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湍流结构

湍流结构

湍流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1759686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报、气象学报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2015年全国天线年会、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等;湍流结构的相关文献由291位作者贡献,包括吕盘明、卢志明、刘宇陆等。

湍流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4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59686 占比:99.99%

总计:1759812篇

湍流结构—发文趋势图

湍流结构

-研究学者

  • 吕盘明
  • 卢志明
  • 刘宇陆
  • 周力行
  • 王德忠
  • 蒋维楣
  • 刘士和
  • 刘欢
  • 刘永前
  • 刘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空气动力学学报编辑部
    • 摘要: 作为基本湍流类型之一,热湍流流动特征有别于壁湍流和自由剪切湍流等(例如:热湍流速度和温度场间的双向耦合使其物理特征更丰富,更具普遍性),对其基本规律的探索有助于揭示湍流的本质机理;另一方面,其又与很多工程应用息息相关,如半导体晶体制备过程中的热质对流和溶质分凝现象、核反应堆的安全散热问题等。理解浮力在热湍流中的作用、将实验室尺度和参数下的热湍流规律推广到星体尺度和参数范围、理解湍流结构演化与热输运的调控关系等是热湍流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王永强; 胡春宏; 张鹏; 杨胜发; 胡江; 李文杰
    • 摘要: 弯道水流结构在天然河流形态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深化对弯道环流结构与紊动特性的认识,以三峡库区黄花城河段具有的连续弯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ADCP)开展原型三维瞬时速度测量,初步分析弯道环流结构与湍流结构尺度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黄花城河段存在河道层面宏观尺度的弯道环流结构;受局部壅水以及河床地形影响,在测量垂线上表现为全水深环流结构或双环流结构特征;超大尺度湍流结构仍然存在于库区连续弯道河流中,但尺度以及分布受弯道环流结构影响较大。
    • 张蕴帅; 黄倩; 马耀明; 王蓉; 田红瑛; 王婵; 李照国
    • 摘要: 为研究黄河源区边界层湍流特征及其对物质和能量输送的影响,本文首次采用大涡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黄河源区两种不同下垫面上(鄂陵湖和湖边草地)对流边界层(CBL)中精细的湍流结构特征.使用资料为2012年夏季黄河源区鄂陵湖流域野外观测实验的GPS探空资料、涡动相关观测资料.分析表明,模拟的黄河源区草地和湖上CBL的平均结构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但草地和湖上CBL的湍流结构特征差异较明显.模拟结果显示,草地CBL内湍能收支、湍流特征量的时空分布和湍涡结构特征均与陆地上热力驱动CBL的研究结果一致;湖上CBL顶部存在明显的对流卷特征,且夹卷层的湍流强度比草地的强,而草地近地面湍强则更大.通过改变水平分辨率的模拟试验,发现两个不同下垫面上模拟结果对模式分辨率的敏感性不同,湖面CBL的模拟要选择较高的水平分辨率(50~100 m),以提高近湖面和夹卷层对湍流动能和湍流通量模拟的精度,也充分模拟出各种尺度的波对湍流通量的累积贡献.考虑到计算时间等影响,模拟草地边界层精细的湍流结构时建议选择网格距为100~200 m.
    • 薛原; 阎富生; 胡贤忠; 史金星; 郑珂
    • 摘要: 为了准确探究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规律,提高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和优化旋风分离器结构参数,基于RSM湍流模型建立旋风分离器数值模型.文章研究了旋风分离器内气相流场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和湍动能分布规律,并通过实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准确性.模拟结果表明:切向速度在径向位置呈明显的"W"形分布,从外壁沿径向先增大后减小;轴向速度在圆柱段对称性较好,在锥体段分布不对称;径向速度较小,速度方向指向中心,在分离器底部区域最大.静压在中心轴线处是负值,形成了负压区;动压在内旋涡和外旋涡交界面上最大;总压的分布规律与静压类似.湍动能和湍动能耗散率沿半径方向基本呈轴对称分布,且壁面区域的湍流剧烈,能量耗散高.
    • 刘强; 罗振兵; 邓雄; 程盼; 王林; 周岩
    • 摘要: 可压缩边界层转捩问题与湍流问题一直是制约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的关键基础问题,也是近年来流体力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获得了空间发展的Ma=2.25超声速湍流边界层流场,通过对湍流边界层的发展状态进行评估,得出有效的Reynolds数Reθ范围约为2600~4600.对壁面摩阻系数开展了分解,获得了各分量的占比,对充分发展的湍流边界层进行1阶和高阶统计分析,包括形状因子、壁面律、平坦因子与偏斜因子、Reynolds应力、脉动涡量等,得到了剪切Reynolds数与动量Reynolds数之间的关系式,分析了湍流边界层壁面律的分层特性,发现湍流的间歇特性主要分布在y^(+)<30的区域,并且法向速度脉动的间歇性远高于另外两者,3个方向上的Reynolds应力分布和涡量分布都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两点相关性分析和Lagrange涡结构,对近壁区湍流结构进行了分析,包括流向平面和展向平面,发现流向脉动速度的相关区域流向尺度较长,呈现狭长的特性,并且流向平面的相关系数与壁面存在一定的夹角;而在边界层外层,流向速度脉动相关区域的流向尺度变短而展向尺度增加,呈现宽胖型.研究结果进一步加深了对超声速湍流边界层的认识,为下一步湍流边界层的流动控制奠定了基础.
    • 刘强; 罗振兵; 邓雄; 程盼; 王林; 周岩
    • 摘要: 可压缩边界层转捩问题与湍流问题一直是制约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的关键基础问题,也是近年来流体力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获得了空间发展的Ma=2.25超声速湍流边界层流场,通过对湍流边界层的发展状态进行评估,得出有效的Reynolds数Reθ 范围约为2600~4600.对壁面摩阻系数开展了分解,获得了各分量的占比,对充分发展的湍流边界层进行1阶和高阶统计分析,包括形状因子、壁面律、平坦因子与偏斜因子、Reynolds应力、脉动涡量等,得到了剪切Reynolds数与动量Reynolds数之间的关系式,分析了湍流边界层壁面律的分层特性,发现湍流的间歇特性主要分布在y+<30的区域,并且法向速度脉动的间歇性远高于另外两者,3个方向上的Reynolds应力分布和涡量分布都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两点相关性分析和Lagrange涡结构,对近壁区湍流结构进行了分析,包括流向平面和展向平面,发现流向脉动速度的相关区域流向尺度较长,呈现狭长的特性,并且流向平面的相关系数与壁面存在一定的夹角;而在边界层外层,流向速度脉动相关区域的流向尺度变短而展向尺度增加,呈现宽胖型.研究结果进一步加深了对超声速湍流边界层的认识,为下一步湍流边界层的流动控制奠定了基础.
    • 范云涛; 张阳; 叶志贤; 邹建锋; 郑耀
    • 摘要: 微吹气技术能够改变平板湍流流场结构,减小平板表面的摩擦阻力.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来流马赫数0.7条件下,流场流过光滑平板和NASA-PN2多孔平板表面两种情况,通过对比这两个算例的相关流场特征,验证了微吹气控制减阻的有效性,局部最大减阻率达到了45%,并且由于微吹气控制的"记忆"功能,减阻效果在微吹气流域下游仍会持续一段距离,增加了减阻区域的流向面积.壁湍流摩擦减阻的原因在于近壁区域出现了一个低速的"湍流斑",黏性底层厚度增加,速度型曲线被抬升.但与此同时,边界层内湍流速度脉动也得到了增强.进一步对流向脉动涡演化规律分析,发现微吹气对流向脉动涡发挥着多重作用.在增加流向脉动涡强度的同时,还使得流向涡团向远离壁面抬升,这样减小了流向涡与壁面之间直接作用.此外,微吹射流产生的冲击作用会在流向涡表面留下凹痕,使得流向涡分散成相对小的涡团结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