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相变传热

相变传热

相变传热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331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71篇、专利文献27732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47种,包括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2011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等;相变传热的相关文献由704位作者贡献,包括汤勇、张仕伟、施明恒等。

相变传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71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27732 占比:99.30%

总计:27927篇

相变传热—发文趋势图

相变传热

-研究学者

  • 汤勇
  • 张仕伟
  • 施明恒
  • 陈振乾
  • 何慧丽
  • 孙继东
  • 罗小平
  • 刘杭
  • 张欣欣
  • 潘敏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常钊; 陈宝明; 王惠临; 罗丹
    • 摘要: 在充满相变材料(石蜡)的矩形腔体内分别添加金属翅片、金属翅片和金属骨架,采用模拟方法研究纯石蜡方腔、含翅片方腔、含翅片(即金属翅片)-骨架(即金属骨架)方腔对腔体内石蜡相变传热的影响。3种方腔内的相变传热过程均为导热与自然对流传热共同作用。含翅片-骨架方腔中的石蜡熔化速率最快,且完全熔化时间最短。含翅片方腔中的石蜡熔化速率最慢,完全熔化时间最长。纯石蜡方腔中的石蜡熔化速率与完全熔化时间居中。相同加热时间,含翅片-骨架方腔的中心线温度分布最均匀,且高于其他两种方腔。含翅片-骨架方腔的中心线平均温度最先达到稳定,然后是纯石蜡方腔,最后是含翅片方腔。在3种方腔中,含翅片-骨架方腔有利于加速石蜡熔化速率,缩短熔化时间。含翅片方腔阻碍自然对流传热,不利于石蜡的相变传热
    • 邱梓宁; 郑森林; 何采蔚; 王少锋
    • 摘要: 结合墙体特性和热管的优点,设计了平板式蒸发端环路热管并植入建筑墙体,使结构热阻可以根据需求改变,以降低建筑能耗。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获得系统传热性能,并与传统墙体结构对比。结果显示,热管启动下,该系统的热阻为0.17K/W,约为传统墙体结构的1%。通过对结构内工质循环的启停控制,热管植入式墙体结构的性能可以在高效传热(热阻0.17K/W)和良好保温性能(热阻16.42K/W)之间切换。相比于传统墙体,热管植入式墙体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室内负荷和提升热舒适。研究将为今后围护结构的被动式节能和太阳能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 于鹏; 李晓庆; 毛前军; 张楠迪; 刘晓燕
    • 摘要: 提高传热速率和传热均匀性是强化相变材料传热性能的途径。文章研究了在一个最基本的矩形蓄热单元内,以石蜡为相变材料的传热特性。采用数值模拟结合可视化实验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固体材料与侧壁面间的流体通道和固体材料底部的特殊形状。研究结果表明,正是由于传热不均匀而导致系统内的形态不均匀,尤其在系统的下半部分,固体材料底部的形态持续发生变化。通过监测典型位置的温度变化,分析石蜡熔化过程中典型时间节点的熔化传热特性,可知系统的下半部分传热速率低,尤其是系统左下方还存在温度波动。文章的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改善相变传热措施提供依据。
    • 李新禹; 王雷
    • 摘要: 对于极端条件传热,异型热管具有独特优势。文中以RB211-535E4型发动机为例,针对航空发动机余热及吸热端和放热端的安装结构特点,设计出一种吸热段和放热段为圆弧状的、可安装在内外涵道间的异型热管,并按实际与仿真模型类比率1∶18,对异型热管模型蒸发段和冷凝段与绝热段连接处进行圆角半径分别为2.5,4,6 mm的结构优化。采用数值方法对比研究了异型热管与平直热管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异型热管的温度、多相流流型分布皆优于平直热管,且R为4 mm异型热管传热效果最优;启动性能上各型热管差别不大;传热性能上R为4 mm异型热管具有良好的等温性和最大的换热效率,换热效率相比平直热管提升近30%。因此可认为R为4 mm异型热管在此工况下具有最优的运行特性。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
    • 刘立君; 宁雅倩; 李晓庆; 刘晓燕
    • 摘要: 为了探索偏心分形翅片管对相变储热单元性能强化的作用机理,对偏心分形翅片管相变储热单元中石蜡的熔化展开了二维非稳态模拟研究。在考虑自然对流的情况下对比研究了偏心矩形翅片和偏心分形翅片两种储热单元的传热特性。并对偏心分形翅片结构进行了局部强化,选择矩形翅片、Y型翅片和分型翅片3种方案。结果表明,偏心分形翅片结构对自然对流的促进高于偏心矩形翅片结构且整体温度分布更均匀,这与分型翅片可以促进热量由点到面的扩散相符。在3种局部强化方案中,偏心分形翅片强化效果最佳,且整个过程的熔化速率都有提高,使熔化时间缩短了70%。这对管壳式相变蓄热器的性能提升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进一步扩展了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前景。
    • 张浩; 张子康; 刘志春; 刘伟
    • 摘要: 为了解决平板式蒸发器环路热管面对高集成电子元器件在较长传热距离下的散热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采用更大面积的毛细芯和蒸发器,研制了一个传热距离达到1.6 m的氨-不锈钢环路热管系统并进行了大量实验。实验过程中,加热壁面温度控制在70°C以下。实验结果表明,在热沉温度为-10°C的情况下,该环路热管可以在2.5 W到180 W的热负荷范围内稳定运行,相应的热流密度是0.15 W/cm2和10.8 W/cm^(2)。蒸发器热阻的最小值为0.096°C/W,系统热阻的最小值为0.252°C/W。系统存在变热导率和定热导率两种工作特性,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温度过冲和温度波动现象。在启动测试和变热负荷测试中,系统均能够快速响应,展现出优良的可靠性。研究表明,与一般的平板式蒸发器环路热管相比,该系统更好地兼顾了传热距离和传热能力,拓展了平板式蒸发器的应用场景。
    • 宋立业; 罗晓光; 马汉东; 陈思员; 俞继军
    • 摘要: 喷雾冷却是一种高效的热控技术,为了探索形成完善的喷雾冷却技术设计流程,文章开展了喷雾冷却传热过程的建模研究.针对喷雾冷却传热过程的模拟计算,基于喷雾冷却相变传热的4个传热机制液膜对流传热、池沸腾传热、二次气泡沸腾传热、二次气泡高频化机制,利用Monte Carlo方法描述了不同粒径与速率分布的液滴撞击液膜并生成二次气泡的过程,通过液态介质中气泡生长速率的解析计算模型考虑了气泡的生长过程,并结合模化气泡与气泡之间、液滴与气泡之间、气泡与液膜之间的干涉行为描述了气泡的演化过程,通过综合液膜单相对流与气泡相变传热,发展了喷雾冷却相变传热模拟计算方法.基于喷雾冷却实验台开展了稳态喷雾冷却实验,实验校核结果表明,计算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喷雾冷却相变传热性能.另外还分析了影响本方法计算精度的两类因素.
    • 张浩; 张子康; 刘志春; 刘伟
    • 摘要: 为了解决平板式蒸发器环路热管面对高集成电子元器件在较长传热距离下的散热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采用更大面积的毛细芯和蒸发器,研制了一个传热距离达到1.6m的氨-不锈钢环路热管系统并进行了大量实验.实验过程中,加热壁面温度控制在70°C以下.实验结果表明,在热沉温度为-10°C的情况下,该环路热管可以在2.5W到180 W的热负荷范围内稳定运行,相应的热流密度是0.15 W/cm2和10.8W/cm2.蒸发器热阻的最小值为0.096°C/W,系统热阻的最小值为0.252°C/W.系统存在变热导率和定热导率两种工作特性,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温度过冲和温度波动现象.在启动测试和变热负荷测试中,系统均能够快速响应,展现出优良的可靠性.研究表明,与一般的平板式蒸发器环路热管相比,该系统更好地兼顾了传热距离和传热能力,拓展了平板式蒸发器的应用场景.
    • 窦鹏; 于强; 樊占胜; 智瑞平; 鹿院卫; 吴玉庭; 杨桂春
    • 摘要: 蓄热技术可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难以并网的问题.为了获得蓄热密度大的相变材料八水氢氧化钡在套管内的相变传热特性,针对课题组制备的改性八水氢氧化钡展开试验研究,分析改性八水氢氧化钡在套管内的相变放热特性.研究了冷却水进口温度、流量等参数对改性八水氢氧化钡相变过程及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冷水进口流量可以缩短改性八水氢氧化钡相变放热时间,但过高的进口流量会降低换热功率;提高冷水进口温度对改性八水氢氧化钡相变放热时间的影响较小,但会降低换热功率.在课题试验范围内,获得最佳进口流量为80 L/h,最大平均换热功率为251 W.
    • 张也男; 万超一
    • 摘要: 采用两相流CFD仿真方法,分析了以液态水和水蒸气作为介质的热管在不同的充液比和长度比的情况下的冷却性能变化规律,并根据气液两相分布、温度和速度分布讨论了不同长度比和充液率下热管的相变传热特征.结果 表明:冷凝段长度一定时,充液率0.5,0.6,0.7的情况下,热阻随着充液率的增加而增大;在较低的填充率下具有更好的传热性能.当充液率相同时,冷凝段长度较短时,蒸发段中气泡上升过程中聚合成大气泡形成环状流,贴近壁面处形成蒸气膜,从而增大热阻,导致壁面温度突然增高.冷凝段长度过长时,冷凝段与蒸发段温差增大,从而导致热阻增大.长度比为0.65充液率为0.5时传热性能最佳,此时具有较高的管内工质平均速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