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法解释学

法解释学

法解释学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72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08132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西部法学评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2010年会、第二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等;法解释学的相关文献由80位作者贡献,包括季卫东、刘丽娟、史茜等。

法解释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8132 占比:99.93%

总计:108204篇

法解释学—发文趋势图

法解释学

-研究学者

  • 季卫东
  • 刘丽娟
  • 史茜
  • 吴静
  • 孙其华
  • 翟国强
  • 郑艺群
  • 丁爽爽
  • 万毅
  • 付子堂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子乐; 张添媛
    • 摘要: 《民法典》新设居住权这一用益物权在保障弱势群体、实现“住有所居”及促进物尽其用等方面具有推动作用。但由于目前法律对居住权的相关规定较少且笼统,导致现实中适用该制度具有主客体不明确、权利义务规定较笼统、对于居住权产生及消灭事由规定未全面等困境。基于法律的稳定性需要,宜在现行规定基础上结合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等方法对居住权相关条文进行法解释学研究,促进居住权真正实现住房保障及促进住宅使用及交换功能。
    • 任重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进入立法程序标志着我国民事执行法解释学时代的到来。民事执行基本原则发挥枢纽作用,但也是既有研究的薄弱环节。《草案》描绘的基本原则是解决“执行难”的有益经验,但须完成民事执行法解释学之功能调整与系统整合,即对执行立法理念的第二层具体化作业和以基本原则为导向的具体制度构建(第三次具体化作业),并在“执行公正兼顾效率→民事权利实现”之基础上形成我国的民事执行法解释学。以德日为代表的执行编和执行单行法均未明文规定基本原则,其在学理上的探讨远不及民事诉讼基本原则。以《草案》第2条至第8条为基础,经过体系解释、历史解释之解释学作业后将呈现二阶层的民事执行基本原则构造。一方面,以处分原则为代表的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应一体化执行基本原则,此外还有辩论原则、诚信原则和法律监督原则(第一阶层),“审执分离”不能自动导出理论体系的二元化。另一方面,以形式化原则、效率原则和债务人保护原则为导向进行重塑和整合后《,草案》可集中规定特有原则(第二阶层)。这同样是民事诉讼法典化的内在要求和基本作业。
    • 赵家祥
    • 摘要: 在21世纪,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种以价值分析为核心要素的法教义学研究范式.而这一范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另外,比较分析方法经过长时间的运用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立足于现在,需要倡导刑事诉讼研究方法的转型,重新重视解释学的研究方法,大力推动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代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原有研究的结合,以实现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新发展.
    • 戴宇涵
    • 摘要: 自1979年《刑事诉讼法》颁布以来,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主要经历了注释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呈现出多种研究方法并存、多元化范式共同发挥作用的态势。为了促进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理论进一步发展,推动司法改革顺利进行,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路径,不断完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格局。
    • 孙其华
    • 摘要: 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量刑建议采纳标准的不明确是造成该类案件中检法冲突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进行法解释学分析,可以构建起量刑建议采纳标准的基本框架:以第一款中的“一般应当采纳”为原则,具体的采纳标准包括程序启动标准与实体认定标准两个层次;其中,程序启动标准具有控辩协商程序之合法性、被追诉人认罪认罚之自愿性与法律推理前提之真实性三重内涵,而实体认定标准则为量刑建议不存在“明显不当”。
    • 孙其华
    • 摘要: 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量刑建议采纳标准的不明确是造成该类案件中检法冲突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进行法解释学分析,可以构建起量刑建议采纳标准的基本框架:以第一款中的"一般应当采纳"为原则,具体的采纳标准包括程序启动标准与实体认定标准两个层次;其中,程序启动标准具有控辩协商程序之合法性、被追诉人认罪认罚之自愿性与法律推理前提之真实性三重内涵,而实体认定标准则为量刑建议不存在"明显不当".
    • 彭瑶; 邓勇
    • 摘要: 实务中医药行业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适用存有争议.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基本法律,其有关商业贿赂的条款是各行各业通用的;而《药品管理法》限用于医药行业,其新修订后对医药行业商业贿赂行为作了更为细致和严苛的规定,明确了该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为实务中行政机关处理该类贿赂案件的法律适用提供了参考.
    • 张逊昊
    • 摘要: "微信解封"案将行为人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定罪量刑是对当前网络中存在的灰色解封产业的有力回应.准确认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重要前提就是理解本罪中的"明知".运用文义解释和体系解释的方法对"明知"形式意义下的独立表现和具体内容予以解读,采用限缩解释和扩张解释的方法得出"明知"的实质内涵应当包括"知道"和"有条件知道",而不包括"可能知道".
    • 张滨
    • 摘要: 在监察对象仅限于个人的制度背景下,针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提出的监察建议实质上延伸了监察权的覆盖范围,承担着从个案查处迈向领域治理的重要功能.通过对监察建议的法律规范和观点学说展开梳理,进而在法解释学工作中澄清其概念构成、适用范围与法律效果.在概念构造上,监察建议属于"对单位监察"而非"对事监察",其发动具有附随性,其主体具有特定性;建议的指向内容须有针对"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所作的平义解释和限缩解释.在适用范围上,现有学说和实务中主张的"问责建议""处理建议""纠正建议""处罚建议"均不符合监察建议的概念构成;内容指向的"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应根据是否属于监察机关专业领域而做不同标准理解.在法律效果上,监察建议相较于处理决定具有一定的"弹性",可借鉴相关制度完善异议,提出程序与正当理由认定程序.
    • 宋东; 万毅
    • 摘要: 虽然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97条将有专门知识的人的诉讼功能表述为"就鉴定意见提出意见",但在司法实践中,其诉讼功能早已不限于此,还会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提出意见,发挥作证功能.多重功能的实践逻辑,使得对有专门知识的人诉讼角色的探寻尤为必要.结合比较法的考察,从功能主义视角解读证人概念,可以发现其核心特征乃为向法庭"作证"之人.而我国刑事诉讼中新增的有专门知识的人,无论是就鉴定意见提出意见,还是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提出意见,都起到证明作用,都属于作证的人,故可归入证人范畴.与此同时,专家证人制度的确立,需要法解释学与修法的相辅相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