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族文化遗产

民族文化遗产

民族文化遗产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812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信息与知识传播、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439篇;相关期刊519种,包括贵州民族宗教、今日民族、广西民族研究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云南省首届文化遗传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第十次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学术研讨会等;民族文化遗产的相关文献由809位作者贡献,包括桂榕、赵世林、田婧等。

民族文化遗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5 占比:15.33%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4439 占比:84.54%

总计:5251篇

民族文化遗产—发文趋势图

民族文化遗产

-研究学者

  • 桂榕
  • 赵世林
  • 田婧
  • 黄柏权
  • 黄涛
  • 丁振海
  • 丹丹
  • 刘兴全
  • 吴正光
  • 周万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霞
    • 摘要: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背景下,教师要找到传统文化与学科的结合点,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功能,引导学生在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培养文化素养,提升心理品质,开发智能,激发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课题研究实施步骤及具体执行情况在研究准备阶段,我们确定课题,建立科研小组,培训实验教师;讨论研究方法,制订实验方案;以课标为指导,分部分、分单元、分框题,利用网络和其他方式收集各种传统文化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前期工作。
    • 王佳果; 杨海鑫; 郑密
    • 摘要: 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框架,引入旅行生涯模式理论,构建了包括旅游者感知文化距离、感知新奇、感知文化风险、文化体验意愿和旅游经验等构念在内的模型,以2个典型民族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广西龙脊梯田和贵州肇兴侗寨为案例地,运用PLS-SEM工具检验结构模型,结果表明:1)认知阶段对情感阶段的影响显著,即TPCD正向影响感知新奇和感知文化风险,情感阶段对意动阶段的影响亦显著,即感知新奇正向影响文化体验意愿而感知文化风险负向影响文化体验意愿;2)感知新奇与感知文化风险在TPCD对文化体验意愿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该结论验证了旅游者文化体验意愿产生的心理过程遵循CAC理论模型,这是一个认知影响情感进而影响行为意愿的递进过程;3)认知积累在认知阶段对情感阶段影响路径中的调节作用部分显著,即旅游经验负向调节TPCD对感知文化风险的正向影响,但在TPCD对感知新奇的正向影响过程中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结论表明,感知文化距离在特定的国内旅游情境下同样对旅游者行为意愿有显著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旅游文化距离研究的对象范围。
    • 罗晓飞
    • 摘要: 羌族剪纸艺术是羌族的民间文化形态,是羌民族文化的表征。羌族剪纸艺术作为民族文化遗产,是羌民族民俗生活的见证与表达。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艺术教育特色资源,羌族剪纸艺术蕴含着深沉、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梳理羌族剪纸艺术作为特色教育资源的存在与意义,顺应艺术教育的时代要求,体现其审美性和文化性。在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将立足传统文化本位,挖掘其内在资源,把握其精神内核,借此进行新的且适合于当代审美趣味的创造性转化。实施理念融合与形式建构,进一步拓宽羌族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与魅力,实现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的有效生存与发展。
    • 刘连安
    • 摘要: 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沉积着生产生活的印记,记录着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风貌。我国传统地名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地名文化建设,地名文化保护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 刘军
    • 摘要: 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足以引以为豪的民族文化遗产,而杨氏太极拳为太极拳的嫡传,在近代文化史上地位殊胜,且对今天影响很大。然因中国古代历来不重视记录武术,相关资料甚少,直到民国才有较多的相关文献。目前学术界对杨氏太极拳的研究虽多,但所本的文献大多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而从民国文献来研究的几为空白。笔者发现了不少关于杨氏太极拳民国时期的文献,这些文献大多出自民国的杨氏门人或专好者,通过这些文献,可以更清晰、更深刻、更准确地呈现杨氏太极拳的风貌特点。
    • 丹珍翁姆
    • 摘要: 民族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区域文化实体遗留的集合体,属于文化复制以及传播的一种关键性媒介,由于其内在文化基因所展现出的近似于生物基因的社会遗传属性,所以将其传承视为文化基因的遗传。随着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民族文化遗产受到了明显的冲击,也逐渐出现基因重组以及变异的现象。怎样尽可能避免民族文化遗产价值的衰竭,实现遗产整体性保护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重点。基于此,该文解释了文化基因遗传的概念,同时分析了当前民族文化遗产的内涵价值,并讨论文化基因传承的现状,提出识别民族文化遗产以及绘制民族文化基因图谱等具体方案,以期为我国民族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提供参考。
    • 张海超
    • 摘要: 诃梨勒是印度传统医学中的一味重要药物,凭借发达的贸易网络,它很早便被介绍到中古世界的多个文明体中。云南盛产包括诃梨勒在内的三勒果,唐宋文献的相关记录虽然不多,但都提到了云南出产诃梨勒的情况。本文希望借助敦煌研究等已经逐渐搭建完成的知识脉络,结合考古和田野调查资料,对诃梨勒在古代云南的利用状况进行梳理。诃梨勒在佛教徒中被认定为圣药,在佛教医学盛行的南诏大理国,医生基本都是由僧侣充当,诃梨勒在当地注定会得到广泛的使用,而且不排除供应藏区和中原邻近地区的可能。
    • 谭翠微
    • 摘要: 多媒体是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物质,多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式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方法开展了创新,也巨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能够合理地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爱好,进而推动美术教学效率的提高。因而,众多小学美术老师应当在教学主题活动中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来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一、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师备课效率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学生需要感受自然美,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兴趣,确立良好的审美意识,感受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产生民族自豪感,尊重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的态度。这类课程对教师准备工作的要求大大提高,必须展示大量的照片信息,让学生有实感。
    • 李彦群; 任绍斌; 耿虹
    • 摘要: 民族文化遗产作为民族地区文化实体遗存的聚合体,是文化复制与传播的重要媒介,因其内在的文化基因而表现出类同于生物基因的社会遗传属性.然而在现代文明发展的推拉式作用下,民族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文化基因重组、变异的价值流变及其衰减风险.如何消解价值衰减风险,推动民族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内容.借用文化基因遗传视角,试图以文化基因作为基本单元对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机理及其价值流变风险进行系统重构,从而提出新时代城乡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精准识别文化基因图谱的整体性保护、依托社会遗传行为的外部性开发,以及走向价值提升的基因良性重组路径.
    • 韦友贝
    • 摘要: 一引言(一)研究背景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合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深化民族文化内涵,有效促进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效利用文化遗产,已成为各国提高文化竞争力和民族自尊自信的重要手段。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城市”是中国古代人民艰苦奋斗、建设和从事各种活动的一项重要遗产,综合而又直接地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