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皮肤保护

皮肤保护

皮肤保护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31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轻工业、手工业、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401001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中国检验检疫、百科知识、中老年保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七届海峡护理论坛、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2006年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等;皮肤保护的相关文献由62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新旺、杨莹、唐璟等。

皮肤保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1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01001 占比:99.95%

总计:401201篇

皮肤保护—发文趋势图

皮肤保护

-研究学者

  • 杨新旺
  • 杨莹
  • 唐璟
  • 尹赛格
  • 陶剑
  • 傅阳
  • 刘乃心
  • 张心平
  • 张明
  • 李依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蒋琪霞; 展颖颖; 白育瑄
    • 摘要: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老年人因皮肤老化、多种慢性病共存、失能和半失能而容易发生多种皮肤损伤,如压力性损伤、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皮肤撕裂伤、皮肤干燥症,这些皮肤损伤可能单发,也可能多发,还有可能是多种损伤类型并存,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甚至会威胁生命。各国均在关注老年人的皮肤健康,将预防皮肤损伤作为临床护理和管理的重点。本文就老年人皮肤衰老特征、不同类型皮肤损伤在老年人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现况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老年皮肤损伤预防和管理提供借鉴。
    • 马永庆; 严建刚; 魏颖; 徐亚光; 张瑞雪; 秦修远
    • 摘要: 在细胞水平上研究了Nahlsgen和胶原肽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HSF)的保护作用及胶原蛋白生成能力的影响。通过紫外线中波(ultraviolet B,UVB)照射HSF细胞,建立光损伤细胞模型。分别使用噻唑蓝比色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和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法(2′,7′-dichlorofluorescin diacetate,DCFH-DA),测定Nahlsgen和胶原肽对光老化HSF的增殖能力以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影响;在Nahlsgen、胶原肽和复配共培养的作用下,测定细胞内产生的羟脯氨酸含量,以及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对HSF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生成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Nahlsgen和胶原肽可以促进光老化细胞有效增殖,降低ROS簇含量来保护HSF免受紫外线损伤,也可促进正常HSF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表达,二者复配干预效果更优。研究显示,Nahlsgen和胶原肽联合使用,可提高皮肤抗氧化能力,增强皮肤的弹力,从而延缓皮肤衰老。
    • 段冰冉; 徐袁丁; 董训忠; 李娟
    • 摘要: 目的:探讨皮肤保护膜对行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的慢性伤口患者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moisture-associated skin damage,MAS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行VSD治疗的68例慢性伤口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皮肤保护膜,两组均干预2周;出院时,比较两组MASD发生情况、伤口治疗效果(伤口治愈率等)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ASD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MASD发生时间延迟(P<0.05);观察组使用皮肤保护膜后伤口面积缩小率增大(P<0.05),伤口治愈率更高(P<0.05),伤口愈合时间更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肤保护膜的使用可有效降低行VSD治疗的慢性伤口患者MASD发生率,促进伤口愈合。
    • 柯桂花
    •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陈渭良伤科油)涂擦护理在2型糖尿病预防糖尿病足皮肤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2月-2019年4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陈渭良伤科油涂擦护理+传统糖尿病足预防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糖尿病足预防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方面,观察组干预后右腓总神经、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方面,观察组干预后右腓总神经、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量表(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渭良伤科油涂擦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足中的应用价值高.
    • 郑志敏; 李春霞; 陈兴连; 谢雅莹; 梁允炫; 林上清
    • 摘要: 目的 应用基于循证的最佳实践证据以预防和减少昏迷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获取最佳实践证据,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和现有规章制度,形成了预防和减少昏迷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干预措施.比较应用前后患者肛周皮肤保护情况、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 采用循证干预措施前后,患者肛周皮肤保护有效率分别为86.0%和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由应用前的14.0%降到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循证护理干预,可预防和减少昏迷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进一步有效保护肛周皮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郭素云; 刘丽; 周伟伟
    • 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状况的应用,以确定该方法对压力性损伤的预防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9年3月至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51例纳入研究.分成对照组(75例)与干预组(76例),分别予以手术室护理、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用于手术患者,可抑制术中压力性损伤形成,有效维持手术患者的情绪稳定性.
    • 刘莺歌; 吴燕; 曹秋君; 邱群; 吕桂芬; 徐洪莲; 高键
    • 摘要: 目的 构建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peristomal moisture-associated skin damage,PMASD)风险预测模型并应用于临床,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便利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9月在上海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接受肠造口术的329例患者作为建模组,根据患者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PMASD分为并发症组(141例)和非并发症组(188例),基于单因素分析、Lasso变量筛选结果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度,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的区分度,Bootstrap重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于2020年10月—11月选取109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建模组术后3个月内PMASD发生率为42.9%(141/329),验证组为37.6%(41/109).最终纳入模型的预测变量为性别(OR=0.497)、造口部位(OR=4.338)、造口开口高度(OR=0.304)、底盘区域手术切口(OR=3.479)、底盘贴合情况(OR=2.399)、软食(OR=3.155)、半流质饮食(OR=3.325).Hosmer-Lemeshow检验P=0.274,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2,约登指数为0.500,灵敏度为0.688,特异度为0.798.外部验证Hosmer-Lemeshow检验P=0.51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0,灵敏度为0.610,特异度为0.882.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为临床护理人员筛选PMASD高风险患者提供参考.
    •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循证专业委员会; 唐军; 封志纯; 母得志
    • 摘要: 新生儿皮肤屏障功能弱,极易受损而导致局部或全身感染,增加死亡风险。保护新生儿皮肤完整性、预防皮肤损伤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指南基于国内外相关证据,采用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方法进行证据分级,制定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皮肤管理指南,对皮肤常规管理、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防及处理给出推荐意见,旨在帮助医护人员为新生儿提供预防及处理皮肤损伤的参考建议。
    • 陈瑞; 梁文; 蒋雨薇; 方蔷; 晏洪波; 杨斌; 周芬
    • 摘要: 目的 调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一线医护人员皮肤损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网”网站发布问卷,于2020年3月10-20日通过微信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COVID-19确诊患者的6个感染病区病房的一线医护人员推送问卷.回收问卷,建立数据库,对医护人员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损伤类型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约550名医护人员,收集调查问卷404份,有效问卷391份,其中303例出现皮肤损伤.调查结果显示,女性、手部清洁频率>10次/d、穿戴三级防护装备时长>6h/周均是出现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经常使用护手霜可减少皮肤问题的发生.被调查者中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79.81%(249/312),男性为38.35%(54/79)(x2=4.741,P=0.029).手部清洁频率10 ~ 20次/d组[79.73%(118/148)]及>20次/d组(85.71%,84/98)皮肤损伤发生率高于1~10次/d组[69.66%(101/145),x2=9.330,P=0.009].穿戴防护装备时长1~5 h/周组皮肤损伤发生率(64.04%,73/114)低于6~ 10h/周组(81.48%,66/81)、11 ~ 15h/周组(95.24%,20/21)、16~ 20h/周组(81.82%,36/44)、21 ~ 25h/周组(86.49%,32/37)、>25 h/周组(80.85%,7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64,P=0.002).391例被调查者中,消毒和防护装备相关皮肤损害集中表现为皮肤干燥(72.89%)、脱屑(56.78%)、皮肤压力性损伤(54.48%)、皮肤浸渍(45.01%)、敏感性皮肤(33.50%),相关皮肤病按照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痤疮(27.11%)、面部皮炎(23.27%)、湿疹皮炎(21.48%)、毛囊炎(18.92%)、皮肤真菌病(11.00%)、荨麻疹(9.21%)等.结论 抗击COVID-19的一线医护人员防护装备相关皮肤损伤发生率高,加强皮肤的保护措施可以显著降低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