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补偿标准

生态补偿标准

生态补偿标准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70篇,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管理、经济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71945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山西农经、现代商业、皖西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十届环境与发展论坛、2010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环境会计与企业社会责任”等;生态补偿标准的相关文献由439位作者贡献,包括肖建红、于庆东、孙贤斌等。

生态补偿标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3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71945 占比:99.90%

总计:172109篇

生态补偿标准—发文趋势图

生态补偿标准

-研究学者

  • 肖建红
  • 于庆东
  • 孙贤斌
  • 王敏
  • 刘娟
  • 张乐勤
  • 荣慧芳
  • 董战峰
  • 赵玲
  • 丁健1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敏; 万大娟; 艾美荣; 周小青; 向熠繁
    • 摘要: 在对永州市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流域生态补偿范围选择和优先级计算,并测算永州市内各县(市、区)的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永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10年的1728.04×10^(8)元降至2015年的1723.21×10^(8)元,并在2020年回升至1726.6×10^(8)元,其中双牌县、道县、宁远县和新田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增量,其余县市区为减量;永州市各县市区的生态补偿优先级空间差异较大;各县市区之间生态补偿标准空间差异较大且呈现持续减少趋势,其中江华瑶族自治县和双牌县的需求强度系数最大,最小的则是冷水滩区和零陵区。
    • 摘要: 项目通过对重大引调水工程水源地保护进行需求分析和经济分析,构建了针对重大引调水工程水源地的水权交易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南水北调工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应用研究,同时针对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提出了保障性措施。项目探索性地建立了重大引调水工程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理论体系,构建了适合于重大引调水工程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模型,建立了适合于重大引调水工程水源地的水权交易机制,并将其融入生态补偿研究中。
    • 郑言峰; 杨士瑞; 郭祥波; 卢岳; 鹿新高
    • 摘要: 对东平县在保护东平湖生态方面付出的代价进行分析,基于投入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研究不同情况下东平县所应获得的生态补偿标准,并且将所获得的生态补偿资金取之于湖、用之于湖,减轻东平县在东平湖生态保护方面的财政压力,从而形成东平湖生态补偿长效激励机制,进而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 孙贤斌; 孙良萍; 王笑梅; 王升堂
    • 摘要: 生态补偿标准是引江济淮工程调水持续运转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水源地的服务功能价值总量为依据,从受水区的水量、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经济效益、多因子综合等方面,构建生态补偿量分配模型对安徽省调水受水区补偿标准进行分配测算,对各方法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受水区支付的水资源补偿费用是21.656亿元,这是补偿的下限,引江济淮调水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是102.377亿元。各方法对安徽省受水区的补偿总量分别是21.656、28.374、39.996、29.675和27.369亿元,各市生态补偿标准也给予测算,离差平方法测算的受水区补偿标准较为合理,为引江济淮工程调水补偿提供参考依据。
    • 彭卓越
    • 摘要: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标准不但要真实反映跨流域调水水资源的价值,而且要考虑受水区公众的经济可承受能力。以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北京市为例,对其生态补偿标准进行研究,选择水源供给、水资源调蓄、净初级生产力等作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采用能值分析理论计算各指标的能值/货币价值,综合得到南水北调供水对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北京市20~70周岁并且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进行调查,确定公众的支付意愿。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为38.98亿元,公众的支付意愿为9.15亿元,支付意愿远低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以此提出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即以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为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以公众的支付意愿为生态补偿的下限,以期为构建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闫海明; 张瑜; 李炜; 杨会彩; 姜群鸥
    • 摘要: 生态补偿对促进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供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探索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估算方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系统回顾生态补偿标准的估算方法,深刻辨析了生态补偿的本质内涵,并深入探讨了生态补偿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为生态补偿标准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 孙贤斌; 贺旭辉; 刘乾坤
    • 摘要: 工程调水是缓解区域水资源紧缺的主要途径,补偿标准是跨流域调水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内容。文章利用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安徽省各市水资源超载系数,分析各市水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构建生态补偿模型核算引江济淮工程调水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显示:(1)2019年,安庆市、宣城市、六安市和池州市的水资源人均承载力均较大,水资源超载系数为负值,水资源富余,为工程调水水源地;其他8市水资源人均承载力较小、超载系数为正值,水资源不足,为工程调水受水区。(2)水源地和受水区的水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占37.35%、62.65%。(3)受水区提供569.06亿元的生态补偿,水源地接受113.72亿元的生态补偿。其中合肥市提供补偿总量的39.98%,为最大等级;其次是滁州市、淮南市提供补偿总量的44.30%。
    • 曹俐; 张敏; 雷岁江; 董战峰
    • 摘要: 合理的补偿标准是有效落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前提,亦是保障生态安全底线、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关键所在。文章从补偿金额、生态环境收益与公共服务收益三方面构建成本收益分析框架,以山西省为例,对2012-2018年山西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进行双效应评估及补偿标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补偿对生态环境与公共服务的作用是正向的,但影响系数较低,缺乏效率。从标准规模看,以机会成本为基础的补偿标准远高于以财政收支缺口为基础的补偿标准。对比不同补偿标准下的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收益,以机会成本为补偿标准的方式更有利于补偿的效率提升。基于此,从补偿观念、补偿方式、补偿标准三方面对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优化建议。
    • 肖伟华
    • 摘要: 为了进一步缓解生态建设与农民生存之间的矛盾,本文以公益林生态补偿相关内容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当前林业生态补偿模型建立的影响因素,并深入研究了公益林保护区生态补偿的实施路径,提出了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方法,强调政策、宣传、补贴、文化素养、自主意识的多方融合,结果表明,找对了公益林保护区生态效益补偿的正确路径,对有效推动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的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
    • 李继清; 薛智明; 谢开杰
    • 摘要: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北京市的生态补偿问题,对北京市水资源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求解水资源影子价格,进而计算北京市使用南水北调水资源产生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量化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程度,结合支付意愿的费用分析法计算北京市2008年?2018年需支付的生态补偿标准,并对北京市2020年和2035年不同供水保证率下的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量满足北京市用水缺口时,生态补偿标准均不超过调水经济效益的3%,对北京市用于生态补偿支付的经济压力不大,可为跨流域调水工程受水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