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淋巴结结核

淋巴结结核

淋巴结结核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51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2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0827篇;相关期刊298种,包括中国防痨杂志、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4年学术大会、2014科学研究与结核病防治高峰论坛、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等;淋巴结结核的相关文献由1091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高怡、钮晓红、冯斌等。

淋巴结结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2 占比:4.09%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10827 占比:95.77%

总计:11305篇

淋巴结结核—发文趋势图

淋巴结结核

-研究学者

  • 杨高怡
  • 钮晓红
  • 冯斌
  • 鲁艳荣
  • 夏瑜
  • 洪淑云
  • 赵丹
  • 万荣
  • 卢水华
  • 孟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璐迪; 王超; 徐蕾; 郑晓冬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实验室指标白介素17(IL-17)、血清可溶性白介素受体(SIL-2R)及甲状腺球蛋白(TG)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与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患者59例(转移组)和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63例(结核组),观察两组淋巴结分区、长短径比值、淋巴门、内部坏死、钙化、血流、阻力指数及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均行血清IL-17、SIL-2R及TG水平检测,比较两组上述检查结果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联合血清IL-17、SIL-2R、TG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与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效能。结果常规超声检查显示转移组与结核组有无钙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转移组与结核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移组52例不均匀增强型患者中,薄环36例,厚环14例,无环2例;结核组54例不均匀增强型患者中,薄环8例,厚环42例,无环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459,P=0.000)。转移组血清IL-17、SIL-2R及TG水平均高于结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造影联合血清IL-17、SIL-2R、TG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与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曲线下面积为0.915,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94%,均高于其单独应用(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联合血清IL-17、SIL-2R、TG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与颈部淋巴结结核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邱小伟; 司马斌; 赵阳; 袁婧; 赵戊辰; 钟方明; 倪文彬; 张秀秀
    • 摘要: 结核杆菌感染以肺内表现为主,肺外表现中淋巴结结核是常见类型之一,其中以颈部淋巴结结核(cervical tuberculous lymphadenitis,CTL)最为多见,占淋巴系统结核的80%~90%[1]。应用抗结核药物是颈部淋巴结结核最基本、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大多数患者经过正规抗结核治疗都能治愈[2]。晚期患者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发展成寒性脓肿,从而造成难愈性窦道或慢性溃疡。临床上应用MRI对淋巴结结核病灶治疗后动态观察报道较少,其中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能够准确地对病灶扩散程度进行量化测量、提供更多的信息[3]。本研究通过对11例经病理确诊淋巴结结核患者治疗前后MRI检查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及ADC图像资料进行比较,探讨ADC值对抗结核疗效评估的作用。
    • 刘蕾; 李红艳; 樊艳辉; 贺新建
    • 摘要: 目的探讨婴幼儿卡介苗性淋巴结核的高频超声图像表现,并结合病理实证结果,对其声像图进行分析,探讨超声图像分型特征,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5月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30例卡介苗性淋巴结核患儿,根据声像图特征及病理结果,提出不同的分型特征与超声诊断方法。结果因婴幼儿卡介苗性淋巴结核病程发展及就诊时间不同,其声像图表现复杂多样。根据声像图表现分为4型:Ⅰ型7例:回声均匀型,病理表现为炎性渗出为主,内部结构无明显破坏;Ⅱ型12例:回声不均匀型,病理表现为典型结核肉芽肿结构,肉芽肿中心可见微小干酪样坏死区;Ⅲ型9例:囊实性团块型,病理表现为周边为不均匀增厚的不典型肉芽肿,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区;Ⅳ型2例:愈合钙化型,内可见粗大钙化斑,病理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坏死。结论婴幼儿在接种卡介苗部位同侧腋窝或锁骨上出现包块,可利用高频超声对婴幼儿卡介苗性淋巴结核进行诊断,可作为该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 梁静; 刘继青; 陈军
    • 摘要: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超声图像特征,为临床初步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2015年10月至2020年6月HIV/AIDS合并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56例(研究组)和确诊为HIV/AIDS的非结核患者60例(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超声检查表现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发热、盗汗、乏力和体重减轻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CD4^(+)T细胞0.05);存在淋巴结融合现象患者占比分别为48.2%、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存在钙化征和窦道征者占比分别为16.1%和8.9%,而对照组中存在钙化征患者占比3.3%,无患者存在窦道征,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IV/AIDS合并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超声检查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对HIV/AIDS合并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早期初步诊断提供依据。
    • 陈佩君; 童嘉辉; 陈萌晗; 王莹; 杨高怡
    • 摘要: 颈部淋巴结结核(cervical tuberculosis lympha-denitis,CTBL)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cervical meta-static lymph node,CMLN)是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的主要原因。CTBL在肺外结核病中发病率较高,约占50%[1],CMLN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一种转移模式,然而这两种淋巴结病变的早期诊断仍是一种挑战。临床上,超声是检查淋巴结疾病的首选诊断工具,但CTBL和CMLN两者的超声声像图存在较多重叠,鉴别诊断较为困难。因此,本文就常规超声以及超声新技术对CTBL和CMLN的鉴别综述如下。
    • 阿迪力江·赛买提; 安玮;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 摘要: 目的:分析149例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病例资料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底期间在我院施行淋巴结清扫术的14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49例患者中女104例、男45例,年龄1~81岁、平均年龄34.9岁;病变在颈部不同区域出现情况分别:Ⅰ区40例、Ⅱ区45、Ⅲ区24例、Ⅳ区14例、Ⅴ区36例、Ⅵ区5例、腮腺区26例;术前施行增强CT检查患者105例,76例诊断考虑为结核、29例考虑其他疾病;149例手术患者均为全身麻醉,37例患者术中做快速冰冻检查,当中2列结果考虑性质待定、3例反应性增生、32例肉芽肿性病变;127例术区负压引流、22例皮片引流;术后2例患者出现切口部分裂开,换药处理后二期愈合,其余患者术区均为一期愈合;术后患者无明显的功能损伤表现;术后患者均接受系统的抗痨治疗;结论:总之针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术为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全身及局部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尽通过小切口、分层解剖,可保证术后颈部的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
    • 惠立本; 解建毅; 王立; 巩佩; 吴键; 张斌; 袁颖; 张蕾
    •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PNCB)在肺结核患者继发颈部淋巴结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80例肺结核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疑似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常规超声检查、超声引导下PNCB检查及手术取样病理学检查对肿大淋巴结进行病理学诊断,评价超声引导下PNCB取材效果,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引导下PNCB组织学活检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引导下PNCB取材效果满意。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超声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低回声或低回声伴液化。80例经超声引导下PNCB经病理学检查共确诊79例(98.75%),其中淋巴瘤2例(2.50%),转移癌3例(3.75%),淋巴结结核57例(71.25%),淋巴结炎13例(16.25%),反应性增生2例(2.50%),囊肿1例(1.25%),结缔组织病1例(1.25%)。术后病理诊断淋巴结结核为58例(72.50%),非淋巴结结核为22例(27.50%);常规超声检查诊断淋巴结结核为44例(55.00%),非淋巴结结核为36例(45.00%);超声引导下PNCB病理结果为淋巴结结核为57例(71.25%),非淋巴结结核为23例(28.75%)。常规超声检查对于淋巴结结核诊断的敏感度为94.83%,特异度为68.18%,准确度为87.50%,阳性预测值为88.71%,阴性预测值为83.33%;超声引导下PNCB病理检查对于淋巴结结核诊断的敏感度为98.28%,特异度为100.00%,准确度为98.75%,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95.65%。超声引导下PNCB病理检查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检查(χ^(2)=7.907,P=0.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颈部PNCB检查取材效果好、安全便捷、准确度高,与术后病理学诊断高度一致,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陈利军; 万毅新; 张天明; 武凡祺; 李芳伟; 王虹
    • 摘要: 原发性纵隔淋巴结结核是一种临床少见疾病,容易误诊、误治。本文通过报告1例原发性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应的文献,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 彭警智; 李康; 次仁央金
    • 摘要: 1临床资料患者藏族女性,19岁,以“腹痛2年,呕血伴黑便6天”入院,6天前因不当饮食后出现呕血2次,呈暗红色,量少,伴黑便约3~4次/天,呈稀便,量约400ml,伴腹痛,以剑突下为主,呈隐痛,便后缓解,伴盗汗,乏力,自觉发热(体温未测)。既往史:诊断“淋巴结结核(颈部、锁骨、腹腔),继发肺结核(部分陈旧)”,并给予(2HtRZE/12HtRE方案)抗结核治疗10个月。
    • 朱珠; 施怡; 钮晓红; 高金辉; 傅良杰; 薛倩一
    • 摘要: 目的:观察泽及流浸膏纳米材料干预结核性创面后创面巨噬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患淋巴结核并形成结核性创面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口服异烟肼等基础治疗的同时用泽及流浸膏纳米材料填塞于创面引流,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用医用凡士林纱布填塞于创面引流,2组均每2 d换药1次,疗程均为28 d.分别于换药第1、15、28日取患者同一位置创面病灶内及边缘皮肤的组织,于透射电镜下观察巨噬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治疗前后彩超测量2组患者病灶大小,监测外周血的安全性指标;治疗后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1).透射电镜结果表明,治疗组创面组织和创缘周围皮肤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形态结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白细胞、谷丙转氨酶等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基础治疗联合泽及流浸膏纳米材料填塞创面可明显促进结核性创面的愈合,中药的功效可能通过纳米材料的缓释及降解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