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1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1531488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学报、传感器与微系统、工程塑料应用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二十一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交流会、第十二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纤维水泥制品学术、标准、技术信息经验交流会暨第三届一次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水泥制品分会纤维水泥制品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一次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建筑结构与轻质板材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等;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相关文献由529位作者贡献,包括叶建军、曾昔春、曾汉民等。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31488 占比:99.99%

总计:1531642篇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发文趋势图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研究学者

  • 叶建军
  • 曾昔春
  • 曾汉民
  • 朱以江
  • 陈海波
  • 高文铭
  • 丁笑晖
  • 刘华新
  • 刘发杰
  • 崔洪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大方; 李斌太; 石甲琪; 白金鹏
    • 摘要: 以缎纹玻璃纤维织物增强中温固化环氧树脂(SW280A/3218)为原料,用自制的室温固化双组分环氧树脂(XFJ-IV)作为修复剂,采用预埋线去除法制备了基于中空脉管的自修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采用超声C扫描、μ-CT等分析了脉管分布和引入方式对复合材料冲击损伤的影响,采用冲击后压缩强度恢复情况表征其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在受到冲击损伤后,脉管中的修复剂能够流到损伤位置对冲击损伤进行一定程度的修复;搭建的冲击损伤自感应修复系统能够实现对冲击损伤后的自修复,修复后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可以从冲击后的202 MPa恢复到211 MPa。
    • 蔡启明; 陆春华; 延永东; 张菊连
    • 摘要: 对温度作用后的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筋和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筋进行了短梁剪切试验,研究了高温后筋材的剪切性能,并提出了温度作用后BFRP、GFRP筋剪切强度的预测计算模型.结果表明:BFRP、GFRP筋的剪切强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直径为12 mm的BFRP、GFRP筋的剪切强度退化速率比直径为16 mm的更快;270°C高温下,筋材的剪切强度保留率均随着恒温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BFRP筋的退化速率明显低于GFRP筋;BFRP、GFRP筋剪切强度的退化都主要源于纤维与树脂基体交联度的降低及基体的热降解;与GFRP筋相比,BFRP筋具有更优的耐高温性能.
    • 秦珩
    • 摘要: 阐述了对住宅产业化建筑体系系统组合匹配的研究成果并介绍了实践案例。产业化逐层推进的四个阶段:结构体系+安装工法、部品模块化、四大系统匹配、工程管理精益化,以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构、围护、装修、设备四大系统间的匹配,应以体系作战的思维,优势互补、协调均衡,实现提质量、提效率、降人工、控成本的产业化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系统配置统筹落实到三个维度,即装配式评价标准项(四大系统)、客户价值(健康、舒适、安全和耐久)、工程价值(两提一减一降);工作流程从"串联模式"转向"串联+并联模式",实现管理迭代;未来住宅开发行业的竞争将会是以标准化产品体系为纽带的产业化联盟(集团)之间的竞争。
    • 摘要: 我校土木工程学院低碳高性能复合材料研究团队成员张磊博士在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夹层结构抗火性能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是由玻璃纤维与聚合物基质按照一定比例和结构组合后,经过特定成型工艺加工而成的高性能复合材料。GFRP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和低碳环保等特点。近年来,GFRP型材及夹层结构在建筑结构领域展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并日益成为研究热点。
    • 祝明桥; 刘万里; 王希望
    • 摘要: 一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破坏模式为FRP与混凝土的界面剥离以及自身截面的抗剪承载力不足导致的受剪破坏。为提高FRP—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剪承载力,开展5根带T型肋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GFRP)板—自密实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配箍组合试件的试验研究,探讨界面处理、箍筋配置和剪跨比等因素对组合试件受力性能的影响,分别对挠度、应变进行测试,观测裂缝形成与开展过程及其破坏状态等。结果表明,GFRP板的界面粘砂处理和横向贯穿钢筋的配置可以增强GFRP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抗剪强度,并明显改善两者协同工作性能,提升组合试件的极限变形能力;界面粘砂和配置箍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组合试件的抗剪承载能力,改善破坏形态;组合试件截面高度越大,承载能力越高,但GFRP材料的利用率会有所降低。
    • 高琦; 赵文忠; 张晨晖; 李建伟
    • 摘要: 通过热压罐成型的工艺方法,将SW100A/AC319环氧树脂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预浸料与Nomex芳纶纸蜂窝、J-95中温固化改性环氧膜状结构胶和SY-24C中温固化环氧胶膜及J-47D2改性环氧粉状发泡胶等配套材料制备了4种夹层板。分析了J-95膜状结构胶、SY-24C胶膜和Nomex蜂窝格内填充J-47D2发泡胶对夹层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了夹层板在常温干态(RTD)、低温干态(CTD)、高温干态(ETD)和高温湿态(ETW)试验环境条件下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分别采用J-95膜状结构胶和SY-24C胶膜胶接制备的夹层板S1和S2,在RTD条件下,各项力学性能无明显差异,在ETD条件下,两者的平压强度、剪切强度和弯曲性能呈现下降趋势。Nomex蜂窝格内填充J-47D2发泡胶可显著提高夹层板力学性能,在ETD条件下,填充J-47D2发泡胶的夹层板各项力学性能较RTD条件下显著下降,在ETW条件下,试样经湿热处理,其力学性能进一步下降。
    • 黄鹏; 于海丰; 冯佳勋; 郝贵强; 李志强
    • 摘要: 针对目前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GFRP)-木组合梁组合形式单一、材料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了板型GFRP-木组合梁、槽型GFRP-木组合梁和倒T型GFRP-木组合梁3种组合形式,以GFRP生产工艺、组合截面形式为参数变量,设计制作了6组受弯试验梁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GFRP-木组合梁按破坏现象可分为受拉区GFRP和木材被拉断、受压区木材褶皱失稳、组合梁纵向剪切破坏3种;GFRP-木组合梁较基准木梁和基准GFRP梁极限承载力平均提高了67.04%和26.43%,组合效应显著,其中以槽型GFRP-木组合梁的组合效果最优,但处于梁腹部的缺陷对组合梁刚度和强度的削弱不可忽略。研究结果丰富了GFRP-木组合梁的截面形式及制作方式,提升了组合梁的组合效果,可为同类型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 胡静; 蔡雄峰; 胡昂; 邓云飞
    • 摘要: 为研究304不锈钢网对玻璃纤维编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损伤特性的影响,利用落锤试验机分别对2 mm厚的不含、含一层和含三层304不锈钢网的玻璃纤维编织复合材料板进行5 J、20 J、40 J和60 J能量下的冲击实验,从层合板载荷峰值、最大凹陷位移、能量吸收和损伤机理等方面,分析不锈钢网对层合板抗冲击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冲击能量未达到层合板击穿能量阈值前,载荷峰值和最大凹陷位移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大而增大.三层不锈钢网的加入使得层合板在较小凹陷位移时就能达到最大载荷,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层合板损伤形状呈十字形,损伤程度沿着厚度方向逐渐加深,背面中心点处损伤最为严重.当冲击能量超过层合板能量阈值时,中心区域损伤呈花瓣开裂状,主要损伤模式为纤维拉伸断裂和基体破碎、金属丝拉伸断裂.
    • 胡静; 蔡雄峰; 胡昂; 邓云飞
    • 摘要: 为研究304不锈钢网对玻璃纤维编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损伤特性的影响,利用落锤试验机分别对2 mm厚的不含、含一层和含三层304不锈钢网的玻璃纤维编织复合材料板进行5 J、20 J、40 J和60 J能量下的冲击实验,从层合板载荷峰值、最大凹陷位移、能量吸收和损伤机理等方面,分析不锈钢网对层合板抗冲击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冲击能量未达到层合板击穿能量阈值前,载荷峰值和最大凹陷位移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大而增大。三层不锈钢网的加入使得层合板在较小凹陷位移时就能达到最大载荷,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层合板损伤形状呈十字形,损伤程度沿着厚度方向逐渐加深,背面中心点处损伤最为严重。当冲击能量超过层合板能量阈值时,中心区域损伤呈花瓣开裂状,主要损伤模式为纤维拉伸断裂和基体破碎、金属丝拉伸断裂。
    • 闫晋辉; 曾文源; 李强
    • 摘要: 在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船体结构的设计中,基于模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结构性能评估与验证非常重要。以硬壳式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为研究对象,设计缩尺比为1∶3的模型并开展灌水静载试验,研究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在加载-卸载工况下的变形和水密性,获得了典型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形特点。基于试验数据反演近似得到模型支撑结构的刚度特性,在此基础上以MSC.PATRAN/NASTRAN为平台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与试验数据比较,研究表明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舱段模型在载荷作用下结构完好且具有良好的水密性,整体变形较小;基于试验数据反演模拟边界条件下的有限元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度总体可接受,该方法可为同类型舱段模型试验有限元验证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