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监管框架

监管框架

监管框架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420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工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67163篇;相关期刊227种,包括集团经济研究、中国货币市场、福建金融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2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十二五”医药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稳定与创新:后危机下的金融司法论坛、促进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国际研讨会等;监管框架的相关文献由460位作者贡献,包括巴曙松、丁波、伍浩松等。

监管框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5 占比:0.61%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7163 占比:99.38%

总计:67583篇

监管框架—发文趋势图

监管框架

-研究学者

  • 巴曙松
  • 丁波
  • 伍浩松
  • 谭迎庆
  • 赵晶
  • 张宇哲
  • 李扬
  • 习近平
  • 伍浩松1
  • 何德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靳超
    • 摘要: 绿色消费强调在生产端及消费端建立起对绿色消费理念的情感认同,是我国实现低碳减排的重要抓手.这一背景下,以命令、禁止等强制性措施为主的原有政府监管体系已然无法适用于绿色消费3.0时代.是以,本文在界定绿色消费3.0监管博弈主体的基础上,构建政府、企业、消费者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绿色消费监管过程中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策略选择.在此基础上,对绿色消费3.0监管框架进行创新设计,以期助力绿色消费的推广与落实.
    • 成协中
    • 摘要: 财政部新近出台的《政府采购框架协议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110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总结了实践中普遍运用的协议供货、定点采购经验,借鉴国际经验,对框架协议采购制度作出了具体规范。在赋予框架协议采购方式以法定地位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的公共采购制度,具有重要的制度创新价值。基于各种考虑,《暂行办法》将规范重点放在框架协议采购程序方面,重点对框架协议的适用范围、框架协议的类型和适用条件等作出了细致规定,而对相关监管制度和法律责任的规定较为简略。本文将主要围绕框架协议采购的监管框架,谈几点初步的思考。
    • 王娟; 杨现民; 高振; 王书瑶
    • 摘要: 大数据时代,对教育政务数据的适度、有序开放共享,已成为推进国家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教育政务数据开放共享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有效的监管,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受到教育系统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以及相关技术手段的限制,其监管过程涉及政府、企业、学校、师生及社会公众等多个主体。基于TOE和多中心治理理论构建的多元主体协同、全生命周期覆盖的教育政务数据开放共享监管框架,利用数据采集、存储与分析,智能识别与监察,精准定位与跟踪,分布式存储及行为预测,数据溯源等核心技术,通过教育法制监督、教育行政监管、校际合作督察、社会公众监督、智能电子监察等监管方式,对教育政务数据开放共享的标准、质量、隐私与安全、行为等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监管。其监管结果可通过数据可视化、监管沙盒、数据开放图谱等方式,应用于开放行为规范、数据监测与报送、违法行为追踪、绩效考核评定、行政管理与服务等场景。未来,对教育政务数据开放共享的监管还需做好风险防控和效果评估,解决伴随监管技术所产生的伦理问题。
    • 周代数; 张明喜; 张俊芳; 郭滕达
    • 摘要: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深化,金融机构之间的边界日渐模糊、金融科技风险事件频发,对传统框架中各监管机构的数据共享能力、适时响应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等均提出了较大挑战。金融科技驱动了金融业的发展与变革。近年来,依托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和先进的科技基础设施,我国的金融科技飞速发展,成为该领域的全球领跑者之一。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金融市场被广泛应用,在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投资效率、改善市场流动性、重构价格发现机制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矛盾,亟待引入新型监管框架,助推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
    • 高爽; 张文畅
    • 摘要: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支付体系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步入了新发展阶段,支付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和丰富,这给社会公众带来了极大便捷,但也产生了诸多监管挑战。为此,本文将立足我国实际情况并借鉴国际先进监管经验,审视我国支付体系监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 方国斌
    • 摘要: 2021年12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正式发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以下简称“规则Ⅱ”),规则Ⅱ将于2022年一季度起正式施行,部分保险公司可以申请过渡期。在偿二代“三支柱”监管框架下,规则Ⅱ由17项增加到20项,增加了3项新的监管规则,即《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7号: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穿透计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14号:资本规划》《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20号:劳合社(中国)》。
    • 徐娟
    • 摘要: 由于每一种技术都有一系列利益、风险、监管框架、伦理问题和社会影响,需要在潜在利益和意外伤害风险之间寻找平衡,将社会价值观纳入显著的临床和政策考量因素,由此,实现人类基因编辑技术治理的科学化和法治化。
    • 郭威
    • 摘要: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推动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改革对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至关重要。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路径为,从“双峰”监管体系改革开始,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优化、重塑,进而完成规则的制定。我国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从银行体系展开,经过认证准备、改革实施、深化改革三个阶段,初步形成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体系的一般框架。在总结国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体系改革经验、回顾我国相关改革历史的基础上,提出可从把握“内外兼修”原则,规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复杂业务,增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加快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评估监管体系全覆盖,以及根据新形势修正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手段等方面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体系。
    • 裴文妮
    • 摘要: 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逐步迈向新阶段,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对金融科技的监管出现了瓶颈,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双失灵的问题,也存在着垄断的风险。通过分析金融科技目前的现状找出适合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新思路,建设“回应型”法治、“预警型”法治以及“技治型”法治,结合经济法的思路提出能够解决金融科技发展所带来法规缺失、监管体系混乱、监管规则滞后等问题的建议,不断完善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工作。
    • 姜珮珊; 藏多
    • 摘要: 从历史看,监管要求会催生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需求。文章基于我国TLAC监管框架,对TLAC缺口开展静态和动态测算,并参考海外TLAC监管达标路径的经验,展望我国TLAC达标的路径和工具:政策引导存款利率下降+拨备覆盖率下降,银行内源性资本积累速度或将提高。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或将成为未来几年银行的主要融资工具之一。可以合理运用存款保险基金的抵扣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