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焦循

焦循

焦循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9945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北方论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3·国际经学与文学学术研讨会等;焦循的相关文献由14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居渊、刘瑾辉、秦跃宇等。

焦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6 占比:0.8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9945 占比:99.12%

总计:20122篇

焦循—发文趋势图

焦循

-研究学者

  • 陈居渊
  • 刘瑾辉
  • 秦跃宇
  • 黄睿
  • 刘建臻
  • 张沛
  • 王伟康
  • 吴裕宾
  • 刘全吉
  • 刘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陈屹
    • 摘要: 明清之际的王船山对孟子的“尽心知性”说,通过区分“心”的两种内涵提出了“知性而后能尽心”和“尽心然后能知性”的两种解释,事实上说明了宋明以来理学和心学的两种不同解释路径。他与陈确、黄宗羲等人兼知行而言尽心,代表了明清之际重力行实践的学风转变。清代的戴震、焦循则突破理学的藩篱,从人文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视野重新界定了“心”“性”“天”的内涵,充分肯定血气心知的价值和意义,将孟子的仁政和王道思想有机融入“尽心知性”的心性论思想当中。焦循还摒弃了尽心与知性的先后次第争论,进一步提出了尽心与知性的双向生成说。
    • 王棕琦
    • 摘要: 前賢在分析“有事君人者”章時,往往著眼“天民者”中的“天”字,以爲“天民”即大德、其德如天之民。然而,這種解讀方式一方面無視了在《孟子》裏所有作名詞用的“天民”其實都解作“天生之民”,另一方面則無視了“有事君人者”章中的“大人”境界仍在其之上的事實。例如朱熹在解釋“天民”時指出“必其道可行於天下,然後行之;不然則寧没世不見知而不悔,不肯小用其道以殉於人也”,這就跟《孟子》“大丈夫”“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的描述幾乎無異。《孟子》中的“大丈夫”其實就是“大人”,换言之,在朱熹的解釋下,“有事君人者”章中的“天民”跟“大人”竟變得毫無分别。有見及此,本文嘗試另覓出路,以《孟》證《孟》之法,指出“天民者”與“大人”之差異在於前者著重外在事功而後者著重内聖功夫。本文繼而還原“有事君人者”章之本貌,並結合《孟子》“民爲貴”章分析,論證“有事君人者”章中“天民”實爲動賓結構,“天”作動詞用,“民”則爲受事者,“天民者”解作“定天下四海之民者”。在方法學上,本文嘗試指出在解讀早期中國文本時,有必要兼顧義理與語文學的角度。
    • 刘继平; 李长绪
    • 摘要: 焦循从文本性与历史性两个维度诠释“以意逆志”。他通过文本性解释辨、析相关字词,关注到“意”“词”“辞”等字的语义内涵及解释方法上的语言学路径。同时,也关注到“知人论世”在文本性解释中起到的历史性解释作用。在焦循这里,两种解释都以经典本身为基准,“经典文本本位”获得了诠释中的本体论基础,并区别于代表着诠释主体意志的“己之意”。这种思维对当代中国经典诠释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
    • 闫磊
    • 摘要: 在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研究领域,学界对“述”本身的重视还略显不足。焦循关于“述”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五篇《述难》之中。梳理相关文献,可以提炼出焦循根植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又极具自身特色的“述”之思想。首先,焦循提出了“述作无等差”的基本观念;其次,焦循之“述”是一种“知道”与“知人”的统一;最后,焦循还提出了相关的诠释原则与方法。焦循的“述”之思想既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又体现了中国经典诠释传统整体层面的某些共同特质,可以为中国诠释学研究提供参考。
    • 黄睿; 秦跃宇
    • 摘要: 焦循《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以唐前文献为主要依据,对宋元明著述观照较少.此外,该书所引宋人书目欠缺代表性,且多与《诗经》无关.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焦循有意架空理学与主张废《序》的宋儒《诗》说.焦循之所以推崇《诗序》,一方面是因为《诗序》乃阐明孔子之意与"风人之旨"的门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诗序》具有感人通情而施于礼乐教化的作用.尽管该书并未体现出明显的汉宋门户之见,但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焦循融汇众说、兼容包并的学术主张.焦循反对据守汉学之努力,也在此书架空宋代《诗》学文献的举动中有所消解.
    • 黄睿; 秦跃宇
    • 摘要: 通过比勘焦循《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的四种主要稿本,即台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藏二十卷本,以及上海图书馆藏一卷本、三十卷本和十一卷本,可以厘清该书的版本源流和编纂过程.《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十一卷定本是以三十卷本为主要依据,旁参以二十卷本和一卷本为代表的早期稿本修订而成.焦循对三十卷本所做修订,在内容与体例两方面为十一卷定本之编纂奠定了基础.此后,焦循以三十卷本为底本,综合此前诸本所载考证成果,进行了变更体例、校订讹误、增补论证、改变观点、改换论点等一系列调整工作,最终于嘉庆四年定为十一卷本.厘清《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的编纂过程与版本源流,有利于推进研究焦循的经学成就.
    • 乐爱国
    • 摘要: 焦循解《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创新之处在于以《易传》"利者,义之和"以及《周易》中的"君子""小人"可以互相转化为依据,不仅将其中的"君子""小人"解为"以位言",而且对义与利的相互联系、不可分离作了深入阐释,较日本荻生徂徕《论语征》的解读更为深入,并为后世清儒所接受,为刘宝楠《论语正义》所吸取,而成为一家之言.
    • 姜广辉; 肖永贵
    • 摘要: 清初,黄宗羲作《易学象数论》,对象数易学进行了一次总结性批判,意图以此宣告象数易学的终结.至清中叶汉学复兴,一批汉学家重新研究汉易,使早已没落的汉代象数易学又响起强势回潮的涛声,其代表人物有惠栋、张惠言、焦循等.张惠言阐述了他的象数易学史观,对汉易象数学家大力推崇,认为虽然郑玄的"爻辰"说"未得消息之用",但其以"礼"解《易》的方法值得肯定;荀爽的"升降"说虽有许多不足,但其将乾、坤视作其余六十二卦升降变化的总根源,可谓"得《易》之大义";虞翻之易"与荀同原,而闳大远矣".焦循则立足象数学立场,对王弼易学进行了总批判,提出了他新创的"旁通"说,同时大胆运用古代六书"假借"方法解《易》,以至繁琐迂曲,牵强附会,引来诸多争议.总之,全面总结与强势回潮,勾稽了汉易象数之学在清初至清中叶的截然不同的际遇,描绘了清初至清中叶象数易学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
    • 黄睿; 秦跃宇
    • 摘要: 焦循撰写《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之缘由,是在《毛诗》文本基础上对前人《尔雅》研究进行补充与回应。这一理念在实际考证中常常让位于焦循对《毛传》和《诗序》的主观推崇,即体现为通过弥合前后文矛盾、规避误训、误读比附等方式曲护《毛传》。这种解经初衷与实践结论的矛盾性,不仅源于焦循的尊毛立场,也与其对同时期研究成果之忽视和自身治学方法之弊端密切相关。后者主要是指焦循在考证中存在对文献材料缺乏辨析、误用转语、“右文”推源和径改原典等问题。
    • 黄睿; 秦跃宇
    • 摘要: 焦循撰写《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之缘由,是在《毛诗》文本基础上对前人《尔雅》研究进行补充与回应.这一理念在实际考证中常常让位于焦循对《毛传》和《诗序》的主观推崇,即体现为通过弥合前后文矛盾、规避误训、误读比附等方式曲护《毛传》.这种解经初衷与实践结论的矛盾性,不仅源于焦循的尊毛立场,也与其对同时期研究成果之忽视和自身治学方法之弊端密切相关.后者主要是指焦循在考证中存在对文献材料缺乏辨析、误用转语、"右文"推源和径改原典等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