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游泳动物

游泳动物

游泳动物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海洋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6913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海洋科学、海洋与湖沼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福建省海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海洋科技支撑与海洋资源开发学术研讨会、第三届环北部湾高校研究生海洋论坛等;游泳动物的相关文献由320位作者贡献,包括林龙山、宋普庆、张静等。

游泳动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6913 占比:99.82%

总计:46999篇

游泳动物—发文趋势图

游泳动物

-研究学者

  • 林龙山
  • 宋普庆
  • 张静
  • 李渊
  • 刘勇
  • 吕振波
  • 李凡
  • 马超
  • 汤建华
  • 熊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路阔; 陈全震; 程方平; 彭欣; 陈伟峰; 曾江宁; 史西志; 黄伟
    • 摘要: 为了解三门湾游泳动物资源状况,于2019年11月(秋季)和2020年4月(春季)采用底拖网调查方法研究了三门湾游泳动物群落结构、资源密度、生物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格局,同时还使用了组平均聚类法分析和非线性多维标度分析以及冗余分析来研究该海湾游泳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共鉴定出游泳动物83种,隶属于16目40科61属。春季调查中共出现4种优势种,秋季调查中共有7种优势种,两季共有优势种包括口虾蛄(Oratosquillaorarotia)、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季节分布上,秋季平均资源密度、优势种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春季。空间上,资源密度较高的站位主要集中在湾内,物种数量和多样性指数较高的站位则分布于湾外。春、秋季的群落结构有极显著差异(P<0.01)。RDA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是影响三门湾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 刘勇; 叶孙忠; 马超; 庄之栋; 徐春燕; 沈长春; 蔡建堤; 谢少卿
    • 摘要: 根据2019年1月、4月、7月和10月四个季度10个站位定置张网调查资料,对福建三沙湾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共获得游泳动物209种,隶属于3门4纲19目73科144属,其中鱼类154种,甲壳类48种,头足类7种。游泳动物种类数以秋季出现最多,四个季节共同出现的种类有42种。鲈形目种类最多,其次是十足目。鱼类适温性以暖水性种类居多,占71.43%,暖温性种类次之(27.92%);生态类型以底层、近底层鱼类居多,两者合占75.97%。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和日本(虫寻)(Charybdis japonica)等14个种类是三沙湾游泳动物的优势种类,季节性优势种居多。三沙湾定置张网调查渔业资源质量密度为111.09 kg/km^(2),尾数密度为13.72×10^(3) ind./km^(2),均以夏季最高,春季最低。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三沙湾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同时重视对外来物种的监测。
    • 蔡建堤; 刘勇; 徐春燕; 马超; 庄之栋
    • 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游泳动物群落结构,探究群落结构变动的生态过程,本研究利用生态位优先模型(NPM)、分割线段模型(BSM)、生态位重叠模型(ONM)、优势优先模型(DPM)和随机分配模型(RAM)共5种多度格局模型分析闽南海域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闽南海域游泳动物共192种,其中鱼类132种,蟹类31种,虾类13种,头足类10种,口足类6种;NPM拟合游泳动物多度分布的效果较好,ONM的拟合效果较差,闽南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具有优势种占较大优势、物种生态位之间不重叠的特点;由外海到近岸的渔区,游泳动物多度分布格局由DPM向NPM转变,NPM的拟合效果渐差,BSM的拟合效果越来越好,群落结构呈现优势种的地位下降、物种数增多、个体数目分配趋均匀的趋势;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在水深较深的渔区,DPM拟合游泳动物多度分布的效果渐好,优势种的优势地位逐渐升高,种类数变少,物种多度分布越来越不均匀。而在水深较浅的渔区,DPM的拟合效果渐差,优势种的优势地位逐渐下降,种类数变多,物种多度分布越来越均匀。因此,生态位优先模型比较适合闽南海域游泳动物多度分布格局的研究。
    • 妙星; 宋普庆; 刘世刚; 王芮; 李海; 王良明; 李渊; 林龙山; 祝茜
    • 摘要: 广西三娘湾是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重要栖息海域,为了解该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情况,于2011—2012年在该海域开展了秋季和春季两次调查,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资源密度以及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等指标分析了该区域的游泳动物种类组成特征和群落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调查海域共鉴定游泳动物100种,隶属15目41科72属(其中鱼类最多,达65种),优势种多为鳀科、鲱科及鲾科等小型鱼类;两个季节多样性水平均不高,分布上多为一些饵料鱼类,种类组成小型化、低值化明显;秋季及春季的资源密度分别为888.59 kg/km^(2)和554.62 kg/km^(2),与南海北部大陆架区其余海域相似,说明该海域资源水平不高,处于过度开发状态;ABC曲线显示,三娘湾海域秋季及春季的群落结构均受到一定程度扰动,种类组成均以生长快、性成熟早的小个体物种为主。
    • 张羽翔; 刘维; 赵海龙; 吴程宏; 陈敏
    • 摘要: 根据2017年4月和9月在海南岛近岸海域进行的2个航次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近岸海域共采集到游泳动物215种,隶属于23目97科153属,春季和秋季的渔业资源生物量均值分别为751.61 kg/km2和1426.03 kg/km2。以生物量为单位计算生物群落多样性,Shannon-Wie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的春季和秋季平均值分别为3.44和3.63;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的春季和秋季平均值为4.38和5.29;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的春季和秋季平均值分别为0.68和0.69,生物多样性处于较好水平。优势种有日本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口虾蛄(Squilla oratoria)和银光梭子蟹(Portunus argentatus)。春季优势种呈现出小型化和低质化状态,秋季主要种类中经济种类比例有所提高。根据ABC曲线和W值结果显示,游泳动物群落处于严重干扰状态,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差。
    • 张羽翔; 刘维; 赵海龙; 吴程宏; 陈敏
    • 摘要: 根据2017年4月和9月在海南岛近岸海域进行的2个航次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近岸海域共采集到游泳动物215种,隶属于23目97科153属,春季和秋季的渔业资源生物量均值分别为751.61 kg/km2和1 426.03 kg/km2.以生物量为单位计算生物群落多样性,Shannon-Wie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的春季和秋季平均值分别为3.44和3.63;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的春季和秋季平均值为4.38和5.29;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的春季和秋季平均值分别为0.68和0.69,生物多样性处于较好水平.优势种有日本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口虾蛄(Squilla oratoria)和银光梭子蟹(Portunus argentatus).春季优势种呈现出小型化和低质化状态,秋季主要种类中经济种类比例有所提高.根据ABC曲线和W值结果显示,游泳动物群落处于严重干扰状态,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差.
    • 刘前; 王学锋; 吕少梁; 林坤; 张静
    • 摘要: [目的]研究湛江港海域的游泳动物资源结构及多样性特征.[方法]根据2016—2017年湛江港海域4个季度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ABC曲线(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分析该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多样性水平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该海域共发现游泳动物173种,隶属于16目68科116属;其中鱼类种类数最多(98种,占总种类数的56.7%),以底层鱼类和暖水性鱼类为主;其次是甲壳类(66种,占38.2%),头足类最少(9种,占5.2%).4个季节的优势种累计有11种(鱼类6种、甲壳类5种),其中条纹叫姑鱼(Johnius fasciatus)是春、夏、秋3个季节的共同优势种.从时间维度上看,秋季的H'、D均为最高,而春季的J最高;从空间维度上看,湛江港口门处S6站位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ABC曲线结果显示,湛江港海域游泳动物群落在冬季受干扰程度高于其它3个季节.[结论]湛江港海域游泳动物种类丰富,其中鱼类是主要的游泳动物类群.
    • 徐鹏; 谢木娇; 周卫国; 孙英婷; 丁德文; 索安宁
    • 摘要: 本研究以1986—2016年珠江口海域游泳动物调查资料为基础,统计分析了近30年珠江口海域游泳动物经济物种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及主要经济物种渔获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和2000年以后珠江口海域游泳动物经济物种群落结构差异明显,2000年以前游泳动物经济物种种类数量显著高于2000年以后(F=6.711,n=1,p=0.017<0.05)。2000年以前主要游泳动物经济物种有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蛇鲻(Saurida filamentosa)、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鲐(Scomber japonicus)、银鲳(Pampus argenteus)、灰鲳(Pampus cinereus)以及头足类,其中蓝圆鲹、蛇鲻、金线鱼等10种物种渔获率之间表现为显著相关(p<0.05);2000年以后的主要经济物种有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icauda)、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直额蟳(Charybdist runcata)、凤鲚(Coilia mystus)、锐齿蟳(Charybdis acuta)、亨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ungerfordi)、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主要渔获率均表现为显著相关(p<0.05)。2000年以前与2000年以后仅有4种优势经济物种相同,游泳动物经济物种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 林建杰
    • 摘要: 为掌握闽江下游水域游泳动物的多样性、时空分布及花鰶(Clupanodon thrissa)资源现状,基于2018年4—11月对闽江下游水域11个站位的流刺网渔业资源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51种,包括鱼类41种和甲壳类10种,其中花鰶是绝对优势种,主要分布在闽江北港至浦下河段水域,繁殖季节为5—7月.
    • 蔡建堤; 徐春燕; 马超; 叶孙忠; 庄之栋; 刘勇; 谢少卿; 沈长春
    • 摘要: 基于2016年4月和10月闽南渔场渔业资源的专项调查数据,运用相对性重要指数、平均拥挤度指数、聚块指数、Cassie指标、Mrisita指数等方法分析闽南渔场游泳动物优势种组成及其种群聚集特性,比较不同的季节、类群和种类及其相互间的聚集状态,探究种群聚集驱动因子,旨在发现闽南渔场游泳动物优势种种群聚集的特征、内在规律和形成机制.结果 表明,闽南渔场游泳动物优势种共17种,其中鱼类6种、虾类3种、蟹类4种、头足类4种;鱼类中六指马鲅(Polydactylus se-xfilis)聚集强度最强,头足类中火枪乌贼(Loligo beka)聚集强度最强;虾类和蟹类中春季以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拥剑梭子蟹(Portunus gladiator)的聚集强度最强,而秋季以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的聚集强度最强;鱼类、虾类、蟹类和头足类中春季分别以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鹰爪虾、三疣梭子蟹(P.trituberculatus)和火枪乌贼的平均拥挤度最高,而秋季分别以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鹰爪虾、拥剑梭子蟹和杜氏枪乌贼(Loligo duvaucelii)的平均拥挤度最高;闽南渔场游泳动物优势种的平均拥挤度呈现出秋季高于春季,虾类、蟹类种群聚集强度大于鱼类、头足类的特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