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福克纳

福克纳

福克纳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4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2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679种,包括芒种:下半月、语文建设、小说评论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五届年会、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研讨会等;福克纳的相关文献由1228位作者贡献,包括温伟、刘道全、黎明等。

福克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82 占比:99.8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13%

总计:1484篇

福克纳—发文趋势图

福克纳

-研究学者

  • 温伟
  • 刘道全
  • 黎明
  • 康杰
  • 朱振武
  • 肖明翰
  • 张曦
  • 江智利
  • 王晓梅
  • 谢有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紫淑
    • 摘要: 本文从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的中心人物凯蒂出发,通过对凯蒂最初的拒绝顺从以及后来反抗无果不得不被束缚的前后两个人生状态的对照,结合家族中的其他人物对凯蒂不同人生阶段的改变与状态的影响,一步步地表现康普生家族的没落以及凯蒂反抗无果下的悲剧性命运。
    • 谢迪
    • 摘要: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主要讲述了美国内战爆发后,新兴的北方文化与保守的南方文化相冲突,这使得具有南方传统守旧思想的艾米丽难以接受,最终由于追求爱情时受阻而杀害了具有北方特征的爱人,并在古屋陪伴爱人的尸体度过了40年的故事。作者福克纳用简洁的笔触和动人的语言,成功地描写了一个衰败的南方贵族艾米丽·格利森小姐,在面对着无法阻挡的北方先进工业文明的侵入,勇于坚守南方文明,献出自己生命的悲惨故事。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运用多方位的视角及跳跃的思维,通过对分别代表当时美国南北方的艾米丽和恋人荷默之间的爱情故事进行描述,深刻展示了南北方的文化冲突,以及人性的披露。
    • 林斌
    • 摘要: 曾经斩获美国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的《寓言》(1954)是福克纳的后期小说代表作。作品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战场为背景,叙事架构宏大,尤其是人物众多,且绝大多数不具姓名,赋予了整个作品一种普适性的寓言特质,使其具备了现代主义文学特征。本文在主要人物及其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透过人物塑造的特殊性来解析文本和语境的现代性,并从寓言性入手探索作品的道德立意,由此揭示反战主题背后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
    • 邵静
    • 摘要: 《村子》是福克纳后期作品,是斯诺普斯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讲述了以弗莱姆·斯诺普斯为首的斯诺普斯一族损人利己,不择手段上位的发达史。而文学与图像的关系,即语图关系一直是文学批评的热点,本文以福克纳的《村子》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语言、人物、情节三方面来分析小说中的语言图像化现象,阐释语言与图像在内容与主题上的契合与交融,揭露斯诺普斯一流所代表的现代工商业对美国南方传统文明的破坏。
    • 张安洲
    • 摘要: 迈克尔·坎宁安(Michael Cunningham)的长篇小说《时时刻刻》(The Hours)出版于1998年,是一部致敬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的长篇小说《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的作品,该小说在人物、意象、情节等方面与《达洛维夫人》构成互文。迈克尔·坎宁安作为美国现代作家,在20世纪末对英国近代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及其小说代表作《达洛维夫人》进行创造性重写,无疑是一次冒险。但是这次冒险可以说是成功的,该小说随即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和福克纳文学奖。
    • 蒋竺峰
    • 摘要: 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以其多重叙述者的个人独白、独特的故事结构、众多的宗教圣经意象和心理描写,由此而形成对于小说多角度人物聚焦、多元主题意蕴和多面主体性格形象的文本“召唤结构”,时刻召唤读者参与到故事的生成之中,诚如伽达默尔所言:“某个流传下来的文本成为解释的对象,这已经意味着该文本对解释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作者福克纳在书写该作品时使用的文字符号、文学意象,是具有可供读者审美的想象空间的。
    • 邵静
    • 摘要: 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研究福克纳《村子》中的各种空间构建,分析《村子》中构建的自然地理空间、人文地理空间,并追踪人物的心灵地理空间,揭示社会转型时期美国北方工商业对南方土地的破坏和对南方人心灵的侵蚀。
    • 康佳怡
    • 摘要: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讲述了美国南方贵族后裔艾米丽小姐在家庭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心理扭曲的悲剧故事。父权制的压迫、南方社会传统价值观与婚姻的不幸便是这场悲剧的根源。艾米丽的反抗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反抗的无效体现出南方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对妇女的摧残。而这一切都与福克纳的家庭背景、婚姻爱情息息相关。福克纳的女性观念既包含着男权意识,又有着对女性命运的同情,散发着人道主义的光辉。从文本分析入手探析艾米丽人生悲剧的原因,并寻找蕴含于其中的作者的反思,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内涵。
    • 彭文忠; 姚乐旗
    • 摘要: 作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福克纳突出贡献之一就在于他对小说叙事实验的探索。而长期以来,学界都鲜有关注到《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明显的电影化叙事特征。福克纳通过时空自由切换的蒙太奇叙事法、富于“镜头感”的影像修辞、别具一格的视觉造型展开电影化的小说叙事实验,但他并没有局限于形式技巧的玩弄,而是将它们作为有效的叙事手段,服务于主题和风格表达。
    • 魏天无
    • 摘要: 2019年前初次读到诗人袁志坚的组诗《瓷爱》(后编发于《长江文艺》,2019年10月),便揣测诗人在以瓷——越窑青瓷——为中心做集束式创作。如今,由99首诗组成的同名诗集《瓷爱》(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年版)摆在我的案前。诗人持久的写作耐力和耐心令人钦佩,而围绕某一对象/题材/主题写作大型组诗,在我的阅读视野里并不多见,似乎也不时髦。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备受推崇的“及物”写作中,诗人们更愿意安身立命于精细描绘某个城市或乡村,甚或某座山脉、某条河流,以获取福克纳式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文学世界和接受效应。袁志坚的一意孤行,除了因为将青瓷发源地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个人的赏玩雅趣,更多的是因为在历史甬道的幽深与晦暗处,青瓷的神秘辉光仿佛只向他一人发出绵长召唤,而他必须做出回应,平复内心无法抑制的激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