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特高压直流输电

特高压直流输电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940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0篇、会议论文98篇、专利文献291916篇;相关期刊202种,包括电工技术、电气技术、电力建设等; 相关会议50种,包括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等;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相关文献由2128位作者贡献,包括黎小林、李岩、王永平等。

特高压直流输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0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9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91916 占比:99.76%

总计:292624篇

特高压直流输电—发文趋势图

特高压直流输电

-研究学者

  • 黎小林
  • 李岩
  • 王永平
  • 卢东斌
  • 李新年
  • 苟锐锋
  • 杨万开
  • 田杰
  • 张庆武
  • 赵彦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吴秀荣; 黄桂发
    • 摘要: 本文从电容器噪声产生的机理进行阐述,列举了降低噪声和抑制噪声的措施,通过降噪效果剖析,为今后高压直流输电及其他工程单元噪声控制及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 王渝红; 陈立维; 曾琦; 寇然; 廖建权
    • 摘要: 分层接入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非故障层换相失败预测控制的启动时刻存在延时,无法及时反应故障严重程度以输出合适的触发角提前量,可能导致高低端换流器同时发生换相失败的风险增加。对此,提出一种基于故障层触发角提前量前馈的高低端换流器换相失败预测控制协调策略。利用故障层换流器可更灵敏反应故障严重程度的特点,所提策略将故障层换相失败预测控制触发角提前量引入非故障层换相失败预测控制,实现非故障层换相失败预测控制启动时刻提前。此外,还引入直流电流协调系数以得到更合适的触发角提前量。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仿真模型,对不同工况下所提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快速应对逆变侧交流系统故障,减小高低端换流器同时发生换相失败的风险,对预防分层接入系统高低端换流器同时发生换相失败有一定借鉴意义。
    • 彭贺翔; 廖凯; 李波; 李小鹏; 何正友
    • 摘要: 行波保护作为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线路的主保护,其动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行波保护各判据中故障特征量的生成均基于直流分压器的测量值。然而,直流分压器难以准确地传递各频段下的信号,这将导致行波保护的可靠性下降。首先,基于直流分压器等效电路模型推导直流分压器传递函数,分析直流分压器对时域信号及频域信号的传变特性。其次,结合行波保护的判据和逻辑,研究直流分压器传变特性对行波保护性能的影响。然后,将直流分压器传变特性作为影响行波保护定值整定的因素纳入整定流程,提出一种计及直流分压器传变特性的行波保护定值整定方法。最后,参照实际工程参数搭建仿真模型,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提高行波保护整定的可靠性。
    • 陈鹏; 马亮; 曾静; 邹荣盛; 周国梁
    • 摘要: 直流回路接头端子发热目前已成为特高压换流站运维的严重问题,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根据接头端子相关的规程规范和大电流温升试验结论,给出额定直流电压±800 kV、额定直流输送容量10000 MW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的直流回路接头端子的设计原则。并以某±800 kV换流站典型的直流回路接头端子设计为例,通过分析大负荷工况下接头端子的红外测温结果,以验证所提出的直流回路接头端子设计原则能够满足规程规范对接头端子最高温度(温升)的要求,对提高特高压换流站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胡未洪
    • 摘要: 为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用电量需求,电网的输电电压朝着特高压、超特高压等级发展已经成为历史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经济、灵活以及稳定运行等各方面表现出了巨大优势,相较交流输电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未来输电系统设计的重要方向。此外,特高压直流GIL输电被认为是双碳背景下解决我国输电重大需求问题的关键性办法之一,尤其是环保型GIL,能够在降低碳排放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直流特高压传输在长距离下的巨大优势,需得到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本文对发展直流输电技术的必要性、优势与缺陷进行了概述,并对环保型GIL发展的现状与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
    • 沈天骄; 仲浩; 王永平; 周强; 邹强
    • 摘要: 针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本文设计并开发基于自主可控平台的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首先,分别设计自主可控控制保护系统的软、硬件平台,并将平台自身特点与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要求相结合,设计可靠的冗余通信方式和完备的主机状态监视功能。然后,在自主可控平台上设计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并开发功能样机。最后,在基于实际工程参数的实时仿真系统中,进行系统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自主可控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功能完善、性能优良,具备工程化应用条件。
    • 蔚超; 马勇; 宋博; 付强; 王胜权
    • 摘要: 大地电性结构是否反映真实的地下各种介质的分布情况决定了特高压直流输电(Ultra-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UHVDC)接地极近区交流厂站变压器中性点电位计算的准确程度。研究分层大地电性结构模型、大地电磁测深(Magnetotelluric Sounding,MT)剖面延拓模型和三维Kriging大地电性结构模型对计算地电位、直流电流透入深度以及直流电流在大地中的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大地电性结构模型都会有3%左右的入地电流进入地下300 km的深层大地;比较三种模型计算得到的直流偏磁电流(DC Biasing Current,DCBC)与锡盟-泰州±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调试数据,可知利用三维大地电性结构模型计算得到的地电位准确度更高,且岩性不均匀会导致稳定的电流场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
    • 胡锦根; 陈文强; 魏华兵; 朱贵池; 姚晖
    • 摘要: 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额定工作电流大,接地极入地电流对接地极近区电网变压器的偏磁影响及治理是需要研究的课题。结合白鹤滩—浙北±800 kV直流工程的建设,利用大地电磁测深历史数据,建立浙北陈安村接地极近区大地三维电阻率模型,按5000 A入地电流工况计算接地极近区电网厂站地电位,得到浙北电网124个厂站地电位的计算结果;在此基础上,建立电网偏磁电流模型,计算偏磁电流并给出偏磁治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与溪洛渡—浙西±800 kV直流工程金丝接地极的影响相比,由于浙北电网输电线路相对密集、线路长度相对较短,陈安村接地极入地电流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
    • 摘要: 近日在上海庙至临沂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以下简称“昭沂直流”)配套山东能源集团内蒙古杭锦旗伊和乌素风电项目现场可以看到,历时4个月连续奋战,刚刚完成吊装的25台风机,从茫茫沙海拔地而起、直冲天际,于广袤天地间,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壮美画卷,完美诠释了山东能源行业“树一台风机、立一个标杆,建一座风场、成一个示范”的品牌理念。
    • 陈浩; 郝丽丽; 吕肖旭; 蔡霁霖; 李延和; 曲立楠
    • 摘要: 文中建立了考虑长期合约交易电量约束的新能源高占比送端电网随机生产模拟两层框架。其中,上层根据系统多年运行数据提取负荷和新能源出力特性,并考虑水电丰、枯水期的季节特性进行长周期随机生产模拟,求解送端电网待优化目标年、月内的日直流外送电量;下层结合上层优化得到的日直流外送电量和日前预测场景进行日前直流外送功率的调整优化,采用分布鲁棒优化模型,根据不确定分布集合的形式,将不确定问题转换为确定性二次约束二次规划(QCQP)问题,进一步采用重构线性化技术将QCQP模型转化为易于求解的线性规划问题,将日前优化得到的直流外送修正电量返送至上层,通过重启上层优化可以更新后续剩余合约电量及分配计划,以更新后续日前调度优化的直流外送初值。参照中国西北某省级送端电网的能源构成和分布建立仿真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促进了新能源的消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