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湿热质

湿热质

湿热质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67762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陕西中医、中国民间疗法、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全国流调行业发布会、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2010国际化妆品高峰论坛等;湿热质的相关文献由358位作者贡献,包括林楠、何希俊、何聪芬等。

湿热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7762 占比:99.83%

总计:67876篇

湿热质—发文趋势图

湿热质

-研究学者

  • 林楠
  • 何希俊
  • 何聪芬
  • 和长征
  • 孟宏
  • 汤双齐
  • 郑丹
  • 陈超
  • 侯献兵
  • 刘国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卞棋; 路永超; 刘玲芝
    • 摘要: 肛窦炎又称肛隐窝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归属于中医"脏毒"的范畴。中医体质学的辨证思想在慢性病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每个人的体质决定着其易感性及患病概率。文章基于中医体质学角度,分析肛窦炎的病因,并对肛窦炎的常见体质类型进行论治,以期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目的,为肛窦炎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曾令青; 王文琴; 董薛; 刘晓岚
    • 摘要: 目的:评价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隔药灸脐治未病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虚质、阳虚质和湿热质患者各30例,均进行体质相关健康教育。对应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分别给予不同功效药粉隔药灸脐。每周治疗1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不同体质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以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价。结果:治疗后,气虚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精力(VT)、情感职能(RE)、健康变化(HT)评分,阳虚组PF、RE、精神健康(MH)、HT评分,湿热组PF、RP、躯体疼痛(BP)、VT、RE、MH、HT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隔药灸脐能有效改善气虚质、阳虚质及湿热质患者的生活质量。
    • 蔡艺; 熊振芳; 程爽; 惠靖瑞; 陈涵彬
    • 摘要: [目的]探讨人群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1病例对照设计,选取68例NAFLD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体检的6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判定体质类型,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NAFLD患病率的相关性.[结果](1)2组不同体质类型的中医体质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以平和质、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差异更为明显.(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平和质比较,偏颇体质者NAFLD患病率明显增加(P<0.05或P<0.01),其中尤以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与NAFLD的患病率密切相关.[结论]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中,以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与NAFLD发病的相关性最大,是引发NAFLD的诱因.因此,改善个体偏颇体质,减少NAFLD患病的诱发因素,有望成为预防NAFLD的有效方式.
    • 徐艺筝; 邹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湿热质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为湿热质界定提供量化实验室检测指标.方法 16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湿热质组和对照组各8只.对照组在自然环境下普通饲料喂养,湿热质组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高脂高糖饲养28天,测量体重、体温、摄食量、抓力、血流变和血常规指标.结果 湿热质组饮食、饮水量、抓力较对照组减少,体重、体重增幅、低切全血粘度1(rt1)、5(rt5)、红细胞聚集指数(hjj)、低切还原粘度(dqhy)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红细胞刚性指数(hgx)、红细胞变形指数(hgx)、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红蛋白量(MCH)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湿热质组大鼠湿热体征明显,rt1、rt5、hjj、dqhy、hgx、htk、MCHC、MCH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其全血粘度增加,红细胞变形性下降.
    • 张春兰; 谢丽媛; 孟驰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与偏头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诊治的20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为偏头痛组,同时选择200例在本院健康体检、无偏头痛的人群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体质辨识,偏头痛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体质与偏头痛的相关性。结果:偏头痛组以女性患者为主,偏头痛组患者具有更显著的偏头痛家族史,且体质量指数、尿酸及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郁质、阴虚质、痰湿质及瘀血质与偏头痛具有独立的正向相关性。
    • 杨剑; 许雷; 王绍坡; 刘小发
    • 摘要: 目的 调查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100例老年MS患者,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100例老年MS患者的中医体质结果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100例老年MS患者中医体质以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为主,分别占34.00%、23.00%、19.00%;老年男性MS患者以痰湿质和湿热质为主,老年女性MS患者以痰湿质和血瘀质为主,不同性别单一体质分布、复合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岁的老年MS患者以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为主,>75岁的老年MS患者以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为主,不同年龄段单一体质分布、复合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MS患者中医体质以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为主,不同性别和年龄段MS中医体质分布无明显差异,男性老年MS相较于女性湿热质较多,血瘀质较少,>75岁MS气虚质较多.
    • 吴福佳; 杨小英; 李建橡; 马晓聪; 张爱珍; 岳桂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10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及广西贵港市覃塘区第二人民医院体检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者292例,记录患者9种中医体质类型占比及血尿酸水平、舌脉象特点,Logistics回归分析中医体质和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比较与血尿酸水平相关的中医体质类型患者间一般资料、肝肾功能及血脂、血糖水平的差异.结果 292例高血压前期患者中,体质分布前三的是痰湿质[25.0%(73/292)]、阴虚质[19.5%(57/292)]、阳虚质[18.2%(53/292)],脉象分布前三的是细脉[26.4%(77/292)],滑脉[25.7%(75/292)]、沉脉[25.3%(74/292)],舌色分布前三的是淡红舌[45.5%(133/292)]、淡白舌[30.8%(90/292)]、红舌[13.7%(40/292)],苔质分布前三的是薄苔[36.0%(105/292)]、厚苔[25.3%(74/292)]、厚腻苔[12.0%(35/292)].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OR=0.242,1.894,2.602,P均0.05).结论 高血压前期人群中以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占比多,痰湿质、湿热质与血尿酸水平升高密切相关,不同中医体质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间显著相关.
    • 高辉; 孙雪英; 李红豆; 刘湘珍; 房阳
    • 摘要: 目的 分析湿热质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7月到2020年10月湿热质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检测各位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时间、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平均红细胞容积指标,分析该病的证素分布规律.结果 结果可知,患者中以中年人居多,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饮酒量、饮酒年限的长短有直接关系,饮酒年限越长、饮酒量越大,患者酒精性脂肪肝的病情越严重.湿热质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以上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此我们可知,湿热质酒精性脂肪肝和患者的年龄段、患者的饮酒年限、饮酒量以及实验中相关指标都有明显的关系,因此在临床上应利用实验室指标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 林丽莉; 邢利旋; 陈有然; 黄少妮; 苏丽湘; 吴淑庄
    • 摘要: 目的 研究栀子柏皮汤合五苓散加味治疗湿热质间歇期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湿热质间歇期痛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苯溴马隆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栀子柏皮汤合五苓散加味治疗.结果 2组治疗后血尿酸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栀子柏皮汤合五苓散加味治疗湿热质间歇期痛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刘国兴; 梁小环; 郭玉枝
    • 摘要: 目的:分析阴虚质、湿热质及痰湿质群体的血脂差异性,为中医临床、治未病等开展中医体质及慢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指导提供依据.方法:从2020年度中医药管理记录中选取属于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的案例,均选取男性54例及女性56例,对血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群体间的甘油三酯、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两者比值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阴虚质与湿热质群体间差异性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湿热质与痰湿质群体间差异性统计学表现为临界P值(P=0.05),在阴虚质与痰湿质群体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油三酯、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性是影响阴虚质、湿热质及痰湿质群体间的中医体质不同倾向性的潜在生理病理因素之一并且两者比值可能是三种中医体质之间潜在调节平衡枢纽之一;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性是影响阴虚质与痰湿质群体间的中医体质不同倾向性的潜在生理病理因素之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