,有机质孔、粒间孔及粒内孔均发育但地区差异显著,尤以有机质孔差异最大;从孔径分布来看,微孔/介孔比表面积/体积的地区差异大。研究区筇竹寺组页岩中有机质控制着纳米级孔隙(尤其是微孔)发育,并与超临界CH_(4)吸附量呈显著正相关性,因此,w(TOC)是评价研究区筇竹寺组页岩气潜力的关键参数之一。建议研究区后续勘探开发工作重点关注高w(TOC)的硅质页岩相(S)层段与混合硅质页岩相(S-2)层段。
    • 胡琳; 薛晓辉; 杜伟; 成鹏; 自杰能
    • 摘要: 以云南曲靖地区筇竹寺组泥页岩为例,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常规扫描电镜等实验技术手段,探究泥页岩储层微观储集空间的发育类型与特征。结果表明:筇竹寺组泥页岩储层孔隙成因复杂,类型多样,主要发育的微观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有机质孔隙、粘土矿物孔隙、颗粒矿物孔隙、微裂隙等,以有机质孔隙最为发育,提供了主要的储集空间;孔隙度介于1.59%~11.33%之间,平均值达到了5.0%,小孔、微孔所占储集空间比例约56.5%,中孔和超大孔所占比例为34.0%,大孔相对较少。控制筇竹寺组页岩孔隙发育的因素主要有TOC、矿物组分和成岩作用,TOC是影响筇竹寺组页岩储层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也是提供页岩气主要储存空间的重要物质。
    • 杨丽亚; 沈均均; 陈孔全; 王玉满; 计玉冰; 王灿辉; 王鹏万; 孟江辉
    • 摘要: 川西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有机质含量在中上扬子地区处于较低水平,富集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全岩X线衍射、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分析资料,探讨研究区页岩矿物岩石学特征及形成环境,与黔北斜坡区的进行对比,分析古环境与有机质富集的关系。结果表明:川西地区筇竹寺组以硅质页岩相为主,不同沉积时期岩相特征和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筇一段(w(TOC)平均为3.24%)及筇二段上部(w(TOC)平均为2.32%)硅质页岩有机质含量较高,同时发育陆源硅和生物硅,筇二段中下部(w(TOC)平均为1.22%)及筇三段(w(TOC)平均为0.45%)硅质页岩有机质含量较低,以陆源硅为主,有机质含量为筇一段>筇二段上部>筇二段中下部>筇三段的特征;黔北斜坡区筇一段(w(TOC)平均为5.13%)及筇二段(w(TOC)平均为3.82%)以生物成因的硅质页岩相为主,有机质含量远高于川西地区的。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主要受陆源输入、氧化还原条件、古生产力水平及水体滞留程度的综合控制,筇一段及筇二段上部海平面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具有低的陆源输入、缺氧的底水条件、高的古生产力水平和半滞留的水体性质等沉积环境,有机质含量较高;筇二段中下部及筇三段海平面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陆源输入增多,底水含氧量升高,水体滞留程度增强,古生产力水平降低,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较弱的上升洋流作用和高的陆源输入是导致研究区有机质含量处于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该结果为川西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储层评价和有利区预测提供指导。
    • 熊亮; 葛忠伟; 王同; 温真桃; 钟文俊; 周桦; 何显莉
    • 摘要: 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勘探实践表明,页岩厚度薄且多套叠置,页岩层段测试及试采效果不佳.为进一步落实该区有利勘探目标,实现寒武系筇竹寺组效益开发,开展了系统取心、岩心观察及实验分析.结果表明:①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发育泥页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等多种岩性,页岩厚度相对较薄,纵向不连续沉积;②页岩热演化程度过高,储集空间类型以无机孔为主,含粉砂质储层段无机孔也占主导地位;③不同岩性的储层品质相当,均具备储集能力;④钻井揭示位于筇竹寺组中部的含粉砂泥页岩段厚度大、储层物性好、含气性好,是有利目标层段.研究认识对该区拓宽勘探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