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检验误差

检验误差

检验误差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轻工业、手工业、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9076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中国纤检、中国医药指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4年全国医学装备学术研讨会等;检验误差的相关文献由18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士娟、史长海、宋健等。

检验误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9076 占比:99.83%

总计:59178篇

检验误差—发文趋势图

检验误差

-研究学者

  • 刘士娟
  • 史长海
  • 宋健
  • 宋博
  • 左金福
  • 张永青
  • 李军
  • 李掌林
  • 潘丽芬
  • 王新刚

检验误差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佳菊; 毕研梅; 汪洋
    • 摘要: 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方法 选取2018年3~10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79名受检者,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其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分析误差引起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结果 血常规检验误差总发生率为5.54%,引起原因主要包括未及时送检血液标本(38.10%)、保存不当(28.57%)、采集部位不合理(23.81%)及其他因素(9.52%).不同的保存温度以及不同的放置时间,白细胞(WBC)计数与血小板(PLT)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红细胞计数(RBC)低于静脉血,PLT及WBC均高于静脉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测中误差的发生率较高,根据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可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有助于为临床病情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郭永涛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血液常规检验的方法以及对相应的临床结果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8月的医院接受进行血液常规检验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检验后,对患者临床检验结果进行评估,观察患者的检验合格与不合格情况以及检验误差原因.结果:本次70例患者检验后,患者血液检验合格情况较高,总例数59例(占比84.29%),不合格总例数11例(15.71占比%),男女之间数据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验后,患者临床产生检验误差的原因包括溶血,出现凝块以及时间不恰当,但数据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血液常规检验中采取有效方法以及对相应结果进行研究分析,能够确保血液常规检查的精确程度,同时具体描述影响患者检验不合格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提高检验质量.
    • 文山波
    •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的来源.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血常规检验的119例病例,在差异性的采血位置、温度设置及存放时间区别影响下,比较临床检验的结果.结果:静脉采血方式下,患者的WBC、RBC、HGB及PLT指标均相对较高,与末梢血采血检测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血后不同时间检测,患者的WBC、RBC、HGB及PLT指标具有差异.随着时间的延长,白细胞持续减少,红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值持续提升,指标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血常规检验中易于受到采血位置、检测时间等影响,需要提升临床检验重视程度,降低误差发生率.
    • 马燕
    •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检验中对尿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减少检验误差.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接受尿常规检验的9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37例检验结果误差比较大的标本进行复检,分析并总结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采集的950份尿液标本中,检验结果误差较大的有37份(3.89%).经复检发现,最为常见的影响因素是采集方式不当(占32.43%),其次为标本污染(占21.62%)、容器不达标(占16.21%)、收集时间不当(占10.81%)、检测仪器操作不当(占8.11%)、送检时间长(占5.41%)、标记不明确(占5.41%)等因素.结论 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对尿液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应对尿液检验全程进行严格把控,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积极避免相关因素对检验结果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对各个操作环节进行规范处理,合理控制影响因素,有效提高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相瑞瑞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同等温度条件下,不同保存时间对各项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的50份以真空促凝采血管采集的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标本离心,取血清均放置于-18°C~-22°C环境中保存,分别于即刻、保存1周、2周和1个月后对血清标本进行生化检测,记录并对比不同时段测定值.结果:血液标本放置7d、14d、30d,部分生化指标与即刻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冷冻7d的血清标本中ALT、BUN及TBIL水平与即刻检测水平对比超出允许误差范围;冷冻14d的标本,ALT、TBIL、BUN水平超出允许误差范围;冷冻30d的标本,TP、ALT、BUN、UA、GLU、ALB、CR超出允许误差范围.结论:在-18°C~-22°C环境中保存的血清标本随着保存时间延长,其生化检测指标也发生不同程度改变.
    • 赵妍
    •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医学检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探讨针对性解决对策。 方法:选取 2020 年 10 月 ~2021 年 7 月 200 例临床医学检验报告,分析检验全过程误差分布情况与分析前阶段误差主要诱因。 结果:误差总发生率为 24.50% (49 / 200)(P<0.05);误差分布情况显示,检验分析前较易发生误差,发生率为 75.51%(37 / 49)(P<0.05);检验分析前误差诱因包括患者、检验人员、设备与药剂 3 方面因素,患者因素占比最高,为63.27% (31 / 49)(P<0.05)。 结论:分析前误差是临床医学检验误差控制的关键环节,患者因素对检验误差控制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在医学检验中,应加强患者宣教,加强设备与检验试剂管理,提高检验操作规范性,有效降低误差。
    • 曾斌; 王睿
    • 摘要: 质量检测是确保产品生产质量能够达到技术要求的主要手段,为了减小检验误差的影响,采用不同检验方法进行多重检验在产品质量控制中得到了普遍采用,但过多的产品重检又增加了检验开销.为此,首先提出了产品分组检验决策模型,根据各个检验站检验能力的不同,按组分配不同的检验方案和检验次数;然后,利用改进的模型求解算法,能够在降低算法复杂度的情况下,解算出分组数量、每个分组中产品所占比例和对应的检验站分配方案;最后,通过案例实验,分析了检验精度等模型参数对检验站分配方案和错检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即使产品缺陷率相同时,模型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 董玲; 何婧; 李迪
    • 摘要: 目的:探讨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关键性措施.方法:随机选择100例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间展开临床血液检验样本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检验措施,而研究组通过分析血液检验误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关键性措施,以此展开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误差情况.结果:本研究中的血液检验误差问题包含检验操作不当、标本采集失误与患者自身因素,就两组患者所产生的血液检验误差情况来看,研究组的血液检验误差率为20.00%,对照组的血液检验误差率为40.0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关键性措施实施于临床血液检验中能有效降低误差情况的产生,提升检验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