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稻作

稻作

稻作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69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一般性理论、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8篇、专利文献61篇;相关期刊190种,包括江苏农村经济:品牌农资、楚雄师范学院学报、中国植保导刊等; 稻作的相关文献由579位作者贡献,包括山本好伸、田屿崇吉、西口勉等。

稻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8 占比:83.47%

专利文献>

论文:61 占比:16.53%

总计:369篇

稻作—发文趋势图

稻作

-研究学者

  • 山本好伸
  • 田屿崇吉
  • 西口勉
  • 王德生
  • 傅志强
  • 廖晓兰
  • 张海超
  • 游修龄
  • 陈灿
  • 黄璜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杰
    • 摘要: 楼璹《耕织图·淤荫》一题无论诗歌文本还是图绘农事、诗歌与图画关系以及此题在组诗组图中的位置,都有不少扑朔迷离、令人费解之处。诗题“淤荫”本义是指水田耕种前或犁耕中施用青草、草木灰之类耕入土壤,经泥水淤腌沤腐以肥田,所言重点是稻田施用基肥,而非泛言施肥。楼诗正文称“洒灰”,图中所绘则是“浇粪”,明显不合。明人《便民图纂》农功图改题为“下壅”,是当时施肥的通行说法,诗图则均表浇粪,改变了宋人诗图不合的现象。而清人耕织图进一步作出一些调整,相关叙事比较自然,但诗歌却严守宋人所言,诗图脱节现象依然存在。康熙祖孙四代君主对耕织图持续重视和参与,使“淤荫”一词上升为重要的农事术语,但整个社会使用者寥寥。“淤荫”一词的生命和意义都牢牢地限定在传统耕织图中,用作农事的重要术语,只是历史的插曲,不宜效法和沿用。
    • 摘要: 水稻是世界三大主粮中唯一起源于中国的作物,在我国过去、现在与未来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有悠久的稻作历史,灿烂的稻作文明。为弘扬我国水稻文化,庆祝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5周年,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特向广大会员和国内外科技、文化工作者等征集水稻相关书法、绘画、摄影和诗词歌赋作品,特别是“水稻之歌”。作品要能反映中国水稻的特点。作品经过评委会评选后,优秀作品将在《中国稻米》稻文化栏目刊登,并择适当时机展示研讨,发给一定奖励。征集截止日期为2022年8月15日。
    • 程慧萍
    • 摘要: 自古为“鱼米之乡”“赣北粮仓”的永修因修水穿境而过得名,取“泮临修水,永受其利”之意。区域内温润的气候、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壤,成就其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千百年来,永修积累了深厚的稻作经验和文化,境内古镇吴城曾是江南“四大米市”之一,有“装不尽的吴城、卸不尽的汉口”之称。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近年来,永修坚持“品牌强农”,着力推进“永修香米”品牌宣传和建设。
    • 温美姬
    • 摘要: 客家文化是“山居稻作”文化,这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来看。从纵向看,客家先民未迁出中原地区时,生活空间是平原地带,农业种植以小麦为主。迁入大本营地区后,生活的空间是山区,农业种植以稻子为主。从横向看,虽然南方多山且种植水稻,但南方别的民系几乎都靠近大江、大湖或大海,或处于平原地带,有发达的“江湖文化”“海洋文化”;与客家民系相比,他们的商品经济都较客家地区发达。因此没有任何一个方言区的文化背景像客家方言一样有那么浓郁的“山居稻作”文化特色,尤其是就“山居”文化和“稻作”文化组成的整体而言。
    • 张海超; 张晗
    • 摘要: 在被斯科特重新界定后包含了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大陆山地的“赞米亚”地区,不仅人群之间界限模糊、不断混杂,稻作也表现与常见的集约型水田农业明显不同的一面。本文通过水稻、陆稻和块根类作物的比较,对本区域农业生产逻辑的内在理路进行重新梳理,发现以往认为分属两种生产体系的稻作农业和山地游耕农业存在某种一致性:缺少田间管理,不提倡用增加劳动投入的方式追求高产,都看重从周围环境中获取多样性的食物。不仅是从事游耕的居民在逃离统治,赞米亚地区经营稻作的农民也有与低地政权关系疏远的一面。斯科特对于边陲地区农业社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理解还有不足,本研究可以对其将稻作和块根种植分别视为“服从农业”和“逃跑农业”的基础论断构成某种程度上的挑战。
    • 张海超; 张晗
    • 摘要: 在被斯科特重新界定后包含了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大陆山地的“赞米亚”地区,不仅人群之间界限模糊、不断混杂,稻作也表现与常见的集约型水田农业明显不同的一面.本文通过水稻、陆稻和块根类作物的比较,对本区域农业生产逻辑的内在理路进行重新梳理,发现以往认为分属两种生产体系的稻作农业和山地游耕农业存在某种一致性:缺少田间管理,不提倡用增加劳动投入的方式追求高产,都看重从周围环境中获取多样性的食物.不仅是从事游耕的居民在逃离统治,赞米亚地区经营稻作的农民也有与低地政权关系疏远的一面.斯科特对于边陲地区农业社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理解还有不足,本研究可以对其将稻作和块根种植分别视为“服从农业”和“逃跑农业”的基础论断构成某种程度上的挑战.
    • 毛思洁
    • 摘要: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也是决定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一直以来,宁波高度重视种业发展,把现代种业作为实施"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政策引领、科技赋能,促进种业持续蓬勃发展,向着种业强市的目标迈进。种业发展高歌猛进聚焦育种创新河姆渡人在七千多年前首开世界种植水稻之先河。2000年,在稻作故乡,"甬优1号"杂交水稻的问世打破了粳稻杂交育种的"禁区";2005年,"甬优6号"杂交水稻的问世开创了世界籼粳稻杂交育种的先河。
    • 摘要: 从杭州到海南的试验田里,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基因组模块创制创新团队副研究员任德勇将青春与职责完美演绎。没有感人故事,抑或绚丽光环,有的只是一位青年,常年俯身在实验台前,躬身于田间地头,将稻作科技前沿研究与一线应用齐头并进。水稻的育种研究需要大田试验和室内试验的有机结合,不仅要和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实验打交道,还总是隔三岔五与泥水为伴。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这位出生于农村的“农业科学家”也得努力适应“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朱蓓蓓; 李可
    • 摘要: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正是稻谷丰收的季节。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是保障我国粮食高产稳产的一个关键。如何种出优质水稻,如何获得高产稳产,如何高效预防病虫草害,如何做好水稻全程植保解决方案?成为水稻种植户最为关注的问题。
    • 顾旭东; 朱蓓蓓; 李可
    • 摘要: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10月16日,伴随着第41个世界粮食日的到来,同样迎来了2021(长沙)国际稻作发展论坛在国际"稻都"长沙的隆重开幕。国际稻作发展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并加强着世界各国在水稻领域的深度合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