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竹节参

竹节参

竹节参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32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农作物、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7294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国际中医中药杂志、世界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中国中药杂志》第十届编委会暨中药新产品创制与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高端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第六届(2011)学术年会等;竹节参的相关文献由635位作者贡献,包括袁丁、张长城、何毓敏等。

竹节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1 占比:2.15%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7294 占比:97.63%

总计:7471篇

竹节参—发文趋势图

竹节参

-研究学者

  • 袁丁
  • 张长城
  • 何毓敏
  • 周志勇
  • 赵海霞
  • 刘朝奇
  • 王婷
  • 杨小林
  • 由金文
  • 陈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思敏; 张也; 伍红年; 刘隆基; 申佩瑶; 严建业; 杨磊
    • 摘要: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竹节参中7种皂苷含量,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水(A)—乙腈(B),梯度淋洗;流速0.4 mL/min,温度30°C,进样体积1μL,检测波长203 nm。应用化学计量学中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质量波动分析对含量测定结果进行识别,以分析不同产地竹节参药材间相似性及差异性。结果:7种皂苷(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_(1)、竹节参皂苷Ⅴ、竹节参皂苷Ⅳ、竹节参皂苷Ⅳa与假人参皂苷RT_(1))在核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9.00%~104.37%;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_(1)、竹节参皂苷Ⅴ、竹节参皂苷Ⅳ、竹节参皂苷Ⅳa与假人参皂苷RT_(1)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21~18.85,0.59~2.82,1.25~8.12,59.14~97.16,22.21~47.19,15.97~32.66,0.07~34.09 mg/g。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9批竹节参样品分为3类,竹节参样品S6为Ⅰ类,S3、S7和S8为Ⅱ类,S1、S2、S4、S5和S9为Ⅲ类;通过质量波动分析发现人参皂苷Rg_(1)与假人参皂苷RT_(1)含量波动大。结论:竹节参中7种皂苷成分含量同时测定的UPLC法及化学计量学综合评价可用于竹节参的质量评价。
    • 邓旭坤; 戴晨曦; 段欢; 刘钊; 阿尔斯拉·玉苏甫; 舒广文
    • 摘要: 目的:观察竹节参总皂苷提取物(PJST)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急性肝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构建APAP诱导HepG2细胞损伤的体外模型,采用MTT法评价PJST对APAP诱导HepG2细胞死亡的预保护作用,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研究PJST对细胞凋亡形态的影响.取40只昆明种小鼠构建体内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PJST低、高剂量组(50、100 mg·kg^(−1)),腹腔单次注射APAP溶液(400 mg·kg^(−1))以构建肝损伤模型.给药造模结束后,处死小鼠并收集血清及肝脏组织.采取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中ALT、AST和LDH水平,ELISA法检测肝脏组织TNF-α、IL^(-1)β和IL-6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显微结构变化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差异,免疫印迹检测肝组织Bax、Bcl-2、P-NF-κB p65和核内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JST可以有效干预APAP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体内实验中PJST组小鼠血清ALT、AST和LDH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且肝脏显微结构变化也较模型组有所恢复.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PJST可以显著改善由APAP诱导的肝脏细胞凋亡,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异常,NF-κF p65的异常磷酸化和入核,以及抑制肝脏内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过量产生与释放.结论:PJST可以明显缓解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有关.
    • 王开元; 詹志来; 廖天月; 徐瑾; 万晶琼; 魏渊; 闻崇炜; 欧阳臻
    • 摘要: 竹节参为非常用中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竹节参基原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ey.)的干燥根茎。历代本草对竹节参的来源记载较少且描述较简,加之各地习用品较多,导致竹节参商品较为混乱。本文以历代本草和现代书籍为基础结合植物形态和调查研究对其基原进行考证认为,竹节参最早在明代《本草纲目》就作为三七混用品记载于三七项下,历史上使用的主流品种应为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ey.),与《中国药典》收载品种一致。本文通过对竹节参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品质评价、采收、加工与炮制、性味功效进行的系统总结,为竹节参的正确用药和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吴广阳; 唐浪; 詹杰; 赵芬; 黄胜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竹节参防治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结合文本挖掘方式,提取竹节参的化合物成分、化合物靶点关系,利用OMIM和Gene Cards网站提取竹节参的疾病靶点,R语言V4.0.3绘制Venny图以获得交集靶点,相关信息导入Cytoscape V3.8.2以获得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依据交集靶点,在STRING网站获得蛋白互作网络,R语言V4.0.3进行GO、KEGG富集分析。结果:在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库中共获得15种有效化合物,包括皂苷、多糖、黄酮类等,对应靶点数259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57个,导入STRING网站发现连线较多的靶蛋白为AKT1、VEGFA、CASP3等,药物-有效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图表明,度值较高的化合物是竹节参皂苷Ⅳa、竹节参皂苷Ⅳa_qt、人参皂苷Rg2_qt等;GO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发现:竹节参的关键靶蛋白主要通过调控内肽酶、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DNA结合转录激活活性RNA聚合酶II特异性等方式起到改善肝癌的作用;KEGG富集通路发现竹节参影响肝癌主要通过PI3K-AKT、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结论:竹节参防治肝癌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其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AKT1、VEGFA、CASP3的活性有关。
    • 闵欣怡; 侯聪; 吴田泽; 郑雅芹; 邓港; 刘霞
    • 摘要: 竹节参是一种传统的珍贵中药,也是一种传统的药材和食品,种植和药用历史悠久,不仅具有散瘀、止血、消肿、祛痰、止咳等作用,作为食品、保健品等,也具有较高的价值。由于过度开采,造成野生资源稀缺。为了可持续利用和充分开发竹节参药材资源,通过相关文献考证,对竹节参资源分布、种质鉴定、遗传多样性、育种研究,如育种、人工栽培和潜在资源开发利用,解决供需市场之间的矛盾提供参考。
    • 龙健; 周昌园; 田力; 涂星; 胡雪黎; 时嘉琪; 刘丹; 聂娟; 刘可云; 杨宝
    • 摘要: 目的 建立测定竹节参及其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b1、竹节参皂苷V、人参皂苷Rb2、拟人参皂苷RT1、人参皂苷Rb3、竹节参皂苷IV、竹节参皂苷IVa、人参皂苷Rd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用以控制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Waters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 1.8μm),乙腈(A)-0.1%甲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 Waters Xevo G2 Q-Tof质谱仪,ESI负离子模式采集数据,采用一级质谱定量。结果 13个成分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7.27%~100.86%,RSD<2.99%。13种成分在9批次竹节参药材中的含量依次为0.70~7.71、0.77~10.77、0.07~1.23、0.06~1.08、0.01~2.97、0.75~5.04、43.99~95.06、0.02~0.08、0.49~27.86、0.05~0.22、18.74~61.40、2.40~30.83、0.03~1.74 mg/g,在竹节参总皂苷中的含量依次为37.93、28.63、5.87、2.43、0.83、26.27、363.14、0.39、5.91、1.50、238.25、51.56、11.24 mg/g。结论 所建立的UPLC-Q/TOF-MS法可用于竹节参药材及总皂苷的指标成分的快速测定与质量评价。
    • 王开元; 詹志来; 廖天月; 徐瑾; 万晶琼; 魏渊; 闻崇炜; 欧阳臻
    • 摘要: 竹节参属于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以横卧呈竹鞭状根茎入药.竹节参化学成分主要为三萜皂苷类,其中齐墩果烷型皂苷含量最高.除此之外还有多糖类、氨基酸、无机元素和多炔类等,药理活性研究表明竹节参具有保肝、保护心脏、降血脂、抗疲劳、增强免疫和抗肿瘤等作用.对竹节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和总结,以期为竹节参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王晶; 董一鑫; 贺丽莹; 苏比努尔·亚森; 孙逸轩; 于萍; 邹海艳
    • 摘要: 目的 筛选适合纯化竹节参总皂苷的大孔树脂,并确定其纯化工艺参数.方法 以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采用静态吸附试验,结合吸附动力学参数筛选大孔树脂类型;通过动态吸附试验考察竹节参提取物大孔树脂纯化的工艺参数,确定竹节参总皂苷的制备工艺.结果 D101大孔树脂对竹节参总皂苷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附效果,其最佳纯化工艺参数为:上样质量浓度为0.1 g/ml(以生药计),上样体积为100ml,即树脂上样量相当于3.3 g生药/ml;洗脱时先以3倍柱体积的蒸馏水、20%乙醇除杂,再用6倍柱体积的70%乙醇洗脱富集总皂苷,上样和洗脱流速为0.5 ml/min,总皂苷转移率可达85.6%.结论 D101大孔树脂可有效富集和纯化竹节参总皂苷,可为竹节参药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 张钰; 李鸿; 郑露; 黄毅; 金星月; 涂星; 文德鉴
    • 摘要: 目的建立竹节参超微粉的质量标准,为其作为新型饮片提供质量控制基础.方法观察竹节参超微粉的显微特征,采用激光散射法测定超微粉粒径特征;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样品,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其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的含量.结果竹节参超微粉黄白色,显微镜下可见散在破碎的草酸钙簇晶、导管、淀粉粒、厚角细胞、木栓细胞、树脂道、油细胞等;D_(90)粒径不超过100μm,在与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相应位置上,竹节参供试液薄层图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其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含量均超过3.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竹节参超微粉的质量控制.
    • 张钰; 李鸿; 郑露; 黄毅; 金星月; 涂星; 文德鉴
    • 摘要: 目的 建立竹节参超微粉的质量标准,为其作为新型饮片提供质量控制基础.方法 观察竹节参超微粉的显微特征,采用激光散射法测定超微粉粒径特征;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样品,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其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的含量.结果 竹节参超微粉黄白色,显微镜下可见散在破碎的草酸钙簇晶、导管、淀粉粒、厚角细胞、木栓细胞、树脂道、油细胞等;D90粒径不超过100μm,在与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相应位置上,竹节参供试液薄层图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其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含量均超过3.0%.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竹节参超微粉的质量控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