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子送达

电子送达

电子送达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76715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法律适用、法制与经济(上旬刊)、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烟草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等;电子送达的相关文献由155位作者贡献,包括季静婷、郝玉琨、侯东圣等。

电子送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76715 占比:99.98%

总计:676833篇

电子送达—发文趋势图

电子送达

-研究学者

  • 季静婷
  • 郝玉琨
  • 侯东圣
  • 杜宇
  • 吴少锋
  • 张瑜
  • 李芳池
  • 江卫煌
  • 郭文静
  • 陈艳

电子送达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永超
    • 摘要: 自2012年电子送达正式规定于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至今已经过了近十个年头。随着今年5月18日《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的颁发,电子送达制度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法院的建设、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脚步越来越深入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也为法院送达制度带来了改革的春风。白驹过隙,历经实践与探索的电子送达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间点上,力求总结过往的经验、以更加完善、高效的姿态助力人民法院送达任务的完成。本文总结了我国电子送达方式的实践类型与困境,并提出了一些完善的建议。
    • 邓恒; 董朝阳
    • 摘要: 随着电子送达在民事诉讼实务中的广泛应用,数据使用规则、同意规则、“确认收悉”规则、裁判文书送达规则暴露的问题越发突出。为保障民事诉讼电子送达规则应用的逻辑自洽性和理论的周延性,应从涉诉主体个人数据合理限制的正当性、同意规则与“确认收悉”规则改造的必要性、重塑司法威严的重要性展开理论分析。从合理性与妥当性等方面考量规则的现实需求,依据权利保障与合理限制并举、适用主体的适当区分、多模式统筹推进、彰显司法威严的思路,构建收集送达地址数据的告知和安全保障规则,在区分适用“经同意”主体的基础上完善缺席审判规则,建立转交送达的电子化规则与妨碍送达的惩戒机制,同时将仪式感与尊严理念融入到裁判文书的电子送达规则中。
    • 周鸿飞
    • 摘要: 在“互联网+”背景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在线诉讼程序的普及发展,诉讼文书送达也趋于电子化方式。虽然《民事诉讼法》将电子送达作为法定送达方式之一,但目前电子送达仍存在着适用范围限缩化、送达标准单一化和救济措施空白等多重困境。为了确保电子诉讼高效便民的制度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应当扩大可适用电子送达的诉讼文书范围;在“到达”生效主义的基础上以受送达人电子地址获取方式建立积极生效和消极推定生效的“修正的到达”主义类型化生效标准,以解决知悉主义和到达主义的双重失灵;在明悉程序性制裁措施的基础上构建转化送达和补正送达的救济模式。
    • 胡学峰
    • 摘要: 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诉讼案件数量猛增,文书送达需求也与日俱增。传统送达方式早已不堪重负,便民高效的电子送达应运而生。但目前电子送达社会认可度不高,无效送达问题普遍的现实困境亟待破解。究其原因,电子送达部分操作规范模糊,无效送达应对措施缺失。对此,我们需要结合实践问题构建合理的完善措施,细化相关操作规范,建立无效送达的应对保障机制,为我国电子送达制度的深化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
    • 商艺涵
    • 摘要: 信息时代的来临不仅改变着人类生活,同时也影响着司法与诉讼领域。其中,智慧法院通过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多种新兴科技融入到司法审判中,有效地缓解了司法资源匮乏的现状,在提高司法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审判的高效性,成为司法改革中的一大亮点。随着智慧法院的逐步建立,作为其子模板的电子送达制度的弊端也日渐显现,比如缺乏对电子送达的细则性规定,电子送达适用的条件较为狭隘,电子送达的适用范围具有局限性而且适用方式纷繁杂乱。所以应当在立足于法院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完善电子送达的制度设计,拓宽电子送达的适用条件,扩大电子送达的适用范围并且规范电子送达的适用方式,将电子送达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 郑天铭
    • 摘要: 在线诉讼的快速发展,大大拓宽了诉讼的时空维度和涵摄场域,在保障效率价值的同时,也对一些传统民事诉讼规则提出了挑战.直接言辞原则、最佳证据规则,以及电子送达的准用规则等均需要注入新内涵、进行规则重塑.在线诉讼规则构建的另一个维度是保护当事人诉权.虽在线诉讼总体上可实现与传统诉讼等值的诉权保护,但这种诉权保护存在被减损的风险.因此,在线诉讼可率先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二审程序、简易程序等程序中加大应用.可以说,在线诉讼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势在诉讼领域的折射,司法不应该缺席.
    • 张钰莹
    •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应用,我国法院大力推行电子送达,有效地提升了送达效率和节约了诉讼成本。但受制于诸多因素,目前电子送达仍存在着制度缺陷和实践不规范的情形。律条文中对于该制度的规定并不具体,可操作性极低,呈现出立法原则化的现象,后续推出的司法解释和司法意见也未能扭转这一现象。为使电子送达制度得到更好的发展,有必要对电子送达制度进行全面地系统化地研究,改进该制度的立法方面,完善该制度的理论方面,以使其在法院采用电子送达时起到指导作用。应在立法中明确传统送达与电子送达的关系,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确定合理的确认收悉标准以及制定合理的操作规范。
    • 张海
    • 摘要: 电子送达是现代科技影响司法制度的直接体现,也是高效司法契合科技发展的现实需要.但司法实践中电子送达适用缺乏刚性的规范指引,导致存在突破先行法律规定的危险,在既定法律框架下探索有效的电子送达迫在眉睫.以实名制手机支付软件为载体的送达新模式,可以为破除在适用传统电子送达方式中遭遇的"受送达人同意""媒介安全""抗辩理由""送达标准"等困境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
    • 蔡岩
    • 摘要: 电子送达是经济类民事诉讼程序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其送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诉讼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和当事人诉讼权利能否得到保障.在当前全国各地法院开展"电子司法"的改革进程中,电子送达作为送达制度的新方式,已在全国多家法院得到适用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拟围绕我国经济类民事诉讼电子送达制度和实施现状,针对目前我国法院试点电子送达制度存在的问题,充分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民事诉讼电子送达制度的改革提供合理化路径.
    • 朱莹婷
    • 摘要: 为了更有效地完成法律文书的送达,传统的送达方式已逐步被改进为电子送达方式.但电子送达中涉及法律文书从法院内网向互联网发送,需要采用更安全的隔离交换技术来保障跨网传送.本文结合网闸与防火墙技术提出了多层次安全隔离防护体系,将交换平台划分为互联网边界接入域、内外网数据交换域和电子送达应用服务区三部分,实现了电子送达平台的内外网安全交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