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油膜刚度

油膜刚度

油膜刚度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7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水路运输、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3631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噪声与振动控制、机械工程师、机械设计与制造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北京力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2009年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学会工作交流会等;油膜刚度的相关文献由272位作者贡献,包括菅光霄、王优强、叶荣学等。

油膜刚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0.67%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3631 占比:99.28%

总计:13730篇

油膜刚度—发文趋势图

油膜刚度

-研究学者

  • 菅光霄
  • 王优强
  • 叶荣学
  • 孙伟
  • 张平
  • 朱汉华
  • 李云凯
  • 王东锋
  • 雷春丽
  • 严新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华尔天; 赵天城; 谢荣盛; 许永利; 项春; 徐高欢
    • 摘要: 为了提高汽轮机转子系统中支承轴承的油膜刚度,以三瓦油膜支承可倾瓦轴承为研究对象,研究静压孔相对位置对轴承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油膜支承可倾瓦轴承油膜润滑模型,并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数值求解三维N-S方程,揭示了不同静压孔相对位置下轴承压力分布、最小膜厚、偏心率、刚度等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载荷为890 N的情况下,改变孔的位置可以提高轴承油膜刚度;当静压孔相对位置γ=5°左右时,孔位置接近油膜最大压力分布区,与γ=0°时相比,最小膜厚和偏心率分别减小9.8%和48%,主刚度k_(yy)、k_(xx)接近原结构的1.4倍和1.1倍,此时静压孔位置为相对最优位置区域。依据分析结果开发了新型油膜支承可倾瓦轴承(γ=5°),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普通滑动轴承与新型油膜支承可倾瓦轴承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高转速时所开发的新型油膜支承可倾瓦轴承具有更好的承载性能与减振性能。研究结果对油膜支承可倾瓦轴承的性能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设计轴承静压孔时可根据油膜压力分布规律对其优化以提高轴承性能。
    • 朱青青; 孙强; 李媛媛; 宋娟; 菅光霄
    • 摘要: 为探究内啮合齿轮传动的热弹流润滑特性,考虑多种齿轮传动类型及不同变位系数和的影响,建立了内啮合齿轮传动的热弹流润滑模型,分析了内啮合齿轮系统的热弹流润滑特性。结果表明,与其他齿轮传动类型相比,对于采取变位的内啮合齿轮传动系统,当实现正传动时,其润滑效果最佳,在啮合轮齿间可以形成较厚的润滑油膜,摩擦因数和油膜的最高温升最小,热胶合承载能力最强;当实现正传动时,适当增加内齿轮与行星齿轮的变位系数之和,可以进一步改善内啮合齿轮齿面的润滑特性,但同时降低了油膜刚度
    • 李明
    • 摘要: 电机转子是电机类旋转机械设备的核心部件,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枢纽部件与执行部件。在电机机械结构设计时,需要对电机转子静力强度与动强度(轴系动态特性分析)进行校核与评估。在绝大数情况下,异步电机的静力强度在电机设计时预留了较大的安全裕度,并不是轴系力学校核的重点,轴系的动态分析是轴系安全性评估的重要内容,实际工程中异步电机转子故障的经典案例也充分的印证了这一点。基于实际工程案例,着重对异步电机转子轴系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充分揭示异步电机轴系运动特性,以达到对电机设计人员启发作用。
    • 张娜; 陈子烨
    • 摘要: 计算机正交软件在许多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正交试验方法是针对数据录入的信息进行有效测试的一种方法。在静压支承性能设计中,油膜刚度是静压支承的重要性能指标,直接决定着静压支承抵抗载荷变动的能力。影响油膜刚度的因素主要有:供油压力、油的粘度、节流孔的直径、初始间隙和静压支承的结构等,为了弄清楚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并选出最优的各因素组合,利用计算机正交试验软件,从全部试验数据中选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试验,根据这些数据的试验分析出各个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而不需要将所有的可能情况都列出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 菅光霄; 王优强; 张平; 李云凯; 罗恒
    • 摘要: 为探究动载荷作用下行星齿轮的热弹流润滑特性,综合考虑变位系数和时变啮合刚度的影响,基于动力学理论,建立行星齿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振动与静载荷作用下变位齿轮系统的热弹流润滑特性。研究表明:与其它传动类型相比,采用正传动时,行星齿轮与内齿轮啮合时的润滑效果最佳,轮齿间可以形成较厚的润滑油膜,轮齿间的摩擦系数、油膜的最高温升最小,并且,随着行星齿轮与内齿轮变位系数的增大,润滑状况不断得到改善,热胶合承载能力增强;行星齿轮与内齿轮变位系数的增加降低了其啮合刚度,增大了啮入冲击和换齿冲击,同时降低了油膜的刚度。
    • 李辉; 杜群贵
    • 摘要: 深沟球轴承径向刚度影响高速齿轮传动系统的振动特性,综合考虑油膜和球离心力对轴承径向刚度的影响,建立了弹流润滑条件下的高速深沟球轴承径向刚度计算模型.分析了油膜和球离心力在不同工况下对轴承径向刚度的独立影响和耦合影响,结果表明:在弹流润滑条件下,油膜和球离心力会降低轴承径向刚度,且转速越高,影响越明显;高速工况下,轻载时油膜影响高于球离心力,重载时球离心力影响高于油膜;高速下油膜和球离心力对轴承径向刚度的共同影响不可忽略.
    • 宁志远; 陈长征
    • 摘要: 针对现有磨损计算方法难以求解混合弹流润滑下内啮合齿轮磨损的问题,提出了黏着磨损与弹流润滑耦合的计算模型.根据弹流润滑理论计算油膜刚度,并将油膜刚度、齿面接触刚度以及承载系数结合构建了混合弹流润滑条件下的综合刚度模型以完善动力学模型.为深入分析混合弹流润滑下动态啮合力与磨损量之间的关系,将累加的磨损量作为齿侧间隙代入到动力学模型中,最终得到不同啮合次数下的动态啮合力和磨损量.考虑动态啮合力与润滑的影响能够呈现静态干摩擦中所没有的啮合动态冲击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进入段的磨损量大于退出段的磨损量;动态啮合力会随着磨损量的增加,在进入段增大,在退出段减小;在磨损初期动态啮合力会随着磨损量增加迅速收敛;油膜刚度对动态啮合力较为敏感,而不会受初期磨损的影响;综合刚度与承载系数在初期磨损时不会变化.
    • 丁浩; 刘蕾
    • 摘要: 动静压轴承广泛应用于超高速切削电主轴,其工作性能对电主轴的可靠性及加工精度具有直接影响.传统动静压轴承设计以满足设计要求为原则,无法确保轴承的最优使用性能.为此以深浅腔体液动静压轴承为对象,对轴承结构的多目标优化设计进行研究.以轴承温升最小、油膜刚度及承载能力最大为目标函数,以浅腔深度、初始油膜厚度、进油孔径为设计变量,将参数取值范围作为限制条件,依托遗传算法,对动静压轴承开展优化设计,探寻最优方案.在对优化前后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与优化前相比,动静压轴承油液温升、油膜刚度及承载能力在优化后均得到了改善,说明本次优化设计具有可行性.
    • 何国安; 胡相余; 杨铖; 安仕江; 张学延
    • 摘要: 为了研究轴承振动对油膜涡动的耦合影响,分析了轴承振动的运动机理,建立了轴承振动对油膜涡动影响的动力学方程,指出轴承振动将改变润滑油膜的边界条件,对润滑流场产生扰动,这一方面可能加剧油膜涡动,产生明显的半频振动波动;另一方面还可能改变油膜厚度,使油膜刚度发生变化,引起基频振动波动.随后在现场实际机组上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小型、轻载轴承振动对油膜涡动影响明显,会激发剧烈的基频和半频振动波动;但大型、重载轴承振动对油膜涡动的影响不大,只会引发一定程度的基频振动波动.
    • 郭鹏; 华宏星; 陈锋; 耿厚才; 蔡乾亚
    • 摘要: 轴系校中状态是影响舰船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因素,运行状态下的轴承变位、不平衡量和转速对轴系动态校中均有重要影响,因此分析获得动态因素对轴系校中的影响是保障轴系校中状态的前提.基于二维Reynolds方程给出艉轴后轴承油膜刚度特性等效形式,并基于此建立计入水膜刚度特性的轴系动态校中模型,分析了轴承变位、螺旋桨不平衡力以及转速对轴承支反力的影响规律,最后结合测力板试验结果验证了校中模型的正确性,分析结果可为轴系动态校中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