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疏肝健脾法

疏肝健脾法

疏肝健脾法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4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篇、会议论文37篇、专利文献96419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光明中医、江西中医药、世界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首届全国不孕不育复发性流产中西医诊治暨生殖健康高峰论坛、第五次全国中医生殖医学学术研讨会、2015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全国流调行业发布会、第十四次全国中医药妇科学术大会暨中医妇科治疗疑难病证经验研讨会等;疏肝健脾法的相关文献由559位作者贡献,包括汪龙德、刘俊宏、李国霞等。

疏肝健脾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2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3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96419 占比:99.74%

总计:96668篇

疏肝健脾法—发文趋势图

疏肝健脾法

-研究学者

  • 汪龙德
  • 刘俊宏
  • 李国霞
  • 杜晓娟
  • 毛兰芳
  • 黄绍刚
  • 买娟娟
  • 李玲玉
  • 李艳
  • 李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伯阳; 赵英强
    • 摘要: 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严格控制,很容易对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造成损害。肝郁、脾虚是导致高血压疾病的重要病机,从肝、脾着手,顺应肝脾五行属性与两者之间的生克、乘侮关系,辨证施治,以疏肝、健脾两个角度为切入点,进行药物化裁加减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小动脉痉挛、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抑制血管活性物质的生成、传递及表达等相关,这不仅为“从肝脾论治高血压”提供了依据,也为高血压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 谢利芳; 张晓珂
    • 摘要: 目的:分析疏肝健脾法辅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的方式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6例。常规组采用甲巯咪唑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疏肝健脾方。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甲状腺功能指标、用药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中医症候积分、疾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临床疗效、甲状腺功能、中医症候积分、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辅以疏肝健脾法,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与疾病复发情况发生,安全性较好。
    • 陶丽芬; 彭卓嵛; 李桂贤; 蔡林坤; 蓝斯莹
    •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消化系统疑难病。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标本兼治、不良反应小、远期疗效好等优势。各医家对于本病多从湿热、血瘀论治,但近年研究发现,情志因素在诱发UC、影响其转归复发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临床上肝郁脾虚证患者多见,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本病疗效颇佳。现从肝脾生理特性、病机变化、临床方药等多个方面探讨疏肝健脾法在UC中的应用。
    • 周鑫鑫; 方朝晖
    • 摘要: 肥胖是指由于人体内的脂肪组织绝对含量增多,尤其是甘油三酯含量增多,或者是脂肪分布异常从而引起的一种疾病状态。中医学认为,肥胖的发生与过食肥甘厚味、脾胃虚弱、七情内伤以及先天禀赋等因素有关。方朝晖教授多年临床工作,认为肥胖乃本虚标实之症,本为肝郁脾虚,其标在于痰湿、瘀血、膏脂。故对于治疗肥胖主要采用疏肝健脾之法,兼以化瘀祛湿,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 黄祖秀; 周荣; 陈妙; 林书阳; 吴志敏; 朱敬滨; 项祖闯
    • 摘要: 目的:以疏肝健脾立法,对伴发焦虑的肝郁脾虚型偏头痛患者予中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干预治疗,观察疗效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5-羟色胺(5-HT)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4月符合诊断标准的82例肝郁脾虚型偏头痛伴焦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和西药盐酸帕罗西汀片联合治疗,对照组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两组均用药4周后评定疗效。记录偏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总时间,并进行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同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VEGF及5-HT的含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2%(32/38)、52.8%(19/36),组间差异明显(P<0.01)。观察组偏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时间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和缩短(P<0.05,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HAMA评分、血清VEGF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血清5-HT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变化均显著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对肝郁脾虚型偏头痛伴焦虑患者,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辨证加减联合西药盐酸帕罗西汀片可获得显著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降低VEGF水平,升高5-HT含量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 罗庆; 谢文健; 邹如政
    • 摘要: 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全身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和高血脂并存,会极大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是中医“消渴病”的一种,它与“膏脂”“脂浊”“痰浊”结合在一起,以疏肝健脾法治疗本病,是五行学说中相克理论之“抑木扶土法”在临床运用的体现。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可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临床症状、促进糖脂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本文根据中医五行学说,阐述疏肝健脾法在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中的应用,以期为今后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诊疗思路。
    • 张梅; 刘华宝; 柳壮; 曹文富
    • 摘要: 胆囊息肉(gallbladderpolyps,GBP)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PLG),是指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发生和多方面因素有关,包括胆囊炎、乙肝病毒感染、代谢障碍、消化道功能失调等,同时与电离辐射、过量食用高胆固醇食物、酗酒、饮食不规律等诱因也存在联系[1]。
    • 高飞; 王会青; 郝大琨; 刘敏; 尚振英
    • 摘要: 目的:探究疏肝健脾法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作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入组的方法,安慰剂组51例为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联合用药组51例为恩替卡韦联合肝脾调补方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ST、ALP以及r-G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各项水平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乙肝肝郁脾虚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肝功能恢复,抑制病情发展,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
    • 张艺; 曲淼; 孙文军; 郑琴
    • 摘要: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阈下抑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方法,将100例阈下抑郁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剔除脱落病例后,对照组47例、治疗组48例.治疗组患者服用解忧开郁方,对照组患者服用安慰剂,治疗12周,随访1年,观察临床疗效、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和中医证候量表的评分,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治疗12周,HAMD-17评定结果示:对照组47例中,临床控制2例、显著进步4例、进步12例、无效29例,总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38.30%;治疗组48例中,临床控制12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为79.16%.经广义估计方程分析,Waldχ2=18.383,P<0.001,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12周,中医证候量表评定结果示:对照组47例中,临床控制0例、显著进步4例、进步10例、无效33例,总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29.79%;治疗组48例中,临床控制20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10例、无效4例,总有效44例,总有效率为91.67%.经广义估计方程分析,Waldχ2=44.861,P<0.001,说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随访,对照组12例转化为抑郁症,转化率为25.53%,治疗组6例转化为抑郁症,转化率为12.50%.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疏肝健脾法对阈下抑郁肝郁脾虚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可防止其向抑郁症的发展.
    • 张艺; 曲淼; 孙文军; 郑琴
    • 摘要: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阈下抑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方法,将100例阈下抑郁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剔除脱落病例后,对照组47例、治疗组48例。治疗组患者服用解忧开郁方,对照组患者服用安慰剂,治疗12周,随访1年,观察临床疗效、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17)和中医证候量表的评分,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12周,HAMD-17评定结果示:对照组47例中,临床控制2例、显著进步4例、进步12例、无效29例,总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38.30%;治疗组48例中,临床控制12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为79.16%。经广义估计方程分析,Wald χ^(2)=18.383,P<0.001,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12周,中医证候量表评定结果示:对照组47例中,临床控制0例、显著进步4例、进步10例、无效33例,总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29.79%;治疗组48例中,临床控制20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10例、无效4例,总有效44例,总有效率为91.67%。经广义估计方程分析,Wald χ^(2)=44.861,P<0.001,说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随访,对照组12例转化为抑郁症,转化率为25.53%,治疗组6例转化为抑郁症,转化率为12.50%。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疏肝健脾法对阈下抑郁肝郁脾虚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可防止其向抑郁症的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