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涡激共振

涡激共振

涡激共振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41550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振动工程学报、土木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水下噪声学组成立三十周年第十五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第十六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风工程研究生论坛、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等;涡激共振的相关文献由34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政清、葛耀君、朱乐东等。

涡激共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41550 占比:99.68%

总计:41685篇

涡激共振—发文趋势图

涡激共振

-研究学者

  • 陈政清
  • 葛耀君
  • 朱乐东
  • 杨詠昕
  • 廖海黎
  • 刘志文
  • 孟晓亮
  • 李加武
  • 马存明
  • 周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祎; 杜江波
    • 摘要: G312合六叶公路桥属于大跨径连续钢箱梁桥,其主跨跨径达到180m。为提高合六叶公路桥在服役期间的安全性与抗风致振动的稳定性,基于有限元模型与风振稳定性验算,对其风振特性进行研究,并提出采用TMD减震器以提高桥梁的风振稳定性。
    • 杨涵; 刘仰昭; 戴靠山; 丁志斌; 尹业先
    • 摘要: 以某高耸烟囱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预测三维烟囱涡振响应的新方法。通过该方法可有效避免复杂的公式推导与数值计算;经连续随机离散流技术(consistent discrete random inflow generation,CDRFG)模拟紊流风场,建立两种减振系统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对比惯容减振系统(tuned parallel inerter mass system,TPIMS)与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的风致振动减振效率。结果表明:新的预测方法能较准确地预测三维烟囱的涡振响应;基于相同质量比,惯容减振系统相比TMD有更高的减振效率,但其存在质点行程过大的问题,需要在具体工程设计中加以关注。
    • 董国朝; 许育升; 韩艳; 李凯
    • 摘要: 对某双幅钢箱梁连续梁桥涡激振动进行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基于二次开发UDF(user defined function)程序嵌入Fluent软件进行二维流固耦合分析,模拟了双幅桥梁断面的涡激振动;通过对比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并从流场的角度直观分析双幅钢箱梁断面涡激振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上游幅主梁断面下表面的主涡与其背风侧的正压区的周期性变化诱发了上游幅主梁断面的竖向涡激振动;下游幅主梁断面上、下表面的旋涡交替作用于主梁断面并脱落,形成了周期性的作用,导致了下游幅主梁断面的竖向涡激共振;下游幅主梁断面上、下表面的旋涡分别在迎风侧栏杆与上游幅箱梁尾部、下游幅箱梁前端得到增强,导致了下游幅主梁断面的涡激振动的振幅大于上游幅主梁断面。研究结果为双幅桥梁或双钝体断面的涡激振动研究提供参考经验。
    • 唐浩俊; 邓周全; 王泽文; 李永乐
    • 摘要: 为确定既有拱桥亮化改造后柔性吊索的涡激共振性能,结合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开展了研究.针对既有吊索和新增吊索的亮化方案,对典型断面在不同来流风向下的绕流特性进行了模拟,并讨论了气动力系数和旋涡脱落行为随风向角的演变规律.然后,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试了吊索在不同风向角来流作用下的涡振响应,并结合数值模拟的结果对试验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既有吊索上安装亮化灯具显著改变了其涡振性能.当来流风垂直于桥轴线时,沿索轴方向两种典型截面的旋涡脱落频率、强度有较大差异,减小了吊索整体发生涡激共振的可能;当来流风向角在30°附近时,两种典型截面的旋涡脱落特性趋于一致,增大了吊索整体发生涡激共振的可能.新增吊索更为轻柔,外包矩形灯罩后发生涡激共振的可能性很大,需要考虑必要的抑振措施.
    • 张晨越; 李华强; 唐继文
    • 摘要: 反向芬克式桁架结构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桥梁结构形式,具有简洁和造型美观等优点,已在国外多座人行桥中得到应用。鉴于人行桥结构轻柔等原因,该类型人行桥的风效应问题成为设计关注的重点之一,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现依托主跨150 m的反向芬克式行架人行桥工程实际,开展了系统的抗风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照我国《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3360-01-2018)》,该桥的颤振稳定性、静风稳定性等都满足要求;在均匀流场的0°和+3°风攻角下,涡激共振峰值振幅超过规范允许值,在5%紊流度、将结构阻尼比从0.3%增加到1%之后,涡激共振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并满足规范要求;进一步分析表明,增加结构阻尼比,将是更为有效的抑制该桥主梁涡激共振的措施。
    • 李加武; 徐敏建; 王子健; 邢松
    • 摘要: 为研究风嘴几何参数对双边箱式Π型梁涡振性能的影响,设计了包括原断面在内的4类试验组合,共计14种试验工况,通过节段模型测振试验,测得不同工况下Π型梁涡振振幅随试验风速的变化,分析了0°风攻角下不同风嘴长度和尖端高度对双边箱式Π型梁涡振振幅、锁定区间长度和起振风速的影响。采用SST k-ω模型进行计算流体力学分析,模拟了原断面和不同风嘴措施下双边箱式Π型梁断面周围的流场特性,结合静态绕流涡量演化图探讨了不同风嘴措施的涡振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多数风嘴措施能有效抑制双边箱式Π型梁的竖弯涡振,同时降低其扭转涡振振幅;尖端高度与梁高之比为5/6时,该Π型梁的涡激共振被完全抑制,涡振性能表现良好;增大风嘴长度和令风嘴尖端朝下有助于减小断面的涡振振幅和锁定区间长度,提高起振风速,对该Π型梁的抑振效果更显著;双边箱式Π型梁原断面涡激共振明显,安装风嘴能减弱上表面气体的流动分离,减小漩涡尺度,有利于抑制涡振;双边箱式Π型梁下表面周期性脱落并移动的漩涡是其扭转涡振的驱动性因素。
    • 许思遥; 习夏雨
    • 摘要: 为分析山区高墩大跨桥梁的风致响应规律,以某山区高墩大跨桥梁为例,采用专业CFD软件Fluent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计算其结构静力三分力系数的基础上,以桥梁上部结构箱梁的驰振、颤振、涡激振动及风载内力为分析对象,研究山区高墩大跨桥梁在风场作用下的风致响应问题,并对桥梁的抗风稳定性进行预判。分析结果表明:风场中箱梁截面的静力三分力系数与梁高呈正相关,所依托的山区高墩大跨桥梁抗风稳定性良好,并具有较大的安全富余。
    • 汪志雄; 张志田; 郄凯; 吴长青
    • 摘要: 针对某大跨径π型叠合梁斜拉桥的气动性能,利用刚性节段模型针对其成桥状态展开了系统的风洞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桥主梁在设计风速范围内存在明显的竖弯及扭转耦合涡激共振现象,即使将竖弯以及扭转阻尼比提高到1%左右,仍然存在明显的涡激共振现象并且振幅超过规范限值.频谱分析表明,该桥主梁断面的竖弯和扭转耦合涡激共振的频率是一致的,其涡振"锁定"的频率接近竖向固有频率.探讨分析了主梁断面的弯扭耦合共振频率特性及成因.通过风洞试验对包括中央稳定板、边稳定板以及导流板在内的一系列气动减振措施进行了参数化的研究,并提出了最优的减振方案,有效抑制了该桥的涡激共振现象.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桥梁断面涡激共振减振设计提供参考.
    • 陈星宇; 徐昕宇; 郑晓龙; 曾永平; 李永乐
    • 摘要: 设置中央开槽的箱梁通常具有良好的颤振稳定性,但该类箱梁在大攻角来流作用下的涡振性能尚不明确.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某大跨度桥梁的流线型箱梁断面,分析了5种不同中央开槽宽度箱梁的流场特性和涡振稳定性能,探究了大攻角下中央开槽宽度变化对箱梁涡振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根据静态和动态流场的变化,系统讨论了相应的气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10°~10° 风攻角范围内,封闭箱梁的阻力系数始终最小,而其升力系数绝对值则普遍大于开槽箱梁;中央开槽宽度(L)对箱梁涡振性能影响显著,箱梁涡振振幅随着开槽宽度的增大而减小,L/B(B为箱梁宽度)由0变化至0.20,涡振振幅变化幅度达到40.9%;开槽宽度的变化会影响箱梁上表面大旋涡的运动以及箱梁中央区域来流分离程度,进而改变箱梁的涡振振幅.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长大桥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上已建成的跨度排名前10的悬索桥中有5座在中国,跨度排名前10的斜拉桥中有6座在中国。21世纪的世界桥梁工程步入了建设跨海连岛工程的新时期,国内外一批跨越海峡的超大跨度桥梁方案被提上日程,如中国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意大利墨西拿海峡、印度尼西亚巽达海峡、日本津轻海峡等。索结构具有高强度、高稳定性等特点,在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斜拉桥中的斜拉索、悬索桥中的吊杆和主缆、拱桥中的吊杆。由于桥梁索结构的长细比大、阻尼小、频率低,极易在风荷载作用下发生大幅振动,如风雨激振、涡激共振、弛振、尾流致振等,严重影响桥梁索结构甚至整桥的安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