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法律改革

法律改革

法律改革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1年内共计208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1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1808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法学、法学家、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2015年年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六届年会等;法律改革的相关文献由22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静仑、田宝会、赵奕等。

法律改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1 占比:8.98%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1.34%

专利文献>

论文:1808 占比:89.68%

总计:2016篇

法律改革—发文趋势图

法律改革

-研究学者

  • 刘静仑
  • 田宝会
  • 赵奕
  • 伊卫风
  • 周伟
  • 喻中
  • 孙家红
  • 庞科
  • 张丽华(编译)
  • 戴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然
    • 摘要: 公民之间平等权利的实现是现代国家构建的基础,以男女平等权利取代旧有身份等级制度,是近代中国法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国家以法律为手段改造家庭的过程,也是现代法律作用于传统社会的典型案例.在以新法律改造旧家庭的过程中,妾的法律调处可谓典型案例.新国家从吸纳新道德观以改革司法实践,到以隐匿的立法方式废除妾制却又在司法实践中将妾纳入法律保护范围,再到赋予女性更多权利的方式鼓励其摆脱不平等境遇,可谓进行了从容留修正、名废实存直至鼓励消亡的渐进改革,也映射出近代中国法律革新的理念沿革与路径.在瓦解旧家庭秩序的过程中,新法律以延续而渐进的技术改革助力了新民族国家的构建.
    • 伊卫风
    • 摘要: 近代私法改革中,历次修改制定的亲属继承法中都不同程度上保留了传统家庭制度的特征,但近代中国的“破家非孝”思潮却非常彻底地否定了这种制度.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在传统家庭的“公共角色”.在家国同构的逻辑下,传统家庭成为公权力在乡土社会中的代言人,履行相应的公共职能,这在传统法律都有相应的制度安排.但近代中的“破家非孝”思潮将近代西方社会中作为私人领域的家庭制度奉为圭臬,以此来改革传统家庭.这显然误解了中国的传统家庭,忽略传统家庭的公共角色.职此之由,近代中国的法律改革者才没有亦步亦趋地附和“破家非孝”思潮,相反更多地肯定了传统家庭的相关制度,延续了传统家庭的公共角色,尤其体现在亲属法和继承法的改革上.
    • 李梓琳
    • 摘要: 登州阿云之案由一个单纯的法律事件,最终演变为朝臣派别明显、争议不休的政治实践,成为影响中国法制史进程的一个重要案件存在.该案的论争体现了正统法律思想和革新法律思想之间的冲突,在"熙宁新政"改革的背景下,皇权的介入使本案以法律争议开始,却以政治手段解决而结束.以史为鉴,任何带有根本性的法律改革,都必须以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彻底变更为其先决条件.
    • 周思思1
    • 摘要: 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有40年了,这四十年一路跌宕起伏但是却又犹如史诗般,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尤其是在我国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的前提下,民办教育的发展不断得到发展。起初的时候,民办教育只有几十家,随后迎来了快速发展,2018年民办高等教育的总收益将达1115亿元,在我国教育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改革视角下民办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周思思
    • 摘要: 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有40年了,这四十年一路跌宕起伏但是却又犹如史诗般,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尤其是在我国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的前提下,民办教育的发展不断得到发展.起初的时候,民办教育只有几十家,随后迎来了快速发展,2018年民办高等教育的总收益将达1115亿元,在我国教育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改革视角下民办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郭维真1; 李文开1
    • 摘要: 政府采购方式是政府采购制度设计转化为现实操作的重要环节,预先设置一定的采购方式门槛,通过严格、规范、透明而又不乏弹性的程序,将私人资本通过规范、竞争的方式引入公共领域。转变政府''''自给自足''''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在充分发挥市场力量的同时,运用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提升公共物品供给质量。随着新型政府采购模式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不断涌现,虽然我国政府采购方式体系已初步构建,但目前,法定的采购方式较少、与实践做法脱节、立法重复等问题,导致在应对PPP新问题和新技术时显得捉襟见肘。为了实现公平和''''物有所值''''的价值目标,主张借鉴域外经验,优化传统采购方式、丰富采购方式种类、应用新技术并协调''''两法''''的关系,对采购方式进行法律改革
    • 伊卫风
    • 摘要: 近代私法改革中,历次修改制定的亲属继承法中都不同程度上保留了传统家庭制度的特征,但近代中国的"破家非孝"思潮却非常彻底地否定了这种制度。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在传统家庭的"公共角色"。在家国同构的逻辑下,传统家庭成为公权力在乡土社会中的代言人,履行相应的公共职能,这在传统法律都有相应的制度安排。但近代中的"破家非孝"思潮将近代西方社会中作为私人领域的家庭制度奉为圭臬,以此来改革传统家庭。这显然误解了中国的传统家庭,忽略传统家庭的公共角色。职此之由,近代中国的法律改革者才没有亦步亦趋地附和"破家非孝"思潮,相反更多地肯定了传统家庭的相关制度,延续了传统家庭的公共角色,尤其体现在亲属法和继承法的改革上。
    • 陈钰瑶
    • 摘要: 经济全球化对犯罪形式影响深远.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刑法与国际经济法律接轨已成必然趋势.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新型犯罪提供了空间,经济犯罪威胁的苗头接踵而来,对现行的经济刑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