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需水

生态需水

生态需水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86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9篇、会议论文45篇、专利文献63062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自然资源学报、生态学报、黑龙江水利科技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2017(第五届)中国水生态大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生态需水的相关文献由1372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志峰、王浩、刘昌明等。

生态需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9 占比:0.77%

会议论文>

论文:45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63062 占比:99.16%

总计:63596篇

生态需水—发文趋势图

生态需水

-研究学者

  • 杨志峰
  • 王浩
  • 刘昌明
  • 孙涛
  • 丰华丽
  • 陈敏建
  • 王芳
  • 夏军
  • 张远
  • 崔保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云东; 章四龙; 王红瑞; 付尔康; 王丰
    • 摘要: 为探索硗碛水电站发电与生态效益的矛盾关系,按照不同时间尺度的生态流量下泄方式,建立硗碛水电站年发电量与平均生态流量最大为目标的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以MATLAB的platEMO开源工具箱为基础平台,分别运行了基于年尺度与月尺度流量过程的Tennant法生成的生态放水模式,分析了两种模式下发电效益。结果发现:当生态流量为20%~30%多年平均流量的情况下,生态流量与年发电量的两种目标的Pareto最优面呈近似线性趋势;与实际生态流量相同的下泄情况下,得到最优发电量8.36亿kWh,较当年实际发电量增加0.21亿kWh;基于年尺度的生态放水模式较基于月尺度流量过程生态放水的模式更具有发电效益。
    • 梁满意; 李艳; 崔锡山; 王强; 王嘉豪
    • 摘要: 近年来海城河生态水量不足,难以保障水生态系统稳定发展。本文对海城河不同生态保护目标的生态需水量进行计算和分析,采用Tennant法计算保障河道生态基流的需水量,基于鱼类健康生存条件计算保障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生态需水量,采用环境功能设定法计算河流的各环境功能需水量。计算结果表明:保障河道生态基流的生态需水量为0.88×10^(8)m^(3),保障河道内全部环境功能的生态需水量为1.72×10^(8)m^(3),保障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生态需水量为3.04×10^(8)m^(3);近十年海城河的生态基流需水量可以得到基本满足,水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最佳需水量满足度较低。
    • 魏琪琪; 钟艳霞; 贺婧; 罗玲玲; 齐娅荣
    • 摘要: 对星海湖的生态需水量进行估算,为当地水资源合理配置、维持生态功能及制定星海湖湿地生态恢复方案提供科学参考。利用GIS-遥感技术解译影像,提取1996、2005、2008、2011、2014及2018年等年份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通过水量平衡原理、FAO56Penman-Monteith法开展星海湖湿地湖泊及周边植被生态需水研究。结果表明:(1)星海湖土地利用格局以水域为主,建设用地、草地次之。水域面积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从3.02 km^(2)(占比6.42%)增加至20.22 km^(2)(占比43.11%);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增长态势,从5.56 km^(2)(占比11.83%)增加至10.80 km^(2)(占比23.02%);(2)星海湖湿地生态需水总量整体呈增长态势,仅在2014年有所下降,在2018年生态需水总量达到最高,最小生态需水总量为13449.80×10^(4) m^(3),适宜生态需水总量为13674.34×10^(4) m^(3);1996年生态需水总量最低,最小生态需水总量为2177.11×10^(4) m^(3),适宜生态需水总量为2314.37×10^(4) m^(3)。合理的土地利用配置及管理,对水资源合理规划管理及局部生态环境改善、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孟建佛; 王双银; 张静怡; 杨颖刚
    • 摘要: 论文借鉴绿色小水电评价内容,选取了生态环境类别中的评价指标,对生态需水保障情况指标涉及的生态流量核定、泄放设施、调度规则、监测设施和实际泄放满足程度5个评判因子进行量化计算,利用线性函数关系优化指标替代效应和减排效率的评分方法,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中采用了新的五标度法,构建了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小水电生态环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陕西省汉中市褒河流域石门水电站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石门电站运行中整体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处于Ⅱ级,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较小,符合该电站实际情况,以期为小水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 丁夏平
    • 摘要: 本文借助现有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标准来代替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期望值,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估算其生态需水量,得出乌梁素海在满足水面保持、洗盐、水质保持等目标功能下的生态环境需水量。
    • 马佳丽; 刘东伟; 王杰; 程英楠; 刘华民; 王立新
    • 摘要: 生态需水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维持着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内蒙古中部半干旱湖泊岱海为研究对象,对湖泊动态生态需水进行分析.本研究在遥感和气象数据的基础上,获得1975-2020年长时间序列高精度水文要素数据,分析岱海水文要素时空演变规律;通过天然生态水深分析法、水深经验频率分析法和湖泊形态分析法分析岱海的水深随面积变化的关键水深;构建基于生态耗水规律的湖泊生态需水模型,计算自然状态下岱海生态需水动态变化范围.研究结果如下:岱海地区6-9月为丰水期,10月至次年5月为枯水期;45 a以来岱海水面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近年来下降速率减缓;枯水期岱海适宜生态水深为8.72~9.92 m,丰水期为9.40~10.69 m,适宜生态需水量为5.62亿~7.71亿m^(3),适宜湖面面积为70.92~84.77 km^(2).本文构建了长时间序列气候水文数据库,确定岱海动态生态需水范围可以实现对湖泊生态健康的实时监测,为相关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及可操作性指导,从而为岱海湖泊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 易雨君; 徐嘉欣; 宋劼; 刘奇
    • 摘要: 以保障黄河河口区三角洲湿地生态需水、河口及近海鱼类需水及河道泥沙输送为目标,针对不同需水目标的特点,基于生境模拟模型、函数型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分别计算入海径流过程对三角洲湿地及河口区生物群落生境及生物量的影响,以及来沙系数对河道输沙的影响,遵循消耗性需水的加和性原则与非消耗性需水的最大性原则,提出满足三角洲湿地生态需水、河口及近海鱼类需水、泥沙输送等多目标的需水量及流量过程。结果表明,依时段对流量过程进行调控可更好地满足不同保障目标的需水需求,可在3月达到一定的流量过程,在4—5月的最小、适宜、最大流量分别为456.91 m;/s、634.04 m;/s和1 107.38 m;/s,其余月份的最小、适宜、最大流量分别为146.91 m;/s、559.79 m;/s和1 107.38 m;/s,得到黄河口最小、适宜、最大需水量分别为71.05亿m;、181.51亿m;和349.85亿m;。通过在年内保障生态需水总量,同时在特定生物的关键生长时期维持特定流量脉冲,可有效改善黄河三角洲湿地、河口及近海区域生境质量,为黄河口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理论支持。
    • 阿德·阿布拉
    • 摘要: 文章以塔里木河近年来所收集到的水质数据为基础,以其水质时空演变成因的角度为突破口进行研究,揭示其水质的时空演变规律,再通过Tenant法计算器生态需水量,为后续生态输水工程提供理论参考。
    • 黄成剑; 解阳阳; 刘赛艳; 沈腾
    • 摘要: 鉴于变化环境对流域水文情势的影响,开展水文变异条件下的生态需水研究尤为紧迫。以大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对变异前后的水文序列进行划分,分析变异成因;应用5种概率分布函数拟合变异前月均流量序列,推求概率密度最大处流量,将其作为当月生态需水;最后计算生态需水满足率,分析水文变异对生态需水的影响。研究表明:(1)尕大滩站在1973年、1990年发生弱变异;天堂站、享堂站在1990年发生中变异;(2)变异后,汛期生态需水满足率相比变异前平均下降7%,非汛期生态需水满足率相比变异前平均上升11%;(3)降水减少导致汛期生态需水满足率下降,冻土退化促使非汛期生态需水满足率上升;水利工程建设导致汛期生态需水满足率下降,非汛期生态需水满足率上升。研究结果可为大通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 郭莹
    • 摘要: 河流生态需水量具有时效性和空间性特征,它是维持河流生态功能及自然结构的最低水量。针对大凌河流域面临的地表水污染、泥沙淤积、河道断流等问题,将流域生态需水量划分成蒸发、输沙、河流自净稀释和基本生态需水量,并定量计算了75%保证率下干流各水文站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表明:天然径流条件下各水文站能够满足生态需水要求,最大生态需水量占年径流量达到52%,为保证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应合理的实行水资源规划和优化配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