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甲藻

甲藻

甲藻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290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水产、渔业、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48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热带海洋学报、海洋科学、海洋通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海洋学会第六届青年海洋科学家论坛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第七届青年海洋科学论坛、福建省海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海洋科技支撑与海洋资源开发学术研讨会、中国水产学会2004全国海水生态养殖学术研讨会等;甲藻的相关文献由62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卫文、陈磊、刘璐等。

甲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 占比:47.2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1.72%

专利文献>

论文:148 占比:51.03%

总计:290篇

甲藻—发文趋势图

甲藻

-研究学者

  • 张卫文
  • 陈磊
  • 刘璐
  • 齐雨藻
  • 米铁柱
  • 于志刚
  • 甄毓
  • 李荣秀
  • 刁进进
  • 吕颂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康建华; 黄舒虹; 林毅力; 裴璐璐; 罗肇河
    • 摘要: 文章收集整理2010—2020年发生在宁德近岸海域的赤潮事件,综合分析该海域赤潮的时空分布和种类特征,结果表明:(1)近11年来宁德近岸海域共发生赤潮16起,年均1.5起;总面积高达1 468 km^(2),年均133.5 km^(2);持续时间共169天,年均15.4天。(2)从月份上看,赤潮发生在4—6月,高发期为5月。(3)发生赤潮的种类共有3种甲藻和1种硅藻,其中发生次数、面积和持续天数最高的均为东海原甲藻,其次为米氏凯伦藻,最低为中肋骨条藻。(4)从空间分布上来看,福宁湾及其周边海域(A区)赤潮次数和持续天数最长,三沙湾外海域(D区)赤潮面积最大,三沙湾内海域(C区)的赤潮种类最多。(5)米氏凯伦藻引发的有毒赤潮共4次,主要集中在霞浦近岸海域。适宜的温度、盐度、丰富的营养盐和良好的天气是米氏凯伦藻形成赤潮的前提条件。
    • 郑志杰; 彭波; 何鑫; 黄向阳; 吴小刚; 陈晓飞
    • 摘要: 为探究生态浮床的水质净化效果及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2019年3月在水库河道设置组合式生态浮床开展水质净化及甲藻控制试验。通过组合水生植物(美人蕉、风车草、浮萍)与水生动物(鲢、鳙),测定夏季(8月)和秋季(11月)试验浮床上、下游以及浮床内的水质指标,分析温度、pH、氮、磷、COD_(Mn)等水质指标的时空变化,阐明水质理化参数与藻类生物量的关系。结果显示,夏季生态浮床对COD_(Mn)、TP、NO_(2)^(-)-N、TN、NH_(4)^(+)-N去除率分别为38.33%、36.05%、26.77%、11.52%、6.19%,而秋季的TP、NH_(4)^(+)-N、NO_(2)^(-)-N营养盐反而增加。夏、秋季浮床对甲藻的抑制率为73.95%、51.70%,表明浮床对甲藻有明显控制作用,且夏季控制效果优于秋季。浮床上游、内部、下游的甲藻占总藻比例也由夏季的19.16%、14.99%、6.91%上升至秋季的78.18%、47.77%、77.84%,与秋季植物死亡、总藻生物量减少、化感作用减弱、竞争效应下降有关。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pH与总藻呈正相关(P<0.05),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藻类生长繁殖能力及光合作用增强,对水体中碳酸与碳酸盐平衡产生了影响,使得水体pH值上升;而氮磷指标与总藻生物量呈负相关,表明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会消耗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
    • 宋维佳; 宋秀贤; 俞志明; 李靖; 张悦
    • 摘要: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s)是由某些甲藻产生的一种高毒性神经毒素,在海洋环境中分布广、危害大,可对水产养殖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PSTs毒素的毒性大小随种类和结构的不同有较大差异。迄今,国内外学者针对PSTs的来源分布、迁移转化、生物合成及其影响因素等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但目前对于藻细胞产毒的生物合成途径、遗传学特征及其环境调控机理等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PSTs的生物合成过程不仅与藻细胞自身生长阶段有关,还会受到光照、温度、营养盐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条件的改变会引起藻细胞毒素组成和含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近年来,研究人员应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了产生PSTs的典型甲藻——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细胞内与PSTs毒素生物合成相关的某些基因或蛋白质,对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亚历山大藻产生PSTs毒素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以往的研究报道,对亚历山大藻中PSTs的生物合成与转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产毒有害藻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冯晟霖; 邹嘉澍; 苏玉萍; Balaji Prasath BARATHAN; Zahir MUHAMMAD; 林雄生
    • 摘要: 以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域为例,研究了该海域赤潮甲藻的时空分布特征.对2011—2021年福建省赤潮事件资料和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平潭海域浮游植物主要由4门50种生物组成,以硅藻和甲藻居多,冬末、春季到夏季,平潭海域的浮游植物呈现硅藻-甲藻-硅藻的演替规律;(2)2011—2021年,平潭综合实验区所辖海域共发生了12起赤潮,主要优势甲藻种类为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赤潮暴发的地点主要集中于北部的苏澳码头、流水码头和中部的龙王头附近海域;(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浓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叶绿素a浓度与溶解氧浓度、表观增氧量、气温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 郜培怡; 李克强; 陈衎; 梁生康; 王修林
    • 摘要: 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与营养盐结构有关,不同形态氮可能会影响优势种生长从而改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本文针对莱州湾硅藻向甲藻潜在的种群演替问题,通过船基围隔生态系现场氮加富培养实验,研究NO3-N、NH4-N、陆源有机氮(DONts)和藻源有机氮(DONss)对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O3-N、NH4-N和DONts加富培养条件下,舟形藻(Navicula spp.,优势度60.4%)、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m,56.6%)和密连角毛藻(Chaetoceros densus,57.4%)等硅藻是优势种,在DONss加富培养条件下,春膝沟藻(Gonyaulax verior,60.2%)等甲藻为优势种,说明硅藻主要吸收无机态营养盐成为优势种,而甲藻能够吸收DON成为优势藻.动力学过程分析发现,春膝沟藻(G.verior)等甲藻可以直接吸收利用DONss,而DONts可能是通过矿化转化为无机氮,再被密连角毛藻(C.densus)等硅藻吸收与利用.本文研究成果,有助于对硅藻向甲藻演替的营养盐动力学控制机制的认识.
    • 张薇; 罗肇河; 高越; 顾海峰
    • 摘要: 共生藻属(Symbiodinium)主要指一类与无脊椎动物或原生生物共生的甲藻,是热带和亚热带海洋生态系统常见物种。本研究从中国沿海和一艘停靠在厦门港的货轮压舱水中分离出了4株贪食共生藻(Symbiodinium voratum)。贪食共生藻运动细胞较小(长9.7±1.3μm,宽8.7±0.9μm),能够产生不动细胞(直径11.4±0.3μm)和二分裂细胞(直径12.2±0.6μm)。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运动细胞顶部有一个单线长甲板型顶沟复合体(Elongate Apical Vesicle,EAV),其甲板方程式为x,EAV,4′-5′,5a-6a,9′′,?s,?c,6′′′,2′′′′。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其具有E型眼点、单茎的大淀粉核、扁平囊泡组成的高尔基体和三层膜组成的叶绿体类囊体。4株贪食共生藻的核糖体基因(SSU rDNA,ITS和LSU rDNA)、cp23S和cob序列完全一致。利用最大释然法和贝叶斯方法构建的基于LSU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显示:中国沿海和世界其他地方的贪食共生藻很好的聚类在一起,共同组成系群E。中国株系和其他地方贪食共生藻的遗传分化很小,显示它们之间有频繁的基因交流。
    • 刘广根
    • 摘要: 夏秋季是鱼类的生长旺季,池塘水质管理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鱼儿离不开水,池塘是鱼类生活和栖息的环境,“养鱼先养水”,只有好的水才能养出优质的鱼,每天要坚持巡塘,掌握好池塘的水质状况,保证池塘水质符合“肥、活、嫩、爽”,即水体中浮游植物以隐藻、硅藻、甲藻、金藻等易消化、个体大、营养价值高的藻类为主;浮游生物量在20-120mg/L之间,细胞处于旺盛的生长期;水色以上午呈绿色下午呈黄绿色为最佳。
    • 张薇; 罗肇河; 高越; 顾海峰
    • 摘要: 共生藻属( Symbiodinium)主要指一类与无脊椎动物或原生生物共生的甲藻,是热带和亚热带海洋生态系统常见物种.本研究从中国沿海和一艘停靠在厦门港的货轮压舱水中分离出了4株贪食共生藻(Symbiodinium voratum).贪食共生藻运动细胞较小(长9.7±1.3 μm,宽8.7±0.9 μm) ,能够产生不动细胞(直径11.4±0.3 μm)和二分裂细胞(直径12.2±0.6 μm).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运动细胞顶部有一个单线长甲板型顶沟复合体( Elongate Apical Vesicle, EAV),其甲板方程式为 x, EAV, 4′-5′, 5a-6a, 9′′, ? s, ? c, 6′′′, 2′′′′.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其具有E型眼点、单茎的大淀粉核、扁平囊泡组成的高尔基体和三层膜组成的叶绿体类囊体.4 株贪食共生藻的核糖体基因(SSU rDNA, ITS和LSU rDNA) 、 cp23S和cob序列完全一致.利用最大释然法和贝叶斯方法构建的基于LSU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显示:中国沿海和世界其他地方的贪食共生藻很好的聚类在一起,共同组成系群E.中国株系和其他地方贪食共生藻的遗传分化很小,显示它们之间有频繁的基因交流.
    • 黄春秀; 陈火荣; 李聪
    • 摘要: 收集2000—2018年福建近岸海域224次赤潮事件资料,通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8年福建近岸海域赤潮发现数量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17.3%和6.1%。2015—2018年相对于2000—2004、2005—2009、2010—2014年赤潮年均发现数量和面积有明显下降。赤潮发现月份和空间特征明显,5—6月为高发期;宁德、福州、平潭、厦门、泉州海域是赤潮高发区;4个时间段比较宁德和厦门海域年均发现赤潮数量下降明显,平潭海域略微下降,泉州海域增加。由甲藻门生物引发的赤潮数量、面积和损失均最高,诱发赤潮的生物类群存在南北差异,有毒赤潮占总赤潮数量的14.3%。根据提出的赤潮等级划分标准,福建近岸海域以小型赤潮为主。建议在宁德至平潭近岸海域、泉州近岸海域加强赤潮立体化监测系统的建设,5—6月为监测的关键时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