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流量脉动

流量脉动

流量脉动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58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0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92174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兰州理工大学学报、农业机械学报、机械工程师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六届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论坛暨全国锻压设备专业委员会十届一次学术交流研讨会、2013液压气动与国防研讨会、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等;流量脉动的相关文献由89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华勇、徐兵、杨国来等。

流量脉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0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2174 占比:99.67%

总计:92480篇

流量脉动—发文趋势图

流量脉动

-研究学者

  • 杨华勇
  • 徐兵
  • 杨国来
  • 侯波
  • 荆崇波
  • 闻德生
  • 何琳
  • 张军
  • 栾振辉
  • 焦龙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楠; 王金林; 闵为; 马轩; 杨漫
    • 摘要: 以球面配流盘三角槽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场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了三角槽宽度角和深度角对其过流面积的影响规律。在考虑配流副端面间隙的基础上,对使用不同三角槽的柱塞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泵的出口流量和柱塞腔内压力随缸体转角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球面配流盘三角槽的过流面积随深度角的增长率大于宽度角的,且过流面积越大,在三角槽处发生的油液倒灌量越多,从而增大了柱塞腔内压力提升的速率,缩短倒灌的时长;如过流面积越小,倒灌量越少,不仅使柱塞腔内压力上升缓慢,倒灌现象持续,还使柱塞排油过程延后,导致流量的峰值提高,加大了脉动幅度。
    • 陈锡平; 孟利民
    • 摘要: 为提高摆线转子泵的出口压力,设计一种串联双级复合摆线转子泵,基于泛摆线形成原理和内转子摆线齿形曲线参数方程,完成内外转子的三维参数化建模;研究复合摆线转子泵压力与流量的特性。结果表明与单级摆线泵比较,复合双级摆线转子泵的出口压力有了较大提高,且流量的脉动性得到有效改善。
    • 王毅; 鲁力群; 张铁柱; 王文凯; 柏鑫
    • 摘要: 单缸轴向约束活塞液压发动机作为一种新型的双元动力源,通过活塞销与柱塞的直接连接和保留传统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使其可以同时输出液压能和旋转机械能,而且在机-液能量转化上,缩短动力传递链,减小能量损失,但是单缸发动机工作存在不稳定性,容易引起输出高压油的流量脉动较大。通过AMESim仿真软件搭建单缸轴向约束活塞液压发动机机-液工作仿真模型,对机-液动力传递链中的柱塞运动特性、泵腔流量特性、输出液压油脉动特性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柱塞运动以及泵腔的流量特性满足液压发动机设计要求,通过蓄能器的合理选用使输出液压油流量脉动得到较大改善。
    • 李正祥
    • 摘要: 针对某型号轴线柱塞泵,分别从封闭中空柱塞和空心柱塞的角度,建立了轴向柱塞泵AMESim和Simerics MP+配流副仿真模型,分析了两种不同闭死容积的柱塞对柱塞泵出口流量脉动的影响,得出封闭中空柱塞通过减小柱塞腔闭死容积,能有效降低柱塞泵出口流量脉动,对柱塞泵减振降噪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张玉强; 李瑶; 姜帅琦; 何俊; 衡春影
    • 摘要: 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工作噪声低且流量平稳,但关于其流量脉动的机理尤其是相关试验的研究较少。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推导了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的瞬时流量计算公式、流量脉动率公式和困油腔的相对容积变化公式。利用三维流体动力学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困油腔的压力波动特性和泵出口的流量脉动特性。按照国际标准ISO 10767-1-2015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了泵出口流量脉动试验,试验测试某型排量10 mL/r的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在转速750 r/min和出口压力7.5 MPa的情况下,流量脉动率约为6.35%,流量脉动较小。
    • 谭平; 熊瑞平; 霍开子; 苏俊; 温记明; 李云秋
    • 摘要: 针对如何减小往复泵瞬时流量脉动,首先分析了曲柄滑块式往复泵瞬时流量脉动的原因,然后提出了一种液压驱动的平流泵,并利用AMESim和MATLAB搭建了联合仿真模型。由于常规PID难以适应系统的变化,设计了用于3个液压缸控制的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利用模糊控制规则,对PID参数进行在线自适应调整。仿真分析表明,液驱平流泵具有良好的流量平稳特性,一个周期内约80%的时间能保持严格意义的平流,其余时间内存在最大幅度约为8.4%的流量脉动,当出口压力在0~0.58 MPa之间变化时,也有良好的流量平稳特性。液驱平流泵与现有平流泵产品结构不同,可为平流泵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 李镕熙; 周龙; 周振华; 万方; 张国庆
    • 摘要: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难以获得高转速航空燃油齿轮泵的内部流场及空化特性,针对这一问题,对采用了新型卸荷槽结构的航空燃油齿轮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采用了标准kε湍流模型与全空化模型作为齿轮泵数学模型;然后,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分析了新型卸荷槽齿轮泵的性能提升问题;对不同转速下的新型卸荷槽齿轮泵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了其流动及空化特性;最后,搭建了齿轮泵的质量流量试验平台,进行了不同转速下高转速航空燃油齿轮泵流量测试,并对其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矩形卸荷槽齿轮泵相比,新型卸荷槽齿轮泵可以减少44.6%的流量脉动,能有效减少流场空化范围,且其流场最大压力、最小压力均出现在齿轮啮合处;流场最高速度可达130 m/s~132 m/s,最大速度存在于齿轮啮合处;随着转速的提高,流场内气体体积分数和空化范围逐渐增大。该成果可以为预防航空燃油泵出现空化现象,提高送油效率,以及齿轮泵的运行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 魏小玲; 冯永保; 韩小霞; 何祯鑫; 郭杨
    • 摘要: 新型圆弧齿轮泵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齿轮泵存在的困油和流量脉动问题,然而,齿轮泵加工过程与装配安装相关的中心距误差对圆弧齿轮泵出口流量脉动特性有重要影响。推导了圆弧齿轮齿廓方程,并建立了圆弧齿轮泵内部齿腔压力模型,齿腔容积模型及流量脉动模型。在不同中心距误差下,分别在轻负荷工况(600 r/min, 2 MPa)和中等负荷工况下(1480 r/min, 8 MPa)进行流量脉动仿真。结果表明:当中心距误差在0.01 mm以内时,圆弧齿轮泵的出口流量逐渐增大,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随着中心距误差增大到0.02 mm,圆弧齿轮泵的出口流量大幅度减小,该泵的动态特性变差。因此,需将中心距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中心距误差为0 mm及0.01 mm时,主从动齿轮的齿腔容积未发生较大变化;当中心距误差为0.02 mm时,主、从动齿轮齿腔提前进入啮合,预示啮合位置发生变化。
    • 刘璘
    • 摘要: 柱塞泵的流量脉动是噪声流体传播的原因。为设计良好的配流盘以减少流量脉动和斜盘上的倾覆力,笔者建立了柱塞泵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以流量脉动为目标,压力脉动作为结果进行分析;采用Amesim液压仿真软件分析柱塞腔内的增压、减压速率与流量波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减压槽和配流盘上分度角等结构设计参数的影响,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得到一组参数帕累托解集,以此设计配流盘。排油流量和吸油流量变化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优化方法设计的配流盘,能有效降低柱塞泵流量脉动。该研究为正向设计配流盘结构、降低流量脉动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 李志鹏; 李一茹; 王君; 夏连鹏; 权龙
    • 摘要: 针对三配流窗口非对称轴向柱塞泵在非死点过渡区配流转换产生较大的流量和压力冲击问题,提出一种采用额外油道将非死点过渡区高压油预泄至上死点过渡区的新型配流盘结构,不仅可降低流量脉动和压力冲击,而且过渡区高压油液得到再利用,提高液压泵能效。首先设计新型配流盘结构,理论分析了新型配流盘工作原理,并建立基于新型配流盘的非对称轴向柱塞泵仿真模型,分析油道半径和分布位置对轴向柱塞泵流量脉动的影响,研究不同负载情况下新型配流盘结构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对非死点过渡区柱塞起到预降压作用,对上死点过渡区柱塞起到预升压作用;当油孔半径为0.65 mm,分布位置为8°和88°时,轴向柱塞泵性能最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