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瓣膜置换

瓣膜置换

瓣膜置换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72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0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2215篇;相关期刊280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实用临床医药杂志、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7年全国临床合理用药、用药安全与药学监护学术研讨会、2006年浙江省医学会检验医学会议、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等;瓣膜置换的相关文献由179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叙璋、梁涛、贾海涛等。

瓣膜置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0 占比:4.45%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2215 占比:95.45%

总计:12797篇

瓣膜置换—发文趋势图

瓣膜置换

-研究学者

  • 李叙璋
  • 梁涛
  • 贾海涛
  • 陈登高
  • 张启明
  • 孙嘉康
  • 曾敏
  • 王约翰
  • 孙启明
  • 罗拉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原野; 刘涛; 刘华
    • 摘要: 背景:保留全瓣瓣下结构在瓣膜置换手术中争议不断,对于瓣膜疾病术式的选择尚无统一且可靠标准。目的:探讨分析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促进瓣膜有效愈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因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要病变合并或不合并主动脉瓣疾病,行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二尖瓣膜置换、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的患者68例,其中保留全瓣瓣下结构11例、保留后瓣瓣下结构35例、二尖瓣及瓣下腱索全切22例。术后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复查,比较3组患者左房舒张期末前后径、左室舒张期末横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等心功能指标,以及左室流入道及流出道、各瓣膜功能、瓣周愈合情况;并记录术后3年内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1)保留全瓣瓣下结构组和保留后瓣瓣下结构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二尖瓣及瓣下腱索全切组(P0.05),但保留全瓣瓣下结构组左房舒张期末前后径和左室舒张期末横径低于保留后瓣瓣下结构组和二尖瓣及瓣下腱索全切组,缩小较明显;而保留全瓣瓣下结构组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高于保留后瓣瓣下结构组和二尖瓣及瓣下腱索全切组,恢复较明显;(3)随访3年内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结果说明,虽然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要病变合并或不合并主动脉瓣疾病患者行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二尖瓣膜置换、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对心功能影响无明显差异,但数据结构来看,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瓣膜愈合较明显,相对具有一定优势;且术后3年内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因此,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可促进瓣膜愈合,缩短恢复时间,使其尽早康复出院,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梁骊敏; 顾娇娇; 李欢; 黄师菊; 方蘅英; 蔡有弟
    • 摘要: 目的 对比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及其照护者的出院准备度和出院指导质量差异。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对广州市1所三级甲等医院心胸外科的138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及其照护者进行调查。结果 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总分为(160.33±38.92)分,家属为(168.25±35.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出院指导质量评分分别为(148.29±32.24)分、(162.68±24.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和照护者的出院准备度和出院指导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并提高患者及其照护者的出院准备度,减少患者并发症和再入院率。
    • 吴文军; 首云蓝; 丁任重; 谭雄; 赖应龙; 梅波; 何光杰; 王亮; 金伟涛; 张建; 张宁
    •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术后肝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以期为术后肝功能损伤的预测、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CPB下行心脏直视瓣膜置换或成形手术的160例成人患者,统计其人口学资料及相关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48h内转氨酶或胆红素任意一项超过正常即为肝功能损伤,将患者分为肝损伤组与非肝损伤组,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筛选出较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结果:①160例心脏瓣膜患者术后出现肝功能损伤128例,发生率为80%,其中1级损伤48例,2级损伤71例,3级损伤9例,无4级损伤;院内死亡2例,死亡率为1.2%。②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术前总胆红素(TBIL)水平、三尖瓣反流程度、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CPB心脏瓣膜术后肝功能损伤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TBIL水平(OR=1.152,95%CI:1.014~1.309,P=0.03)、CPB时间(OR=1.072,95%CI:1.025~1.121,P=0.002)、主动脉阻断时间(OR=0.945,95%CI:0.900~0.992,P=0.021)是CPB心脏瓣膜术后肝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③双瓣置换或成形患者比单瓣患者更容易发生术后肝功能损伤(P<0.05);术后发生肝功能损伤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更长(P<0.05)。④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95%CI:1.025~1.121,P<0.001),截断点为0.5,模型的敏感度为53.1%,特异度为96.9%。结论:①术前TBIL水平、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是CPB心脏瓣膜术后肝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②双瓣患者比单瓣患者更容易发生术后肝功能损伤;术后发生肝功能损伤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更长。③预测模型的建立对预测术后肝功能损伤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 周红雪; 秦永利
    • 摘要: 目的分析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瓣膜置换术(HV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病理检查,并于术前、术后实施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结果由一名资深医生予以记录,包括钙化斑块及主动脉瓣环内径等情况。对比患者术前、术后心功能及术后瓣膜情况。结果患者二维(25.86%)、三维(30.17%)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所得钙化斑块检出率均略低于手术病理结果检出率(37.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三维TEE检查所得主动脉瓣环内径均低于手术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有效瓣口面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水平低于术前(P<0.05)。116例患者均完成HVR,其中7例(6.03%)患者主动脉瓣环径于术中变大,应用大号人工瓣膜实施手术;4例(3.45%)发生钙化瓣分裂,应用人工瓣膜进行固定,116例患者术后复查结果显示瓣膜开启正常。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明确心脏瓣膜病变情况,便于评价患者心功能,为术前人工瓣膜选择提供参考,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
    • 王淼
    • 摘要: 主动脉瓣狭窄最常出现在老年患者身上。因主动脉瓣的开口狭窄,导致血流从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受阻,所以需要进行瓣膜置换。但传统开胸手术具有一定风险,于是医疗界出现了最新技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简称TAVR)。在不开刀的情况下换心脏瓣膜,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带来生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福音TAVR是用来医治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微创手术。
    • 王超; 朱珊珊; 常忠路; 王建刚; 徐向明
    • 摘要: 目的探讨同期Cox-MazeⅣ射频消融联合瓣膜置换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及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79例心脏瓣膜疾病合并房颤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其中40例患者采取同期Cox-MazeⅣ射频消融联合瓣膜置换手术治疗(联合组)、另外39例患者采取单纯的瓣膜置换手术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过程及循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患者心肌酶学指标、心功能指标及手术引起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联合组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住院时间为(2.21±0.40)h、(3.45±0.63)h、(18.50±2.10)d,均长于对照组[(1.89±0.36)h、(2.69±0.50)h、(17.36±2.2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Cox-MazeⅣ射频消融联合瓣膜置换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合并房颤患者效果显著,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提高了窦性心律复转率。
    • 王鹏; 彭冉
    • 摘要: 目的 探究瓣膜置换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7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采用双极射频消融术后再行瓣膜置换术治疗)和基础组(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每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结果 联合组患者辅助通气时长、窦性心律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均明显低于基础组;联合组患者窦性心律转复率为(83.33%),明显高于基础组(4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一年后发现两组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联合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基础组(P<0.05).结论 瓣膜置换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心功能,治疗效果显著,患者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潘忠军; 戎国祥; 施益军; 丁国文; 丁明; 殷优宏; 张双龙
    • 摘要: 目的:评估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丹阳市人民医院及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连续58例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其中非风湿性瓣膜病1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2例.术中房颤消融路线均一致,常规结扎切除左心耳.同期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56例,行主动脉瓣置换25例,行三尖瓣成形38例,行血栓清除术10例.术后常规口服胺碘酮3?6个月,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术后房颤转复情况.结果:术后恢复为窦性心律44例(75.8%),发生心房扑动8例(10.3%),消融后仍为房颤9例(15.5%),出院前恢复为窦性心律47例(81.0%).结论: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临床效果满意,并具有安全性高、容易操作的特点.
    • 李俊玮; 朱一林; 王旭; 柳德斌
    • 摘要: 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手术策略尚未达成共识.在瓣膜的选择上,生物瓣术后并发症风险更低,而机械瓣的使用寿命更长.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的兴起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但需重视造影剂导致的肾损伤.慢性肾脏病的分期是影响患者住院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围手术期的透析时机需进一步规范.
    • 刘博; 张亚青
    • 摘要: 目的 探讨瓣膜置换联合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对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心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瓣膜置换联合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心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LAD、LVEDD均显著降低,LVEF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LAD、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IL-6、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且观察组的IL-6、IL-1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瓣膜置换联合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可改善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心功能,缓解机体炎性反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