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温通针法

温通针法

温通针法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8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123068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上海针灸杂志、实用中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次中医药防治疼痛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与康复学术产业联盟成立大会、第十七届针灸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研讨会、澄江针灸学派第二届学术研讨会等;温通针法的相关文献由326位作者贡献,包括赵耀东、方晓丽、郑魁山等。

温通针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23068 占比:99.85%

总计:123249篇

温通针法—发文趋势图

温通针法

-研究学者

  • 赵耀东
  • 方晓丽
  • 郑魁山
  • 韩豆瑛
  • 严兴科
  • 口锁堂
  • 秦晓光
  • 王允娜
  • 田永萍
  • 邱连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松雅; 吴世陶; 崔明
    • 摘要: 目的研究防风膝痹汤联合温通针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鲁山县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KOA患者106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53例、对照组5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防风膝痹汤联合温通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关节炎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优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2.45%(49/53)高于对照组71.70%(38/53)(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中医证候、日常活动、疼痛、僵硬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步行、上下楼、屈曲、肿胀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β、IL-6、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防风膝痹汤联合温通针法治疗KOA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缓解骨关节炎情况,减轻患者疼痛,抑制炎性反应。
    • 张妙奇; 张新响; 吴晓亮
    • 摘要: 目的:观察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在洛索洛芬钠贴剂基础上应用温通针法后肢体平衡、骨代谢指标和膝关节功能变化。方法:将12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洛索洛芬钠贴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通针法治疗。比较2组膝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和肢体平衡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步速、步长、膝关节内收力矩峰值、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和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患者各项数据变化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温通针法联合洛索洛芬钠贴剂外用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可以改善患者骨代谢水平,提高肢体平衡能力和关节功能,临床效果佳。
    • 王少琴; 刘丽彬
    • 摘要: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结合温通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下肢功能及脑血流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IS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子午流注纳子法结合温通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疗效、中医症候积分、下肢功能相关指标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78.05%)(P<0.05);两组患者主要中医症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BBS评分和FMA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BS评分和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I和RI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Vs和Vm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子午流注纳子法结合温通针法中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IS患者症状体征、下肢功能和脑血流水平。
    • 张谦; 秦晓光
    • 摘要: 目的:探讨郑氏“温通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郑氏温通针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1)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4%,高于对照组的77.1%(P<0.05)。2)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90.6±3.1)分,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为(90.2±3.2)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2.1±3.8)分、(82.2±9.0)分(P<0.05)。结论:郑氏温通针法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肢体功能,效果优于内科常规治疗。
    • 季杰; 王艳威
    • 摘要: 对现有郑氏“温通针法”针刺风池穴治疗头面五官疾病的文献进行整理,按疾病分类,从临床研究概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郑氏“温通针法”针刺风池穴治疗头面五官疾病方面有优势,应深入研究,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今后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 李福欣; 杜小正; 方晓丽; 秦晓光; 刘强; 刘莉梅; 张小娜
    • 摘要: 郑氏针法源远流长、针法多样,其代表人物郑魁山教授在长期临床工作中针对疑难杂症创立温通针法,将特色针刺手法与特定穴位相配合,形成特色针刺技术,即过眼热针法与穿胛热针法,其主要学术传承人方晓丽教授在此基础上衍变出通督热针法与周天热针法。此针刺技术手法特点鲜明、疗效独特。本研究对郑氏温通针法的历史渊源、操作手法、临床应用和典型病例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化对郑氏温通法针刺技术的研究和探索,拓宽临床工作者的诊疗思路。
    • 张曼
    • 摘要: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联合桂枝附子汤治疗风寒湿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疼痛、症状体征的影响。方法:将86例风寒湿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桂枝附子汤治疗,治疗组给予温通针法联合桂枝附子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白三烯B4(LTB4)、脂质过氧化物(LPO)、β内啡肽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现时疼痛强度评分(PPI)评价2组患者疼痛情况,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价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1β、LPO、LTB4、β内啡肽因子水平,以及PPI评分、CASC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通针法联合桂枝附子汤治疗风寒湿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抑制患者炎症状态,调节LTB4水平,调节氧自由基代谢紊乱,升高患者β内啡肽因子水平,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
    • 刘乐; 王海荣
    • 摘要: 脑鸣又名天白蚁,见于《医学纲目·肝胆部》[1]。《杂病源流犀烛·头痛》谓:“有头脑鸣响,状如虫蛀,名曰天蚁者。”其采用取类比似的方法,形象描述了脑鸣的症状。脑鸣临床表现为患者自觉头脑中有鸣响,或如蝉鸣、鸟叫,或如潮声、雷轰,可影响患者思维,致使注意力不集中。
    • 张帆; 秦晓光; 柯义泽; 杨小芳; 杨星星
    • 摘要: 血管性痴呆作为脑血管疾病的一大类型,近年来发病率日益增高,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老龄化等因素有关.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代医学无特效治疗方法.针灸作为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作用逐渐显现.温通针法作为一种特色针刺方法,由"西北针王"郑魁山教授创立,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查阅了温通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报道,从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两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思路和参考.
    • 罗凯兰; 颉旺军; 刘文娟; 于建荣; 方晓丽
    • 摘要: "温通针法"是郑魁山教授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独创的治疗各种疑难杂证的特色针刺手法,该手法补泻兼施,具有行气血、消壅滞、化痰浊、温通经脉的作用.通过后期临床的不断探索研究和发展,温通针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以风池穴为主穴针刺治疗头面、五官、脑血管、颈项、情志疾病常取得良效,现将近年来使用温通针法针刺风池穴治疗上述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梳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