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物质变换

物质变换

物质变换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317篇,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经济学、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21537篇;相关期刊230种,包括前线、理论探索、甘肃理论学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中国生态经济建设 2012.南昌论坛、中国生态学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等;物质变换的相关文献由317位作者贡献,包括臧立、郭剑仁、刘锦棠等。

物质变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4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1537 占比:99.74%

总计:121854篇

物质变换—发文趋势图

物质变换

-研究学者

  • 臧立
  • 郭剑仁
  • 刘锦棠
  • 周民攸
  • 周秀艳
  • 姜义飞
  • 徐文越
  • 徐海红
  • 白永秀
  • 谢中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共同体是马克思类哲学关注和思考的核心议题之一李维意撰文《马克思类哲学视域中的人类社会共同体思想》指出,唯物史观揭示了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必然趋势。世界历史是人类类思维发展的重要条件和类本质展现的社会空间。马克思类哲学首次把“真正的共同体”理解为人的类存在方式,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共同体是马克思类哲学关注和思考的核心议题之一,我国著名哲学家高清海最早把马克思类思想指称为类哲学,他认为,类哲学就是“把人理解为具体感性活动的存在的哲学”。马克思从劳动本体论出发,赋予类概念全新的现实性内涵,探讨了基于类哲学的人类理想共同体的历史建构。类概念从现实的人出发,诠释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否定性统一”和人与人命运共同体的“社会性统一”。类思维是一种超越“物种思维”和“直观思维”的实践思维方式。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类思维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共同体的本质内涵。类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劳动是共同体建构的基石。建构人类理想的共同体必须摆脱抽象社会力量的统治,始终坚持劳动社会化的主导地位,合理调节和有效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揭示人类社会共同体的类哲学基础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价值方向、思维方式和理论支撑,进而彰显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 徐海红
    • 摘要: 生态产品是由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性劳动、管护性劳动共同作用所形成的维护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产品和服务。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人类劳动的生态化。生态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良性物质变换。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出现裂缝,自然财富生产和人类财富生产走向分裂,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下降。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以生态劳动促进自然财富生产和人类财富生产的统一,提升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基于生态劳动的生态产品具有生产性、亲自然性和人民性特征。建构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需要以人与自然为共同主体,以生态劳动为实践基础,以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有效协同为基本路径。
    • 雷特·克拉克;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 杨雷(译); 胡春雷(校)
    • 摘要: 马克思富有开创性的新陈代谢研究,涉及由“自然的普遍新陈代谢”、“社会新陈代谢”和“代谢断裂”组成的三元体系。以利润为驱动的资本主义导致了土壤肥力的衰退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侵蚀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以生态革命的方式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创造一种符合自然的普遍新陈代谢需要的社会新陈代谢,走生态社会主义之路。
    • 张宁
    • 摘要: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基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自然对人的主体作用和人对自然的能动性及主客体统一,反对无限制攫取自然资源的资本主义形式的人类中心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工人劳动天性的压迫,揭示了资本逻辑使自然全面资本化、异化的事实,表达了对无产阶级生存状况的同情,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人民立场,并对"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理想社会形态进行了合理预设.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对新时代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自然先在理论";通过促进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相统一,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辩证统一理论";从实践角度出发,通过发展"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物质变换理论";通过创新绿色生产的新发展模式,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劳动中介理论";通过倡导低碳、绿色的新生活方式,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价值矛盾理论";从价值角度出发,通过彰显绿色发展的人民价值旨归,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人民主体理论".
    • 谭长峰; 周向军
    • 摘要: "两山论"是建设美丽中国,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两山论"包括三个层面的科学内涵:强调了生态环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地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揭示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将"两山论"与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三重意蕴相对照,可以看出,"两山论"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中,自觉遵循了自然物质变换的一般规律,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物质变换两极的统一,并以时代问题为导向,发展了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理论.除此之外,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消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统一调整管控,促进环保与发展协同共进,在践行"两山论"的同时也是对"物质变换裂缝"的弥合.
    • 刘俐伶
    • 摘要: 一、教学主题内容及教学现状分析1.1教学主题内容化学反应的限度为人教版《化学2(必修)》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的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的范畴,是高中化学的一个教学难点。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中学生建构化学反应及相关认识的重要维度,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物质变换的学科理念,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 卢斌典
    • 摘要: 马克思将物质变换作为理解劳动的关键,对劳动进行了新的和科学的阐释。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贪婪本质,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导致自然的异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释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物质变换裂缝,并提出了合理地控制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物质变换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重构了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回溯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有利于把握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理论资源和行动指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