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医处方

中医处方

中医处方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8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13629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健康生活、江苏中医药、新疆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第七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第15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六次肾病分会学术交流会议等;中医处方的相关文献由308位作者贡献,包括林乾良、刘灿坤、周雪忠等。

中医处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6 占比:1.06%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13629 占比:98.75%

总计:13801篇

中医处方—发文趋势图

中医处方

-研究学者

  • 林乾良
  • 刘灿坤
  • 周雪忠
  • 姚子昂
  • 张欣
  • 张洁
  • 张砚辉
  • 杨扩
  • 梅绍游
  • 温凯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武天元
    • 摘要: 中药材指来源于自然界,未经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不可直接供处方使用,必须经过专门的炮制,制备成中药饮片才能应用于临床,中药炮制目的在于增强药物疗效,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1]。许多中药虽有较好的疗效,但毒性较大,临床应用安全性低。《中国药典》2015版收藏大毒中药10种,有毒中药42种,小毒中药30种,列入卫生部“有毒药品管理品种”范围,受《医疗用有毒药品管理办法》约束的有毒中药共28种,包含川乌、草乌、附子、天南星、半夏、马钱子、甘遂、大戟、芫花、班螯、巴豆霜、藤黄、砒霜、千金子霜、蟾酥、狼毒、商陆、朱砂、煨肉豆蔻、青娘子等[2-3]。有毒中药品种虽少,但如半夏化痰止咳疗效佳,附子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既可以作为饮片直接入药,也是多种中成药、中医处方的的组成成分之一,用途广泛,因此有毒中药的用药安全至关重要[4-5]。笔者对常见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及炮制工艺等方面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 吕传彬
    • 摘要: 编辑同志:去年我感觉腰疼,当时没在意,没想到越来越重,现在整条左腿麻木。检查确诊为腰椎骨刺,我不想开刀,医生建议用中医处方。请问中医能消除腰椎骨刺吗?某部战士:小华华读者:骨刺发生症状,在中医学称为"骨痹"或"骨赘",属痹证之一,是一种慢性骨质生长异常退行性疾病,是骨关节炎的一种表现。人体由于长期处于张力增高拉力平衡失常状态,局部组织逐渐骨化。
    • 叶娉
    • 摘要: 目的 探究南宁市江南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现状.方法 从"国家中医医疗服务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和"中医药服务能力评估统计表"采集的数据中,选取江南区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均有数据填报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家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类别医师人数、中医就诊人次、中医处方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南宁市江南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现状.结果 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南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医师人数在医师总数中占比分别为18.78%、24.35%、24.38%,逐年递增,2019年比2017年增加了5.6%;中医诊疗量在诊疗总量中占比分别为6.79%、5.13%、6.35%,2019年比2017年下降了0.44%;中医处方在门诊处方中占比分别为35.12%、29.27%、26.81%,呈逐年下降趋势,2019年比2017年下降了8.31%.结论 江南区对中医药人才的引进比较重视、群众对中医的接受度较低、中药饮片应用较少.
    • 徐佳君; 赵文; 雷黄伟; 周常恩; 罗志明; 李绍滋; 李灿东
    • 摘要: 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中医智能方药推荐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趋势,然而目前中医智能方药推荐模型多以直接选择推荐成方为主,罕见智能组方的文献报道.中医临床实际情况复杂多变,难见"教科书式"的病人,成方难以满足全部需求.因而文章提出一个在状态辨识基础上的智能组方模型,即对状态辨识结果(状态要素集合)进行分组结构化-形成单证-根据单证选用药群-合成处方,并对该模型进行扩展、运用规则对模型进行约束用以解决推荐成方难以满足需求的情况,且更加符合传统中医思维,体现中医全面、整体、动态、个性化的特点.
    • 缪桂韶
    • 摘要: 我在《橡胶配方设计》一书中的“前言”,如下:中医处方蕴含着医生对药物药性、配伍的理解和运用,更蕴含着医生对五行、十纲辨证、藏象、经络诸学说的内在素养。橡胶配方设计的许多方面与之异曲同工。设计者对制品结构、工艺历程、配方三者要有整体的认识,熟悉原材料物性与配合特性,尤其要认真注意原材料之间的协同、制约关系,使原材料整体辨证地组合成配方。
    • 王宇佳
    • 摘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处方引发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日本顺天堂大学内科准教授汪先恩尝试在日本引入中药疗法,获得日本同行的认可。(5月6日,CCTV4报道)中医药能否和现代医学技术结合,帮助新冠肺炎病人早日康复,这一话题曾在网络上备受争议,这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冲突。中医所根植的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经验的总结和积累;西医所扎根的西方文化则注重实验,从诊断到治疗过程一目了然,能给出科学合理的解释。推及到中小学教育,我们一方面受到了文化传统的影响,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仍无意识中更注重讲授法、集体授课制;另一方面,学校也不断接受西方教育影响,丰富教学形式,强调学生主体性,倡导对中小学生创造力和探索力的培养,批判传统文化教育死板落后的一面。中小学文化教育该何去何从?汉朝张机给《伤寒杂病论》所作的序中提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这句话对现代中医药乃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同样适用。
    • 林乾良
    • 摘要: 2009年,曾应《书法赏评》之邀,选寒舍所藏五张中医处方真迹发表。其中,马一浮、张宗祥、陆维钊三公是文史与书画界钜公,竟能为人诊病,并有真迹传世,令世人大出意外,大开眼界,影响不小。新冠疫情中,中医药颇建功绩,故又嘱精选八方发表,尽一日之功始完成。兹将八方之医家,依其年之先后略介如下:一、陈良夫:为清同光间嘉善名医。承其师吴树人之学(见印),享盛名于长三角间。又创两项纪录:其医案曾多次出版,门生弟子卅余人。
    • 吴立明; 程晓卫
    • 摘要: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探讨失眠症中医组方用药规律,深化对失眠症的中医理论认识,为失眠症的遣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失眠"、"不寐‘、"不得眠""睡眠障碍"等为检索词,以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自创建以来至2019年5月相关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文献为检索范围,运用Access软件建立数据库;频数分析挖掘高频次药物,聚类分析挖掘药物配伍规律;选取出现频数较高的药物,对其功效、归经、药对及核心药物组合的使用频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812首治疗失眠的方剂,涉及核心药物218味,其中用药频率最高的前10味药物由高向低为炒酸枣仁、茯苓、远志、党参、知母、首乌藤、柴胡、当归、白芍、川芎;按功效归属由高向低前10位的为安神药、补益药、清热药、疏肝解郁药、温里药、利水渗湿药、化痰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健胃消食药;药物归经分析由高向低前5位的为心经、肝经、脾经、肾经、胆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由高向低前5位的依次为炒酸枣仁-茯苓、炒酸枣仁-远志、炒酸枣仁-知母、党参-炒酸枣仁、党参-茯苓;核心药物组合前5位的为炒酸枣仁-茯苓-知母、炒酸枣仁-远志-石菖蒲、党参-炒酸枣仁-白芍、炒酸枣仁-当归-丹参、炒酸枣仁-首乌藤-当归.结论: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有效反应中医对失眠症的用药规律,可为失眠症中医临床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