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公平感

社会公平感

社会公平感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4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中国政治、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2304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四川行政学院学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湖北省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2016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等;社会公平感的相关文献由20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炜、谢熠、陈永进等。

社会公平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2304 占比:99.68%

总计:42438篇

社会公平感—发文趋势图

社会公平感

-研究学者

  • 李炜
  • 谢熠
  • 陈永进
  • 任亮宝
  • 倪士光
  • 凌巍
  • 刘超
  • 吕艺芝
  • 张攀
  • 张新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马增林; 于璟婷; 王磊
    • 摘要: 基于社会比较理论,使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以教育适配者为参照点,从工作、教育水平两个视角考察教育错配对劳动力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比较普遍的教育错配现象;相比相同工作的教育适配者,教育不足者的幸福感显著降低,工资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教育不足通过工资对幸福感的负向效应在低社会公平感下比高社会公平感下更强;相比相同教育水平的教育适配者,教育过度者的幸福感显著降低,工资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公平感的调节效应同样成立。使用工具变量法及进行稳健性检验,教育错配对幸福感的负向影响依然成立。因此,企业应落实同工同酬政策,政府应优先考虑对社会公平感提升作用更大的公共服务建设,从而构建幸福社会。
    • 王成; 康永征; 周玉萍
    • 摘要: 基于CGSS2015全国大规模数据的考察,重点探析公众对公职人员清廉程度评价、对党员遵纪守法评价如何影响公众的社会公平感知。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对公职人员清廉程度总体评价不显著影响其社会公平感知,但公众对本地国家干部清廉程度评价显著影响其社会公平感知;公众对党员总体遵纪守法评价不显著影响其社会公平感知,但公众对党组织领导和党组织办事员遵纪守法评价显著影响其社会公平感知。要推进制度建设,强化腐败治理,既要充分抓住关键少数,又要强化对党内非领导职务工作者的监督效力,努力实现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进一步提升公众的社会公平感
    • 顾佳琦
    • 摘要: 群众基础是政权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所依,注重公民的幸福感建设也就是注重国家未来发展的精神保障。本文运用CGSS2017数据,从社会公平感、政治效能感角度利用SPSS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发起对公民幸福感的研究。首先,公民幸福感与出生日期、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这些人口学因素之间存在显著性。其次,社会公平感与政治效能感均对公民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政治效能感可以促进公民公平感的获得从而提升公民幸福感,存在一定的中介效应。并在研究假设得到验证后,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当如何继续跟进幸福事业、改善民生。
    • 陈丽君; 胡晓慧; 顾昕
    • 摘要: 民众幸福感的提升,不仅源于经济流动(即相对收入的提高),还源于社会流动(即社会地位的改善)。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Bootstrap方法检验社会流动感知和预期对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流动感知和社会流动预期均对居民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公共服务满意度在社会流动预期与幸福感之间具有遮掩效应,在社会流动感知与居民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效应;社会公平感在社会流动感知与幸福感之间、社会流动预期与幸福感之间、社会流动预期与公共服务满意度之间,均发挥着调节作用。该研究不仅揭示了社会流动感知和预期对幸福感的作用机制,还具有新的公共政策价值,即社会政策的目标定位可从弱势群体向非弱势群体拓展,回应社会流动高预期人群对公共服务治理(尤其是公平性)的关切,从而带来提升民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之效。
    • 张晓琳
    • 摘要: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保障,提高司法信任则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利用CGSS2017数据,揭示了阶层流动对我国公民司法信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公民不仅有较高的司法信任水平,而且规模性地实现了上向阶层流动。下向阶层流动会显著抑制公民的司法信任,上向阶层流动则会通过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平感从而间接地促进司法信任;社会公平感在公民的上向阶层流动和司法信任之间发挥完全中介效应。可见,欲进一步提升公民的司法信任,须扩大其上向阶层流动机会,缓解其社会地位焦虑,强化其社会公平感
    • 张雨; 朱亚鹏
    • 摘要: 在高房价和生育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购房压力是否引发、如何引发青年生育焦虑是极具社会意义的研究话题。已有研究往往着力于探讨购房与生育之间是否存在联系,但其中的影响机制却很少受到重视。本研究引入社会公平感和主观幸福感作为购房压力影响生育焦虑的中介变量,然后利用对重庆市323位青年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购房压力对生育焦虑的影响路径。结果发现购房压力除了能够直接作用于生育焦虑外,还能通过"购房压力→主观幸福感→生育焦虑"和"购房压力→社会公平感→主观幸福感→生育焦虑"这两条路径实现影响。最后,对于如何降低青年的购房压力和生育焦虑情绪,提高其社会公平感和主观幸福感,本研究得到了一些政策启示,如推行"租购同权"、引导大城市的产业分散至周边的中小城市等。
    • 尚利花
    • 摘要: 基于CGSS2015数据,实证分析了民生满意度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民生满意度正向显著影响居民幸福感,且社会公平感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同时,社会阶层负向调节了这一中介路径,既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前后路径,也调节了直接路径。结果表明,民生满意度直接提升居民幸福感的程度和通过社会公平感间接提升居民幸福感的程度在社会下层群体中更为明显。据此,提出新时期民生公共服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 幸巧
    • 摘要: 基于CSS2019数据,本文探讨了社会公平感对差序政府信任影响的地区差异。结果发现,差序政府信任现象确实存在,且从东部地区到中部再到西部地区,差序政府信任现象呈现逐渐强化的趋势。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部和西部地区,分配公平感都是影响差序政府信任的重要因素,程序公平感对差序政府信任的影响只存在于东部地区,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则无影响,互动公平感对差序政府信任的影响存在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东部地区则无影响。
    • 王子秀
    • 摘要: 基层民主选举投票是公民最基本、最普遍的参与活动,对夯实人民群众自治中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5年CGSS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公共服务满意度和社会公平感这两个主观感知因素切入,深入分析其对基层民主选举中投票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公共服务满意度层面上,该变量会显著影响公民的投票行为,即随着公民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上升,参与投票的可能性更高。此外,在社会公平感方面,相对于社会公平感较低或者说对社会公平无感的人群而言,其投票参与积极性低于高社会公平感知的人群。
    • 王莹
    • 摘要: 近年来,个人主观社会地位评定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观社会地位是衡量个人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7年的数据,构建有序Logistic模型来分析健康状况、社会公平感和主观幸福感对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居民主观社会地位偏低,健康状况与主观社会地位有着显著的关系,其中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对主观社会地位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社会公平感和主观幸福感的情况能显著影响主观社会地位。从这些结论出发,提出提高居民健康意识,缩小贫富差距,增强公民公平感幸福感,进而提高主观社会地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