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炭化温度

炭化温度

炭化温度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35624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林产工业、江苏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化工学会2014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第十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2010中国材料研讨会等;炭化温度的相关文献由35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洪波、夏笑虹、何月德等。

炭化温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5624 占比:99.92%

总计:135730篇

炭化温度—发文趋势图

炭化温度

-研究学者

  • 刘洪波
  • 夏笑虹
  • 何月德
  • 华中
  • 高尚愚
  • 黄彪
  • 于万秋
  • 仲亚娟
  • 张东升
  • 张永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钰坪; 王登辉; 惠世恩; 刘长春
    • 摘要: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因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而受到广泛关注。VOCs处理技术主要有焚烧法、冷凝法、吸附法和催化氧化法等,其中,吸附法以成本低、效果稳定、吸附剂可再生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处理手段。生物炭是一种绿色环保、廉价易得的炭质吸附材料,近年研究较多。介绍了生物炭基本吸附特性,对比不同制备和改性方法的优劣,重点分析了比表面积、孔隙特性和官能团等因素对生物炭吸附VOCs的影响,讨论了生物炭吸附VOCs的机理。生物炭原料来源广泛,原料种类、含量和成分差异都会影响生物炭的结构性质,从而影响其吸附能力。生物炭具有丰富的官能团和复杂的孔隙结构,一般采用常规热解方法在适当温度下制备的生物炭产率较高,结构性能较好。现阶段对生物炭改性效果显著的方法包括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且生物炭改性后具备很高的VOCs吸附性能。通常生物炭比表面积越大,吸附性能越好;孔径越大,对大分子VOCs吸附更有利,但孔径远大于VOCs分子直径时,分子间吸附减弱;孔径越小,对小分子VOCs吸附更有利,但孔径过小也会增加VOCs的扩散阻力。较大的比表面积、适当的孔径以及针对被吸附VOCs气体极性进行改性使得生物炭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生物炭吸附VOCs的机理主要包括炭化区的吸附和非炭化有机物的分配,炭化温度小于300°C时分配作用为主要作用。比表面积越大,孔隙结构越发达,越有利于物理吸附;化学吸附一般通过生成化学键(如氢键、π—π键)产生作用。多组分VOCs会发生竞争吸附,且吸附亲和力较强的气体会取代吸附亲和力弱的气体。生物炭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阶段,原料运输以及二次污染等问题使得生物炭吸附在工业上还未有成熟应用。提出未来生物炭吸附VOCs重点研究方向在于开发靶向改性生物炭、新型环保型生物炭复合材料、降低生物炭材料生产成本以及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模拟研究。
    • 徐玮璘; 沈宏芳; 阳云飞; 段健健; 王哲; 李清明; 张笑; 刘兴泽
    • 摘要: 生物质炭是指原料在部分缺氧或绝氧的条件通过特殊方法处理后产生的高度芳香化、高碳和高稳定性的固体产物。同一植物不同部位制备的生物质炭的性能往往具有较大差异,本论文以胡麻为研究对象,以KOH、H_(3)PO_(4)为活化剂,对胡麻不同部位(杆、皮、根)进行活化,采用水热炭化法、活化法、炭化-活化法制备生物质炭材料,将产物用于吸附溶液中的罗丹明B(RhB)和亚甲基蓝(MB),进一步评价其吸附活性。利用XRD、SEM、TG-DSC、N_(2)-BET、UV-Vis等对产物的性能进行分析,探究炭化温度、活化温度以及活化剂种类对生物质炭性能的影响。比较不同条件下制备生物质炭材料的微观形貌、比表面积、孔径以及产率。以胡麻杆为原材料,磷酸为活化剂,炭化温度200°C,活化温度820°C时,制备的生物质炭孔径分布均匀、数量较多、断面呈管状,且其表面积最高,可达1247.63 m^(2)/g。该产物对RhB和MB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吸附能力,在接近1 h时,10 mg/L的RhB溶液就已经全部褪色,吸附率高达100%。
    • 刘玉学; 何莉莉; 陈立天; 吕豪豪; 汪玉瑛; 杨列; 钟哲科; 杨生茂
    • 摘要: 为系统研究不同炭化温度条件下猪粪水热炭化规律,本研究以猪粪和发酵猪粪为供试材料,采用水热炭化工艺在系列温度条件下(180、240°C和300°C)制备生物炭,对其元素含量、热稳定性、孔隙结构、表面官能团等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对水热炭化残液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猪粪生物炭和发酵猪粪生物炭均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丰富的表面官能团等优良特性,其H/C原子比和热失重率均随炭化温度升高而减小,表明热化学稳定性随炭化温度升高而增强。水热炭化残液的成分主要包括有机酸、醇、酯、醛、吡嗪、苯酚等物质,较高炭化温度条件下残液中化合物种类更丰富。与猪粪相比,发酵猪粪水热炭化残液的成分仍然以酚、烯、酮类物质为主,但呋喃、吡啶、吡嗪类毒性化合物消失。研究表明,发酵猪粪在300°C条件下水热炭化的残液用作液态肥料的安全性更高,在资源化利用方面更具优势。
    • 刘菊莲; 纪立东; 司海丽; 刘敏; 勉有明
    • 摘要: 为探索适宜于农业应用的葡萄枝条炭生产条件,将葡萄枝条挤压造粒后分别置于300,450,600和750°C及1 h炭化条件下的碳化炉中缺氧炭化,测定炭化后葡萄枝条颗粒的出炭率、理化特性和元素组成,比较分析不同炭化温度条件对葡萄枝条生物炭特性和元素组成的影响,并评价其农用性质。结果表明,(1)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其出炭率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当温度超过600°C时其出炭率小于30%,出炭率的高低受温度影响较大;(2)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其孔径度、pH和EC值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当温度超过450°C以后,孔径度增加明显,pH达到8.29并持续上升,电导率和灰分升高明显;(3)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其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逐渐下降,全磷和全钾含量逐渐上升,总养分逐渐增加且趋于稳定。钙、镁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当温度达到450°C时钙、镁含量最高,说明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更有利于钙、镁含量的积累。说明在炭化温度相对较低的条件下生产的生物炭农用性质较优,即葡萄枝条在450°C炭化1h生成的葡萄枝条炭最适宜农业生产。
    • 鱼银虎; 贺永强; 贾李娟; 畅通
    • 摘要: 以小麦秸秆为主要原材料,以质量分数为10%的KOH溶液为浸渍剂,通过控制热分解的方法分别在350°C和410°C下制备生物质炭。利用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原料和生物炭的性质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小麦秸秆最大失重率为72%,335°C热失重速率达到最大,372°C降解速率降低开始炭化,进行脱烷基和芳化缩聚反应;两种温度下所制得的生物炭的官能团的种类基本相同,较高温度下制得的生物炭的芳香化程度及石墨化程度较高,利于增强生物质炭的化学稳定性。
    • 王赫; 王洪杰; 阮芳涛; 凤权
    • 摘要: 为研究炭化温度对碳纳米纤维电极性能的影响,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丙烯腈/线性酚醛树脂(PAN/PF)纳米纤维,然后经不同温度炭化处理得到不同结构与性能的碳纳米纤维,并制备成电极材料.对碳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孔结构、石墨化程度和元素含量,以及碳纳米纤维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PAN/PF碳纳米纤维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分级多孔结构、良好的纤维连通以及优异的石墨化程度;当炭化温度为1000°C时,碳纳米纤维的比表面积达到1468 m2/g,总孔体积为0.89 cm3/g,相应电极的比电容达到395 F/g;当炭化温度为1200°C时,碳纳米纤维的导电性能最佳,电导率为8.23 S/cm,其制备的电极材料具有最高的比电容保持率,为63%.
    • 卢咏明; 张小红; 陈海山; 崔任渠
    • 摘要: 研究分析了不同炭化温度下低碳镁碳砖的热解产物.结果表明:在不同炭化温度下Al203(s)和Al4C3(s)均可能稳定存在,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酚醛树脂热解碳的石墨化程度越来越高,抗氧化能力也逐渐增强.
    • 杨秋惠; 钱丽; 潘玲怡; 谢志豪; 陈成
    • 摘要: 本文以我国入侵生物紫茎泽兰为原料,在不同炭化温度下热裂解制成生物炭,通过TGA、BET、FTIR等手段对制得的生物炭进行表征.结果显示:随着裂解温度升高,紫茎泽兰生物炭产率降低,灰分变化不大,芳香化程度增加,极性减弱,孔隙增多,比表面积增大.
    • 许江; 蔡果良; 彭守建; 甘青青; 王瑞芳
    • 摘要: 利用自主研发的二次炭化热压型煤成型试验装置,在炭化温度分别为250、300、350和400°C条件下制备了二次炭化型煤试件,采用扫描电镜、核磁共振、比表面和孔径分布分析仪对热压型煤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炭化温度对热压型煤吸附特性、孔隙发育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二次炭化型煤的水分逐渐降低,灰分和固定碳含量逐渐升高,挥发分先升高后降低,密度先增大后减小;煤样在热解过程中会形成胶状物质并均匀分布在煤粒表面,并固化填充煤粉颗粒间隙,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煤样表面由光滑完整的层状结构转变为碎块结构;原煤中小孔占比最多,随着温度的升高二次炭化型煤小孔占比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中大孔占比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300°C条件下的二次炭化型煤与原煤试件都以吸附孔为主,且孔隙之间连通性较差,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后,二次炭化型煤以渗流孔为主,吸附孔相对减少;原煤试样和二次炭化型煤的等温吸附线符合IV型等温吸附线,原煤和二次炭化型煤的各孔径段比表面积分布较均匀,都呈单峰分布,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二次炭化型煤的比表面积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平均孔径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大吸附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 王姿轮; 胡传双; 涂登云; 章伟伟; 关丽涛
    • 摘要: 以废弃的油茶果壳为原料,通过炭化及NaOH活化等工艺可以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优异吸附性能的油茶果壳活性炭.然而较高的炭化温度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而且可能导致油茶果壳活性炭结构及吸附性能的大大减弱;因此,优化油茶果壳活性炭制备工艺,对提高其吸附性能及废弃油茶果壳的增值化利用非常重要.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探究了炭化温度和NaOH用量等制备条件对油茶果壳活性炭得率、结构及吸附性能的影响,结合扫描电镜(SEM)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对油茶果壳活性炭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炭化物得率不断降低,活性炭吸附性能先略微升高后逐渐下降;随着NaOH用量的增加,活性炭得率不断降低,其吸附性能先上升后略有下降.在较佳的工艺条件(炭化温度290°C、碱炭质量比3:1)下制备的油茶果壳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2 329.1 m2/g,亚甲基蓝吸附量和脱除率分别为1 573.6 mg/g和98.3%.SEM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多孔结构,在孔壁上广泛分布有微小的孔道;XRD结果表明,油茶果壳活性炭具有较低的石墨化程度.本研究采用较低的炭化温度和较低的NaOH用量制备出了性能优异的油茶果壳活性炭,对油茶果壳的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